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焕 《建造师》2010,(10):165-166
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基础”课实践性教学又自成一种独立的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四部分内容。对“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形成结构和功能最优的教学系统,以期达到增强该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36)
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课摆脱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基于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观念,加强认识;丰富内容和形式;规范运行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准;全面打造良好氛围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而参与式教学对于改善"基础"课的实效性,增强其感染力与吸引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本文从参与式教学的基本认知出发,结合"基础"课与当代大学生特点对其必然性、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大学生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等重大任务培养,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学习途径。文章主要从该课程开设的意义、目前教学现状以及改变方式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5)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引入情景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条件下相对枯燥乏味的授课与学习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大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参与教学过程、增强感悟能力,进而有效的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效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陈燕  叶子琛 《建造师》2010,(9):140-14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最先接触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因此只有重视实践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开设的必修课程,也是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对高校学生的成人和成材能发挥重要作用。当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一般,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切实发挥其在高校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案例库建设是完善精品课程建设,开展案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从高度重视案例库的建设、规范案例入库的流程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高质量的“基础”课精品课程案例库。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4):69-71
从高职生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出发,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索以项目带动学生参与、以情感触动学生内心、以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设计,从情感、意识和行为方面开展育人工作,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3):104-106
在注重意识形态教育的今天,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多的高校纷纷引入实践教学,但效果都不甚理想。以"基础"课为例,从实践教学的功能入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改革完善其实践教学,从而构建一个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5):277-278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蕴含着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宝贵财富。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传承的"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待人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情操、"敬业乐群"、"见利忘义"等奉献精神,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思政课程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本文先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融合之缘由,之后阐述了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融合之体现,突出在饱含情怀的主题思想以及充满志趣的项目内容,同时对极富责任的考评方式也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4)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来说,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案例必须典型,具有针对性,贴近学生的生活。本土化案例的选择,对学生来说,既典型又有有针对性,特别是来自学生生长生活的本地案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指教师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点,通过开展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它可贯穿于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激励大学生了解、认同和积极参与课程的"三三制"教学模式,并实施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新方法。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上,绪论课应充分展示"三三制"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以及考核方案,抓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问题,创设"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等教学专题,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解决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展"三三制"教学;在教学设计的实施条件上,制定高校政策支持、基础课教师能力提升、学生主体体验式教学以及"三三制"教学网站建设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3)
专题教学模式的特征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具有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知识性与综合性为一体的品格吻合度较高。"基础"课实施专题教学应体现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等原则。专题内容的设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沿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为本"的目标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是"基础"课教学的必然要求,能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使理论知识、道德法律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信念并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概括为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个模块.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内实践教学将团队学习、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课外实践教学则主要通过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参观学习、进行专项社会调查和鼓励学生志愿服务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7.
职业素质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和创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却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确立实践教学目标,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途径,确实有效地借助实践教学活动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在以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整合的一门新课程,关于如何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结构,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分别是"融合论"、"组合论"、和"折衷论"。我个人倾向于"整合论",既不是仅仅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的"融合论",也不是只看到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而简单的将两部分内容组合的"组合论",而是在保留两者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寻求共性,从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入手进行整体综合构建。本文通过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容结构,指出该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图提供一些初步的途径以供选择,希求能够走出结构的困境,使该课程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7):285-286
新世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学生成长与发展显得愈发重要。由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性相对较强,诸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地听取该门课程。伴随着微媒体快速发展,教学模式悄然发生变化。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来讲,他们可以借助微媒体,开展网络教学工作,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意义,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微媒体为主教学模式,希望帮助教师打开教学思路,以此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2):46-4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特点使其在推动大中学校德育衔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基础》课与中学政治课、学生思想实际、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相结合,以发挥《基础》课在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