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室内热环境是影响人体冷热感的环境因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可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为了了解苏南地区村镇既有非节能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笔者对该地区冬夏季的典型住宅非采暖空调房间的室内、外热湿环境进行了测试,系统地分析了该地区室内热湿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非空调房间夏季室内空气温度高,冬季室内空气温度低,冬夏季室内、外空气相对湿度大;室内热环境远偏离热舒适范围,达到了较恶劣的程度。开展节能建筑建设和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改善室内环境、提高热舒适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住宅非空调工况下的自然通风对室内热湿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结合重庆地区近五年夏季逐时气象参数和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分析重庆地区居住建筑夏季自然通风的可利用率。并以该地区某一住宅为对象,测试夏季自然通风情况下的不同天气过程的室内外热湿环境参数,采用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和预计适应性不满意者的百分数(APPD),在分析门窗开关和房间朝向对热舒适影响基础上,提出重庆地区住宅夏季自然通风运行策略。研究结论可为该地区居住建筑的设计和室内热环境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汪志舞  丘陵 《南方建筑》1995,(1):32-32,29
住宅通风的通讯调查汪志舞,丘陵一、前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华南地区热湿气候条件下住宅内的夏季热环境,创造一个更为舒适,健康的室内气候成为了广大住户们的热切要求。为了了解住宅内的通风情况和夏季室内通风降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于1994年夏季间8—...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住宅室内热湿环境的测试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2002年8月份和2003年1月份在长沙进行的住宅建筑室内环境的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的对象、方法及所用仪器。问卷调查结果揭示了住宅的概况、居民的生活方式、能源的消耗以及他们对室内环境的主观评价等。测试所得的温湿度曲线反映了长沙夏季高温高湿,冬季低温高湿的特征。分析了楼层高度、建筑平面设计、住户的生活习惯、住户的消费观念等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并对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问卷结合实际测试,研究了大连地区过渡季节民用住宅室内热湿环境状况,分析了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蓄热性、住宅形式、位置和朝向等因素对室内温湿度以及居住者热湿感觉的影响,为了解目前北方地区现有住宅过渡季节室内热湿环境状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胡艳丽  何梅 《建筑节能》2015,(4):92-95,99
为全面了解关中地区乡村住宅热环境状况和人体热舒适度,对该地区216户乡村住宅热环境与居民热舒适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实测了传统典型乡村住宅的冬夏季室内温度。结果表明,2层室内热环境较差,1层的厦房、客厅和卧室温度变化特性基本一致,但是卧室由于直接接受太阳光照射,冬季热环境较好,夏季卧室温度则稍高于客厅温度;根据ISO 7730标准和我国标准,该地区乡村住宅冬季室内舒适温度区间分别为13.9~20.8℃、12.3~22.5℃,夏季室内舒适温度区间分别为24.7~28.0℃、23.9~28.8℃;总体上,关中地区村民对冬季室内热感觉及满意度的分布频率低于对夏季室内热感觉及满意度的分布频率。因此,关中地区乡村住宅节能设计应以冬季保温为主,兼顾夏季防热。  相似文献   

7.
针对重庆地区夏季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好、热湿环境恶劣的气候资源特点,研究太阳能辅助通风对室内热湿环境的改善效果。该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重庆地区某绿色建筑项目在采用太阳能辅助通风井前后的室内热湿环境改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季增设太阳能辅助通风井后,能有效提高室内风速,降低室内空气龄、室内温度和室内PMV值,有效改善了室内热湿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昆明市200户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了实测,并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分析了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人员服装热阻的分布频率,统计得出了昆明地区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舒适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室内热环境改善措施。调查发现,昆明市居民夏季普遍通过开窗进行自然通风以降低室内温度,在非空调条件下约有90%的居民的热感觉在舒适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福建南平某一高层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与通风实测,全面评价了该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通风对室内热舒适的影响。实测分析结果表明:(1)该住宅在夏季时段室内风速较小,室内风速大于等于0.2m/s(即一般情况下的风感阈值)的情况,无论主卧室或者客厅均达不到50%;(2)该住宅夏季时段在完全自然通风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通过筛选所得到的广州市某城中村3户民居作为测试对象,对最具代表性的城中村住宅夏季室内环境参数进行了测试。而后,使用预测平均评价指标(PMV)和适应性热舒适模型(AM)对比分析了城中村不同类型住宅室内热湿环境特性和室内热舒适状况。研究结果表明AM模型更适合城中村民居的室内热舒适性评价。另外,用此2种模式进行评价,其结果都是住宅室内温度越高、湿度越大、空气焓值越大,热舒适接受率越低。  相似文献   

11.
上海高层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博  宋德萱  史洁 《工业建筑》2013,43(4):45-48
为了研究上海高层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达到优化上海高层住宅节能设计的目的,对上海高层住宅进行了夏季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和问卷结果的分析,显示了上海高层住宅室内热环境在不同楼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整体来说夏季室内热环境相对恶劣,但上海居民对夏季室内炎热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广东地区新建农宅有向多层发展和天井消失的趋势,室内热环境因此而变化。为了解广东地区新建农宅室内热环境现状,选取有天井现代农宅、无天井现代农宅和传统农宅各一栋进行现场实测,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现代农宅室内热环境存在优化的空间。针对广东地区现代农宅存在的问题,借助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手法提出适宜的优化措施,屋面遮阳、增大天窗高度及天窗开口置于下风向是改善有天井多层农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有效措施,无天井现代农宅通过局部架空和窗口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重庆的气候特点和居住建筑的热功能现状,通过对2003~2004年重庆100户家庭热环境的调查,得到居室平均温度冬季高于12℃、夏季低于30℃,对比10年前长江流域地区的室内热环境的调查结果,说明居住建筑的热环境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达到了可居住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计算机动态模拟技术分析了我国炎热地区建筑外窗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提出炎热地区节能窗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室内阴冷潮湿、热舒适性差,属于非传统供暖区。通过对重庆村镇住宅供暖现状的调研,了解了该地区冬季室内热舒适状况和供暖需求。选取重庆村镇地区某住户,对实际供暖系统运行状况进行了测试,针对不同供水温度进行了供暖效果和运行能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结合毛细管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供水温度为35、40、45、50℃时均能满足冬季供暖需求,35℃工况下的耗电量仅占40、45、50℃工况下的83.0%、66.8%和57.7%。  相似文献   

16.
深圳居住建筑夏季自然通风降温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深圳市六种布局不同、楼层不同的居住建筑为对象,调查了夏季室内热环境,测试了不同通风工况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以及室内外温湿度,分析了居住建筑在夏季采用自然通风降温的可行性,比较了持续自然通风与间歇自然通风的优劣以及不同遮阳方式的遮阳效果,提出了采用自然通风降温方式的条件及建筑设计中应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7.
Thermal comfort studies on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Kerala that is known for its use of natural and passive methods for a comfortable indoor environment, are under progress. Scientific analyses of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determining thermal comfort have already been reported. Similar studies on modern residential buildings are underway.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with the user responses from the residents of traditional as well as modern residential building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during various seasons such as winter, summer and monsoon. A questionnaire was prepared in detail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rmal comfort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air flow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rmal comfor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mpilation of responses from the conducted survey. A comparison of the study results with that of scientific analysis already reported is also incorporat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is study further confirms that Kerala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are very effective in providing comfortable indoor environment irrespective of various seas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