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液压系统及其附件是飞机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海军某型飞机液压油箱在使用和维护中存在的油箱爆裂、主液压油箱和助力液压油箱飞行后油量不正常、油箱接头漏油等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策略,并对该型飞机液压油箱的外场维护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
刘雅楣  张东 《机械》2016,(10):74-76
某型发动机燃气发生器后轴承滑油通气管间歇性冒白烟故障,且滑油量消耗大,严重影响飞行安全。为解决这一故障,对该机滑油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找出通气管间歇性冒白烟的主要因素:一是滑油渗漏产生白烟;二是燃气发生器后轴承收油池内回油不畅,油腔压力增加,滑油雾气从通大气管吸出,产生白烟。制定排故措施:检查单向活门是否工作正常;检查燃气发生器后轴承篦齿封严是否磨损;燃气涡轮后轴承回油管路、回油滤网是否损伤、堵塞;检查滑油泵回油的工作效率是否变差或不工作。  相似文献   

3.
航空滑油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航空滑油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对滑油系统传统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回顾,重点阐述了直升机滑油系统的部件设计方法;对滑油系统流量、压力、温度特征性能以及滑油系统综合性能的分析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滑油系统耦合设计和多因素动态耦合仿真分析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徐鹏举 《中国机械》2014,(19):229-230
通过实例分析空客A320系列飞机所安装GE公司CFM56-5B发动机滑油供油滤的漏油原因,及其与施工人员在拆装过程中的手册指引及操作失误的关联,找出其中的风险点所在,并指出更为合理正确的操作方式,从而避免造成滑油泄漏进而引起发动机空中停车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滑油系统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系统之一,一旦发生故障,严重影响飞行安全。滑油系统结构复杂,排故难度较大。对滑油系统进行LRU级故障树建模和分析,能够为快速定位LRU级故障源提供指导性建议。根据滑油系统工作原理、组成与运行特点,构建了以LRU级故障为底事件故障树模型,运用下行法求解故障树最小割集,采用不交化的最小割集表达式,计算滑油系统顶事件故障发生概率,以及滑油压力异常、油液污染、滑油消耗量大、滑油系统部件损坏等典型故障发生概率;在不交化最小割集矩阵中,与求顶事件概率相对应,分析LRU级故障树底事件概率重要度和相对概率重要度;通过概率重要度分析明确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的易损部件,为日常维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滑油从滑油泵组流经燃滑油散热器、喷嘴至轴承腔内的流动换热特性,基于Flowmaster流体系统仿真平台,以发动机滑油供油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各支点喷嘴模型建立及仿真计算,验证喷嘴设计符合性。根据燃滑油散热器结构特点,计算流阻和换热特性,建立仿真计算模型,验证散热器流阻特性及换热性能;建立滑油供油系统模型,仿真计算轴承腔、附件机匣、转接齿轮箱等处供油流量、供油压力及供油温度,分析评估系统流量压力换热特性,支撑滑油系统正向设计。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新型飞机的滑油系统,并结合该型飞机实际工作情况,对滑油系统所产生的故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故障树的船舶主动力滑油压力过低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油系统是船舶动力系统中的重要系统,其可靠性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动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在分析引起滑油压力过低原因的基础上,利用故障树理论绘制了滑油压力过低的故障树,并给出滑油压力过低的初步诊断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要消除旧机床漏油,必須依靠群众想办法、出主意、不断总結經驗和积累資料。漏油既要影响車間場地清洁和环境卫生,又造成浪費。現将我厂在消除机床漏油方面的若干經驗,叙述如下,以供参考。一、机床一般漏油的原因及消除方法(1) 机床在运輸搬动过程中,油箱体或外露油管受到損伤,形成暗紋或破裂,以致漏油。消除方法可用环氧树脂胶粘剂,在暗紋或破裂处进行涂层和填补修复油箱体,将外露油管調換新管。(2) 原設計不合理,如油路无法循环或潤滑装置选擇不当等,均会导致漏油。消除方法:开通回油槽及回油孔,調整潤滑装置及进油量,使潤滑油导入油池。(3) 鑄造不良,鑄件本身有砂眼或暗縫。消除方  相似文献   

10.
在航空发动机台架试车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滑油颗粒监测设备,开展发动机台架滑油系统颗粒监测实验,探索滑油系统颗粒变化规律;通过对某型航空发动机台架滑油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滑油取样位置和时机;运用三线值法制定发动机台架滑油系统颗粒监控标准并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监控标准合理可行,为监控发动机零部件磨损情况和台架滑油系统污染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某重油催化装置油浆泵采用集中油雾润滑方式,油液监测发现轴承润滑油中的金属元素含量高,并且呈急剧增加的趋势,拆机检查发现油浆泵轴承出现了严重磨损。分析该油浆泵轴承磨损原因,提出了采用稀油润滑和油雾润滑组合方式来改善轴承润滑。同时,采用了大型炼化企业机泵群油液监测平台对关键动设备进行状态监测,有效保证了设备长周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齿轮传动的乏油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齿轮径向自吸流体润滑方法,从润滑与冷却两方面对整个啮合过程进行了供油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分析表明:螺杆泵的单导程容积大小受到与其同构件的齿轮转速与载荷的限制;冷却散热对螺杆泵单导程容积的影响与转速无关;螺杆泵单导程容积的设计应该按啮合过程中供油量的最大值设计。  相似文献   

13.
Due to the casting process for nylons, their composition can easily be modified to cover a wide range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as large wear surfaces in, for example, crane guidances. Presently, selection tests for working conditions up to 40MPa are presented on pure Na‐catalysed polyamides, oil‐filled polyamides with homogeneous oil dispersions and holes in the surface containing oil lubricant and two types of thermoplastic solid‐lubricated polyamides. Pure polyamides are, however, prone to high and unstable sliding at pressures as low as 10MPa with brittle fracture and lumpy transfer. Oil lubrication is not able to remove the sliding instabilities as oil supply to the sliding interface is controlled by migration effects that are restricted by deformation and thermal softening or melting of the polyamide matrix. Although friction and wear are lower and more stable for samples with oil supplied through lubricating holes, additional running‐in phenomena are attributed to a relatively thick transfer film that is brittle and easily peels off. A continuous thick molten film or island‐like deposition occurs on the polyamide surface. Solid lubricants are able to stabilize friction and lower wear down to the formation of a thin and coherent transfer film. However,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lubricants induces low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higher deformation of the test samples. The differences in transfer behaviour are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optical microscopy and calculations of bulk and flash temperature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Ag膜在干摩擦、油和脂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密运转部件表面沉积一层软金属银和银基固体薄膜可以有效地降低摩擦、减小磨损。通过钢球/镀Ag膜摩擦盘在干摩擦、4122油和L252脂润滑条件下的球-盘摩擦学试验,研究Ag膜在油和脂复合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分析润滑条件、载荷、速度对Ag膜摩擦因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4 N法向载荷和油、脂润滑下,与干摩擦相比,镀Ag膜摩擦副的最大静摩擦因数分别减小了10.7%和6.1%;在0~2 000 r/min转速范围内,Ag膜摩擦因数随转速增加而减小,与干摩擦相比,油润滑下Ag膜摩擦因数减小9%~48%,脂润滑下Ag膜摩擦因数减小17%~52%。Ag膜在干摩擦、4122润滑油和L252润滑脂复合润滑下,摩擦因数均随载荷增加而降低;Ag膜摩擦副/钢球在油、脂复合润滑下启动摩擦力矩小,摩擦副在宽转速范围内摩擦因数变化小,运转平稳。  相似文献   

15.
纳米铜具有低剪切强度和晶界滑移效应,与减摩剂、抗磨剂、抗氧剂等润滑油添加剂共同发挥协同减摩抗磨和自修复效用,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潜力。综述近年来纳米铜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工程摩擦学研究进展,讨论纳米铜在润滑体系中的润滑机制,总结分散稳定性、粒径及含量等因素对纳米铜颗粒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阐述增强纳米铜颗粒分散稳定性的方法。指出目前对纳米铜添加剂的摩擦学研究和润滑机制的认知仍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且由于纳米铜表面较高的自由能,导致润滑油体系稳定性和润滑有效性不确定等问题,制约了纳米铜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工业应用和推广。最后展望纳米铜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东风康明斯柴油车辆和Caterpillar固定式柴油发动机2种不同类型装备上比较了新研制的CF-415W-40润滑油的试验应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CF-415W-40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清净分散性、抗氧抗腐性和抗磨性,可以满足上述2种装备的用油要求。  相似文献   

17.
润滑油在机械设备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工厂的设备润滑管理工作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新买的润滑油肯定是清洁的、新购置的设备可以使用一年半载后再清洗换油、设备清洗换油时只要把废的油放掉,油路系统可以不清洗。分析了这些误区的危害,提出了消除错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动力装备的良好工作状态是现代社会健康进步的前提,文提出了润滑液多参数监测的设想。指出通过对润滑油系统的多种参数的检测,结合现代模式识别技术,人们能够较好地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且推荐了适宜于现场多参数监测系统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确选用齿轮润滑油对于减少齿轮磨损、延长机组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工业闭式齿轮润滑油的选用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VB(Visual Basic)开发的基于Windows环境的齿轮润滑油选择系统。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介绍了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功能强大、界面友好、运行方便。用户不必具有专门的润滑知识,只需输入齿轮箱的基本参数便可迅速获取选油结果,省去了复杂的数学计算及对操作人员润滑知识的过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多点接触乏油弹流润滑模型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多点接触乏油弹流润滑机制,基于球与滚道接触区域的排油和补油平衡,建立适用于不同润滑状态的油膜厚度计算模型,可以计算从充分供油、乏油到干涸乏油的中心膜厚以及油膜不平衡时中心膜厚随滚动次数的衰减。利用自制的球-盘接触光干涉弹流试验装置,通过安装双镜筒同时获取相邻球的油膜图像,研究多点接触中相邻球的轨道重合和不重合时前球尾迹对后球油膜图像和中心膜厚的影响。结果表明:乏油润滑条件下,前后球的轨道不重合时轨道之间可相互补油;前后球的轨道重合时,在给定供油条件下,随着滚动线速度增加,入口弯液面逐渐靠近接触区域,中心油膜厚度增加,与相同工况下乏油润滑模型计算的膜厚对比吻合较好,验证了所建乏油润滑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