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辽宁省盘锦市某实际工程为例,通过土工试验、平板载荷试验与静力触探试验,对真空预压法处理的地基承载力进行了检测,重点对比了静力触探试验及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检测结果,指出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出的承载力特征值较为一致,静力触探试验得出的变形模量数值较平板载荷试验低。  相似文献   

2.
刘小川 《四川建材》2007,33(3):93-94
本文通过采用重型动力触探仪对中粗砂地质条件的桥涵、防护等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检测结果与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发现重型动力触探仪测试结果与实际地基承载力相差较大。我们通过工程实践对重型动力触探仪检测表进行修正,探索出了比较准确的检测中粗砂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采用重型动力触探仪对中粗砂地质条件的桥涵、防护等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检测结果与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发现重型动力触探仪测试结果与实际地基承载力相差较大。我们通过工程实践对重型动力触探仪检测表进行修正,探索出了比较准确的检测中粗砂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罗剑 《广东建材》2022,(8):35-36+11
轻型动力触探的优点是试验设备轻巧、测试速度快、费用较低,对于施工验槽、查明地基局部软弱土层、推定地基土承载力等,均有实用价值,一般作为地基检测的普查手段。本文介绍了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结合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特征值,通过工程实例,论述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土承载力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黄毅臣  贾宁 《山西建筑》2011,37(8):48-49
采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熊猫仪、轻型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5种原位检测手段,对掺石灰高含水量填土地基进行了检测。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地基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认为多种检测方法可避免填土地基力学性状离散性大,单种检测方法代表性较差的缺点,检测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6.
基于CPTU测试的桩基承载力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回顾了基于静力触探试验(CPT)和孔压静力触探试验(CPTU)预测桩基承载力的方法。根据连盐高速和宁常高速公路工程中的PTC、CFG和PHC桩的CPTU试验资料,提出了基于CPTU预测桩基承载力的折线法。以静载荷和高应变试验得到的桩基承载力作为参考值,评估了各种预测桩基承载力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折线法比其余三种方法在预测桩基承载力方面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具有简单、快速、多参数的优点,并且不依赖于操作者主观性的影响,值得在桩基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夯扩碴土桩技术对某深厚杂填土地基进行了人工处理,运用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分别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桩间土挤密效果和桩身密实度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松散的杂填土经碴土桩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200kPa。还对碴土桩设计、施工和检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力触探试验检测的工艺特点,结合传统设备存在的难点及缺陷,总结了传统方案及措施,提出一种动力触探试验辅助装置的设计原理及方法。经实例应用表明,该装置改进了地基承载力试验检测工艺,达到了理想的实操效果。  相似文献   

9.
结合一工程实例比较了复合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计算与静载荷试验结果,说明动力触探计算结果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检测中可以得到较为连续的土层承载力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张鹤年  季鹏  刘英克 《建筑技术》2012,43(10):913-916
某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中,分别采用了静力触探、经验规范法、高应变法和静载荷试验等方法,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确定了高速公路桥梁工程PHC桩基桩承载力的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12 000 kN.m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瑞雷波试验、浸水与不浸水平板载荷试验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综合检测,与同一场地3 0008,000 kN.m能级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得出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处理效果等结论,为大面设计、施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轴向压裂法是一种间接测定土体抗拉强度的试验方法,本文通过该法分析了原状黄土抗拉变形破坏的一般规律以及试样破坏类型。探讨了原状与重塑黄土的劈裂角以及在强度参数比方面(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比以及粘聚力与抗拉强度比)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原状黄土根据抗拉应力-贯入深度曲线走势将变形破坏模式分为3类:弹性变形破坏无残余应力、弹性破坏有残余应力、塑性破坏;原状与重塑黄土在强度参数比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另外,原状黄土劈裂角(α)略小于重塑黄土且均与内摩擦角(φ)呈互补关系;抗拉强度计算公式中的系数K=tan(2α+φ)对于原状黄土建议取值为1.5,对重塑黄土建议取值为2.0。  相似文献   

13.
侯艳斌 《山西建筑》2011,37(30):57-59
通过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某工程的地质情况,提出了用灰土垫层处理地基的方法,考虑了贯入法的简便、实用而且准确的特点,利用贯入法来评价了灰土垫层的承载力,最后根据相关规范及地方经验提出了用贯入法确定灰土垫层地基承载力的公式,检测表明灰土垫层的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木质素纤维作为改良材料时木质素纤维黄土的渗透特征,通过恒水头三轴渗透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对不同木质素掺量(掺量为1%、3%、5%和7%)和养护龄期(龄期为0 d、3 d、7 d和28 d)的木质素纤维黄土进行试验,探讨不同条件时木质素纤维黄土的渗透性及微观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木质素纤维黄土的渗透系数随养护龄期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趋于稳定),部分后期又增大;施加的围压越大,试样的渗透系数越小;木质素纤维掺量为3%时,渗透系数最小,木质素纤维掺量在1% ~ 7%范围内,渗透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木质素纤维掺量越多,木质素纤维间聚集现象更明显,掺量较小时黄土与木质素纤维的复合效果越好。对木质素纤维黄土渗透性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顺序为木质素纤维掺量 > 围压 > 养护龄期。  相似文献   

15.
 将抗疏力固化剂运用到黄土加固中,并对比水泥、石灰改性黄土性质,探究抗疏力固化剂改性机制。通过强度试验、崩解试验、渗透试验探索改性土工程性质。通过开展水滴入渗、X衍射、电镜扫描、压汞等试验分别分析土样土颗粒表面能、矿物成分、微观结构、孔隙充填情况以探究改性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抗疏力固化剂改性黄土强度、抗崩解性显著提高,渗透性略有降低。水滴入渗试验显示抗疏力改性黄土土颗粒表面自由能极大降低,斥水性明显优于水泥、石灰改性土;不同抗疏力固化剂添量土样X衍射图谱中物象群峰基本相同;SEM图像显示随抗疏力固化剂掺量提高,黄土中粉土颗排列方式基本不变,细小黏附物发生凝聚,附着物略有增多;压汞数据显示抗疏力改性黄土中大、中、小孔隙体积均略有减小,微孔隙明显增多。初步得出抗疏力改性黄土的机制在于:降低土颗粒表面能以提高阻水、抗水性;抗疏力物质包裹土颗粒及细小黏土颗粒发生凝聚来连结土颗粒,强化骨架颗粒连结强度;抗疏力材料膨胀挤密作用较弱,改性黄土通透性好。抗疏力固化剂在改善黄土力学性质、水理性质的基础上,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固化剂在提高阻水性的同时通透性降低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冲击碾压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技术参数,对试验路段进行了冲击碾压试验。通过试验前后动力触探试验以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对比,发现采用25kJ冲击式压路机冲击碾压60遍后,深度2.5m内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了较大的改变,1.0m内的湿陷性得到了消除,干密度和动力触探击数可以作为冲击碾压法处治效果检验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8000kN.m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等级为Ⅲ~Ⅳ级的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基,对其设计、施工和检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实践研究。通过瑞利波波速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和静力载荷试验等对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效果进行了综合检测,对比分析了强夯前后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地基承载力和湿陷性的变化情况,确定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消除、地基承载力等均满足设计要求,可为其他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黄土路基的变形问题,通过室内压缩试验研究初始含水率、压实度及外荷载对压实黄土的变形的影响,得出了黄土压缩变形和湿陷变形随初始条件改变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路基黄土的初始含水率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同时满足压密变形和湿陷变形量都相对较小;适当地增大黄土的压实度有利于减小黄土的工后沉降量;外力是影响黄土变形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外荷载在一定范围内增大会导致黄土变形量的增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性能,首先通过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确定了粒径为0~30 mm、建筑垃圾与灰土比例为72:28的建筑垃圾灰土挤密桩填料。然后完成了4组不同距径比的试桩应用试验,得到了不同距径比下的桩间土湿陷系数、桩间土挤密系数、桩间土静力触探曲线、复合地基荷载-沉降曲线等应用性能参数及特点。结果表明:桩间距越大,桩间土湿陷性系数越小; 距径比越小,桩间土挤密系数越大,桩间土的比贯入阻力越大; 在试验路段采用距径比2.25的建筑垃圾灰土挤密桩方案时,桩身容许承载力为175 kPa,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60 kPa,挤密效果良好; 成桩7 d浸水试验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桩身承载力平均下降14.3%,但仍满足桩设计要求; 研究结果验证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可行性,为工程应用提供性能参数参考,可进一步扩大建筑垃圾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西安黄土基床系数变化规律及其测试方法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立西安黄土基床系数的取值范围和经验公式,根据西安地铁采用K_(30)平板载荷试验测得的基床系数资料,归纳西安黄土基床系数的范围及其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K_(30)平板载荷试验、旁压试验、标贯试验及室内固结试验的基床系数测试结果,探讨K_(30)平板载荷试验与其他试验方法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新黄土、古土壤及老黄土地层中基床系数随深度增加总体呈增大趋势,在黄土状土地层中基床系数随深度增加变化规律不明显;西安黄土的水平基床系数K_x以小于垂直基床系数K_v为主,K_x/K_v比值呈现正态分布,且约占试验数据总数81%的K_x/K_v比值分布在0.5~1.0范围;由K_(30)平板载荷试验测得的基床系数与旁压模量、标贯击数均近似呈线性关系,与压缩模量及压缩系数近似呈二元幂函数关系。这些结果可供西安地区隧道、基坑工程的勘察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