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锌粉是现行生产碱锰电池的主要负极材料,国内有多种不同的生产工艺,对电池电气性能影响波动很大。本文通过水雾化锌粉的探讨,对照国外锌粉的表面形态,以一定试验数据,阐述锌粉的表面积、型砂密度的大小,对电池性能的优劣有直接关系。 水雾化锌粉,工艺简单,可以通过探索,加以发展,以早日达到国外锌粉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振纲  陶善宏 《电池》2007,37(5):380-381
采用电沉积法,通过控制电沉积工艺的参数,制备出树枝状的活性锌粉;活性锌粉具有高比表面积(0.168 m2/g),粒度分布均匀.用滚压法将活性锌粉制作成薄膜锌电极,并组装成碱性锌空气电池,进行电极性能测试.恒流放电实验表明:活性锌粉的利用率达到71.3%,放电比容量达到588.8 mAh/g.  相似文献   

3.
以碱回收锅炉的脱硫喷枪为对象,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雾化粒径大小、喷射速度和雾化角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初始雾化直径对蒸发完全时间和水蒸气分布均有较大影响,粒径为400μm的液滴蒸发完全所需时间是粒径100μm的3.96倍;喷射速度和雾化角度对蒸发完全时间和水蒸气分布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但均远小于雾化粒径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采用BET、激光粒度分布仪测试了多种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体积、粒径,并用XRD、SEM进行形貌观察与结构表征,将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活性炭分别添加到铅炭负极中进行电池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低比表面积活性炭电池的性能优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电池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球磨处理对电解二氧化锰(EMD)晶体结构、粒径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研究了球磨后的EMD对碱性锌锰电池放电性能和过放电防漏性能的影响.球磨处理可使EMD的粒径由40 μm降低到15 μm,比表面积从25.1 m2/g提高到26.2 m2/g,电池放电性能提高5%~20%,过放电漏液率从50%降低到0%.通过球磨用TiO2、Bi2O3、BaO和Yb2O3对EMD进行掺杂,可提高电池的电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直流电弧蒸发法制备的球形亚微米级及纳米级超细锌粉作为碱锰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应用问题,研究了不同粒径的超细锌粉形貌、成分、松装密度、电解液吸收量和析氢特性的物理化学特性。结果表明:超细锌粉微观上为球状形貌,颗粒分散均匀,纯度高,粉体松装密度较微米级粉体大幅度降低,平均粒径为0.360μm的超细锌粉吸液性能最佳,粒径较粗或较细均对吸液性能不利;但超细锌粉在电解液中的自腐蚀现象严重,尤其纳米锌粉,随着平均粒径的降低,自腐蚀呈现减缓趋势,需加强缓蚀处理研究。综合理化特性结果,推荐平均粒径为0.360μm的超细锌粉作为碱锰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7.
张治安  赖延清  李劼  刘业翔 《电池》2008,38(2):92-95
以高性能活性炭为电极材料,采用锂离子电池和铝电解电容器的制作工艺,制备出尺寸为Φ12 mm×20 mm的卷绕型超级电容器.通过BET比表面积、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和振实密度对活性炭进行了分析;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对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功率特性、电容量、内阻、漏电流和循环寿命等进行了研究.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 770 m2/g,总孔容为0.831 6 ml/g,平均孔径为1.880 nm,平均粒径为5.19 μm,振实密度为0.41g/cm3.制备的超级电容器为2.5 V/6.0 F,直流内阻为150 mΩ,交流内阻为58 mΩ,功率特性和循环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铅粉粒径分布对阀控铅酸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粒度分布仪测量、BET孔隙度及比表面积分析、微电极线性扫描及成品电池实验,研究了不同粒径的铅粉对活性物质和阀控铅酸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铅粉粒径对极板的孔隙度、成品电池的初始容量、充电接受性和循环寿命有较大影响.铅粉平均粒径为15.846μm的铅粉B具有较理想的初始容量和循环寿命,3 C测试结果分别为3.69 Ah和327次.  相似文献   

9.
对锌银电池用电沉积粉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设备、不同原材料、不同电流密度以及不同电解液条件下锌电沉积对比实验,讨论了不同实验参数对电沉积锌粉的比表面积和扫描电镜(SEM)等的影响,进而对电沉积锌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满足锌银电池超高倍率电流密度放电的要求。结果表明,利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所得电沉积锌粉在比表面积、倍率性能以及批次稳定性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电池粉体材料的物理特性测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志  金成昌  蒋中彬 《电池》2005,35(5):364-365
简要介绍了粉体材料的几个重要物理特性指标的测试方法及重要性,并就电解二氧化锰粒度分布、比表面积的测试结果及锌粉物理特性对碱锰电池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碱性锌锰电池的技术进步及发展潜力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介绍了近年来碱性Zn/MnO_2电池的工艺进展,在正极中采用高活性MnO_2、较细的石墨粒子,在负极中使用细粒径锌合金,去汞、镉、铝,以及采用适宜的胶凝剂,缓蚀剂,减小筒壁厚度,使用适宜涂层;使用多孔更薄加有表面活性剂的隔膜;以及其他可提高碱性Zn/MnO_2电池性能的措施。指明碱性Zn/MnO_2电池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无汞碱锰电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本文叙述了无汞碱锰电池技术的研究和在生产中的应用,从锌的纯度、合金的构成、添加元素的配比、锌粉粒度进行研究.选用在KOH溶液中析气量小的ABI合金锌粉,通过大量无汞碱锰电池生产工艺的探讨,可实现碱锰电池的无汞化。  相似文献   

13.
高功率放电锌粉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成昌 《电池》2007,37(5):374-375
对一种高功率放电锌粉的特性进行了测试,用高功率放电锌粉制作LR6电池,研究了电池的1.0 A连放和1.2 A脉冲放电性能.结果显示:该锌粉与其前一代锌粉相比,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相似的粒度分布和相近的析气量,但内部构造不同.高功率放电锌粉颗粒内部的结晶纹理较前一代产品更多、更细密,高功率放电性能较前一代产品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近年来碱性Zn/MnO2电池的工艺进展,在正极中使用高活性MnOZ2较细的石墨粒子;在负极中使用细粒径Zn粉合金,去Hg、Cd、Pb,以及适宜的胶凝剂、缓蚀剂;在简壳上减小筒壁厚度,使用适宜涂层;使用多孔更薄加有表面活性剂的隔膜;以及其他可提高碱性Zn/MnO2电池性能的措施。指明碱性Zn/MnO2电池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孙德龙  胡晨  汪浩  金翼 《电池》2017,(5):281-285
通过化学活化法制备不同比表面积、不同孔径分布的活性炭,并制备铅炭复合电极和铅炭电池。添加活性炭C4-5h、C5-5h和C6-5h(比表面积分别为:1 361.1 m~2/g、1 638.5 m~2/g和1 390.1 m~2/g,其中,C4-5h孔径分布比较集中,C5-5h和C6-5h孔径分布相对分散)的铅炭电池,在到达1.8 V的下限电压之前分别完成了35 843次、30 174次和25 500次循环。C4-5h可抑制Pb SO4晶体的积累长大,而C5-5h、C6-5h可缓解Pb SO4晶体在负极极板表面紧密堆积的问题。3种活性炭均可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6.
郭华军  李向群  李新海  王志兴 《电池》2003,33(6):348-351
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用石墨材料的结构与物理及化学特性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BET、ICP、激光粒径分析等方法 ,对多种典型石墨样品的结构、比表面积、杂质含量、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分析。随着石墨颗粒粒径的增大 ,石墨试样的比表面积减小。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 :在石墨材料的石墨化度非常接近的情况下 ,粒径和比表面积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较为突出 ,粒径较大及比表面积较小的石墨材料具有较好的充放电性能。试样D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 ( 2 62mAh/g)和较低的不可逆容量损失 ( 85mAh/g) ,首次充放电效率为 75 .5 % ,适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7.
雾化与锌粉性能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顺德  陈端云  张多默 《电池》2004,34(3):180-182
不同类型的无汞锌粉生产出的碱性锌锰电池性能各异 ,而设计选用合适的喷嘴配以不同雾化方式及合理地调节控制雾化环境 ,是雾化制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钟海江  唐有根  卢周广  张军 《电池》2012,42(3):142-145
研究了正极材料、正极面密度、导电剂含量及电极结构对18650型LiFePO4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当D50为1.92μm,比表面积为11.4 m2/g,正极面密度为2.8 g/dm2,导电剂含量为4.0%时,电池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和倍率性能。相比于单极耳结构,双极耳结构电池的内阻减小了50%,为14 mΩ左右,且分布集中;5.00C充电和15.00C放电时的表面温升很小。在2.0~3.8 V充放电,优化后的20.00C、30.00C放电容量分别为1.00C时的96.6%、86.1%,1.00C充电、10.00C放电,第3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