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短缺还是过剩——有关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进程及形态可能是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城乡格局的重要因素。回顾了近代以来我国城市化的演进过程及其主要特征,分析当下快速推进城市化所引发的城市问题、非均衡发展和过度城市化等城市化方面的"中国问题",从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之关系、制约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因素等环节,探讨未来我国城市化的适当路径以及在城市化格局演变中城市规划所应承担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婷婷 《山西建筑》2009,35(23):8-9
指出城市化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全球城市化的现状,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演变过程,探讨我国城市化的特征和面临的挑战,探索集约化、多元化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型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区划调整是影响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快速的城市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所引致的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以利于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我国城市化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随着区域协调制度的建立、地方政府分权制度的完善,我国的行政区划调整将逐步减少,代之以相关的社会、经济、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确处理好城市化速度与质量的辨证关系,使城市化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与城市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一直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总结了当前城市化质量研究领域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理论研究方面已从多元视角诠释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内涵,但至今尚未形成对"质量"的共识,缺乏对城市化发展质量影响机理及演变规律的系统探讨。方法方面尝试建立多种测度城市化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及方法模型,但未形成通用范式。实践方面形成了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过慢"两种对立的观点,但尚未达成共识,但仍未将"提质"摆在首要位置,且缺少有效的调控策略。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应注重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内涵及机理、时空(时间、空间)演变规律及城市化发展水平与质量的协调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王红扬 《城市规划》2000,24(11):20-24
考察了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指出户籍制度最近才启动实质性改革 ,核心是小城镇户改。但现有改革不能对城市化产生预期的推动 ,仅是在户籍制度方面对其它领域某些改革的确认。但是户籍制度的建立直至改革 ,始终隐含着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线索 ;并且总的看来 ,城市化本身也正是经济发展的空间表现。而另一方面 ,当前人们寄望于户籍制度改革从而“推动”城市化的 ,恰恰是对整个经济有所促动。这个“悖论”提示着 ,思考户籍制度改革乃至于思考“推动”城市化 ,要将目光投射到比经济发展更基本的因素中。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以来,我国进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本文主要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各省区的城市化进程进行比较分析。鉴于1990年和 2002年我国各城镇人口统计的口径不一,按照双轨城市化的概念,本文先对我国1990年代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进行调整,然后与各地区历年的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来表示)进行相关分析,得到1990年代我国各省区城市化进程的五种演变类型。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差异,我国省区间城市化进程差异较大,区域城市化不平衡现象依然显著;东部沿海部分发达省区城市化程度较高、速度较快;东北和西部省区城市化水平发展相对较慢、城市化水平也是最低; 而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已经进入城市化的稳定增长阶段,未来提升的速度和幅度都不高。  相似文献   

7.
以东北地区36个城市地域为基本空间单元,研究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结果表明:各城市地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总体来看,东北地区北部资源型区域以及南部沿海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增长快于中部区域,并且差距不断扩大。针对不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的发展变化及空间分异特征,提出了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城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协调互动的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关于我国城市化区域差异的研究成果,运用差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测算了19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全国省际城市化水平的相对差异一直在缩小,但2000年后发生了变化——全国分省的相对差异加速缩小,而三大区域之间的相对差异变得更加显著,并主导了全国的区域城市化差异。不仅如此,三大区域的绝对差异也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除了历史、地理和区位因素外,区域政策、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全球化、行政区划调整和省际人口迁移影响了区域城市化差异的演变趋势。最后本文提出了对未来城市化区域差异演变趋势的判断,并阐述了缩小城市化区域差异的现实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咸阳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现阶段咸阳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仍处在城市化初级阶段。1949~2005年咸阳城市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缓慢发展、稳步上升两个阶段。城市化水平与科技人员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关系密切。咸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表明,咸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对数正比关系,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第三及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利于咸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发展,绍兴水系受纺织印染业发展影响,传统水乡生活方式消逝。文章选择水系丰富的柯桥地区,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中,河道功能、水质、形态等演变现状,得出城市化进程对水系功能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寻求城市化与河道水系共同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最根本的活力源泉,对城市发展进行经济论证应该成为城市规划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文中论述了城市化经济成本的内涵、类型和构成,依据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狭义和广义两种尺度上对重庆市的城市化经济成本进行了调研测算;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化发展的经济带动能力来预测重庆市未来的城市化水平,并根据城市化经济成本预测未来城市发展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2.
郭晋杰 《山西建筑》2011,37(4):12-13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平台,通过对农六师军户农场城镇人口、城镇化水平、城镇体系等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农场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如何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水平高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是各级政府追求的目标,也是经济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对象.但目前大部分研究成果以城镇化率的测算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措施为研究重点,忽略了城镇化过程中区域所付出的经济成本.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地区为例,测算其未来15年将为城镇化水平提高所支付的经济成本,得出了投资不足将成为今后天水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镇空间城镇化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判定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西部地区一直在城镇化的探索道路上徘徊,西部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存在地区的局限。本文就从自身学习角度出发,思考小城镇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刘婧  赵民 《城市规划》2008,(5):9-19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反映在城市的规模、城市化水平等方面,也必然表现出很大的区域差异和不均衡的特征。因此,仅从总量上研究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问题,并不能深入揭示我国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城市化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因素错综复杂,因而不应局限于经济增长的测度和分析。从城市化质量入手,对我国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度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揭示在城市化进程中重视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回顾和分析河南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和公路交通运输设施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依据河南近10余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对城镇化水平与公路运输里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城镇化率与公路交通运输里程之间的弹性系数,结果表明河南高速公路发展速度高于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而普通公路发展速度低于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乡镇普通公路已成为影响城镇化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总结国内城市化基础理论、城市化与空间发展、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研究领域与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城市化研究态势, 着重从城市化理论和方法体系建设、城市化水平衡量研究、体现区域差异性的城市化发展方针研究、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城市郊区化的实证与利弊分析、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社会转型研究与加强城市化过程与全球环境变化 (GEC)相互作用分析等7个方面来展望我国城市化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展正逐步从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张转向城市化质量的提升。本文根据城市化发展的新内涵与新趋势,以区域为视角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城乡统筹五个方面构建起我国县级市城市化质量的评估体系,并以长三角地区县级市为例进行城市化质量的实证分析,继而对该体系中五个子系统指标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化质量与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的解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认为应吸取城市化的历史教训,重视城市化的质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应保持适宜的城市化速度、城市化的有序性,衡量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水平不仅要有经济指标,还要有社会指标,要保护和发展城市──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的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中国城市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茂林 《规划师》2002,18(7):73-7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36%①),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来源由一元向多元转化,沿海地区外资导向型城市化不断发展。在以集中型城市化为主的阶段,主要应依托城乡经济的发展来推进城市化。在肯定大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全面认识大城市,城市建设要以紧凑城市为目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世界发展新趋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建设混合社区和多中心城市,取得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城市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