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自然灾害虽以洪涝为主,但旱灾也频频发生。据历史记载,从949年到1948年的1000年间,就有447年发生旱灾,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次。新中国建立前,民国18年(1929年)大旱,全省受旱在2000万亩以上,苏北地区灾情尤其严重,淮、沂、沭、泗几个流域河湖干涸,里下河东部地区发生海潮倒灌。新中国建立后,发生较大干旱的年份有11年。特别是1978年,雨量少,水位低,干旱时间之长,受旱面积之广,旱情之重均为历史上所罕见。 从1978年春季开始,旱象就露头了。这年3~5月,全省面平均降雨量仅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据记载,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旱灾1056次,几乎每年都有一次较大的水灾或旱灾发生。 黄河 黄河是我国历史上决口次数最多的一条河流。据史料记载,在解放前2000多年中,下游决口泛滥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大致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流域先后发生14年大旱。为更好应对淮河流域干旱灾害,2009年10月水利部立项开展了"淮河流域旱灾治理关键技术研究"(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项目由安徽省·淮委水科院主持,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和南京农业大学共同参加。课题组通过对流域历史旱灾调研,专项试验,摸清主要农作物受旱减产规律,确定适合淮河流域不同分区的旱情指标体系与评价模  相似文献   

4.
《中国防汛抗旱》2015,(2):9-12,22
<正>本刊编辑:《全国抗旱规划》是我国第一部抗旱规划,2011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并批复以来,作为我国抗旱管理的重要依据,其发挥的作用如何?张旭:我国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特殊,是一个缺水严重、旱灾频发的国家。有历史记载的2000多年来,我国发生较大旱灾1 088次,平均每2年发生一次。历史上的极端干旱曾经造成数百万人死亡,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过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大规模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供  相似文献   

5.
赵桂真  郭路祥 《治淮》1998,(5):10-11
临沂市地处鲁东南,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属温带季风区过渡性气候。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不但易受洪涝灾害袭击,干旱灾害也频繁发生。据史料记载,自明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557年中,有58年发生严重旱灾,平均9年多发生一次。建国后的40多年,全市发生较严重的旱灾10个年份,平均不足5年发生一次,全市累计干旱成灾面积  相似文献   

6.
王强 《治淮》2003,(5):21-21
2002年11月30日,《安徽省抗旱条例》经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3年2月1日起正式实行。该部法规的颁布,标志着安徽省抗旱工作步入法制轨道,这是安徽省第一部抗旱法规。 安徽是一个旱灾较为频发的省份。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的53年间,全省共发生旱灾43年(次),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发生越来越频繁,抗旱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干旱缺水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我国共发生大的水灾1092次,大的旱灾1056次。中华民族的治水传统与华夏文明一样源远流长。但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入侵,连年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水利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江河堤防仅有约4万km,其中长江流域约2.6万km,主要集中在湖区、圩区,其他比较重要的堤防分布在黄河下游、淮河下游、钱塘江和部分海塘;全国仅有大中型水库23座,其中大型6座、中型17座;全国仅有2.4亿亩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8.
一、旱灾概况 2001年秋季至2002年5月,福建省漳州市持续干旱少雨,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其主要特点:一是降雨稀少,旱情持续时间长。自2001年9月21日至2002年5月10日全市累计降雨量只有68.9~278.8mm,比有气象历史记录以来旱情最严重的1962年秋至1963年春大旱还少5—7成,达到了“特旱”标准。二是水库蓄水严重偏  相似文献   

9.
受特定的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所决定,我国是世界上干旱最为频发和干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至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据统计,自1950年至2008年,全国年平均因旱作物受灾面积21672khm2,年平均因旱作物成灾面积9621khm2。其中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都超过年平均数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1900-2000年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变化阶段、空间变化、等级分布、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近100 a共发生干旱灾害53次,平均每1.9 a发生一次。关中地区近100 a来发生的旱灾等级以中度旱灾为主,共发生23次,占旱灾总数的43.4%;其次为轻度旱灾和大旱灾,分别发生14和13次,占旱灾总数的26.4%和24.5%;特大旱灾较少,共发生3次,占旱灾总数的5.7%。关中地区近100 a来干旱灾害有明显的地区和季节差异,中东部为旱灾的高发区,其中渭南地区干旱灾害的发生次数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地区;旱灾以春旱和夏旱为主,分别占总数的11.3%和20%。关中地区近100 a干旱灾害发生的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20世纪初至70年代干旱灾害的发生次数呈下降趋势,70年代至2000年略有上升。关中地区的气候类型和地理位置及人类活动是该区干旱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罗丽艳  李芸  马平森  钟诚 《人民珠江》2011,(2):13-15,46
在收集云南省历史旱情、灾情资料以及1949—2009年的旱灾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云南省干旱周期的年际变化规律,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干旱演变趋势,提出工程和非工程的抗旱措施,为云南省的抗旱减灾、制定抗旱调度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干旱灾害对21世纪初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旱灾具有如下特点:(1)受旱面积和旱灾损失量增加的趋势;(2)干旱发生区域有扩大的趋势;(3)旱灾影响范围有从农村向城市蔓延的趋势;(4)干旱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目前中国很可能进入一个新的百年尺度的干旱期,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增大、预计21世纪初我国农业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种植业风险进一步加大,单位面积上的粮食生产负担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3.
从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黄河夺淮起至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徙的661年中,整个苏北成为承受黄淮两大流域来水的“洪水走廊”。“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决不是文学的夸张,而是黄河夺淮后河渠垫淤蓄泄失据的必然结果和灾害频发的真实写照。在黄河夺淮(1194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的756年间,苏北共发生洪灾211次,涝灾96次,旱灾130次,共437次,平均不到2年就要发生一次水旱灾害。苏北人民虽然世代与灾害抗争,但是,在旧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科技水平非常低下的历史条件下,各种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始终是苏北人民无法摆  相似文献   

14.
水旱灾害是延安市的主要自然灾害。旱灾与水灾相比,其发生的频率、范围、危害程度最为严重,故而旱灾是本区域自然灾害之首。本文就延安市水旱灾害的成因、规律及其防治措施作以浅析。水旱灾害成因分析   1.旱灾特征及成因。 (1)旱灾的年际分布:公元前 16- 11世纪至 1990年间,本区域有记载发生旱灾 165年;其中建国后 1949- 1989年 40年间,发生全市性旱灾有 14年,频率为 35%;局部性旱灾 22年,频率为 55%;不旱年 4年, 40年中有 36年发生全市或局部性旱灾,频率为 90%,可谓“十年九旱”。 (2)旱灾的季节分布:旱灾的出现有单季…  相似文献   

15.
商洛地区旱灾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旱是商洛地区的一大自然灾害。据地方史志对旱灾的不完全记载,自公元前470年至1990年的2160年内,商洛共发生旱灾92次。据对1949年建国后至1990年42年的不完全统计,商洛因干旱致使农业直接减产总折价款25334.6万元,加上其它损失,总计达27544.12万元,各级财政部门为抗旱救灾拨款及群众临时抗旱投劳折款4753.08万元,旱灾严重困扰着我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干旱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制定防治干旱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牛玉忠  周泉  程小平 《山东水利》2008,(9):57-57,60
1 旱灾及干旱成因分析 东昌府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区),现有农业人口69万人,耕地7.33万hm2.统计显示,自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建国(1949年)581年间,出现不同程度旱灾111次,建国后至今发生中大旱灾9次,5年一次中小旱,十年一大旱,频繁的旱灾成为全区自然灾害第一大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如1999~2002年连年干旱,造成大面积西部高亢区群众吃水困难、农田减产绝产,大量企业停工停产.分析1999年以来9年的旱灾情况,平均每年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1.67万hm2,约占播种面积的25%左右,粮食减产约1.5万t,因旱造成3多万人、1多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300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7.
新疆干旱灾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了1950—2000年新疆地区干旱灾害资料,分析了区内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形成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近50 a间共发生干旱灾害47次,平均1.06 a发生一次,其中轻度旱灾14次,占旱灾发生总数的29.8%;中度旱灾14次,占旱灾总数的29.8%;重大旱灾10次,占旱灾总数的21.2%;特大旱灾9次,占旱灾总数的19.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大与特大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明显提高,同时新疆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各种经济损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新疆干旱灾害成因主要为干旱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以及水利工程水毁等。  相似文献   

18.
在对1949—2008年县区以上的旱情旱灾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近60年来旱情旱灾情现状及变化情势从特大干旱、农村饮水、农业干旱、城市缺水、生态环境和旱灾损失等不同的角度,对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影响程度、发生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干旱灾害在发生频次、严重程度和发生范围方面都呈现增加的态势,干旱不仅对农业,而且对工业生产以及江河、湖泊、湿地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干旱灾害的影响已经波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未来发生特大干旱的概率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进入80年代以来,干旱发生的频次增多,危害增大,尤其是2000年旱灾是在1999年全省干旱的基础上产生的。本文对2000年旱灾做出简要分析,并提出抗旱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前言旱灾在旧社会就是意味着: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饿殍载道,买儿鬻女,人相食。从公元前244年到1949年2000多年间,在我区共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1133次,平均不到2年就出现一次。其中尤以旱灾最多达469次占自然灾害总数的41.4%,平均每4.6年一次,其中仅记“人相食”者即达20多次。特别是近代越来越严重,元、清约每2年1次。民国18年的大旱灾,令人毛骨悚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