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36):141-142
<正>一、《唐声诗》主要解决的问题和"声诗学"的建构任先生的《唐声诗》既是唐代诗歌研究的重大成果,也是唐代音乐文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它揭开了在唐代"声诗"歌唱的真相,也给唐诗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正如任先生在《唐声诗·唐声诗总说》中所说:"‘唐声诗’名称,从未有人提及,所具理论与格调,亦从未有人草创,文学史内对此大都三言两语句而已。"~((1))自先秦时代,《诗经》就有"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的传统,《楚辞》、两汉魏晋时代的乐府、宋元明  相似文献   

2.
刘弘 《建筑创作》2011,(10):104-112
车站"小宇宙"车站大到火车站、小到地铁站、汽车站,总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人们或三三两两,或独行的来来往往、行路匆匆。车站内人与人之间擦肩而过,短促停留后又消失向各自的目的地去。车站的这种特殊感觉与"移动""旅行"有着密切关联,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4)
<正>作文在中考试卷中可以说占据了"半壁河山",它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自然不敢稍作懈怠,而是极尽能事,想尽办法,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给作文进行包装。一篇篇作文如同花店里摆放的一朵朵假花,靓丽而刺眼地绽放在教师的眼前,可谓百花齐放。但这样的作文看多了,只会让人感到一种审美疲劳。究其实质,这些作文大多立意相同、材料雷同,语言外表华丽其实空洞,给人的感觉只有一种:单调。  相似文献   

4.
顾孟潮 《建筑》2014,(17):74-76
<正>叶廷芳先生是建筑界的老朋友,他的文章常常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业界普遍认为他有艺术个性。平日,他不趋炎附势,做事不失原则和公平,他的这种做人原则得到朋友们的欣赏和赞叹。他与贝多芬的心是相通的作为一个同样受到过命运袭击的人,贝多芬英雄主义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他。每次去德国,他总要设法去一趟波恩—去看贝多芬的故居。他说:"贝多芬是这个城市的伟大儿子,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正>一个人太瘦弱了,好不好看呢?当然不好看。骨瘦如柴,谁喜欢看呢?同样的道理,一篇作文也不能太"瘦"了,也就是太单薄了。太单薄的作文,往往会给人笼统、抽象、空洞的感觉,会给人一种不充实、不饱满的印象。那么,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充实、饱满一些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此主要列举三种。  相似文献   

6.
空间是什么?相信很多人当遇到这个问题时都会感到茫然,的确,这是一个让人很熟悉却又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答案的问题。我们都生活在空间里,没有人能脱离它。但空间又与时间一样具有着客观性,没有限定。空间"空"就是没有,"间"就是有,这样的矛盾就组成了空间这个既真实又抽象的概念。很多人都给空间下过定义,或具体或抽象,但如果只从字面的解释去理解空间,就没有了意义的。因为空间不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感受;不只是一种经验;更是一种体验。空间的意义就是让人去体验,改变和创造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Z1)
<正>【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学者于丹说:"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哲学家罗素说:"向外而不是专注于自我是快乐的源泉。"心理学家荣格说:"向外看的人,梦着;向内看的人,醒着。"其实,每个人乃至各行各业都会碰到究竟应该向"外"看还是向"内"看的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相似文献   

8.
触摸的艺术     
正设计中,我们不仅要体现竹材本身的特质,也需要去模仿竹材给我们的感觉,从触摸的角度诠释竹材。如何使用建筑的语言去描述一种触摸式的感觉?传统的竹子会给我们答案。"北村——黑暗中的对话"项目的初衷就是用竹简帘来隔绝室内外空间,同时满足阳光可以照射到室内的要求。我们希望给使用者营造一种模糊的分割感。项目之初,我们去竹材厂了解整个竹材加工的工艺过程来启发灵感。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2)
<正>诗歌学习既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也能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生成。整个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只在"8A Seasons of the Year"安排了一篇诗歌学习,因此教师要利用好这篇文本,给每个学生的精神领域注入诗歌的精彩。英语诗歌跟中文诗歌一样具有固定的形式,都有相对独立的意象,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对诗歌文本进行重构,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进而给他们最适切的诗歌教学。1.贴近学生的兴趣点,给诗歌学习以温度尽管学生对简单的、朗朗上口的诗歌比较感兴趣,但教材提供的文本和学生的真实生活还是有一定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居》2012,(1):93-95
宋代以后龙的形象更趋艺术的完美。在中国古代,宋王朝的地位非常奇特,它没有汉的威风,也没有唐的气魄,给人一种清秀、柔美的感觉。北宋王朝建于建隆元年(960年),随着国内的长期稳定,社会文化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1,(2)
<正>一、惑人生充满令人迷惑的人、事、物。孔子四十而不惑是大智慧,平凡的人可以"心向往之"。请以"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思路点拨"惑"的意思是"辨别不清,摸不着头脑""感觉疑难,不知该怎么办"。本题构思角度参考:1."高科技时代"的健康之惑:食品安全与营养、网络通讯技术、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纳米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在将高科技融入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对其可能带来的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心存疑惑、忐忑不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
<正>一、背景与缘起现象一:《诗经》《唐诗三百首》……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但是,现在呢?还有几个人写诗呢?中国现代诗在顾城、海子、舒婷、金波以后还有谁呢?现象二:我给学生讲故事,结果学生大喊:"老师,桌子是不会说话的!"这可是童话啊!这是想象啊!可是,学生想象不出来!  相似文献   

13.
<正>她觉得一个人,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可以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价值,才可能不带任何谄媚和虚伪去面对工作和生活。如果可以用花来形容女性的话,那么重庆海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海宇物业)的总经理唐婷婷给人的感觉,就像那三月重庆街头正红火绽放的山茶花——生机盎然,于平凡处绽放灿烂......从海归创客到物业高管唐婷婷看上去和普通的"80后"并没有太大区别,爱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一篇讲述三里屯酒吧街的文章里,作者用法国诗人伊夫·博纳富瓦的诗描述这里:"愿有一地备给远方来客,一个冰冷的无家可归的人,一个给灯光所诱惑的人,在孤屋之光亮门槛上。"时至今日,三里屯已经不再单单是酒吧街的代名词。这里先是升级了淘宝规则的3.3商场,品位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1):77-79
《诗·小雅·巷伯》是讥刺幽王的政治诗。作者被谗言所害,作此诗来发泄心中怨愤。诗用"巷伯"定题,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巷伯是官职名;另一种认为巷伯是诗篇名。关于诗歌的作者,有三种说法:一是孟子是寺人,寺人和巷伯并非一人;二是作者是寺人,寺人即巷伯,二者为同一人;三是作者即近习,即大王身边亲近的人。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11)
<正>"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由著名犯罪学家詹姆士·威尔逊和乔治·凯林提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扇建筑物的窗户,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去打破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类似的违法犯罪现象就会大面积滋生。"破窗效应"对学校的学生教育和管理无疑有着积极的启示。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以下简称"我  相似文献   

17.
异物感     
针对当今人造环境的抽象化和去自然化给人造成的总体感觉—异物感,讨论它的主要表征及与现代思想意识及社会心理的关系,指出其既表现为一种审美理想,同时也是一种环境伦理;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和艺术探索的方方面面;本质上是分析工具的滥用,将人造物与身体经验从自然世界中剥离;它的思想根源在于西方文化观念中对"原型"的推崇,一种"超世间"的追求,并与中国文化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相比较;指出大脑、身体、技术-工具和环境条件间的关系的不断变化,机器的发展不断拓展机体与异物的边界,随着简单线性的认知被复杂性认知取代,人造环境和建筑必将采用全新的造型语言。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武汉消防新购进车辆"涡喷双发",从外表给人一种威风凛凛的感觉,光车顶上的两口巨炮就能让人联想到其战斗力。该车在武汉理工大学首次进行出水,特勤二中队圆满的完成了供水任务。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6)
<正>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了突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选篇、古诗词选文的数量。针对教材内容的这一改革,展开了培养学生诗歌意境的教学研究。本文以七年级教材为蓝本,从学生视角进行诗歌意境的构建研究。1.初中生的诗歌意境"意境"是人能感受、理解却无法言明的一种情理;"诗歌意境"是通过古诗词、古诗选文对自然环境、人生哲理、社会人文等获取自我理解并在脑中构思成意蕴或认知。初中生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14)
水彩给人的感觉有两种,一种是"水"的感觉,非常流畅和透明;另一种是"色彩"的感觉,自由、明快、鲜亮。各种不同的色彩,刺激人们的大脑,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就像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一样。简单来说,水彩就是水与色彩的融合。水彩画使用的工具简单,要求的环境简单,绘画的技巧也简单,非常适合初中生学习,因此,教师在七八年级开设了水彩画的校本课程。水彩画非常重视色彩与空间的塑造,讲究色彩的透明感,教师要将美的概念、美的技巧、美的创意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把心中美的感觉,用水彩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下就是在水彩校本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