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春林 《电信快报》2011,(7):12-13,27
IPv4地址已经耗尽,推进互联网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过渡已成为当务之急。考虑到网络演进投资效益、用户感知和业务平滑过渡等因素。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应以现有IPv4网络为基础逐步过渡至脚6网络.IPv4/IPv6互通是不可回避的网络场景,用户与应用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IPv4/Pv6网络互访将是非常普遍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IPv4地址的耗尽和IP地址需求的持续增加,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成为通信界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文章对当前国内外IPv6产业的发展形势进行梳理,分析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全面阐述中国联通IPv6平滑部署的原则和公司推进IPv6商用部署的具体举措,并对IPv4和IPv6融合互通创新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在IPv4地址方面的紧迫形势出发,阐述了向IPv6商业化过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过渡的基本策略、整体战略部署、业务切入点、网络演进策略、安全性问题、向IPv6过渡的主要挑战等,提出了有关互联网发展的若干战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IPv6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正在从IPv4向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过渡.虽然由于IPv6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其不仅面临着传统IPv4地址共享技术的挑战,也面临着正在发展中的未来互联网技术的挑战,但文章分析后认为,向基于IPv6的未来互联网演进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在IPv4地址方面的紧迫形势和向IPv6过渡的现状和条件出发,阐述了向IPv6过渡的基本策略、整体战略部署、业务切入点、网络演进策略、安全性问题以及向IPv6过渡的主要挑战等。最后,文章提出了有关互联网发展的若干战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IPv4的应用现状及其遇到的地址短缺问题,同时指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采用IPv6地址,并对IPv6的技术特点、应用前景以及从IPv4过渡到IPv6的三种机制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导致了IP地址资源的紧张,为了扩大下一代互联网络的地址资源,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本文介绍了IPv6的技术原理、技术优势、IPv4到IPv6的过渡以及主要的IPv6业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和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在IPv4地址方面的紧迫形势出发,指出尽快全面启动向IPv6商业化过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接下来重点提出了向IPv6过渡的基本策略、整体战略部署、业务切入点、网络演进策略、向IPv6过渡的主要挑战等。最后文章提出了有关互联网发展的若干战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2011年2月3日,ICANN官方网站发布:全球最后一批IPv4地址分配完毕。这标志着互联网向IPv6过渡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从2011年开始,全人类将共同面临基于口地址短缺的发展问题。IPv4地址枯竭,IPv6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产业界的推动之外,IPv6的建设和发展也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白晨鹏  关炜 《电信科学》2013,29(12):164-167
通过对IPv6过渡技术原理及部署情况的分析,结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部署情况,简要分析了运营商从IPv4向IPv6过渡的思路和技术的选择,以帮助运营商向IPv6技术平滑演进,缓解IPv4地址枯竭带来的困扰。  相似文献   

11.
由于IPv4地址短缺,IPv6受到广泛的关术的广泛使用.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IPv4/IPv6过渡的通用框架--软线式网状构架.该框架既适用于IPv6 over IPv4的情况.也适用于IPv4 over IPv6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扫描技术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对整个IPv4空间完成扫描,但是这些方法都不适合庞大的IPv6网络空间。因此近年来,许多研究学者提出了各种启发式的 IPv6 地址探测算法。这些算法使用收集的 IPv6种子地址作为输入,输出最可能活跃的IPv6地址列表作为扫描目标,大大缩小了活跃地址区域的扫描范围。对这些基于种子地址的技术进行了分类、梳理和总结,然后详细分析了各个算法的优缺点,并且讨论了这些技术面临的多种挑战。从参考文献公开的IPv6数据集和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的北京节点两个来源收集了总共7 300万种子地址。通过实验,比较了4种基于种子地址的地址探测算法的命中率和时间性能。最后给出了对本领域的思考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IPv6技术支持的128位大地址空间不但能彻底解决移动IPv4地址枯竭的问题,而且比目前的移动IPv4有着更大的优越性和更为完善的设计理念,它的出现使移动通信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该技术目前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原因是移动IPv6技术还有很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王箫  马严  林召文  卢峰 《电信科学》2005,21(1):62-65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IPv6 DNS自动更新系统.首先分析了IPv6 DNS自动更新技术目前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多个IPv4/v6地址、支持安全动态更新、支持地址自动检测和地址过滤、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IPv6 DNS自动更新系统.此系统支持多种主流操作平台,并为用户的使用和网络的整体部署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最后对其以后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传感器网络集成了传感器、微机电系统和网络三大技术是当今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在农业领域控制、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IPv6作为下一代IP协议正在逐步替代IPv4。无线传感器网络和IPv6的结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轻量化IPv6协议栈为目的,通过分析IPv6报文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采用理论分析合理地提出了WSN中IPv6协议栈核心功能的剪裁方案。在试验中使用压缩的IPv6地址进行通信,得出一种适应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运行的IPv6协议剪裁方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现在广泛使用的32位IP地址面临被用完的威胁,为此IETF 提出了下一代因特网协议(IPng)即IPv6,用来取代IPv4。本文介绍了IPv4/IPv6过渡技术的机制及过程,对各种IPV4/IPV6过渡技术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探讨了这些过渡机制安全方面的优劣、使用中的限制、应用方式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IPv4向IPv6的过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忠诚  王春峰  刘敏 《电信科学》2004,20(10):45-49
目前,IPv6及相关协议已经相对成熟.然而,IPv4网络向IPv6网络的过渡和互通仍然是个艰巨的任务,直接影响了IPv6的发展.本文在对现有的各种互通与过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转换与互通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穿透NAT实现IPv6终端互连的隧道机制.该机制可以支持所有常见的NAT类型,无需特殊的IPv6地址前缀,可以向用户提供固定的IPv6地址.另外,针对IPv6网络和IPv4网络间的信息交互的不断增加,而基于通用处理器的IPv4/IPv6转换网关很难满足性能需求的现状,基于专用网络处理器平台研发了高性能的IPv4/IPv6转换网关,在IPv4与IPv6网络间实现了高性能的地址和协议转换,为IPv4网络向IPv6网络的平滑升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Pv6 in the world, there is a growing demand for IPv6 alias resolution. How to resolve IPv6 alias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become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After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IPv6 address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large-scale adaptive IPv6 alias resolution method based on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Too-Big Trick, UAv6, APD, and other alias resolution algorithms. It sends ICMPv6 probe packets to different types of IPv6 addresses to get the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of target hosts. After filtering the classified addresses, our proposed alias resolution method is adaptively selected to resolve alias addresses. In the experiment, we use multi-thread method to resolve the aliases of large-scale IPv6 addresses,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detection. Meanwhile, we use IPv6 datasets collected from the organizations RIPE and CAIDA. By comparing with Speedtrap and Too-Big Trick, we confirm the accuracy of this method and obtain more alias pairs.  相似文献   

19.
由于IPv4地址的短缺,未来网络将向下一代IPv6网络过渡,并且由于IPv4与IPv6的差异,使得这两个网络之间无法互相通信。为在过渡期间,用户能够同时享受IPv4与IPv6两个网络的服务,运营商必须使用IPv4/IPv6网络过渡技术,以达到平滑过渡的目的。文章讨论在教育网中如何通过IPv4/IPv6协议转换技术使IDC机房从IPv4网络平滑过渡到IPv6网络的一个通信场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