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0)
本文讨论了由ARM为控制核心,设计了电源转换模块、温度采集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等。程序用C语言进行编程,实现了多路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室内温度控制系统的功能及整体结构,分析了主、从控制器的硬件结构。主控制器采用液晶显示模块及键盘模块进行温度、时间的设定与各个房间温度、电磁阀工作状态的监测。从控制器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采集元件,通过驱动双稳态电磁阀的开闭实现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介绍了玻璃幕墙冷热循环测试系统的原理,对其核心——冷热循环系统的温度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作者设计出具有自学习功能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来实现冷热循环实验系统的温度控制,并进行了初次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循环系统的温度控制策略及其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和效果,在试验过程中系统动态升温和降温时温度控制精度在0.4℃以内,恒温保持时温度波动在0.2℃以内,试验系统完全满足美国AAMA501.5.98玻璃幕墙循环试验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1):164-165
温度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温度控制系统对可靠性要求较高,一般来说,温度控制系统的故障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温度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文章利用前后断言法对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验证,结论表明,该方法可以保证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保证系统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镇CNG储配站发展很快,其燃气出口温度控制模式一般采用手动启停热水锅炉控制,本人根据杭燃滨江CNG储配站一年多来的运行分析,发现采用这种控制模式不仅温度波动幅度大,而且经济性较差。针对这种情况,在SIEMENSS7-300控制系统中建立燃气出口温度PLC自控模块,并对原热水循环系统进行少量改造,即可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龚明启  冀兆良 《山西建筑》2005,31(5):110-111
介绍了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控制的途径和方法,分析了空调房间内空气计算参数温度对热舒适性和建筑能耗的影响,指出在一定温度和湿度的范围内,通过提高室内温度的途径来减少空调系统能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0)
本文阐述了应用PID指令来实现PLC的退火炉PID温度控制,利用DVP-PLC内置PID模块,自动调整其参数,实现PID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8.
李海蕾  吴祥松  董红晶 《山西建筑》2010,36(14):318-319
结合安徽宣城宛溪河大桥主墩承台的实际施工情况,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方案和措施进行了系统介绍,利用实时温度监测系统对混凝土温度进行监测,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同时也为其他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设计、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凌宪峰  张国旺  李伟 《砖瓦》2003,(2):11-12
隧道窑操作控制包括温度、气氛和压力控制三部分。其中压力制度是温度控制和气氛制度的保证。1 各带温度的控制根据制品的原料性质、制品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入窑水分等工艺要求 ,制定一条合理的烧成温度曲线 ,焙烧时就按照这条曲线来保证一定的升温、保温和冷却制度。隧道窑大致分为预热带、烧成带和冷却带三个部分。下面分别简述各带的温度控制。1.1 预热带的温度控制预热带是指制品入窑到第一燃烧室止 ,一般为十几个车位。温度控制是指按升温曲线均匀加热 ,一般在窑顶板上都安装有热电偶来监控温度。如果窑头温度过高 ,易使入窑水分高的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5)
鉴于目前温度控制系统中使用的单片机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为了完善温度控制系统的功能,本文将提出一种基于ARM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ARM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AT9lRM9200微处理器、Red Hat Linux9.0平台、Qt/Embedded版本等的支持,因而可以确保基于ARM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达到高可靠性、高动态性、高稳定性、高控制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热力交换站温度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当前我国集中供热系统的三种主要热负荷的用热特点,介绍了用系统辨识的理论和实验分析热交换系统温度控制模型的方法,并采用自动控制原理,分析了不同热负荷对热交换系统温度控制模型的影响和热力交换站温度控制的特点,最后给出了一种经过工程实践验证的热力交换站温度自动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2.
1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监测控制内容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检测和控制应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温度监测和温度控制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在施工中宜采用信息化的施工方法,温度监测的数据要及时反馈,以进行温度控制。采取温度控制的措施后,又要根据温度监测的数据判断温度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寒冷地区100 m2典型建筑为对象,基于TRNSYS软件搭建空气源热泵辐射供暖系统瞬态仿真模型,研究空气源热泵变供水温度控制策略。在室外温度设定控制调节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对供暖系统整个采暖季的模拟,得到采暖季平均供水温度与平均室外温度,在保证室内温度的前提下,确定空气源热泵随室外温度调节供水温度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相较于传统空气源热泵定供水温度控制策略,采暖季系统可节能16.7%。  相似文献   

14.
实现新风系统经济运行的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比较了定风量空调系统今实现新风系统经济运行的两种控制方法:按室外空气干球温度进行控制的方法和按室外新风焓值与室内空气焓值进行比较的控制方法。针对室外空气温度控制法,提出了确定其关键控制温度的原则,井利用空调动态负荷计算方法建立了室外温度控制条件下的关键温度的通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冷冻除湿的温湿分控户式空调系统的送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冷冻除湿的温湿分控户式空调系统,可将室内显热负荷与湿负荷分开处理,采用辐射方式处理显热负荷,送风承担湿负荷,同时也承担一部分室内显热负荷。因此,如何选定合理的送风温度和送风量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以送风承担室内显热负荷最小为目标,计算最佳的送风量及送风温度;然后,研究在不同的室内湿负荷条件下,送风量对送风承担室内负荷以及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考虑室内人员对新风的要求后,得到合理的送风温度;最后,计算了采用冷冻除湿的温湿分控空调系统的能耗,与常规温度控制空调系统的能耗进行比较,得到了在合理的送风温度下,如果采用新风处理室内湿负荷,温湿分控空调系统比常规温度控制空调系统节能11%~46%,如果采用回风处理室内湿负荷,则温湿分控空调比常规温度控制空调系统节能21%~46%。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整定优化PID参数,并在反馈回路中加入BP神经网络预测下一时刻温度,将超前温度信息作为改进粒子群算法适应度函数参数,提前调整PID控制器参数,从而给出超前的控制,以此来减弱烧结炉温度变化的滞后性.通过模糊推理在温度控制过程中在线调整PID控制器参数,加强温度控制的跟随性.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8)
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到冷库的温度控制上已经成为了如今冷库建设的一种趋势,为了能够准确的控制冷库的温度,就需要有运行速度可靠地处理器,因此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嵌入式已经成为自动控制发展必不可少的处理器,把嵌入式应用到冷库的温度控制系统中也是必然的,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冷库温度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8.
传统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施工多采用人工监控温度,存在数据采集处理不及时、监测数据准确性差、温度控制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发一种BIM智能温控系统。具体方法为:选择Revit、Navisworks等BIM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控制计算机、温度数据采集设备、自控阀门循环水泵、无线网络通讯及桥接设备、工业集成软件服务器及客户机等搭建温度测控系统;建立温度预警机制并搭载人工智能控制算法,通过无线传输接收测温元件传递的数据,系统自动判别温度异常情况并控制冷却水管阀门的开关;在BIM实体模型中标记实际测温点的相对应位置,使系统以三维形式同步直观反映相应测温点位置混凝土温度曲线变化,并提供预警功能。系统在寸滩长江大桥中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系统采集数据准确灵敏且预警及时,温度采集的精确度和效率均得到提高,温度控制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LNG气化站的工艺流程,LNG的危险性,以及紧急切断系统、低温储罐液位控制系统、空温式气化器出口气体温度连锁系统、水浴式加热器后气体温度控制系统等安全保护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24)
目前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温度控制系统在大范围得实现与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即PLC的PID控制在该系统的应用。这些应用主要用在比如钢铁厂、化工厂、冶炼厂等加热锅炉控制系统的中。控制加热炉体的温度曲线,采用温控表或者PLC做为主要的核心。当然采用PLC控制方式是最佳的选择,系统采用PLC对加热炉体进行温度,能够大幅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介绍了在温度控制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加热炉体的温度控制的工作原理和现场工况,利用PLC的PID控制技术与人机界面即HMI,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加热炉体温度的自动加热控制,同时结合实际经验对PID的参数整定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