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新开 《山东陶瓷》2013,36(3):26-30
陶瓷生坯泛霜缘于泥料中含有可溶性盐分以及不当的干燥模式和不良的生产工艺。泛霜造成陶瓷釉面缺陷。通过防控石膏模具对回坯浆料的传质污染以及在浆料中投加碳酸钡,改善生坯干燥模式,优化烧成制度等一系列工艺措施;可有效防治生坯泛霜,消除其对陶瓷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注浆成型的陶瓷制品设计中,都要经过石膏模型设计,也就是根据成品设计的几何形状、尺寸和所用泥料的总收缩率(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的总和)进行适当放尺,制成石膏模型,然后再翻制注浆操作(成型)用的石膏模具。有的产品(例如坐式便器)坯体结构复杂,一份成品图往往要有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尺寸。由于坯体在干燥和烧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山东陶瓷》2008,31(5)
近来,国外一公司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窑具。该窑具是用于烧制陶瓷商品的一种重要辅助用具。据介绍,这种窑具的生产方法是用陶瓷纤维和堇青石粉按60:40配比混合,置于搅拌机中加入水,拌和,同时加入丙烯酸有机粘结剂和阳离子凝集剂进行絮凝化处理,使堇青石粘固在陶瓷纤维上,然后将拌成的这种料浆注入底面带金属的模具中,由其下方持续吸浆,使料浆固体分别堆积在金属网上,形成湿窑易坯,脱模,叠置干燥,烧制。使用表明,由此制成的窑具如匣钵或棚板,具有良好性能,在其上面放置陶瓷坯体如瓷砖坯,入窑烧成过程中,坯体不会翘曲变形,确保烧成产品的尺寸精度。  相似文献   

4.
陶瓷制品的变形是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缺陷。因此,找出变形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措施来克服变形缺陷,是陶瓷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变形缺陷不仅与原料配方、成形、高温烧成等工序有关,还与人为的操作及管理有关。总之,变形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配方不合理的变形 配方中采用钠长石较多,在高温时钠长石玻璃随温度的升高粘度急剧下降,易引起制品的高温变形,如果坯体中CaO含量高也增加变形倾向;此外采用的坯泥的收缩率过大,也使制品容易变形。二、生坯密度不均匀的变形 生坯的各部分致密程度不同,而使坯体在密度低的部分,烧成收缩大,而在密度高的部分烧成收缩小,因而引起制品变形。生坯密度不均匀是由于坯料不均匀以及成形时制品各部分受压不均匀引起。  相似文献   

5.
一、序言泥浆的重要性质之一为粘性和吃浆速度。由于它们在注浆成形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在工厂中对于它们的变化都给予充分的注意。泥浆的粘性过大时,泥浆流入模型内的速度变小,会出现泥缕等缺陷,严重时甚至可能流不到模型的细小部位。同时排浆时,多余的泥浆不能流净,因而在干燥时容易产生坯裂。反之粘性太小时,由于泥浆中的粗颗粒沉淀,使坯体组织变得不匀还会从模型的对口缝处溢出泥浆,或者出现其它缺陷。  相似文献   

6.
提高坯体强度是日用陶瓷减薄轻量化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和研究了不同陶瓷坯体增强剂对陶瓷泥浆流动性、生坯强度以及烧成强度和其他物理性能的影响,并成功利用料浆发泡和注浆成型技术,制备出轻质微孔陶瓷。研究发现,添加坯体增强剂可有效改善坯体因料浆发泡引起的强度降低的问题;在添加0.8‰发泡剂、0.1wt%羧甲基纤维素(CMC)增强剂的情况下,其生坯抗弯强度与未添加发泡的试样无基本相当、烧成试样的体积密度降低20%、其抗折强度仍可达28 MPa以上。该研究有望为日用陶瓷在减薄轻质化和节能减排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真空脱气压力注浆已在景德镇市人民瓷厂正式投入生产。与其它注浆方法比较,该新工艺的特点是注浆泥料含水率低(33~34%)、注造的半成品致密、收缩小、表面光滑,对消灭“泥浆埂”、黑影、开裂等缺陷有明显的效果。但目前生产的鱼盘质量尚不够理想,变形率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压力不够(仅1~1.5公斤),压力不能提高的原因是受石膏模型强度的限制。其次是脱模须打脱模剂,脱模后要打残渣叠底,否则会由于坯体较软,可塑强度不够,在自重下造成底部和边部下沉。对此,我们就提高模具强度、增大注浆压力、降低注浆泥料含水率和脱模含水率以及取消叠渣和脱模剂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下面就所试验研究的情况简单介绍之。  相似文献   

8.
读者信箱     
《陶瓷》2014,(10):53-54
<正>问:卫生陶瓷厂制备原料工序哪些因素易造成产品开裂?其特征、成因和克服方法有哪些?答:1原料工序裂原料工序裂主要指在原料选料、洗料、入磨等整个过程中,原料本身含有杂质,因而制泥后所含有杂质颗粒在成形工序注入模型成坯,使其有时在湿坯阶段开裂,有时在坯体干燥收缩阶段开裂,有时又在产品烧成过程开裂,这几个阶段的开裂究其原因是原料工序所造成,因此统称为原料工序裂。1.1原料工序裂的特征主要是产品经过烧成后,在某一部位的表面无规  相似文献   

9.
专家门诊     
关于陶瓷产品出现大小头现象问题的答疑某陶瓷厂的产品出现大小头现象,烧成工序和成型工序相互指责,都不愿承担责任。请问有无办法判断是哪个工序的责任?答:一般来说,出现大小头缺陷,成型工序产生的可能性较大,其次才是烧成工序。为了定量分析,可以进行干燥后坯体的吸油率测定,检测生坯四条边的吸油率差异,如果偏差超过一定数值(由厂家自己积累的数据判断),则可以肯定是压机成型工序导致大小头缺陷,否则可能是烧成过程中产生的。吸油率的测试方法与吸水率的测试方法相同,只是把水换成煤油。在成型工序中检测生坯的吸油率对确定产品会不会出…  相似文献   

10.
何寿生 《陶瓷》1997,(6):45-47
1.前言卫生陶瓷坯体成形后,仍含有比较高的水分。为了达到快速烧成入窑时坯体含水率的控制要求,坯体要经过干燥这一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干燥系统大致有:1)自然干燥系统:坯体脱模后放在吊篮或放在存坯车上在车间窑边阴干,干燥周期长,坯体干燥质量不能保证。2)控温干燥系统:来自烧成窑产品冷却时抽出的余热(或配置燃烧设备),将干燥室内存放的坯体进行干燥。由于干燥过程中湿度没有控制,干燥周期仍需2~3天,同时由于存在热传递死角,仍有少量坯体未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自制的以木质素为主要原料的陶瓷坯体增强剂的应用。考察了不同浓度、不同原料的增强剂对泥浆流动性,生坯强度,以及烧成后瓷砖黑心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木质素基的增强剂,引入到建筑陶瓷坯体配方中,不仅可以明显提高生坯强度,而且具有一定的解凝效果,对泥浆流动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一、序言注浆坯体的成形性能,特别是脱模时坯体的硬度,抗脱模裂性能,脱模性能,加工性能等虽然是影响成坯率的重要因素,但尚没有找到理想的测定方法。有的方法漏洞很大,另外的一些方法过于烦琐,不宜应用在日常的试验中。在实验室内测定的泥浆性能——粘性、吃浆速度、坯体水分、可塑性、干燥收缩,干燥强度等与成型性能的关系也还有待于进行充分的探讨,所以用这些数据来判断成形性能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13.
1 前言注浆成形是陶瓷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成形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具有流动性的泥浆注入石膏模内,利用石膏模的吸水性使泥浆中分散的颗粒粘附在模壁上,形成和模型相同状的坯土层,并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厚,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干燥收缩而与模型壁脱离,此时即可取出,形成粗坯。注浆成形的关键在于有无高质量的石膏模和性能良好的注浆泥料。2 对石膏模性能的要求2.1 设计合理,易于脱模模型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操作和坯体质量,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下列几个问题:准确留出尺寸余量,坯体既有干燥收缩,也有烧成收缩,…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有三种应力导致陶瓷坯体变形或制品龟裂,即由温度梯度造成的热应力,由石英多晶转变造成的结构应力和由内部缺陷造成的机械应力。本文主要对机械应力引起的变形进行研究。一、泥料呈左旋S型走向问题泥料刚离开搅龙时,泥料呈左旋S型走向,在进入机头后,被重新挤压致密。当泥料中有S型应力时,在湿坯或干燥时并不明  相似文献   

15.
劈裂墙地砖属于新工艺、新产品。这种砖国内尚未生产。本所于1980年立题研究,1983年2月底试验室研究获得成功:能平直挤出棱角完整、肋齐全、表面光滑致密(无坯泡、分层、节裂、缺肋等缺陷)的坯体;干燥、烧成基本不变形;理化性能较优良。经试验,找到较理想坯体配方b_1~#和C_(21)~#,用矿渣生料釉,一次烧成,烧成温度为1100℃,  相似文献   

16.
实验选用可塑性能较差的泥料为原料,比较了三种有机添加剂十二烷基磺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柠檬酸三钠对其可塑性、干燥强度、泥浆粘度及烧后坯体吸水率、气孔率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泥料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并从粘土表面高韧性水化膜的形成探讨了有机添加剂的增塑机理。结果表明:三种有机添加剂都可以显著改善泥料的可塑性及干燥强度,降低泥浆粘度,对烧后坯体的吸水率和气孔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我厂带把产品的裂把缺陷,是经常发生的,有时竟高达20~30%。产生裂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粘把泥配方的原因,也有加工工艺上的原因。经过研究、试验,摸索出—些规律,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现谈谈我们的认识; 一、对粘把泥浆性能的要求粘把泥浆性能应要求流动性好,稳定性好,干燥强度高,干燥、烧成收缩均较  相似文献   

18.
《佛山陶瓷》2021,31(8)
本文采用先进的生坯抛磨技术,研究了其对绢质细腻易洁亚光陶瓷砖干燥坯体表面效果、釉面性能的影响。试验证明:经生坯抛磨技术处理所得干燥坯体表面的坯粉、杂质点、模压印记等缺陷明显地减少,有效提高坯体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在抛磨后干燥坯体上施釉装饰的产品,其表面粗糙度可降低50%以上,手感绢质细腻,表面光泽度均匀,同时其釉料量可降低16%以上,提高项目产品的生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在陶瓷可塑法成型的泥料配方中,往往要加入一定量的高可塑粘土,以提高泥料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从而来满足成型工艺的要求,以及提高半成品的强度,有利于后道工序的操作,减少半成品的损耗率。尤其是滚压成型对泥料的要求更加严格,往往由于泥料性能差,引起飞坯、花底及干燥过程中出现大量开裂,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杨中喜 《山东陶瓷》2004,27(5):26-27,32
泥浆是卫生陶瓷生产的基础,性能好的泥浆,直接关系到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提高卫生陶瓷的质量和档次,研制合理的泥料配方,控制好泥浆性能是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