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种新型环保、节能除湿技术——热电冷凝除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廷安  奚红霞  李忠  夏启斌  陈金建 《化工进展》2006,25(11):1276-1283
回顾了传统除湿技术的发展以及目前所存在的弊端。系统介绍了热电冷凝除湿技术的工作原理、理论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详细比较了热电冷凝除湿技术与传统除湿技术,表明随着热电技术的发展、热电冷凝装置性能的提高以及太阳能电池的成本降低,热电冷凝除湿技术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除湿技术,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概括了一些传统气体干燥方法和装置及其最新进展,并比较其优缺点,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新兴气体干燥技术及其工作原理,包括膜法除湿、热泵除湿、热电冷凝除湿和电化除湿。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6):1428-1432
简要介绍了膜法除湿原理和除湿膜分类,重点探讨了高分子聚合膜的研究进展,包括常规膜材料的改性研究和新兴膜材料的发展,膜法除湿技术在样气分析、压缩空气干燥和环境空气除湿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表明,该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膜法除湿原理和除湿膜分类,重点探讨了高分子聚合膜的研究进展,包括常规膜材料的改性研究和新兴膜材料的发展,膜法除湿技术在样气分析、压缩空气干燥和环境空气除湿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表明,该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气体除湿在很多领域内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除湿方式的不足日益凸显,需要进行改善和革新。介绍了膜法除湿的类型,以及膜组件的类型和特点,总结了膜法除湿操作条件对除湿效率的影响,对国内膜法除湿技术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除湿制冷系统及除湿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 言 除湿制冷是利用室外气流通过除湿器除去水份,然后再通过换热器或冷却器以降低空气温度,最后再通过加湿蒸发冷却的制冷方法。由于除湿制冷中系统和环境之间有质量(水蒸气)传递,故我们称之为开式系统。 Penning早于1955年开发了用分子筛作除湿剂的除湿制冷系统。自从6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对该课题的研究渐趋活跃。尤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内热泵除湿技术理论及应用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热泵除湿技术的基本方案.提出环保、节能、复合型、自动化程度高的热泵除湿技术是今后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钟文锋  杨敏林  左远志  黄斯珉 《化工进展》2013,32(5):971-977,1101
膜式液体除湿技术可很好地解决传统气液直接接触填料塔式液体除湿技术中存在的除湿溶液液滴夹带问题。在膜式液体除湿技术中,湿空气和除湿溶液被半透膜隔离。该膜只允许水蒸气的透过,而严格阻止其它气体和液体的渗透。本文概述了膜式液体除湿器中常用膜材料和膜组件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膜式液体除湿器中的热质共轭传递数学模型,展望了膜式液体除湿器的发展方向。容易发现,在膜材料方面,在防止溶液泄露的前提下,应降低膜内部湿传递阻力;在膜组件(膜除湿器)方面,文献中获得的流动与传热传质基本准则数为膜组件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可通过增加翅片、冷却盘管或使用椭圆形中空纤维管来强化组件除湿性能。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11):2464-2468
阐述了常用固体除湿吸附材料的特点及研究进展,指出传统固体除湿吸附材料进行改性和研制复合多孔材料是当前材料开发的热点,该方法能提高其吸附效率,降低其再生能耗,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成为未来固体除湿材料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猛  王晓静 《化工机械》2020,47(6):816-821
我国大量火电厂的燃煤锅炉基本采用湿法脱硫,排放烟气会发生白色烟羽现象,经研究,白色烟羽中含有的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原因之一。分析现有白色烟羽脱白技术的特点,结合机械式和吸收式热泵,采用冷凝再热技术对白色烟羽进行热量和水分的回收。利用Aspen plus对机械式热泵、NH3-H2O和H2O-LiBr吸收式热泵进行数据模拟,得出3种热泵型除湿脱白技术的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1.
邱君君  张小松  李玮豪 《化工学报》2019,70(4):1605-1613
通过对比现有的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该热泵系统最大的新颖之处在于热交换塔实现了“一塔三用”,不仅冬季可以无霜高效运行与再生,夏季蒸发冷却后性能也有所提升。通过搭建该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了溶液塔入口空气温湿度、空气流量、溶液入口温度、溶液流量、溶液质量分数对除湿性能及空气出口温度与溶液出口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空气与溶液温度随入口空气温湿度、流量、溶液温度、质量分数的升高,溶液流量的下降而升高;溶液塔的除湿效率主要受风量和溶液流量的影响,而入口空气温湿度、入口溶液温度、溶液质量分数影响很小,溶液塔的除湿量随着室外空气湿度的升高、入口溶液温度的降低、空气流量和溶液流量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2.
张腾  申利梅  陈焕新  杨宗豪 《化工学报》2016,67(7):2718-2723
热电冷却除湿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的除湿技术。鉴于目前热电除湿装置除湿速率和效率较低,采用两片TEC-12705型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对角布置,设计了一套热电除湿装置,对影响其性能的因素做了系统的分析并针对实际环境工况提出相应的设计和优化理念。结果表明,风速、热电制冷片驱动电压、气流组织形式都对热电除湿装置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确定风速时应综合考虑空气与冷端热沉换热能力和空气与冷端热沉接触时间。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于液体除湿的椭圆中空纤维膜管束管间纵向动量与热量传递现象。选择了四边形和三角形排列这两种规则排列管束中的两根纤维管和管间流体为研究对象,建立控制管间纵向流体流动与传热过程的偏微分方程,并采用贴体坐标转换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有限容积离散与求解,获得了计算单元内的阻力系数和Nusselt数,分析了流道内局部Nusselt数的变化特征以及纤维管排布(三角形和四边形排列)、管径比、椭圆半轴比以及壁面边界条件(等壁温或等热通量边界)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用于液体除湿的椭圆中空纤维膜管束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评价提供基本理论及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彭冬根  徐少华 《化工学报》2020,71(4):1554-1561
介绍了一种基于蒸发冷却的外冷型溶液除湿装置设计原理及实验样机结构。分别以LiCl和CaCl2溶液为除湿剂,以除湿率和除湿空气出口温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LiCl和CaCl2在蒸发冷却条件下的除湿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在所有实验条件下,浓度为0.35的LiCl溶液与浓度为0.45的CaCl2溶液除湿性能相似,其除湿率与对应空气出口温度均高于浓度为0.35的CaCl2溶液;浓度为0.35的LiCl溶液比浓度为0.35的CaCl2溶液的除湿率要约提高73%,并且空气流量越大其绝对提高值越大。另外,蒸发冷却空气流量增加除使除湿率增加外还会降低空气出口温度,约1.4℃;改变喷淋水温度对CaCl2溶液除湿性能的影响比对LiCl溶液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该种外冷型溶液除湿器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目前在涂装热闪干工位有应用的除湿方式,包括直膨式热泵除湿、传统表冷器除湿、传统方法预除湿+转轮除湿以及直膨式热泵预除湿+转轮除湿.简述了各除湿方式的原理,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比较了上述4种除湿方式的能耗.认为直膨式热泵除湿节能效果最优异,而转轮除湿将逐渐成为新建涂装项目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干燥剂转轮除湿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显热效率、潜热效率和除湿性能系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实验比较了硅胶和氯化锂转轮的除湿性能,研究了运行参数(处理空气进口湿度、温度,再生温度,处理风量)对转轮除湿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在相同工况下,氯化锂转轮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均高于硅胶转轮。运行参数中再生温度、处理空气进口湿度对转轮除湿性能影响比较大。氯化锂转轮的最佳再生温度为60℃,硅胶转轮的最佳再生温度为100℃。说明氯化锂转轮更适合采用太阳能、废热等低品位能源作为再生热源。  相似文献   

17.
季超  刘炜  漆虹 《化工学报》2022,73(5):2174-2182
以环境空气为冷源,采用硅烷接枝的疏水Al2O3陶瓷膜构建膜冷凝器开展烟气脱湿实验。对比了疏水陶瓷膜与传统疏水钢管的冷凝性能;系统考察了烟气流量、烟气温度、吹扫因子、吹扫气温度、跨膜压差等过程参数对疏水陶瓷膜水回收性能的影响;比较了疏水陶瓷膜冷凝器(空冷)与亲水陶瓷膜冷凝器(水冷)的冷凝性能。结果表明,相同水接触角下(120°),多孔陶瓷膜的烟气温降是致密304钢管的1.3~2.5倍,疏水陶瓷膜能有效强化冷凝传热。疏水陶瓷膜的过程水通量随烟气流量、烟气温度、吹扫因子的增加而上升,随跨膜压差、吹扫气温度的增加而降低。过程水回收率随烟气流量、跨膜压差、吹扫气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吹扫因子的增加而增加,随烟气温度的增加先上升,然后趋于稳定,而后下降。实验工况下,疏水陶瓷膜实现了0.6~5.2 kg·m-2·h-1的水通量和7.6%~57.4%的水回收率。低冷却介质流量下,基于水冷的亲水陶瓷膜的烟气冷凝性能更优异;随着冷却介质流量的上升,疏水陶瓷膜的冷凝性能迅速提升,并达到亲水陶瓷膜的性能。疏水陶瓷膜冷凝器在气体脱湿和水分回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为改善工业过程的“能源-水资源-环境”关系助力。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two hygroscopic materials, inorganic lithium chloride (LiCl) and organic triethylene glycol (TEG) were separately added to poly(vinyl alcohol) (PVA) to form blend membranes for air dehumidification. Water vapor permeation, dehumidification performance and long‐term durability of the membranes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Membrane hydrophilicity and water vapor sorbabil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higher the hygroscopic material contents. Water vapor permeance of the membranes increased with both added hygroscopic material and absorbed water. Water permeation energy varied from positive to negative with higher hygroscopic content. This observation is attributed to a lower diffusion energy and a relatively constant sorption energy when hygroscopic content increases. Comparatively, PVA/TEG has less corrosive problems and is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han PVA/LiCl. A membrane with PVA/TEG is observed to be highly durable and is suitable for dehumidification applications. © 201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7 , 134, 447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