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高渗复杂断块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高渗复杂断块油藏在中国陆上已开发油田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开发水平不一,Ⅲ类开发水平油藏的比例较高,提高水驱采收率潜力较大。从开发初期调整完整注采井网、扩边增储、剩余汪研究有配套挖潜技术等方面,对中高渗复杂断块油田不同开发阶段提高水驱采收率做法和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针对剩余油分布形式及提高采收率潜力的分布,从地震技术、油表细描述技术、水平井钻井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中高渗复杂断块油田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的主导措施。  相似文献   

2.
3.
魏岗油田断层复杂,储层平面和层间物性差异大,孔隙度高,渗透率变异系数大,储层非均质严重,地下剩余油分布复杂,为此研究应用了空气泡沫驱油技术.通过实验优选出了空气泡沫调驱体系配方,该体系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配伍性,2008年对3口井实施调驱后,对应油井增油720 t以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吐哈温米油田有杆采油井结蜡的问题,设计了空心抽油杆热洗清蜡工艺。该工艺以空心抽
油杆内腔为基本通道,分别在井口设计注入阀实现热介质的注入,在井底设计单流阀实现热介质的排出,热介质与
井筒结蜡融合流动并排出。该工艺在温米油田3口结蜡井上进行矿场试验,试验效果良好,建议在同类井上推广
应用。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混相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混相驱发展概况 1混相驱概述 在提高采收率方法中,气体混相驱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因为注入气体与原油达到混相后,界面张力趋于零,驱油效率趋于100%。如果该技术与流度控制技术相结合,那么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可达95%。因此混相气驱已经成为仅次于热力采油的处于商业应用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相似文献   

6.
抽油井工况自动远程监测在吐哈温米油田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研制成功的抽油井工况自动远程监测系统在吐哈温米油田获得了工业化应用,降低了投资成本,实现了抽油井工况连续监测、异常工况及时报警、参数管理数据库化及网络化,提高了抽油井开井时率与工况正常率,初步形成了信息化、科学化的油井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上游工业中把注气工艺作为压力保持和IOR方法已有较长一段历史。证实添加泡沫是一种减小均质和非均质储层中气体流度的方法。然而泡沫气是一种在孔隙介质中获得流度控制的有前途的试剂。泡沫气对不同注气应用效果的显著作用强烈吸弓I着石油工业考虑用泡沫气提供世界未来的油气需求。  相似文献   

8.
《吐哈油气》2009,(3):249-249
温米油田每年注水井采用普通的酸液体系解堵,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存在部分井多次酸化后解堵有效期短、无效,甚至吸水剖面得不到改善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涠洲11-4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业春  雷霄 《中国海上油气》2004,16(1):32-35,58
涠洲 11 4油田目前已处于开发后期 ,实施换大泵提液、开发油田东区和高含水井侧钻等措施 ,其增产效果不够理想。为此 ,以涠洲 11 4油田生产历史数据为基础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调研 ,选择常规黑油模型ECLIPSE10 0对多个非混相驱注入方案 (包括注入流体类型、注入部位、注入量等 )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认为利用该油田具有输气管线现成、气源又有保证的有利条件 ,实施油层上部注水下部注气 ,可经济、有效地提高该油田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11.
商河油田岩石物理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出的商河油田储层的流动带指标.对商河油田沙二下砂岩储层岩石物理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预测,并对其岩石物理相分布图和沉积微相图进行了比较。利用划分的4大类岩石物理相成果.探讨了岩石物理相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指出II、III类岩石物理相是该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2.
张俊  袁玉梅  乔继红 《吐哈油气》2004,9(4):331-334
气水交替驱作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主体技术之一,在我国该项技术尚处于矿场试验阶段。葡北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气水交替驱矿场试验基地。以葡北油田为例,结合葡北油田气水交替注入过程中出现的注水转注气无法实施的实际问题,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大量室内基础实验、现场试验和机理研究,最终成功解决注入井气水切换问题,确保了注气混相驱的顺利实施。同时,还针对葡北油田的开发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为我国在低渗透油田实施气水交替驱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现场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原油田复杂断块砂岩油藏开发实践,重点研究了复杂断块油藏的基本地质特征、采收率评价、剩余油分布研究、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及技术经济界限等.探索出了一套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配套挖潜技术.对同类型油田中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实现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层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单井试注的基础上,研究了浅层高含水油田适宜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密闭取心、测井解释、荧光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老君庙油田L3油层水驱后剩余油分布,I、II类砂体采出程度高,剩余油类型以颗粒表面油膜状残余油为主,主要黏附在大粒间孔(大于10μm)的岩石表面,适宜超低界面张力的化学复合驱技术。通过室内天然岩心实验和数值模拟参数优化,确定了化学复合驱注入参数。由于浅层油藏破裂压力低,化学复合驱的压力上升空间仅有1~3 MPa,故选择适宜的注入速度,控压注入,避免动态裂缝的产生。单井试注注入压力从空白水驱时的4.9 MPa升至7.7 MPa,3个月后见效油井含水降低至81.3%,验证了注入体系适应性好,注入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5.
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 ,系统研究了形成流动单元的控制因素 ,提出了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识别、分类及评价方法 ,建立了流动单元模型。引用活度函数及层内差异等 6种数学方法在单井中识别流动单元 ,应用地震属性分析等 5种方法在剖面上识别流动单元。提出了流动单元定量分类评价方法 ,把孤东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集层划分为 3种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 ,它们各自具有相应的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得到确定流动单元类型的判别函数 ,建立起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的判别标准。把流动单元与剩余油的研究紧密结合 ,研究剩余油在不同流动单元以及同一流动单元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 ,揭示了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内在联系。预测了孤东油田馆上段储集层参数空间变化及剩余油的分布 ,指出不同流动单元的开采潜力 ,有效地指导了油田开发。参 5(窦之林摘 )  相似文献   

16.
注气非混相驱数值模拟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由非混相驱至近混相驱至混相驱的物理变化过程及在非混相至近混相过程中的热力学状态参数与界面张力关系,指出了影响注气非混相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周守为  韩明  向问陶  张健  周薇  姜伟 《中国海上油气》2006,18(6):386-389,412
在我国海上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对于海洋石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海上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技术面临三大挑战:缺乏淡水资源,常规聚合物不能满足要求;海上平台空间有限,对注聚设备有特殊要求;井网、井距和层系调整困难。文中介绍了针对渤海绥中36-1油田开展的聚合物驱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的情况和效果。聚合物驱技术在绥中36-1油田的成功实施实现了三个重要突破:①首次在国内海上油田开展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②率先以疏水缔合聚合物作为驱油剂进行矿场使用;③取得了单井聚合物驱试验显著的增油效果。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在海上油田目前生产条件下实施是可行的,对于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McGu.  PL  杨克远 《国外油田工程》2000,16(1):11-14
本文介绍了普鲁德霍湾油田混相驱提高采收率工艺的非常规应用的概念、油藏模拟和矿场试验。模拟数据表明 ,以高达 1 0 0 0STB/d的初始采油量 ,每口混相注入剂增产处理井能够采出高达 1 0 0×1 0 4STB油。矿场效果是鼓舞人心的。  相似文献   

19.
综述老油田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中国陆上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随着开采程度加深,地下油水关系越来越复杂,剩余油分散,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但目前老油田储量和产量的比例,仍占陆上总开发储量和产量的70%以上,是生产上的主力,其潜力也最大,仍然是今后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鉴于中国陆上油田绝大多数为陆相储层,构造复杂,非均质严重,原油粘度偏高,石油地质特点决定了水驱油的不均匀性及剩余油分布的复杂性,潜力就存在于这种复杂之中。根据中国陆上石油地质特点和老油田开发现状,围绕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着重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配套技术:即认识油藏的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油藏动态监测技术、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完善注水开发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注水结构调整、产液结构及含水结构调整、钻取高效调整井、改造“双低”单元、配套工艺技术等;热力采油配套技术;化学驱采油配套技术。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陆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有了明显进步,针对不同类型油藏潜力分布特点,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及其配套技术,为挖潜增储、增产提供了很大的余地。  相似文献   

20.
桥口油田位于东濮凹陷的中部,属典型的非均质油藏,由于油藏平面及纵向上非均质严重,低渗层水驱动用难度大,油田因高速开发过早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水平变差,水驱采收率偏低。针对油田非均质严重,水驱采收率偏低的开发现状,研究应用了适合油田特点提高采收率技术,平面上利用大位移定向井技术,部署调整井,降低油藏平面非均质性;纵向采取以堵水、储层压裂改造为主的产液结构调整及以分注、增注注水结构调整相结合,降低油藏纵向非均质性,实现层间转移。通过实施,使油藏平面、层间矛盾逐步缓解,油田采收率得到提高,为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