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艺参数对TiO2碳热还原合成Ti(C,N)粉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TiO2碳热还原法合成Ti(C,N)粉末过程中合成温度,保温时间,N2气流量,C/Ti比值等工艺参数的变化对粉末性状的影响,实验表明,N比C更易于Ti结合,改变工艺对数可调整Ti(C1-xNx)的x值。在1400~1700℃间可获得x值的0.6~0.85的Ti(C1-xNx)粉末。  相似文献   

2.
钛酸锶高纯超细粉制备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制备SrTiO3高纯超细粉的新方法:将TiCl4水解产物在强碱性条件下与锶盐溶液反应直接合成SrTiO3粉料,原料液Sr/Ti比、碱用量和反应温度对粉料中SrTiO3含量有影响,在体系中加入乙醇可以改善粉料性能。  相似文献   

3.
TiC—Al2O3复合材料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和致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iO2,Al和C三种粉末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和加压的方法制备了TiC-Al2O3复合材料。在1GPa压力下,可使样品达到理论密度的95%。对未反应样品燃烧前在真空状态下预热脱气,则密度可达98%。为避免样品开裂,必须控制冷却速度。对合成产品进行X射线分析,表明从TiO2,Al,和C三种粉末原料制备密实的TiC-Al2O3复合材料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原位燃烧合成Si3N4/Ti(C,N)/SiC复相陶瓷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TiC作添加剂时Si粉坯在高压氮气中的燃烧行为,结果表明:TiC加入量对燃烧合成产物的相组成有重要影响,原因在于TiC加入量直接影响燃烧过程中氮气向反应前沿的渗透性,从而影响试样中不同部位氮气分压的变化,适当调整工艺参数,可以合成Si3N4/Ti(C,N)/SiC复相陶瓷,并从热力学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溶胶—凝胶法合成PLZT微细粉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金属异丙醇盐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PLZT(La/Zr/Ti为9/65/35)微细粉末。研究了pH值、溶剂、干燥过程等工艺条件对胶凝时间和凝胶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及差热分析,研究了由凝胶至PLZT粉末的转变过程以及凝胶结构和焙烧温度对PLZT粉末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约在520℃凝胶转变为PLZT固溶体;在550℃下焙烧制备的PLZT粉末粒径小于0.2μm。  相似文献   

6.
炭/陶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宋进仁  翟更太 《炭素》1996,(2):22-24
采用高温热压法,制备了炭/B.c,炭/金属钛及炭/B4C/金属钛三种炭/陶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B4C、Ti的掺杂量对复合材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氧化能力提高。其中B4C的影响更显著。且炭、B4C、Ti三组份炭陶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较双组份复合材料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种制备SrTiO3高纯超细粉的新方法;将TiCl4水解产物在强碱性条件下与锶盐溶液反应直接合成SrTiO3粉料。原料液Sr/Ti比、碱用量和反应温度对粉料中SrTiO3含量有影响,在体系中加入乙醇可以改善粉料性能。  相似文献   

8.
自蔓延高温还原合成法制备TiB2陶瓷粉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以B2O3,TiO2,Mg为原料,制备TiB2陶瓷粉料。研究了B2O3-TiO2-Mg(摩尔比为1:1:5)合成系统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和TiB2粉末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合成系统有预反应,它是由于少量B2O3原造成的;掺加稀释剂对合成材料的显微结构有较的影响并进而影响MgO的化学清洗,微观分析表明,与元素合成的TiB2相比,SHS还原合成的T  相似文献   

9.
PTC陶瓷用二氧化钛超细粉料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青莲 《陕西化工》1998,27(4):7-10
TiO2物理性能可直接影响的显微结构和电性能。采用TiCl4水热法制备了PTC电子陶瓷用TiO2微粉。并研究了水解条件、晶种制造备及分散添加剂对TiO2物理性能的影响。用TiO2粉料制成PTC元件并进行电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0.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制备TiC/Ni3Al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HS工艺,从Ti,C,Ni,Al四种元素态粉末原料对TiC/Ni3Al复合材料进行了探索研究,测定了燃烧温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燃烧反应温度较高,温度变化复杂,且与TiC的含量有关,对不同相组成的产品进行了XRD及SEM分析,表明在这四种元素态粉末存在的系统中,经过SHS过程,设计的TiC和Ni3Al相是稳定存在的两个相,合成产品呈多孔洞,疏松的开装状,TiC晶粒细小且呈圆球状。  相似文献   

11.
以TiO_2,Al和C三种粉末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和加压的方法制备了TiC-Al_2O_3复合材料。在1GPa压力下,可使样品达到理论密度的95%。对未反应样品燃烧前在真空状态下预热脱气,则密度可达98%。为避免样品开裂,必须控制冷却速度。对合成产品进行了X射线分析,表明从TiO_2,Al,和C三种粉末原料制备密实的TiC-Al_2O_3复合材料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TiO2物理性能可直接影响的显微结构和电性能。采用TiCl4水热法制备了PTC电子陶瓷用TiO2微粉。并研究了水解条件、晶种制备条件及分散添加剂对TiO2物理性能(晶体形状、粒径、粒度分布及晶型等)的影响。用TiO2粉料制成PTC元件并进行电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3.
C-B4C-SiC与Ti组分的原位反应及热压烧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炭黑、炭纤维、B4C、SiC、Si、TiO2和TiC为原料制备了不同TiO2和TiC含量的炭/陶复合材料,采用原位合成及热压技术研究了不同TiO2和TiC含量对多组分炭/陶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烧结过程中TiO2和TiC与B4C反应原位生成TiB2,Si和TiO2分别与C反应生成SiC和TiC,这些陶瓷相的生成对提高炭/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作用。加入TiO2能使炭/陶复合材料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致密化烧结,获得了抗弯强度达430MPa的炭/陶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利用BaCO3,B4C粉和活性炭粉制备BaB6陶瓷粉末的反应合成工艺。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不同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条件下所生成粉末的相组成,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所生成BaB6粉末的颗粒尺寸及形貌。实验结果表明,BaCO3-B4C-C系制备BaB6粉末是一固相反应过程,其间要经过Ba2B2O5,BaB2O4等过渡相的生成过程。反应合成BaB6粉末的优化为:在10^-2Pa的真空条件下,1673K保温2小时,所合成的BaB6粉末形状主要由原材料B4C粉的形状决定,其颗粒由多边形集合体构成,通过改善原材料颗粒形貌可优化BaB6粉末形貌及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Al含量和C/Ti对Al+Ti+C复合系热爆反应合成Al/TiC的反应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反应温度降低,反应时间延长,但反应起始温度几乎没有变化;C/Ti对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有很大的影响,但对反应起始温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6.
张二林  曾松岩 《炭素》1995,(3):24-27
本文研究了Al含量和C/Ti对Al+Ti+C复合系热爆反应合成Al/TiC的反应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反应温度降低,反应时间延长,但反应起始温度几乎没有变化;C/Ti对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有很大的影响,但对反应起始温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Sr,Pb)TiO3陶瓷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德君 《硅酸盐学报》1997,25(5):547-55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Sr,Pb)TiO3粉末,分析了共沉淀产物的热分解过程,确定了结晶温度,同时,标定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并计算了晶胞参数,得出了(Sr,Pb)TiO3铁电体的四方相向立方相转变的温度,晶胞参数等一系列随Pb/Sr比变化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液相化学共沉淀法合成超细BaTiO3粉末,研究了制备PTC BaTiO3陶瓷的成瓷技术。利用XRD和SEM分析手段,对制备的BaTiO3陶瓷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于影响BaTiO3陶瓷的主要性能,如致密化、PTC效应和半导化性能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固相合成制备单相Ba2Ti9O20粉体及陶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BaTiO3和TiO2为原料,采用传统制备工艺,混合后的粉料于不同合成温度(800-1150℃)和不同保温时间(1/60-64h)进行固相合成反应。基于对合成产物的相分析,研究了Ba2Ti9O20的合成过程。最终制备出单相的Ba2Ti9O20粉体的致密的(大于理论密度值的98%)Ba2Ti9O20陶瓷(1240-1330℃,3h)。  相似文献   

20.
黄惠宁 《陶瓷研究》1995,10(1):38-41
本篇论文主要是关于可烧结SiC粉的化学分析。SiC粉中存在的杂质是游离C、游离Si、O、N、S、Cl、F、Na、K、Ca、Mg、V、Fe、Ti、Al、Cr和Ni,杂质的来源是:所用的原料引入,加工阶段和加工设备的腐蚀与磨损带入。文章中讨论了样品的制备和分析方法以及杂质的影响,同时论述了化学分析对SiC粉质量控制,环境、烧结过程和烧结后材料性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