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调查了宁夏御马酿酒葡萄基地不同栽培年限下土壤的蔗糖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与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为强碱性反应,耕作施肥对土壤pH和全盐含量影响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速效磷、阳离子代换量大都处于最低的六级水平,但肥力随耕种年限的延长显著增加;随栽培年限的延长,表层土壤磷酸酶活性、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增加;蔗糖酶、脲酶活性随剖面深度的加深而显著减小;表土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栽培年限的延长而显著下降,但不同土地利用下表层以下各层次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上高于表层,且差异显著.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缓效钾、速效钾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磷酸酶活性、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缓效钾、速效钾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四种酶之间,磷酸酶与脲酶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脲酶与蔗糖酶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由此表明,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的大小可以代表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栽培区土壤肥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对沈阳市苏家屯区露地和保护地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现状进行了调查 ,对露地土壤有效磷、钾在20年间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露地土壤有效氮肥力水平较高 ,全区平均含量为98.96mg·kg-1 ;20年间 ,土壤有效磷含量递增 ,平均含量从1980年的4.96mg·kg-1 上升到2000年的11.61mg·kg-1;土壤有效钾呈递减趋势 ,平均含量从1980年的128.08mg·kg-1下降到2000年的79.90mg·kg-1,平均每年降低1.90%。保护地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随使用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河南郑州郊县不同种植年限保护地土壤速效氮、磷、钾及重金属铜、锌、镉、铅含量调查表明:随保护地种植年限的增加,速效氮、磷含量有显著的增加,其增加与种植年限呈极显著正相关,速效钾含量增加幅度不大,说明氮、磷、钾肥施用不均衡;重金属铜、锌、铅含量随保护地种植年限的增加有一定的增加,镉含量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这几项重金属含量均比农田含量要高,说明在保护地高强度施肥及人为活动下,引入了重金属;农田及保护地重金属含量较土壤背景值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未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平武野生天麻产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植被、土壤营养成分、土壤及天麻中微量元素含量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平武野生天麻主要分布于海拔800-1900m范围,该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林木以青冈树为主,草本植物以蕨类为主,成土母质为志留系千枚岩。野生天麻多生长于壤土中,土壤为弱酸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中速效氮、速效钾含量中等,速效磷较缺乏,土壤有效铜、有效锌和活性锰含量较高,未遭受到重金属污染。天麻对铜、锌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京百花山地区山地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及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测定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山地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的肥力特征。该地区山地自然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含量较高,速效钾的水平中等,而速效磷的水平很低,微量元素中铜的含量较高,锰的含量较低,而有效锌的含量极低。自然土壤开垦为耕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全氮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由于施肥作用,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水平上升,个别耕地速效磷的水平极高,有过量使用磷肥的现象。对该地区山地土壤的开发利用,应坚持生态保护,防止水土流失,适当使用磷肥,注意使用微肥尤其是锌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形、不同的土壤类型、母质的差异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6.
对西藏高原大棚蔬菜土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相邻露地土壤相比,其有机质、全磷、全氮、速效磷、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全镁等含量均有增加,全钾、速效钾、全钙等含量均有减少;土壤pH值下降,有酸化的趋势;微量元素铁、硼、锌、钼等全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塑料大棚土壤硝态氮发生了积累。土壤有机质、硝态氮、全铁、全硼、全锌、全镁、全钼等含量有随塑料大棚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土壤全钙量随塑料大棚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减少,这是大棚土壤结构性变差的主要原因;土壤全锰量、全铜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土壤pH值随塑料大棚种植年限的延长而下降,出现了土壤酸化现象。因此,西藏高原设施蔬菜土壤管理应注重有机肥的施用,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和施肥时期,合理轮作倒茬,适当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度,根据蔬菜生长情况,适当施用钾肥,改变传统观念—西藏土壤不缺钾;注意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7.
菜田土壤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有机肥和氮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而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中锌有效性增强。无论施有机肥或不施有机肥,磷钾化肥单施或配施对土壤锌有效性都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土壤中锌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本试验条件下,土壤有效锌含量与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H值之间相关性比较小。  相似文献   

8.
在河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典型地块采集大量土壤和烟叶样品进行分析化验 ,结果表明 :河南省主要植烟土壤的 pH介于中性—微碱性范围 ,有机质和有效氮含量中等偏高 ,大部分土壤有效磷含量偏低 ,有效钾含量较高 ;中量元素钙含量过高 ,最高含量达 4 0 66mg/kg,钾钙关系失调 ;微量元素中锌较缺乏 .烟叶品质突出表现为钾素中等偏低 ,氯离子含量偏高 .为此提出该区烟草施肥中应掌握“稳氮、增磷、补钾、控钙、降氯、配微”的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黄泛平原壤质潮土不同年限的设施栽培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设施栽培条件对土壤养分及土壤有机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大田,其含量主要取决于施用化学肥料的种类和数量,随栽培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酸、胡敏酸含量随种植年限有升高趋势;HA/FA与栽培年限显著相关,表示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熟化程度随有机肥料的逐年施用而有所提高,但HA/FA变化幅度不大,这可能与设施栽培形成的高温高湿条件及施用有机肥料中难分解物质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造农田丽阳系和板桥系 3个不同耕作年限耕层土壤养分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新造农田丽阳系和板桥系随着耕作年限的增加和土壤熟化程度的加快 ,土壤养分不断提高 ,到耕作 15年后 ,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达到 1982年第 2次土壤普查时老田丽阳系和板桥系耕层土壤养分水平 ,即耕地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在果树—牧草间作模式下土壤中纤维分解菌、硅酸盐细菌以及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分解酶、多酚氧化酶对土壤中N、P、K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和有机质的影响,并通过通径分析发现:脲酶、硅酸盐细菌、纤维分解酶是促进有机质积累的主要生物因素,蔗糖酶是影响N、P、K速效养分的最主要因子,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纤维分解菌只是选择性地对有机质的积存和N、P、K速效养分的形成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江源区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的研究中。基于三江源区玉树县和玛多县采集的146个土壤样品的室内ASD FieldSpec 4实测光谱数据及4种变换形式,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ANN模型反演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整体精度高于PLSR模型,总均方根误差均在17.51以下;但是,不同土壤类型的最佳反演模型及指标却有所差异:高山草甸土和沼泽土的最佳反演模型和指标均为ANN模型和BD指标,模型总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29和3.29;高山草原土的最佳反演模型是PLSR模型,最佳指标是REF指标,模型总均方根误差为5.59;山地草甸土的最佳反演模型为〖JP2〗PLSR模型,最佳指标为BD指标,模型总均方根误差为4.68。研究发现,利用ANN模型和PLSR模型都能较好地预测三江源区4种土壤类型的有机质含量,而波段深度则是该区域的最佳反演指标。〖JP〗
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嫩江市、五大连池市和克山县土壤中重金属和微量元素为研究对象,评价了该地区土壤中全量锌、铜、铅、镉和有效态锌、铜、锰、铁的分布状况、污染程度和丰缺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克山、五大连池和嫩江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变化特点。除了全锌含量低于黑龙江省土壤背景值外,其它3种元素(铜、铅和镉)都高于背景值,按当地标准已达轻度污染程度;根据国家标准,这3个地区土壤中有效锌和和有效铜含量均达适中和丰富水平,有效铁和有效锰达到丰富和很丰富水平。但尚需根据该地区的气候、作物和土壤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合当地的土壤微量元素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对深圳城市主要公园和道路绿地土壤Cu、Zn、Pb、Cd含量状况进行取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关,表现为道路绿地土壤Cu、Zn、Pb平均含量高于公园绿地土壤,而Cd平均含量则相反。采用不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对深圳城市绿地土壤进行的环境质量评价均表明深圳城市绿地土壤Cd污染现象显著。在考察的四种重金属元素中,Zn含量与土壤有机质、pH有关,其中pH对Zn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大;土壤Cu与Pb、Zn呈直线相关,表现出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红壤旱地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十分重要的土壤类型,其酸性较强,pH值一般在6.0以下、交换性酸含量在4.4 cmol( )kg-1以上;且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普通旱地含量通常在20g kg-1以下;养分含量不高,全氮和全磷含量通常在1.0g kg-1左右、速效磷含量一般在10mg kg-1甚至5mg kg-1以下、速效钾含量大多低于100mg kg-1。施肥是影响红壤旱地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红壤肥力的提高;而利用方式对红壤旱地肥力的影响主要通过施肥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根据红壤旱地的肥力现状及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应加强养分平衡与流失规律、土壤性质调控与改良、高效利用与管理模式以及长期定位监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的增加,冬季草场不同土层有机质、有机碳、全氮的含量和C/N值下降,它们的含量与放牧率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全磷和速效氮的含量与放牧率呈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各土壤营养因子平均含量与放牧率也有类似的关系;当放牧率分别达到0.81头hm-2和1.00头hm-2,1.03头hm-2和1.03头hm-2,1.36头hm-2和1.30头hm-2时,0~5cm,5~10cm,10~20cm土层全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分别依此达到最大,若放牧率继续增强,它们的含量依此开始减小;而且0~20cm土层全磷和速效氮平均含量达到最大的放牧率分别是1.03头hm-2和1.06头hm-2。放牧率和土壤深度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各养分因子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放牧率对各土壤层含水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不同年度间同一土壤层含水量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吉林西部生态农业基地土壤样品地球化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区内N和K元素与全球土壤背景值基本相当,P,Mg,S,Mn,Cu,Zn,Mo,Cd,Cr元素质量分数低于全球土壤平均值,土壤营养元素P、B、Zn、Mo缺乏,F、Se、As、Pb、Hg元素质量分数高于全球土壤平均值。近20年来,土壤背景中F质量分数下降0.41倍,P增加1.30倍。B、Zn、Mo有效量低于土壤临界值,为显著贫化。  相似文献   

18.
黑麦草Lolium是禾本科黑麦草属植物,其根系发达,在0~30cm的土层中,总根量(2505kghm-2)是小麦总根量(960kghm-2)的2.61倍,其根系富含磷、钾营养,长期施用既可以增加土壤氮素,也有利于土壤磷、钾含量的增加。黑麦草轮作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小麦轮作高4.48%,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也分别高30.70%和41.37%,说明黑麦草根茬对增加土壤养分、培肥地力作用显著。与3%麦秸相比,施用黑麦草对形成各种形态腐殖质的作用均较大;与羊粪相比,施用相同水平的黑麦草对形成松结态腐殖质的作用更大,而对形成紧结态腐殖质的作用相当;与腐殖酸铵相比较,施用相同水平的黑麦草对形成松结态腐殖质的作用较小,而对形成紧结态腐殖质的作用则较大。施用不同水平的黑麦草比施用相应水平的羊粪和3%麦秸的原土复合度为高;但其原土复合量有高有低。与腐殖酸铵相比较,施用黑麦草有利于提高原土复合量,但对原土复合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调查分析了慈溪市土壤肥力现状,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1981年)情况作了比较。表明慈溪市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不高,速效磷较丰富,但存在着不平衡性,速效钾相对较低,特别是旱地土壤;滨海盐土和水稻土分别缺乏微量元素锌和硼;滨海盐土及部分设施栽培土壤的盐渍化威胁着作物生长。根据上述情况,提出了合理施肥及改良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Competition for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issues being faced by irrigated agricul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Site-specific irrigation applies irrigation water to match the needs of individual management zones within a field, significantly reducing water consumption, runoff, and nutrient leaching in ground water. Remote sensing for real-time and continuous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s at specific depths is essential for success of site-specific irrigation system.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utilizing a GPS-based sensor technology to determine site-specific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soil moisture condition by recording the GPS signal reflected from the earth's surface. A modified GPS Delay Mapping Receiver (DMR) tracks and measures the direct, line-of-sight, Right-Hand-Circularly Polarized signal of a GPS satellite. It also simultaneously measures the delayed, earth-reflected, near-specular, Left-Hand-Circularly Polarized GPS signal. These measurement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surface scattering coefficient and path delays between the direct and reflected GPS signals. Over land, scattering coefficient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changes in soil moisture content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ce-based technology has a great potential for determining soil volumetric moisture contents in the pursuit of site-specific irrigation management. There were strong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GPS reflectivity measurements and soil moisture contents. The GPS reflectivity increased as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s increased.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test data showed very conclusively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L-Band signal (1.575 GHz) to soil moisture contents changed with soil type and sampling depth. The sensitivity decreased with sampling depth in light soils and increased in heavy 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