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歧口18-1沙河街组浊积扇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横向变化快。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等方法,对稀井网条件下歧口18-1沙河街组浊积扇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进行预测,为该油田开发方案编制井位的部署提供了地质依据。通过优选的地震属性均方根振幅的空间分布确定有利的储集相带浊积扇的分布及其几何形态;应用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获取的三维波阻抗数据体预测浊积扇内部复合储层砂体的分布范围;引入地质统计反演,通过波阻抗与泥质含量的协同模拟,精细刻画储集砂体的内部结构,提高优质储层的预测精度。这种应用三维地震资料从有利的沉积相带经复合储集砂体到内部储层结构、预测精度逐级提高的储层地震预测方法尤其适合稀井网条件下横向变化快的浊积扇储层砂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地质统计学反演基于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模拟,预测储层分布规律。相对于常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地质统计学反演不再受限于地震资料频带宽度,能有效提高反演结果纵向分辨率,识别厚度较小的储层。以海安凹陷曲塘深凹为例,利用地震、测井资料和地质认识,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基础上开展地质统计学反演,进行砂体展布预测。研究结果与钻井资料吻合度较高,符合地质认识,为认识该区砂体分布提供了依据,为寻找有利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井间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后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勇  赵伟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4):75-77,91
油田开发后期储层预测的重点在于搞清井间的微构造、砂体连通情况、隔夹层的分布及延伸关系。为了搞清楚大庆喇嘛甸油田8-1711井区地下储层的发育状况,在该区采集了4对井的高质量井间地震资料,通过对井间地震资料的提频和反射波成像处理以及地震、地质、测井综合解释和分析,选择了微电极反演作为储层预测的重点。通过井震结合综合解释确定了该井区的井间储集层砂体的横向分布与连通性、隔夹层的分布与大小,为后期的剩余油描述和开发调整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测井重构约束反演在大港油田CH二区储层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二区位于大港油田滩海地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资料获取困难,且井网稀疏。为了在此条件下建模,提出了基于地震资料为约束条件的地质建模思路。其主要依据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重构约束地震反演的预测结果,采用随机建模相的方法,对储层砂体井间分布和储层物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建立高精度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井间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与开发风险,同时为类似工区开展储层精细评价提供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分析油井潜力的基础上,筛选有利目标,通过建立地震相、剖面追踪、多属性分析、地震分频、体透视及种子点追踪等技术进行地震储层预测,结合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刻画河道砂体展布形态。针对港东油田二区六断块河道砂体厚度薄、油层变化大的地质特征,运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对该区明化镇组地层砂体分布进行预测。钻井结果与预测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地震约束薄层储层建模的研究思路,并提出控制薄层砂体预测精度的四个关键条件。根据地质、测井资料,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协同地震波阻抗反演资料预测实际区块薄层砂体,并通过油藏解释建立油层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在地质条件约束下,地震反演与地质建模技术联合能够综合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信息优势,提高井间及垂向上储层预测精度。该技术对于油藏评价和井位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常规地震分辨率已无法满足复杂地质研究需求,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是进行油气小尺度勘探、储层预测和精细开发的关键.HFE地震高频拓展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最大切除倾角和子波压缩程度参数把低频子波压缩成高频子波,能提高地震资料分辨能力,保持地震资料的信噪比、相对振幅关系和时频特性,使薄层地震响应更加突出.应用HFE拓频技术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北部地区地震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钵庙组大一段、南二段1砂组、南一段3砂组地震频率拓宽了40 Hz;28口探评井中14口钻遇砂岩储层,14口储层不发育,地震预测砂体符合率100%;识别出有利岩性体9个,已钻7口井均钻遇预测储层,在6个砂体中获工业油流;预测出铜钵庙构造带在东部物源控制下沿铜钵庙断裂发育一系列扇三角洲前缘砂体,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吻合.研究成果为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北部地区隐蔽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古537区块勘探目的层的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砂体薄、相变快、规律性差,精确预测困难。地震约束地质建模技术能有效地预测储层分布和物性特征,方法原理是,以地质资料和地震解释层位数据为基础构建构造模型,在测井数据控制下,以地震岩性反演数据为约束,采用序贯高斯同位协同模拟方法建立储层岩性模型,进行储层描述。在古537区块,利用该方法进行了储层砂体展布和厚度预测,结果与井点的储层特征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明确庆阳气田X区块下步建产方向,在勘探开发现状现有数据资料基础上,结合沉积相研究及三维地震资料,分析庆阳气田地质特征、储层特征、沉积环境及砂体展布,厘清区域地质状况,筛选下步建产有利区。分析认为:X区块位于伊陕斜坡西部与天环坳陷构造,构造变化大,资源品质差,天然气储层薄、埋藏深,属深埋薄层致密砂岩气藏,开发难度大,局部产水严重,受黄土层影响地震资料预测难度增加,沉积相研究、地质静态资料结合地震资料应用,通过储层物性特征分析及综合预测砂体分布,能够对庆阳气田富集区筛选及井位下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遵循从点(单井)到面(二维平面分布)再到体(三维空间分布)的研究流程,提出了利用岩心、测井、地震以及动态资料等多学科信息对储层微相分布进行预测的思路,即: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和井点岩心资料细分沉积微相来建立岩电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单井相分析并结合砂体二维等值线图和地震资料识别的河道(带)来建立储层微相平面分布模型;利用动态资料,确定砂体连通及延展情况,精细解剖砂体,获得不同微相储层的结构特征参数;利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储层微相三维展布特征。根据以上思路,建立了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河流相储层三维分布模型,为油田生产提供了地质依据,也为随后的储层物性预测乃至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根据陆东凹陷交南构造上侏罗统九佛堂组下段的地质条件、储层分布及地震反射特征,提出以组段为单元,通过速度谱资料处理,建立大层段沉积分布模式的储层预测;以砂组为单元,通过地震资料特殊处理的储层综合预测和以井间分形理论与地质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单层砂体预测等针对性预测方法,预测了储层及其分布范围,认为在构造高部位油藏受构造控制,而在倾没端明显受砂体控制,具有岩性-构造油藏的特点。交2、交12、交15井区块的北端及交2、交15井区块的西南端,砂体较厚、物性较好,属可能含油区,具有圈闭油气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贾宝龙 《采油工程》2006,(2):29-30,36
介绍一种在窄薄砂体油田综合地震、地质、测井及开发动态资料,从精细储层描述入手,结合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三维储层随机建模、精细沉积相研究,对储层进行综合预测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地震、地质、测井信息,综合运用精细构造解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及井间随机建模技术,能够解决窄薄砂体油田砂体窄小井网控制不住的难题,深入认识储层发育状况及油水分布情况,适时提出各种挖潜措施。此方法用于太南油田一断块的综合挖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滴西178井区梧桐沟组发育上、下2套气层,天然气地质储量为31.49×108m,是下步开发建产的有利区。但是梧桐沟组储层构造幅度低、砂体薄,现有地震资料频率较低,勘探开发的投资成本高、风险大,因此要提高水平井砂体的钻遇率,对薄砂体识别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常规叠后地震反演方法能够识别厚度较大的砂岩储层,但对较薄的砂体由于受到地震分辨率的限制,预测结果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在精细地震资料处理基础上,基于波形特征、阻抗属性和烃类活动因子属性,结合测井信息,对砂体厚度进行多属性融合预测,刻画出滴西178井区梧桐沟组砂体发育分布区,并利用预测结果部署实施了4口水平井。预测结果与钻井、气测结果吻合,有效地提高了水平井砂体钻遇率,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M油田位于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沉积体系中普遍存在砂泥岩薄互层现象,砂体较薄,常规储层预测技术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基于地震沉积分析方法,通过90°相位化与地震分频对资料进行处理,采用地层等时切片技术对主要目的层砂体展布开展分析,精细刻画出砂体的分布范围,达到了研究区薄储层砂体平面展布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BZ油田古近系储层埋藏深,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储层沉积模式认识不清,使得开发方案编制面临挑战。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和岩心分析资料,通过量化沉积体系发育的主控因素,开展三维沉积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古近系沉积时,共有南西和北东2个方向沉积物源向湖盆中心共同汇聚,其中南西方向物源供给速率大,砂体分布范围广;湖盆充填演化过程中,纵向上发育4期砂体,晚期形成的2期砂体分布面积大,且两侧物源在湖盆中心交汇。以沉积模型作为约束条件,运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储层岩相分布预测模型,并用新钻的2口评价井对模型进行可靠性评价。钻后结果表明,储层砂体预测符合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通过河南张店油田储层地震特征(波阻型)的研究,预测砂体的平面分布及空间展布。在建立详细的岩电,井震响应模型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对地震资料实施约束反演来预测储层的空间分布,其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钻井地质和测井信息,补尝地震采集和处理中丢失的高低频有效信号,通过一定的转换模型将地震数据体反应为地震参数数据体。  相似文献   

17.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在杜坡油田核三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  尹艳树 《岩性油气藏》2015,27(3):103-107
杜坡油田储层受构造和河道砂体的双重控制,断裂极为发育,储层横向变化快,阻碍了油田后期的开发生产。 为了更加清楚地认识储层平面展布特征,亟需通过地震反演技术来刻画储层砂体的发育和分布情况。通过分析研究区地质、地震及测井等资料,对核三段Ⅱ-Ⅵ油组进行储层预测。 根据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基本原理,首先对数据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进行井震联合标定、子波提取;然后利用解释的层位、断层构建框架模型;最后在低频模型基础上通过设置重要的反演参数完成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研究。利用反演成果分析了杜坡油田核三段砂体的发育和分布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储层的展布特征,为杜坡油田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在河4井复杂断块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4井区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由于该井区断裂系统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地震资料品质差,使得对该区沙三中、下段储层的砂体分布认识不清,制约了对这一新层系的勘探开发。在该区应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以精细的层位和断层解释为基础,建立符合复杂断裂带地质规律的波阻抗模型,通过反演得到了高分辨率的波阻抗数据体。利用波阻抗反演数据体进行储层预测,揭示复杂断裂带内砂体的分布规律和储层的沉积规律。利用此法共描述砂体30个,提出有利钻探目标15个,为勘探开发位于该井区的河13断层下降盘沙三中、下段储层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章惠  关达  向雪梅  陈勇 《岩性油气藏》2018,30(1):133-139
裂缝型致密砂岩储层是四川盆地三叠系须家河组重要的储层类型,由于该类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强非均质性特征,其储层的预测是川东北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和难点。为准确预测该类储层的分布,提出了“相控找砂,砂中找缝”的“两步法”技术思路,针对目标靶区,综合地质地震资料开展砂体展布及裂缝预测。该方法利用地震多属性综合与相控地震反演技术,定性和定量预测有利砂体分布区;结合叠前叠后裂缝检测技术、基于断-缝联系法和储-盖差异法的断裂-裂缝有效性评价技术,评价断裂-裂缝发育带;最终综合有利砂体和裂缝分布区圈定优质储层发育带。预测结果经后期钻井证实可靠性较高,表明该技术思路对裂缝型致密储层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震相控预测技术及其在QHD32-6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反演参数地质意义的多解性以及分辨率的限制给利用地震反演预测河流相储层单砂体带来很大困难。研究发现,地层的纵波速度、密度和波阻抗等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符合一定的数学规律,且这些规律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据此提出了针对砂体预测的"地震相控预测"技术,将地震反演结果转化为反映储层沉积微相特征的参数剖面,通过预测砂体发育的优势沉积微相实现对单砂体的预测,为地震反演资料能够应用于面向油藏开发的单砂体预测和沉积微相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该项技术在QHD32-6油田应用结果与井点符合率达到90%,预测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