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Planning》2017,(8)
<正>新能源汽车事业承载了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我国能源、环境、气候问题的重要载体。7月21-23日,第二届中国(广州)国际新能源、节能及智能汽车展览会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进入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热度依旧不减。伴随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碳排放配额和积分管理等政策的陆续实施以及行业规范的逐渐明晰,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3)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不仅给能源带来危机,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随着政府治霾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我国政府也因此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给予支持和鼓励。可见,在我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空间非常大,研发与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有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环境污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伴随着发达国家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划,我国政府公布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将其作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予以重视。本文简略概述了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对我国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预测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
面临资源、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看重,这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时代的产物。目前,在研的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类型有新型燃油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煤制醇醚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产后发展主要集中在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上。因这两种汽车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较高可行性,有望成为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届时世界汽车将摆脱依靠石油能源的时代,进入单一的新能源汽车时代。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5)
我国政府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正逐渐实现完全退坡,为了更好的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分析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与具体政策的相关系数认为除补贴政策外,不限行与号牌易获得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重要的两大政策因素,从而得出实施发放免费专用牌照和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完善售后服务等措施,以此来保持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需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汽车的发展方向与低碳经济是一致的,低碳经济旨在降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应用,而汽车一直以节能、环保和安全作为发展主导方向。故在未来的日子里,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轻对原油进口依赖的解决方案之一,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各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
本文将从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与实践评析出发,综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结合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之处,从财税政策、技术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模化、产业化,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日前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4)
<正>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日益迅速,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十三五"规划,中国未来五年将投入超过一千亿元资金,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作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态势,以新能源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
新能源汽车包括天然气汽车(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油气混合、油电混合)和太阳能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产业从经济学描述,是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与应用的行业。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被认为能减少空气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在当今提倡全球环保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导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石油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对传统汽车工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遵循能源发展形势及能源发展战略,研发和使用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文章对新能源汽车在环保方面的优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十四五”是经济发展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将进一步促进电动汽车及充电市场的繁荣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基建”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本文首先通过统计、分析西部城市某辖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现状,总结出当前存在的五点问题,进而提出六点有效建议:快慢充结合;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智慧平台APP建设;充电设施安全与保险;人才与创新;宣传与引导。以期对西部省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及城市规划布局提供一定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回顾2010年新能源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事业异军突起,并获得强劲发展,在世界低碳减排和新能源发展中立下了丰功伟绩,这个评价和估计绝不过分。有些媒体预计中国的新能源总量,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以及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国家双碳战略促使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充电站的发展和规划,充电站的控制系统是保证其安全、节能运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
新能源汽车由于研发和零部件成本等原因往往价格要远高于同级别的传统燃油汽车,外加国内包括充电桩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设备未普及,这便使大部分消费者认为花大价钱去购买新能源车有扮演"小白鼠"的风险,而且不划算,正因为如此造成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销量极少,且发展缓慢的难题。2014年2月8日,据中国财政部网站消息,中国调整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本次补贴调整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据此,本文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4)
"独角兽"企业代表着新经济的增长动力,对引领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升级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江苏省优势产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形成,给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江苏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还存在着总体布局较"散"、整体实力较"弱"、单个体量较"小"的问题。江苏省可以从培育新能源汽车优势企业、引入新能源汽车多元化投资主体、加大新能源汽车创新力度、提升新能源汽车强市资源集聚水平等角度,培育新能源汽车"独角兽"企业。  相似文献   

17.
<正>引言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他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据统计,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298.9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但新能源汽车自燃、起火等安全事故频发。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约3000起,新能源汽车热失控事故频发。因此,针对此类新型火灾事故处置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索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技术方法、战术措施、作战安全防护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诉求的提出,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行业正日益受到关注。上海是较早尝试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城市之一,截止2017年底,上海已成为全球分时租赁车辆规模最大的城市。梳理国内外分时租赁发展概况和主要运营模式,以"环球车享("EVCARD)运营数据为例,分析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主要发展特征。从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角度,探讨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提出上海发展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7)
<正>在工业4.0、互联网大潮下,各行各业都在争先恐后地朝着智能、清洁方向转型,汽车制造业也是如此。我国要求到2020年,汽车能耗达到4.5~5 L,新能源要达到4.5 L以下,这无疑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2)
随着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这两个问题的日趋严重,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汽车新能源发展任重道远,所以混合动力是目前比较可行的一种技术。混合动力,就是指汽车利用了除汽油柴油外的新能源,混合动力可以暂时解决和缓解现在汽车工业所面临的两大问题。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才能更好的解决汽车工业的稳步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