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江仓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综合该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和人为采矿活动影响因素2个子评价指标和植被覆盖、降水量、居民建筑活动占地、采矿活动占地等13个单指标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结合的方式阐述矿区内生态环境破坏情况,构建能够满足高海拔矿区生态环境评价要求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采煤引起的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选择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矿区生态环境的前提。在认识采煤对生态环境影响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依据,构建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得到做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利用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境内崔家寨和单侯矿区的2005-2016年的Landsat 7 ETM+和Landsat 8 OLI共11 a的遥感影像,在监督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矿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矿区的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取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度指数、自然地理因子、水体密度指数4个指数作为环境评价的准则层,结合多准则决策技术建立矿区综合的环境评价模型。结果显示:矿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范围处于55~75,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总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生态质量评级为"良"。但是采矿活动已经对矿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扰动,需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艳  焦莉 《中州煤炭》2021,(11):29-32,38
分析了矿区地面环境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现有环境生态评价规范为基础,以已有的方法和理论为出发点,合理建立矿区地面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遵循一定的规则将定性指标定量化处理,最终构建了一种矿区地面环境定量评价和动态优化模型,形成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对矿区地面环境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噪声、空气质量、水土环境等指标进行定量计算,对于矿区地面环境工程综合评价的规范化、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北矿区水环境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引尚  韩国锋  袁珍 《煤矿安全》2011,42(3):125-127,131
根据陕北矿区的地域特点和当地环境现状,对于煤矿开发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安全问题,以及由于开采所累积的环境风险和危害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依照安全评价原则和环境评价理论,合理构建矿区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并以当地矿区主要环境安全问题—水资源为例,结合陕北矿区的实际状况和历年水文资料,对矿区内水资源环境的进行环境安全评价,通过评价分析,为政府实施矿山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防治工程和相关企业制定可持续开采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平衡矿产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迫切需要对矿区生态环境开展动态监测并进行科学评价。本文立足于矿区生态环境场景的特点,在剖析矿区生态环境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差异性、矿区开采修复活动对生态环境要素影响机制及各要素协同演变规律基础上,为满足新时期矿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要求,构建了矿区生态环境定量遥感监测与评价的“数据-监测-评价-应用”技术框架。该框架充分利用以遥感影像数据为主体的矿区多源大数据,发挥人工智能与定量遥感等技术手段的优势,以高频次、大面积、长时间、多要素协同、定量反演的方式对矿区生态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和质量评价,可应用于矿区开采活动监测、矿区生态环境诊断、预警和修复效果评估等方面。最后,介绍了技术框架的两个应用实例,展示了该技术框架的有效性与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在拉动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打破了矿区生态环境的原始平衡。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追求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并行。本文在系统分析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双重影响的基础上,研究煤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因子及驱动机理,构建了煤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煤矿区特色生态文明测度方法体系,以期为煤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在拉动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打破了矿区生态环境的原始平衡。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追求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并行。本文在系统分析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双重影响的基础上,研究煤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因子及驱动机理,构建了煤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煤矿区特色生态文明测度方法体系,以期为煤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累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资源开发所固有的时间持续性、空间扩展性和强干扰性等特点,使矿区生态环境演变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使得矿区内不同矿井保护目标不一致,措施难统一,生态环境保护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文明确了矿区生态环境累积效应的概念、主要内容和形式等,构建了矿区生态环境累积效应多尺度分析概念框架,指出建立矿区生态环境累积效应分析和评价体系,探讨减缓矿区生态环境累积效应的措施和方法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矿产开发与利用工程活动破坏与改变生态环境严重,选用AHP法(层次分析法)通过设计结构指标、功能指标和协调度指标建立生态综合水平评价体系,用模糊分析法研究与评价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对河南省矿区绿色可持续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为矿区的可持续开发,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济宁采煤塌陷地区生态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济宁市兖州区、邹城市部分煤矿开采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响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以生态位适宜度的理论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矿区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及模型,并通过多因子评价综合叠加方法和空间分析原理评价矿区生态适宜性的区域分布特征,最终实现矿区塌陷土地的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的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适宜区域分布在泗河和白马河沿岸,面积约12.092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17.25%;生态环境最不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采矿厂、矸石山、城乡建设用地周围,面积约5.72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8.16%。  相似文献   

12.
煤矿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是促进煤炭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重要环节。但不同类型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过程及结果不尽相同,构建适合煤矿矿山生态环境特性的评价模型对煤矿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套由评价因子体系、评价方法和等级标准构成的煤矿矿山生态环境概念模型。以煤矿矿山生态环境特性为基础,建立评价因子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对因子指标量化和标准化,从而定量评价煤矿矿山生态环境;通过划分指标层中每个因子等级,构建起煤矿矿山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以伊兰县煤矿为例,阐述该模型运用过程。该模型具有适合煤矿矿山特性、规范化及定量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治理和修复矿区地质环境,减少资源消耗,以唐山开滦煤矿集中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唐山露天煤矿集中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该煤矿集中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境内,以中厚煤层为主,根据矿区的综合影响程度,明确整体地质环境,挑选开滦煤矿集中区地质环境数据中的评价因子,建立多层次和多阶段评价体系模型,计算关联系数和数列;根据各指标对地质环境质量的贡献大小确定权重,实现评价体系的构建。经过分析检验,评价体系内各项指标均能够反映开滦煤矿集中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通过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准确了解开滦煤矿集中区的地质环境情况,便于后期及时治理修复破坏区域。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西部风积沙区超大工作面开采具有所处生态环境脆弱、开采强度大等显著特点,以神东地区大柳塔矿区为例,构建矿区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将矿区土地质量分为5级,通过熵技术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改进的灰度关联法对矿区工作面土地损伤程度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影响矿区土地质量的主要因子是裂缝宽度、附加坡度、下沉深度及侵蚀模数,其次是有效P,有效K,植被覆盖度,有机质等因子;大柳塔矿区工作面土地质量为第4级,土地质量较差,损伤较为严重;改善矿区土地质量,应在采前预测土地损伤状况,采中优化开采技术,控制地形地貌改变,采后进行人工修复和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  相似文献   

15.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具有复杂性,由于地表塌陷、土壤退化、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损失难以进行定量评估,现有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无法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活动中得到实际应用。本文研究提出资源税税率调整公式,以及环境治理因子、社会责任因子、生态环境承载力因子三个系数,并分别设计计算方法,设定取值范围。环境治理因子可根据开采矿种、开采条件、外部环境等因素进一步拓展不同的计算方法;社会责任因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评价体系,并确定权重;生态环境承载力因子具有更大的可调节性,主要表现区域生态环境政策的导向性。通过调节资源税税率,在资源税征收过程中体现生态补偿因素,进一步发挥资源税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作用,鼓励企业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推动和谐矿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矿区土地复垦潜力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的开采会占用、破坏大量土地,为了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对废弃的土地进行复垦。根据调查研究,筛选出了影响矿区土地复垦潜力的四个一级因子和若干个二级因子,并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建立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后,以阜新矿区为例,对该矿区土地复垦潜力进行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分析,为其它矿区的土地复垦潜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现代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和构建基本原则,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明确了从什么方面描述、评价和度量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有利于促进矿区生态环境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与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扰动,加剧了生态 环境的风险,严重阻碍区域可持续发展.针对矿产资源开发 带来的生态环境隐患,以采、选、冶矿业活动作为风险源,从 生产工艺环节角度确定点、线状及面状胁迫因子,分析风险 源、生境、生态受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矿区生态风险 暴露响应模型,形成了基于相对风险模型(RRM)的矿区生 态风险 评 价 方 法.大 冶 市 典 型 矿 区 实 证 研 究 表 明,基 于 RRM 的矿区生态风险评价能够从生态风险等级、胁迫状态、 生态损失三个方面综合体现矿冶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过 程及结果,科学表征矿区生态风险的复杂性,评价结果较好 地反映了研究区实际情况,对矿区生态风险管控具有指导 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该文结合煤矿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提出了在矿区进行生态影响评价的重要性。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建立了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构成的三层矿业开发生态影响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丽  白中科 《金属矿山》2009,39(11):113-118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矿区是人类干扰破坏程度最大的区域之一,研究关于矿区生态文明的理论和评价方法等意义重大。在提出了矿区生态文明概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建立了矿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等方法,构建了矿区生态文明发展程度、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动态指数等综合评价体系,为推进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