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刊中报     
一、秦汉以前一 日二餐 现在人们都习惯于一日三餐,那么是不是古人很早就习惯于一日三餐呢?回答是否定的。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墨子·杂宋》记载士卒每天吃两顿饭,饭量按大小分成五等,第一顿称为朝食或,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  相似文献   

2.
范靖国 《烹调知识》2002,(11):23-23
今天世界各国举行盛大的宴会时,往往要奏乐助兴其实,我国早在周朝,筵宴时便开始奏乐了。据《周礼·天宫·膳夫》记载,“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卒食,以乐彻于造、”由此可见,周人君王在进餐时,要奏乐助兴。餐毕,还要在音乐声中,将未吃完的食物收进厨房。 “以乐侑食”,在我国不同的朝代和不同规格的宴席中,有着不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康熙赐食     
康熙作帝时,大清国版图辽阔无边,是世界最强大、富有的国家。然康熙本人膳食,却出奇的节俭。怎见得?有据为证:《清稗类钞·圣祖一日两餐》载,大臣张文端奏请康熙祈雨,康熙附加说了这么一段话:“朕每食仅一味,如鸡则鸡,食羊则羊,不食兼味,余以赏人……”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者文斯·瑞尔说:“早饭必须是我们每日三餐中最好的一顿。”这同中国人“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的说法大同小异,都是在强调早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营养配餐     
古籍《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有“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的精辟论述。中医学也有“秋属金,养肺、吃辛、平补”之说。现代的饮食新概念是:“一天三个五”。即:“一日五餐,日食五色,菜食五种。” 科学家的试验显示,将同样多  相似文献   

6.
据《文汇报》、《中国食 品报》等报报道,最近广东省有关部门正在将“菜篮子工程”延伸和补充,实施一项引导老百姓吃什么、如何吃的“广东餐桌子营养改善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的“菜蓝子”有了显著变化,食物日益丰富。然而,据全省营养调查结果显示,各种人群尤其是儿童的营养  相似文献   

7.
鱁鮧[zhu yi,逐夷],即鱼肠酱,是一种古老的食品。最早北魏《齐民要术》卷八中有“作鱁鮧法”。《本草纲目·鳞部四》也有“鱁鮧”一释,李时珍集解:“沈括《笔谈》云:‘鱁鮧,乌贼鱼肠也’”。另外在《唐韵》、《南史》中都有关于“鱁鮧”的记载,历史上还有两个嗜好“鱁鮧”的皇帝。如《宋书》说“宋明帝蜜渍鱁鮧,以银钵盛之,一食数钵。”宋明帝即南朝宋第六个皇帝刘彧,蜜渍是指用糖浸食,是甜食,刘彧一吃数钵,瘾头真不小,食量也很大。无独有偶的是,南朝的齐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人类是怎样生活发展的呢?一、狩猎生活 上古的人为了生存,是以狩猎禽兽鱼虫为食,生吃。有首《弹歌》说:“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抓住禽兽茹毛饮血,还需果木草实充饥。《淮南子·修务训》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土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个时候,人们生食禽兽肉,人口增多,禽兽不够吃,只有以谷、麦、黍、稷、菽为食,开始了农业生产。陆贾《新语·道基》说:“民人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人食五谷。”人类发展到神农时代,仍无烹饪可言,如《礼记·礼运》说的“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只是生活向多样化发展。“饥则求食,饱则弃余。”(《白虎通义·号篇》)  相似文献   

9.
狗肉古今谈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我国养狗有着六七千年的悠久历史。古籍上有关狗的记载很多。《礼记·王制》写道:“士无故不杀犬豕”《墨子·非攻》云:“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文子·上德》载:“犬豕不择器而食。” 这些记载反映了我国古代养狗的普遍性,如果仅仅就“犬豕”这两个字的先后顺序而言,似乎古人把狗看得比猪还重要。  相似文献   

10.
困惑美味     
眼下诱惑人的东西真是太多,衣有华服、吃有美味、住有豪宅、行有“宝马”。如何面对?确实是一门学问。例如自古列入珍馐的燕窝、鲍鱼、海参、鱼翅被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煊染得天花乱坠,大有“不得珍味、死不瞑目”的架势。清代袁枚《随园食单·海鲜单》记载: “古八珍(即《周礼·天官》及《礼记·内则》所记的淳熬, 淳母等八种珍馐),并无海鲜说。”而如今的世俗习惯, 把燕、鲍、翅、参也列为珍  相似文献   

11.
春天吃春     
当春回大地的时候,我国民间有着与春天相关的食俗,以迎接春天的到来。春天吃春,春盘、春饼、春卷、春韭、春笋、春芽,吃出满嘴的春香,满心的春绿。  春盘 古时立春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有吃春盘之俗,相传在距今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就有春盘问世了。何谓春盘,就是在立春日,用蔬菜、饼饵、果品、糖果等汇集一盘,并馈赠亲友,取其生发迎春之意,象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吉祥。 春饼 春日食“春饼”是我国的一种古老习俗。据《中国年节食俗》记载,春饼最早与合菜同放在一个盘子里,谓之“春盘”。据《四时宝鉴》记载:唐代在“立春日食…  相似文献   

12.
古有“三伏”之说。据《阴阳书》记载:“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为后伏,谓之三伏”。也就是说,夏至标志着炎热的开始。古时候,进入炎热的伏日,有吃各种消暑清凉食物的习俗,其目的是预防暑热伤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食疗保健作用。饮食避暑最早于汉代。但汉代的饮食避暑只是“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是一种劳动之余的“斗酒会”,主要目的是消除疲劳。南北朝伏日以饮食避暑有进一步发展。据《荆楚岁时记》载:“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古人习惯称暑气为恶气,这里所谓“避恶”,实际指的是避暑。“汤饼”是一…  相似文献   

13.
据《五杂俎》记载:西汉末年新朝皇帝王莽非常喜爱吃鲍鱼,每当“忧懑不食”时,就用鲍鱼作菜下酒,吃了鲍鱼,精神大振,连觉都不想再睡了.  相似文献   

14.
吴王宴     
《美食》2009,(10):42-43
宴席背景 据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记载: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造阖间大城,成为春秋吴国的国都;还记载了吴王阖闾始作鱼脍、其女喜食蒸鱼、筑城养鱼等传说。  相似文献   

15.
营养卫生吃与人生之旅系列谈之一: l一4沈老三餐谈自己—………………·1—7吃与人生之旅系列谈之二:警惕我国食物结构步入误区……2—3营养名家谈饮食:孙女饮食爷爷安排——访 儿童营养专家陈学存教授 2——5食用海产品须防“副溶血 性弧菌”中毒—……………,2—6归噗返真话“生食”…·,…………·2一7粮中瑰宝——奥比黑大麦 2——8吃与人生之旅系列谈之三:妈妈!你真的没奶吗? 3——3营养专家谈自己:我家的膳食安排—………·,……··3—5回归自然食野蔬卜一)……………3一6果品皇后——西番莲…··,……·,·3—7吃与人生之旅系列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冰库的历史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据史籍记载,西周时期的冰库就已颇具规模,当时称之为“凌阴”,管理冰库的人则称为“凌人”.《周礼·天官·凌人》载:“凌人,掌  相似文献   

17.
严双红 《烹调知识》2006,(12):44-44
1.杂食:食物互补,日本提出每天至少吃30种食物,我们可以从吃10种、15种做起。2.慢食:一口饭嚼30次,一顿饭吃半小时,可以减肥、美容、防癌、健脑。3.素食:但不是一点荤也不吃,素食是防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4.早食:即三餐皆要早,早餐早食还是一天的“智力开关”;晚餐早食可预防疾病。5.淡食:多盐、多油、多糖称“三害”。6.冷食:低温可延寿,冷食还可增强消化道功能。7.鲜食:绝大多数食物均以新鲜为上,许多“活营养素”可得以保持。8.洁食:包括无尘、无细菌病毒及无污染物。9.生食:适合的尽量生食。10.定食:定时定量进食,久之形成动力定型,最佳…  相似文献   

18.
年糕,又称年年糕。年糕历史悠久。据说起源于周代,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周礼·笾人》中就有“羞笾之食,糗饵、粉”的记载,饵足指年糕。年糕起初含有庆祝五谷丰登之意,后取“年高”的谐音,具有长寿之意。春节吃年糕的习俗明代就有。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春场》:“正月元旦…夙兴盥漱,啖黍糕,曰年年糕。”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徵》引《民社北平指南》:“北平俗尚,谓元旦为‘大年初一’。…并食年糕(糯米为之)取年年高  相似文献   

19.
永恒 《烹调知识》2011,(9):76-76
杂食:杂食充分体现食物互补的原理,要获得全面营养素的保证。可先从每天吃两三种食物做起。慢食:“一口饭嚼30次,一顿饭吃半个小时”有多重效应:健脑、减肥、美容、防癌。素食:基本吃素,而不是一点荤也不吃。素食是防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早食:即三餐皆需早。早餐早食是一天的“智力开关”;晚餐早食可预防十余种疾病。  相似文献   

20.
(续上期 )三、红色植物染料红色染料植物中有茜草、红花、苏木以及棠叶、山石榴等 ,以前三种常用。1 茜草茜草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红色植物染料。其别名有茹、茅、地血等。在《诗经》中已有种植茜草的记载。《郑风·东门之掸》 :“茹在阪”。《汉宫仪》注有“御园出茜 ,供染御服”等记载。茜素本身属蒽醌类媒染染料 ,《说文》曰 :“茜 ,茅也”。“茅 ,茹 ,人血所生 ,可以染绛”。郑玄释注《周礼》时列举的染草中也有茜草 ,说明自战国至秦汉时期茜草一直是一种很普遍使用的红色植物染料。在四川茜草种植的历史很悠久 ,应用很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