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湛江傩舞是湛江地区最古老、也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中的面具是湛江傩舞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充满文化符号象征意味的服饰器具。文章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麻章和雷州部分地区中的傩舞进行实地考察,以傩舞面具为研究切入点,运用符号学的系统构建方法与相关理论知识,着重分析和归纳了湛江傩舞面具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研究表明,湛江地区的傩舞面具有崇雷敬雷的符号象征,隐喻着"神"性;车、麦两将傩舞面具截然不同的造型,表明其带有氏族文化的特质,体现了湛江傩舞的多元文化特色和文化兼容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三伏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候,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三伏天的避暑休闲。古人三伏天避暑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其中三伏日设宴,则是鲜为人知且已经失传的风俗习惯。据史载,我国最早在秦德公时曾走三伏为节,不过秦朝并没有三伏举宴之礼。一直到了汉代才出现了伏日宴。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常于三伏日召近臣进宫参加宴会。宴会上除了享用美酒佳肴,还要赐每人肉一块,以示皇上恩宠。《汉书·东方朔传》中,就记有东方朔在伏日御宴上割肉怀归的趣事。汉代又称伏日为‘扶腊”,并作为岁时一节。每到伏腊节,农家便烹羊炮羔,举行“斗酒会”(相当于…  相似文献   

3.
赵永春 《烹调知识》2012,(12):11-11
西湖“船宴”游杭州,必游西湖。能在泛舟时享受一餐更是美不胜收。被誉为“乾隆船宴”的游船驶向三潭印月,一面饱览绮丽秀美的湖光山色,一面在船上品味“西湖醋鱼”、“莼菜羹”等佳肴,真是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4.
《美食》2018,(2)
正位于上海卓美亚喜玛拉雅酒店(Jumeirah Himalayas Hotel)内的迷·上海餐厅,连续两年荣获米其林一星荣誉,为宾客精心呈献称誉沪上的本帮佳肴;您可以根据家庭实际需求选择用餐场地,加上额外的酒店特别节日礼遇,暖暖心意,令您和家人再三回味。作为米其林摘星餐厅中为数不多主打本帮菜系的餐厅,始终坚守的本帮味道与独到的食材选择让餐厅的每一道菜品都值得尝试。年夜饭菜单中,  相似文献   

5.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就有关于糖的记载.战国时代的《楚辞》中说:“粔敉蜜饵“有  相似文献   

6.
7.
刘桂云 《烹调知识》2013,(10):77-77
当前,“吃喝风”屡禁不止,长期蔓延,原因固然很多,但受历史传统中糟粕的影响,恐怕也是其中之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想,列举我国历史上吃喝成灾的几个例子,使人们看到吃喝风的严重危害性。  相似文献   

8.
张清宏 《烹调知识》1997,(11):36-37
我国烹饪源远流长,珍馐美味丰富多彩,而珍馐美味离不开调味品。自古以来,我国有着丰富的调味品资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非常重视调味,在《周礼》、《吕氏春秋》中就有了酸、甜、苦、辣、咸五味的记载。 较早的古籍在谈到烹饪用味的只注重咸酸二味。最初的酸取于梅子,《尚书·说命》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之说。梅子含果酸,可以消除动物中臭、腥等异味,又可软化肉中纤维,帮助消化,是我  相似文献   

9.
冷饮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商代,人们就知道“冬季取冰,藏之凌阴(冰室),为消夏之用。”到了周代,朝廷还设有专管取冰用冰的官员,称之为“凌人”。据记载,当时已有名叫“柘浆”和“瑶浆”的饮料,柘浆是用甘蔗榨成的液汁,瑶浆是用各种鲜果加工而成的果汁。古人将这些果汁装瓶后沉入井底,制成清凉可口的果汁“冷饮”。 唐代,在长安街上出现了专门做“冰凌”买卖的商人。冯贽所著的《云仙杂记》中记述“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壁。”宋朝时,冷饮的品种日益丰富,南宋临安市场上有卖“雪泡豆儿水”与“雪泡梅花酒”;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有不少女杰,调台鼎鼐,与男子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辉煌的烹饪文化.  相似文献   

11.
长期来,人们对纸的认识一般只限于书写、印刷、绘画、装饰、包装等方面。其实,在我国古代,纸的特殊用途和生产出的特殊纸张就足以让人惊奇不已。用纸做帐子、做被子,在古代似乎已较普遍,《五代诗话》载:“李观象……乃寝纸帐卧纸被”;南宋时,民间楮皮纸盛产,人们据其绵软洁白、耐折耐拉、抗蹬抗踹等特点,把几层楮皮纸缝缀成被。这种纸被的纸层之间有空气隔绝,保温性能良  相似文献   

12.
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王朝时在今天的安徽淮南就出现了豆腐,这为中国的“豆腐文化”打下了一定的良好基础。自古至今,豆腐的制作工艺不断完善和发展,品种繁多,日益丰富,构成了风味独特的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多姿多彩的奇葩,从国内走向国外,成为“世界食品”。豆腐的产生,在历代文人  相似文献   

13.
正古代无冰箱、冰柜,盛夏酷暑是如何冷藏食品的呢?首先是井藏法。苏东坡在《格物粗谈》中曾提到:夏天肴馔悬井中,经宿不坏。其次为冰藏法。早在2 000多年前,我国即有储藏食品的冰鉴,这是一种铜制的用来藏冰的容器。在古籍《周礼》中就有冰鉴储存食品的记载:祭祀供冰鉴。冰鉴,大概可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了。冰鉴无法储存大批量的食品,因  相似文献   

14.
缂丝,作为纺织品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早在北宋初年就已能批量生产,而且此时的缂丝因批量大,已不仅限于富豪显宦穿用,寻常百姓也能问津。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牛奶或牛奶食品,许多人都以为牛奶、面包源于西方,系舶来品.其实,食牛奶、用牛奶做菜,在我国古已有之,只是无西方普遍罢了.  相似文献   

16.
正古代酒价,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有趣话题。《学斋占哗》记载,宋真宗问宰相丁渭:唐朝时酒价多少?丁渭说:每升三十文钱。真宗问根据何在?丁渭引杜甫诗句的速来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为证。宋真宗十分高兴,觉得丁渭很有学问。但是李太白却有金樽美酒斗十千之句。一云一斗三百钱,一云一斗十千钱,李杜为同时代之人,所讲酒价为何悬殊如此呢?有人戏言道,太白讲的是美酒,老杜太穷。可能潦倒之际,饥不择饮,乃于村店茅舍醉饮也!其实,十千一斗乃是用典。白居易与刘禹锡的诗中,也有更把十千沽一斗之句。据《神仙传》,汉桓帝时(公元147-167年),王远过吴胥门,以千钱与余杭姥酤酒,  相似文献   

17.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出现了在丝织品上印花的技术。公元前1世纪发明了造纸术,2世纪初蔡伦又改良了造纸工艺,提高了纸张的质量,从此,纸张逐渐成为书籍的主要载体。公元4世纪起,纸写本书已完全代替了简帛。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对书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抄书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而就出现了一种快速、批量生产书籍的方法,这就是印刷术。印刷术发明于隋末后初,最早是雕版印刷。到了北宋时,雕版印刷已十分兴盛,工艺技术已很成熟。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布衣毕升发明了活字版印刷,他…  相似文献   

18.
缂丝,作为纺织品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早在北宋初年就已能批量生产,而且此时的缂丝因批量大,已不仅限于富豪显宦穿用,寻常百姓也能问津。 缂丝的织造方法,不同于织锦和刺锈,缂丝的织造技志上,是采用“通径回纬”的织法,即使用轻便的平纹木机和长约  相似文献   

19.
闻易 《烹调知识》2014,(7):18-18
正古人云:水为食之先。可见古人对饮水的重视。在我国古代,人们对饮水及其净化、卫生消毒等极为注意和讲究,因此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摸索出许多卫生饮水法,其中有不少方法至今仍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水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水源的好坏。古人对饮用水源的选择尤为精心细心。地上水源一般选择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20.
正吃冷饮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3 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用最原始的方法制冰了,《诗经》中就有奴隶冬日凿冰储藏,供贵族夏季食用的记载。远在周代,宫廷就已设有凌人,专事藏冰之务。在周礼《天宫·凌人)中有云:祭祀供冰鉴,就是将冬日之冰,盛在冰鉴内以供夏日宴请宾客和祭祀时用。冰鉴即早期冰箱的雏形,可谓世界上最早的冰箱。春秋末期,已开始在诸侯的宴席上出现了冰镇米酒。可见,战国时的冷饮制作已达到相当水平。三国时藏冰更盛。到了唐代,市场上开始出现卖冰的商人。《唐摭言》载:蒯人为商,卖冰于市。当时藏冰不易,价格昂贵。《云仙杂记》中说: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