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某型柴油机缸盖排气阀座异常磨损故障,从缸盖排气阀座面微观形貌特征、气阀弹簧刚度、转阀机构灵活性、气阀与缸盖硬度匹配、燃油品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排查,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燃油油品不满足技术要求,含硫量太低且没有添加抗磨剂是缸盖排气阀座面异常磨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柴油机排气滚轮碎裂故障,从配气机构受力、零部件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排查和分析。分析表明:故障系缸盖排气阀座异常磨损导致气阀间隙变小所致。而导致排气阀座异常磨损的根本原因为未正确使用相应燃油。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船用柴油机滑油系统递进分配器在运行中出现指针动作频率异常的情况,通过现场排查、平台测试和零件拆检的手段,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分配器流道内部存在硬质颗粒,导致分配器的柱塞运动卡滞,从而造成指针动作频率变慢出现异常。据此,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从保证包含分配器在内的系统附件和管路的清洁度方面进行了整改,解决了该型柴油机分配器卡滞故障,为提高柴油机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电控型柴油机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单缸排气温度异常故障,结合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工作原理,对导致柴油机排气温度在启动时偏低、先升高后降低以及运行时突然降低三类故障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构建故障分析体系,并针对具体故障问题进行排查,发现喷油器卡滞、相位传感器信号故障以及高压连接杆压板螺栓松动是导致故障的主要原因。本文工作可为柴油机单缸排气温度异常故障排故、维修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黄步松 《柴油机》2015,37(1):58-59
针对某船用低速二冲程柴油机不能起动的故障,从起动系统、燃油系统、调速器、换气机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液压排气阀空气缸空气泄漏造成排气阀关闭不严,是造成该机不能起动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4190ZLC船用中速柴油机燃油系统电控化改造项目,以该机排气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优化排气系统性能为目标,采用气道稳流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排气流动进行分析,发现结构不合理之处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原机排气道、排气阀座紧靠气缸的位置、气阀座和气阀等多处存在不合理的流动损失,其中排气道结构和排气阀座相对缸盖位置对流通性能影响较大;排气系统整体结构优化后,流量系数大幅提高,平均流量系数提高了16.71%,流动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型柴油机在台架试验中出现额定点功率异常下降的故障,通过排查柴油机电控系统、喷油泵、试验室辅助系统等发现:故障原因系试验室柴油冷却器内油、水路相通,柴油中进水,引起喷油泵柱塞偶件锈蚀进而卡滞所致。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型柴油机在台架试验中出现额定点功率异常下降的故障,通过排查柴油机电控系统、喷油泵、试验室辅助系统等发现:故障原因系试验室柴油冷却器内油、水路相通,柴油中进水.引起喷油泵柱塞偶件锈蚀进而卡滞所致。  相似文献   

9.
《内燃机》2017,(1)
FIVA阀是ME柴油机用来控制燃油喷射和排气阀的三位五通电液控制阀。FIVA阀代替了以前柴油机上的凸轮机构,实现了喷油系统的电子化控制,通过FIVA阀可以实现多种的燃油喷射方式。使用AMESim建立了FIVA阀系统的模型,对FIVA阀进行仿真分析。结论给出了FIVA阀的尺寸优化方向以使得FIVA阀能有更好的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彭勇 《内燃机》2013,(3):58-60
对某型柴油机高压喷油泵咬卡问题进行分析,找到了柴油机系统清洁度是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生产过程和试验过程的清洁度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排气门电液驱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改变气缸盖结构和保留原机进气门驱动机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电液驱动可变配气相位的排气门驱动机构.通过与原机机械结构对比试验得出:该机构气门升程曲线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在不同发动机转速下,该机构可以按原机配气相位开启和关闭,开启速度、排气流通截面积明显优于原机;改变液压系统的驱动压力,可以改变气门的开启速度;该机构可以实现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的连续可变.  相似文献   

12.
李丽婷  苗伟驰  张国勇 《柴油机》2018,40(2):14-16, 24
针对某船用大功率柴油机缸盖在液压平台试验中的疲劳破坏问题,建立了被试组件离散模型,并进行了结构疲劳强度有限元分析。分析表明:缸盖内部区域结构强度相对薄弱,进排气道圆角处出现应力集中,在承受交变载荷时应力幅过大,容易出现裂纹。结合仿真分析结果,提出了缸盖结构优化方案,并进行了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案有效提高了该型缸盖的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3.
以某商用车直列6缸柴油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缸内传热模型获得内燃机缸盖和缸套的燃气侧局部传热边界条件;基于均相流沸腾传热模型获得水侧传热边界;实现水侧、燃气侧边界与结构温度场计算的耦合,并判断水腔内沸腾传热的状态。结果表明:缸盖温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缸盖最高温度位于缸盖底面两个排气门之间;排气门之间的燃气传热系数和燃气温度均处于较高值,缸内局部传热显著;在缸盖底面中心和排气门附近水腔内的冷却水处于部分发展泡核沸腾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汽油机部分负荷泵气损失,改善燃油经济性,在自主开发的进排气门升程和相位全可变的4VVAS(4 variable valve actuation system)单缸汽油机上开展了可变进气门升程控制负荷的试验研究,研究了进气门升程对进气量和负荷的控制作用以及进气门升程控制对泵气损失以及燃烧过程的影响,比较分析了采用可变进气门升程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持节气门全开,通过采用进气门升程调整的负荷控制方式,与节气门控制负荷方式相比,部分负荷的泵气损失可以降低20%~30%,指示燃油消耗率降低3%~12%,中低转速下机械损失也有所降低.但是燃烧过程持续期会变长,影响了燃油经济性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柴油机缸盖火力面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怡  雒婧  黄烈涛 《内燃机》2010,(4):29-30,34
首先应用Pro/E软件建立了某单缸柴油机缸盖火力面底板的几何模型,然后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 10.0对该柴油机缸盖火力面底板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柴油机缸盖火力面底板的温度最高处为鼻梁区,为缸盖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振动信号诊断发动机气门故障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研究了利用气缸盖表面振动信号判别发动机气门机构异常状态的方法和机理,较详细地分析了气缸盖表面振动响应与气门机构运动状态的关系。通过大量试验和计算说明,从气缸盖表面的振动信号可得到气门机构异常状态的信息。同时,作者提出了几种判别方法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四气门发动机气缸内气流运动的LDA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倒托工况下对四气门发动机气缸内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试验工作是在一台经过改造后的四气门发动机上进行的。采用加长活塞结构及透明活塞顶,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分别对气缸轴线以及燃烧 内和气缸上部两条水平直线上的速度分布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进气过程中,气缸内产生了双涡结构;在压缩过程初期,由于从进气门流向排气门侧的滚动涡旋逐渐增强,而另一侧的反向涡旋逐渐减弱,形成了单一大尺度的滚动涡流;在压缩过程中后期,滚流经历了加强、衰减、变形和破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气缸盖中一些关键功能结构的承载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有限元和力学等效原理等方法,对气缸盖中的一些关键功能结构的承载机理进行了深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气缸盖中的喷油器护套、进排气道、气门导管座孔、中隔板和加强筋通过不同的形式,传递并分散了作用在气缸盖上的燃气爆发压力;这些结构对抑止气缸盖的整体变形、降低气缸盖的总体应力集中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调整这些结构的特性参数可以达到对气缸盖整体和局部应力水平的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19.
大功率机车柴油机气缸盖热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R16V280ZJ型柴油机额定工况和部分负荷工况气缸盖底板的温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气缸盖进行了额定工况下温度场、热流量场、热变形和热应力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排气门过桥处存在较大的热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