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新型生物有机肥(NAEF)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活性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NAEF能够明显提高番茄幼苗质量和促进后期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能够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增强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枫香×樟树、楠木×尖叶杜英、椆木×海南红豆、格木×海南红豆、火力楠×阴香、枫香×米老排×降香黄檀、樟树×马占相思混交林林地的土壤物理性质与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各林地的容重、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的不同引起其保水性和通气性的差异.细菌是土壤微生物总量的主要组成者.各混交林地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差异大.各混交林地的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有一定的差异.放线菌与容重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总孔隙呈显著负相关.脲酶与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露地田间栽培黄瓜试验,研究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中性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地菜田土壤酶活性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弱,0~10cm土层酶活性明显高于10~20cm。菜田耕层土壤酶活性季节性变化明显,作物旺盛生长期土壤酶活性高,而作物生长初期和末期,土壤酶活性较低。施用有机肥、化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土壤酶活性。施用半腐熟有机肥,生育初期酶活性低,生育后期逐渐升高;施用氮肥,在黄瓜各个生育期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酶的活性,而增施磷、钾肥却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在氮磷总用量一定的前提下,对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休闲处理中转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其它处理;施肥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有机肥在增加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方面可以同样发挥无机肥的作用,秸秆或者秸秆与氮磷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羊粪在增加表层土壤脲酶活性方面优于秸秆.在小麦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不同.各处理中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分别在灌浆期或者收获期、收获期和分蘖期出现高峰,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在苗期或者灌浆期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农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相关关系的研究,探讨了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和大多数土壤养分呈显著线性相关,可以作为敏感的土壤生物学指标。但土壤转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日光温室栽培蔬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土壤与露地旱田土壤相比,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07~2.28倍、50.47~68.79倍和4.33~9.32倍;真菌表现为腐霉数量增加,木霉数量降低;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随温室使用年限增加而降低;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增强,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是揭示长期施肥对棕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为土壤培肥以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试材采自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微区,共11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土壤转化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在玉米拔节期及灌浆期出现两个活性高峰,脲酶在玉米拔节期、过氧化氢酶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各出现一个活性高峰。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及脲酶活性,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磷肥能够增强土壤过氧化氢酶及转化酶的活性,氮肥则对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具有抑制作用。土壤各种酶之间及酶与土壤养分、玉米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因此合理施肥营造良好的土壤生物化学环境将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与提高,为作物的高产稳产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宁夏御马酿酒葡萄基地不同栽培年限下土壤的蔗糖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与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为强碱性反应,耕作施肥对土壤pH和全盐含量影响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速效磷、阳离子代换量大都处于最低的六级水平,但肥力随耕种年限的延长显著增加;随栽培年限的延长,表层土壤磷酸酶活性、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增加;蔗糖酶、脲酶活性随剖面深度的加深而显著减小;表土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栽培年限的延长而显著下降,但不同土地利用下表层以下各层次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上高于表层,且差异显著.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缓效钾、速效钾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磷酸酶活性、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缓效钾、速效钾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四种酶之间,磷酸酶与脲酶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脲酶与蔗糖酶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由此表明,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的大小可以代表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栽培区土壤肥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9.
以北方特定植烟区域土壤为对象,通过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施石灰对连作烟田土壤酸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施用适量的石灰可以使连作烟田的土壤酸化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土壤的活性酸度(pH值)平均升高0.5个单位,水解性酸度平均降低46%;并使土壤的转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恢复比率分别为13%、85%、21%和25%.从理论上证明了施石灰对北方连作烟田具有一定的改土效果.为评价北方连作烟田的石灰改土效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磁场强度处理棕壤后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几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对微生物数量有影响,但因磁场强度和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异。100、500mT场强对细菌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对放线菌、真菌表现为激活作用;300mT场强对各类群土壤微生物均表现为正效应。经磁场处理后的棕壤,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三种磷酸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磁致效应也发生动态变化。在磁场处理后的1~7d,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磁致效应均显著,并出现最大值,而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变小,直至培养结束,磁场对其已无显著影响。而土壤中几种酶的磁致效应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对生态学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功能以及在生态过程中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壤动物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分析评价了国内关于土壤动物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国外土壤动物在土壤环境评价、凋落物分解、土壤健康的指示作用、与污染环境的关系、二氧化碳浓度对其的影响、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在废弃物处理及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在N循环中的作用、湿地土壤动物研究等10个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对土壤动物研究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3~2004两年的试验发现,刈割覆盖、刈割压埋、畜粪还园三处理纤维分解菌和硅酸盐细菌的数量均明显高于清耕处理(对照),且两种微生物数量均以夏季最多,秋季次之,春季再次,冬季最少。前三处理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分解酶、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都较清耕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各处理酶活性也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再次,冬季最低。2004年刈割覆盖、刈割压埋两处理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2003年有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畜粪还园、清耕两处理三种酶活性两年间差异很小。经相关性分析还发现,纤维分解菌除与脲酶相关性不显著外,它与其余的酶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硅酸盐细菌与所有的酶均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分别考释了“寻”和“常”的本义和引申义 ,也考察了它们同义连用的意义来源 ,推定“寻常”做形容词时 ,为“平常、普通”的意思 ,是由“寻”和“常”的本义连用的比喻义引申而来 ;当“寻常”做副词时 ,为“经常、常常”的意思 ,是“寻”和“常”的本义分别引申为“经常、常常”的意思 ,再同义连用而成  相似文献   

14.
土壤质量日益衰退,寻找能够准确标示其变化的敏感指标非常重要。土壤酶几乎参与了土壤中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与土壤中多种生态过程密切相关。土壤酶的敏感性、专一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使其可以作为一个反映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本文在概述了土壤酶作为土壤质量指标可行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等的土壤酶活性和酶动力学指标的研究,并对今后相关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华北平原大兴县 1 982— 2 0 0 0年两个时段大量土壤样本的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质地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体现了土壤质地越重 ,养分含量越高的特点 ;土壤质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1 982年的大于 2 0 0 0年的 ;但 2 0年来 ,由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增强 ,质地对土壤养分水平的影响渐趋减弱 ,不同质地土壤的养分水平渐趋一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土壤磁化率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应用干筛法在不同粒级土团中获得的0.1~0.25mm粒级的土团主导土壤的磁化率,各组分土团中大于0.1mm的组分磁化率与粒径呈反相关,小于0.1mm的组分磁化率与粒径呈正相关。土壤比重、土壤总孔隙度、崩解速率等均与土壤磁化率呈负相关,且土壤崩解速率与土壤磁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磁化率与容重、粒径小于0.25mm的水稳性团粒组分和大于0.05mm的机械组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坡面土壤侵蚀导致坡面物质发生再分布,使得土壤颗粒组成、容重、比重、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坡面不同空间部位土壤磁化率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天台山8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DNA总量分布的特性及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生化活性和土壤其它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土壤的发育程度等对土壤微生物DNA总量分布影响较大。此外,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和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微生物DNA总量分布的直接作用和它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间接影响较显著。在所测的8种土壤理化因素中,土壤微生物DNA总量分布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学术论文,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论述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生态效益研究的必要性:从土壤生态恢复的目的、意义及概念出发,介绍了植被恢复与土壤生态的关系,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环境以及与土壤生物酶活性的关系。据此提出了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并预测出可能得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土壤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文献资料,阐明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理论及其影响因素。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指土壤有机碳在当前条件下抵抗干扰和恢复原有水平的能力。它是由土壤的理化性质所决定的,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有机碳的降解包括生物降解作用和物理化学降解作用等,生物降解作用是主要的过程。把土壤有机碳库分成活性碳库、慢性碳库、惰性碳库,能较好地与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降解过程相对应。构建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概念模型,能更系统地理解有机碳在土壤中的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土壤是一个时空连续的变异体,传统土壤参数测定与监测方法难以揭示土壤的时空间异质性规律;土壤光学遥感可以实现土壤主要参数的快速、宏观测定。本文综合评述了土壤不同理化参数(有机质、土壤水分、矿物组成、土壤质地、土壤结皮)在光学波段的光谱特征与遥感反演,光学遥感在土壤分类与制图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土壤线的各种影响因素(外部因素及相关土壤理化参数),以及土壤线对植被指数定量监测植被状况的重要性;归纳了土壤光学遥感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