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行 《新建筑》1993,(2):13-15
城市和乡镇是由什么东西形成的?文章以这一最简单的问题为起点,揭示了建筑物及其根本特征在形成城市和乡镇中的决定作用,列举了各种有关的非科学的说法。指出建筑学基础理论研究在发展科学的建筑学理论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谢尔.  AS 《世界建筑》2000,(3):20-23
本文从建筑材料的地方性,建筑形式与地区生态气候环境适应性、传统建筑技术的生命力等方面对传统建筑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从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融合的角度简要回顾了白俄罗斯建筑的发展过程,文章阐述了运用地方建筑材料,传统建筑技术,适用生态气候条件等本质问题是使建筑传统充满活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徐怡珊  玉镇珲 《山西建筑》2009,35(12):50-51
以建筑与建筑学为切入点,从比较评析和求解释义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与建筑学的发展,深入剖析相关定义,从而全面解读建筑、建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探求其真实涵义。  相似文献   

4.
繁荣建筑创作,这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课题,鉴于建筑本身的综合性,其途径也应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本文试从建筑文化研究,加强建筑创作的文化内涵问题谈起,对如何发展地区建筑问题略陈管见。 一.研究建筑文化繁荣建筑创作 中国城市化进入了高潮,1995年城市化水平为28.85%,按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对城市化过程的划分,已进入了“加速阶段”。城镇建设,无论其规模还是速度,都可以说史无前例,这种现象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然而,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建设中,尽管各方面成绩很大,原有城市的特色却在逐渐消失。宜人的环境,十分满意的优秀作品,并不多见,这是当今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
王贵祥 《建筑师》2018,(6):81-89
本文从吴焕加教授先后出版的两部理论专著《建筑学的属性》《中外近现代建筑引论》出发,对这两部建筑理论专著,特别是后者作简要概述,并从这部新著中提出的有关建筑学的本质、建筑艺术、建筑审美、中外近现代建筑几个方面,呈现笔者对这部书中所阐释观点的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7.
百年来中国建筑的变化多矣.我以为最重大也最根本的变化是在过去100年中.我国建筑领域逐步实现了历史性的转轨与转型。于是.在今天的中国到处都可见到两类建筑.一类是老式建筑.一类是新型建筑.前者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后者非中国固有.是百年来建筑转轨与转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建筑奖的存在,是对当代建筑的偶像或反偶像的一个内在隐喻。建筑奖在规模和思想的解放程度上所呈现的意义,无疑与当代的激进思想相关。  相似文献   

9.
该文(下称《创造》)题目很好,但要充分展开和深入探讨这一严肃而又具相当学术性的课题,势必涉及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建筑哲学与现代科学建筑学”理论。本文对《创造》就艺术“性质”;“建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其他艺术品一样”;“社会作用”;设计原则中“美观”提法;以及建筑“风格和流派”等问题所持带有一定代表性的西方传统建筑学观点,进行了基于客观实际的理论剖析,得出了与《创造》恰好相悖的认识论,并对《创造》所疏于阐发的“什么是”中国特色的以及“如何创造”这两个题中应有之议,概述了笔者原始理念及框架式构想。  相似文献   

10.
张道真 《华中建筑》2007,25(12):165-166
通过对建筑技术设计与建筑学教育之间关系的阐述,说明教育的缺失是建筑技术设计落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沈阳近代建筑为例,否定了以"欧洲中心论"对待和评价中国近代建筑的片面思想,强调在近代建筑导入不同地区时,为适应当地条件而经历的本土化的变异、成长与发育过程,主张以"中国建筑的中国观"去看待中国的近代建筑,这对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建筑、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引进,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结构与新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化构成了当代人类生活世界的基本现实。“现代”与“古代”之间存在着一种生存性的张力,表明人类生存品质和样式的变化。这种情形的发生有一个社会和思想的结构性基础,这就是所谓“现代结构”。现代结构以及它所导致的生存品质和样式,体现出的现代性原则,是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筑的现代化同社会的现代化一样,代表着一种生存品质和样式,也体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如果我们把建筑的现代化作为“新建筑文化”建构的起点,那么同样也应当首先关注和探究它的“现代结构”,关注这种新文化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建筑“意境”之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意境”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蕴含和显著的中国特色,但在西方建筑中也有表现。因此,在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中,“建筑意境”的表现一般还应结合中国文化其他元素的运用。不过,那些能够引发强烈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建筑“意境”,达到了“境界”高度,一般便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印度与西方现代建筑的对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概述了从殖民地时期到70年代西方建筑师在印度的建筑活动,分析了西方影响下印度土土现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日本学者藤森照信提出的“外廊样式——中国近代建筑的原点”的观点提出质疑,并提出作者关于早期西方建筑通过三条渠道对中国近代建筑产生多元化影响的观点,这三条渠道是:教会传教渠道、早期通商渠道与民间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7.
矫苏平 《华中建筑》2000,18(2):14-18
文章分析探讨了现代建筑与现代美术的联系认为现代美术的探索对现代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有较大影响,对现代美术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国内建筑艺术创作水平及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初,日本建筑界对装饰的、或历史样式的建筑已无兴趣,很少触及纯粹的仿造风格,但对民族趣味的偏爱却广泛存在,这是受日本民族性的直接影响。民族根生性是使建筑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总能回到本民族文化的本能的、非意识行为。日本的现代建筑具有独特的内涵,而形成日本现代建筑内涵的核心因素是日本民族的根生性。他们表现在建筑形态的物哀式表达、建筑环境的共生式表达、建筑审美的神格式表达和建筑技术的精准式表达。通过建筑实例与民族理论的结合分析,得出现代日本建筑创作思维是具有深厚的传统文脉和坚固的民族根生性、多变的非线性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武汉近代银行建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治镇 《华中建筑》1999,17(4):130-131
文章首先介绍了武汉近代银行建筑的发展概况,接着分析武汉近代银行建筑艺术特征。最后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杨晓龙  胥琳  于莉 《华中建筑》2012,30(4):175-178
灯塔属现代交通建筑范畴,是当时从欧洲引进的新建筑类型,功能性很强,多数地处海岛,建筑材料运输困难,现场施工难度很大。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陆续开展灯塔等沿海航标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一百多座灯塔。早期建造的沿海近代灯塔建筑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结构形式,如1895年建成的北渔山灯塔,采用预制装配式铸铁结构,是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引进西方现代建筑类型、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典型案例,同时体现了当时欧洲现代主义建筑萌芽时期革新与守旧并存的建筑形式,是中国近代建筑史早期特定建筑领域的特殊建筑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