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13)
作为一种思维定势,定型观念是一个群体成员对另一群体成员的简单化的看法,在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定型观念在《堂吉诃德》中不仅是是情节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成为推动情节不断向前发展演变的力量。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和桑丘的刻板印象及其对刻板印象的操弄展现了作者塞万提斯在无意识的歌颂西班牙帝国的"伟业"和西班牙普通人对海外附属国的殖民主义式想象,揭示了扭曲的定型观念不能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2):34-38
<正>《堂吉诃德》中,"杜尔西内亚"是主人公堂吉诃德的想象产物与欲望投射物,也是理解《堂吉诃德》文本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堂吉诃德》第二部中堂吉诃德在面对心上人的出场时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失语状态,通过这一情节可以看出杜尔西内亚实际上是堂吉诃德欲望投射的小客体,是堂吉诃德维护自身理想的关键所在。同时,杜尔西内亚这一人物的塑造还反映出《堂吉诃德》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所具备的文体特点,是《堂吉诃德》创新性与艺术魅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39-41
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有着明显的戏剧化特征,他借鉴戏剧手法塑造了一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借鉴戏剧中花的意象暗示宝黛爱情悲剧,继承了中国传统戏剧中对纯情、真情的推崇,真诚地书写宝黛爱情,更重要的是他对悲剧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小说戏剧化使得《红楼梦》韵味无穷。《红楼梦》戏剧化特征的文化意蕴表现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关系)、"知行合一"(人与社会关系,推崇伦理道德,重视社会实践)、高扬人文主义理想、内在超越性诗意追求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8)
在莫言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必不可少。莫言笔下的女性角色颇多,描述了20至21世纪生活在中国中下层的女性。莫言的作品中饱含了一种对女性的关怀和同情,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了这一阶层的女性,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文章对莫言以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描写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8)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作为创作潮流的"新写实小说"继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出现后而产生,它崛起于小说界相对疲软的转型期,在八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低谷中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以池莉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烦恼人生》以世俗化的写实、还原与除幻,完成了对革命现实主义中理想与崇高的反驳与颠覆。  相似文献   

6.
李彦伯 《建筑师》2009,(2):36-40
本文试图借由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脉络的考察,对人文主义的由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以及人文主义建筑师帕拉第奥在建筑中对自己宇宙理想的实践等问题进行研究,从而理清帕拉第奥与哲学先贤的思想传承关系,探究其建筑作品背后潜藏的建筑哲学与宇宙理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3)
"70"后作家弋舟的三篇长篇小说——《蝌蚪》《战事》《跛足之年》中都有一种叙事空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小说中人物的逃离行为带来的。人物逃离背后指向的是作者对文明与野蛮的反思与批判,而且,通过小说中人物整个的逃离轨迹,反映出人物以及作者自身关于何处是"故乡"与"他乡"的巨大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
苏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美国知名畅销书作家,其擅长于运用具有奇幻色彩的文学语言进行文学创作活动,代表作品有《饥饿游戏》、《地下城》系列等,被《时代杂志》评选为"百大影响力人物"。在小说《饥饿游戏》中,作者苏珊·柯林斯以虚构的大灾难后的北美洲帕纳姆国为故事发生发展的背景,讲述了作为"贡品"参加"饥饿游戏"的少男少女特殊的人生际遇,其中以主人公凯特尼斯、皮塔等人物的"游戏"经历为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线索。本文通过对小说《饥饿游戏》中各个典型人物角色进行分析,探讨作者苏珊·柯林斯在对典型人物塑造过程中所表述的现实意义,展示作者为美国文学创作与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0)
晚清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特殊时期,传统儒家思想在此也受到了冲击。在大多数晚清文言小说中,作者宣扬"仁爱""仁义""仁政"理想的同时,又对科举制度、济世原则等儒家出世标准提出了质疑。这些在王韬的文言小说集《淞滨琐话》文本中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1)
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以东方为模板的乌托邦,这个看似东方化的乌托邦是作者对理想西方的完美构建。文章将通过小说情节、人物设置、环境描写和人物关系来解读小说中的西方主义构建。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3)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喧嚣的"二十年代"——"爵士时代",其小说中的时髦女性人物大多是负面形象。本文就时髦女郎负面形象的表现及其成因做了简单的探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潜在的男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31)
威廉姆·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烧马棚》是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美国内战后南方白人农民阿伯纳一家的生活经历。父亲总是烧地主家的马棚,而让一家人处在颠沛流离的状态中。语气是作者对他所创作的人物等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小说中的各种因素如人物、意象、象征等的选择而体现出来。本文将采取新批评派"细读文本"的方法分析能体现作者语气的各种因素、探讨作者对小说中主人公的态度。笔者通过分析小说中儿子对父亲的感情、显著意象和火的象征发现作者在行文时采取了讽刺的语气对儿子表示出同情。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1)
<正>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整本书阅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很多语文老师并未真正了解整本书阅读。有些教师觉得课堂时间有限,没有多余时间开展整本书阅读;有些因自身掌握的知识较狭隘,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也有些没有事先对整本书阅读任务进行设计,或是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只能以考题为依据指引学生阅读。由此可知,整本书阅读任务设计深深影响着阅读的效果,需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一部适合学生阅读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隆索·吉哈诺因对骑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7)
沈从文先生以其优美、恬淡的笔触,表现了具有纯朴民风生活状态的小说《边城》,呈现出一段唯美的"桃花源"之旅。《边城》构筑的是一个远离世俗的宁静、和谐的理想世界,一个未受现代文明冲击,充满原始自然美、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世外桃源之地。正是这座理想的"希腊小庙",不仅勾勒出人人向往的理想圣地,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现实人生的忧患意识,体现了深沉的人文关怀。本文正是以人文关怀的视角,通过对《边城》的深入解读,揭示小说构筑的小城之美、人性之美,与当今社会的人性冷漠、拜金主义形成鲜明对比,以此强调人文关怀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7)
<正>套用"文无定法"的写作之道,我以为我们在上小说鉴赏课时,从哪里开讲,以什么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或思考,也要做到灵活多变。我们常先解题、介绍作者、交代背景,常从小说的线索、叙述顺序、结构特点开讲,我们也从环境、人物、事件突破,我们还从表达情感、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入手,我们甚至可以从词、句、段开始……在上外国小说《素芭》时,我采用从结尾部分入手,巧妙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尝试于文本中  相似文献   

16.
胡毅 《山西建筑》2009,35(36):8-9
通过对二战后城市建设的回顾与反思,将人文主义哲学引入到城市设计理念中,探索了城市设计中人文价值的意义,指出将人文价值融于城市设计活动中,才能创造宜居的城市,创造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们正走地堂吉诃德与桑丘家乡--卡斯蒂利亚·拉曼查的路上,沉封久远的伊比利亚半岛各民族融合的文化诩诩袭来……而今,历史已经远去,堂吉诃德式的骑士和至今在北部圣蒂亚戈之路上行走的朝圣者依然传达着一种忧郁和宗教的热诚,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8)
《嘉莉妹妹》是美国著名文学家西奥多·德莱赛(1871-1945)的代表作。它真实地反映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小说的现实主义色彩之所以如此浓厚,是因为作者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成功运用到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中。阅读小说时研究分析丛林法则的体现,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领悟作品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8)
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展现了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整部作品可以用"轻快、明亮和光彩夺目"来形容。达西这一人物的出现更是让整部小说瞬间变得明亮。本文旨在分析小说中:达西是如何"傲慢"的、他又是如何赢得美人心的和达西这一形象怎样寄托作者的择偶愿望。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7)
艾丽丝·沃克是一位在美国文坛特色鲜明的黑人女作家。在小说《紫色》中"百衲被"的意象体现了作者一直提倡的"妇女主义"思想。本文欲分析小说中"百衲被"的文化隐喻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