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7,(8)
以2013—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化的背景下,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够完善,且各组成部分对内控有效性的影响也不同。构建合理有效的董事会机制,完善管理层激励机制,优化股权结构才能使内部控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而内部控制作为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能否充分发挥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相关问题。研究发现,董监两会的会议次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积极作用,而独立董事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5)
文章通过内部审计的客观性、机构规模、职能范围、制度健全程度四个方面,应用主观赋权方法对内部审计质量的量化指标进行了构建,并以截止到2009年末在我国深市上市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国有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监事会会议次数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4)
审计署2018年发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指出:"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并未对其内审部门开展的内部控制审计予以重视,加之内审人员知识背景结构单一,又进一步限制了内部控制审计在公司监管、强化公司风险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所以,研究并分析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内审部门开展的内控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
文章对三家创业板环保类上市公司的案例进行研究,从机构持股比例角度阐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机理。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和对三家上市公司的机构持股比例、内部控制情况的分析后认为,如果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其内部控制就越有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5)
近年来,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日益盛行,但现有研究鲜有将股权制衡单独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加以剖析的。文章以三家酿酒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不同制衡股东性质带来的有效性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在中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下,适当引入股权制衡机制是提高上市公司绩效、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手段,而引入国有制衡股东更利于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4)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正逐步完善,但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对盈余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尚缺乏必要的实证证据。文章以"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标准,以我国2009年至2011年深市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和真实盈余的影响,并进一步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5)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一项内生机制,兼顾激励与监督,旨在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和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要素之一——控制环境的重要构成,通过实现股东、董事会和管理者之间的权利制衡,来约束机会主义行为,缓解代理冲突。本文以2011~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公司治理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同城独董、管理层持股和公司规模的扩大均会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而专门委员会数量的增加、监事会规模的扩大、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合一、负债比重增加则会导致内部控制质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5)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较强的股价"同涨同跌"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还在微观上影响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融资行为。基于此,文章从股价同步性的度量出发,研究了市场环境、股权控制特征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揭示了公司治理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微妙关系,为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提高上市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2)
基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两个视角,本文以2011-2015年度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两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水平的公司治理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内部控制质量显著影响公司治理水平。高水平的公司内部治理环境,能够显著提升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正向调节作用,而低水平的公司内部治理环境则显著削弱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23)
我国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同样存在代理问题,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的中心环节。独立董事由于具有独立性,不受经营者的控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公司内部治理及公司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我国创业板民营控股上市公司2011—2015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特征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代理成本越低;独立董事海外背景、薪酬对代理成本的影响不显著;独立董事学历与代理成本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2,(2)
公司治理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内部治理主体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内部治理主体不同的行为特征产生不同的公司治理效果,从而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文章根据现有文献研究结果,发现公司治理结构经过三个阶段的演进,最终形成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并进一步梳理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不同内部治理主体特征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别提出了完善内部治理主体特征,提高内部控制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9)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越来越重要,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也得到普遍关注。财务柔性持有行为作为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探讨的问题,与公司的财务决策息息相关。以2011—2016年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中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这两个重要方面与财务柔性增量做多元线性回归,试图研究内部治理机制与财务柔性持有行为的关系,得出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交叉上市、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程度、董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设置等因素与公司的财务柔性持有行为显著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3)
以2006—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考察现金股利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并加入大股东持股比例变量,检验大股东持股比例对现金股利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现金股利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正相关,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提高会显著增加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会强化现金股利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了现金股利具有负面的公司治理效应,在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下,大股东有动机通过现金股利这一手段进行利益转移,掏空公司,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其现实意义在于,监管部门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而非一味地提高现金股利标准,只有这种情况下的现金分红才能真正有益于全体投资者。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2)
文章以我国2010—2019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地区信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信任会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活动,具体包括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通过具体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地区信任能够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提升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进而对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还区分了不同内部控制质量和管理层持股比例等公司治理变量,当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时,地区信任对创新的提升作用越显著;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时,地区信任对创新的提升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7)
本文选取2011—2017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内部审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及二者关系的中介机制。研究表明:内部审计能够有效抑制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内部审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公司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3)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通过对控制权的配置决定内部治理体系的构成和运作,对整个公司绩效的影响通过内部治理机制达成,是公司治理体系的产权基础。本文从股权构成中的一个指标机构持股为出发点,探索机构持股比例对零售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0)
文章在控制公司特征变量和治理结构变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全样本和CEO与董事长两职合一匹配样本,对董事会结构特征中组成成员情况以及成员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的董事独立性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并且领导权结构影响了独立董事比例、董事薪酬对公司绩效的有效性。长期而言,应通过建立独立董事激励约束机制并逐步减少不在上市公司领取薪酬的董事会成员的人数,以提高独立董事、监事会和董事薪酬委员会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监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8)
本文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对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处理上的现有问题以及有待完善之处,进一步对该现状进行思考,提出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关系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4)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它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保证企业安稳有序地运行、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的重要工具,因此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是否有效对一家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规的确立与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性,从一些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国内上市公司整体上加强了对自身内部控制的建设,总体情况逐年改善,这其中除了法规的强制作用外,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是否真的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还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是为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监管措施、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