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反奴隶制小说,写出了黑人被奴役的历史以及人们为了自由民主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该书深刻揭露了南方奴隶主阶级和奴隶制的血腥与残暴,将美国废奴运动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3)
在斯托夫人的代表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基督教信仰贯穿始终。受作家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影响,斯托夫人塑造了三类人物:基督教博爱精神的现实体现——汤姆,基督教博爱精神的理想人物——伊娃,和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对立面——雷格里。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5)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出版是黑人文学的一大突破,小说以九十二封信的方式讲述了一对黑人姐妹的经历,对黑人女性的意识及觉醒进行了描述。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意识的迷失、觉醒到最后的反抗进行描述,从而对书中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4)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小说以女性的叙事角度刻画了三位黑人女性,反映了当时黑人女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显示了作者对黑人女性的关注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
《外婆的日用家当》作为艾丽丝·沃克的经典短篇小说,已有相当丰富的分析和解读,但大多数评论都从文中的隐喻、象征、女性人物形象、文化冲突、妇女主义等角度进行分析,对于黑人女性文化身份及社会身份的寻求方面写的却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以《日用家当》为基础,从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及社会身份认同角度出发,对文中的三位黑人女性进行重新解读,从而给出一个相对全面的研究结果,即面对白人及其文化,黑人女性自己如何更好地认同自己文化和社会身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1):64-67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在其绝笔小说《天佑孩童》中首次立足当代,聚焦美国黑人中产阶级女性的“傀化”情感,折射出黑人、女性和白人工人阶级等多个群体的现实境遇,从多角度反映美国社会问题。美国黑人中产阶级女性的“傀化”情感是其在种族主义、性别主义和消费主义多重压迫下沦为“她者”后的情感反应。“傀化”情感既反映了美国权力运作与意识形态控制之下黑人的集体生存状态,也激发受压迫群体另辟蹊径,走出困境。莫里森深刻揭示了美国走向社会大分裂的种种迹象,并对消弭社会裂痕、建立情感共同体发出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7)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黑人文学的典型女作家代表,她的作品主要关注南方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并且还提出了有名的"妇女主义"。在她的经典之作《紫色》中,沃克塑造了一个从懦弱到觉醒进而寻找到自我,赢得解放的黑人女性。本文从妇女主义的角度分析了《紫色》中的主人公西丽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主要探讨了西丽追寻女性自我,追求独立,以及追求和谐的两性关系。文章旨在揭示黑人妇女解放的出路在于要反抗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认识自我价值,寻求自我尊重,争取独立,在黑人妇女和黑人男性之间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5)
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是二战后美国黑人文学必不可少的作家,其代表作《向苍天呼吁》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黑人文学的典范。小说中细致的人物内心描写渗透着作者本人对黑人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以及对黑人身份问题的探究。小说主人公约翰是一个不断寻找身份认同的黑人少年,本文通过分析约翰成长中经历的迷惘、出走和顿悟过程,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小说,进而探究小说更深刻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9):68-70
马克·吐温代表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常被视作美国文学中典型的追求自由的男孩。书中作者常安排一些充满时代意义与地方特色的儿童玩具和游戏,这些游戏与玩具也展现了男孩成长历程中的心态,研究汤姆的形象对探索美国当代文学具有深刻意义。本文以小说中的玩具和游戏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对《汤姆·索亚历险记》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出美国历险小说中经典男童形象的特征,深入剖析汤姆·索亚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成功刻画了黑人女性形象,除此之外,她还出色地塑造了一系列黑人男性形象,他们在追求平等和尊严的过程中,受尽屈辱,却顽强不息。莫里森对于黑人男性的刻画从不同侧面深化了《宠儿》的主题,他们在黑人自我身份认同以及黑人民族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31)
哈莱姆文艺复兴是20世纪初美国新兴黑人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是新兴黑人知识分子从文艺方面对黑人解放道路进行的一次积极探索,对美国黑人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0)
美国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经典著作《他们眼望上苍》通过女主人公珍妮的三段婚姻经历,展现了黑人女性努力寻求自我声音,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自我发现之旅。本文从弗莱原型批评理论出发,对小说中的人物、结构和意象进行圣经原型解读,探索女主人公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成长经历,进而给黑人女性的觉醒以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32)
当代美国非裔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森成功地把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吸收到美国黑人文学之中,在保持黑人民族特色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本文着重分析了《父亲的微笑之光》中魔幻现实主义因素的三点体现。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4):131-132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的黑人男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其中五位男性命运的分析,展示黑人男性寻根的艰辛,旨在指出黑人男性只有继承黑人文化和找回自我,才能够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120-121
《秀拉》中的黑人男性形象并不具备白人文化模式常赋予男性的勇敢、坚强、睿智等特质,相反,他们往往表现得不可信赖、幼稚、肤浅。这一系列负面黑人男性形象的塑造,更加凸显黑人女性独立而伟大,从而彰显莫里森的女权思想。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7)
在《向苍天呼吁》中,鲍德温刻画了一系列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形象,披露了父权文化影响下广大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性别、种族等交错性压迫。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以黑人男子加布里埃尔的两任妻子黛博拉和伊丽莎白为例,分析了黑人女性在面对交错性压迫时,进行的不屈抗争。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11)
"他者"是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他者"在文学文本中的显性和隐性探讨已经成为文学批评的一种趋势。《家》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十部作品,小说除了弗兰克回归精神家园的奥德修斯式历程这一主线外,还隐含了弗兰克的妹妹茜、女友莉莉以及祖母丽诺尔摆脱"他者"奴役,努力构建自我身份的主题,这两个并行的主题相互交织,反映了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找寻身份认同感的艰难历程,彰显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命运的终极关怀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8)
《宠儿》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一部评价极高的小说,一经问世即轰动美国文坛。它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黑人历史与黑人文化的机会。小说借复活的鬼魂者形象重新描绘了那一段给黑人们带来巨大伤痛的历史。本文就小说中充满的音乐性及鬼魂元素等的写作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0)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开创了美国黑人文学的新天地。其作品描写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悲惨遭遇。其中,她的第一部作品"最蓝的眼睛",把很少有人重视的黑人女孩作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黑人女孩所面对的种族歧视、男性压迫,以及缺乏关爱的家庭,揭示黑人女孩的成长困惑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2)
吉恩·图默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在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甘蔗》于1923年出版,生动刻画了各个阶层和黑人大众的生活,运用他们的语言,反映他们的经历,新黑人作家笔下的黑人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