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以耕地棕壤和草甸土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及有机肥与钾肥配合施用对小麦生物量和吸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后可以提高小麦的生物量和吸钾量。在棕壤上施用有机肥20,40,80g·kg-1处理的小麦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4.85%、24.94%和42.46%,在草甸土上施用有机肥20,40,80g·kg-1处理的小麦吸钾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8.41%、83.37%和143.55%,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施用钾肥的基础上再施用有机肥,能进一步提高小麦的吸钾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棕壤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及其不同密度组分的变化及其影响闪素.结果表明:经过27年的长期不同施肥,土壤有机碳含量有了明显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高量有机肥区(12.30g kg-1)>低量有机肥区(11.41g k-1)>化肥区(9.95g kg-1)>1979年(试验前9.03g kg-1)>对照处理(8.23g kg-1),尤其以高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有机碳水平最高,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碳水平要高于其它单施化肥处理;长期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轻组部分含量和轻组有机碳含量,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单施化肥处理,特别是氮磷钾配合施用,轻组部分数量和轻组有机碳含量高于无肥处理和试验前土壤.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轻组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处理.施用不同肥料均可以提高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26年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长期定位施用对棕壤钾素垂直分布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79年到2004年不论施钾与否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中各形态钾素含量均高于20~40 cm土层,长期施肥对土壤钾素的垂直移动影响不大。长期不施钾各处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中各形态钾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有机肥的长期施用能维持棕壤速效性钾的平衡,缓解非交换性钾的下降趋势,促进矿物钾的有效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黑土区土壤肥力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通过选择在黑土区典型县份-德惠市的调查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与1980年相比较,分别增加了3.2g kg-11,0.11 g kg-1和5.70 mg kg-1,但有效钾下降了33.3 mg kg-1。土壤中有机质2003年盈余量48.7kg hm-2,氮15.07 kg hm-2,磷25.35 kg hm-2;钾亏损量170.62 kg hm-2。笔者认为,单纯从土壤营养管理角度看,目前黑土区耕地土壤肥力状况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坏。但已有的研究也表明,黑土区耕地肥力的变化与现行的耕作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1999~2001年在安徽省生姜产区淮北平原砂姜黑土上,连续三年多点开展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钾氮配合施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生姜的产量,施钾增产14.9~58.5%,平均增产率为29.8%。增施氮肥的增产效率为负数,钾肥的增产效率在两种氮肥水平下都较高,高N条件下增加钾肥施用量可以极大地提高钾肥的增产效率。施用钾肥提高了生姜地上部茎叶含氮量及茎叶、姜块和全株P、K养分含量,对全株氮素含量影响不大。两种氮肥水平下,生姜地上部茎叶、块茎和全株的吸K、吸N、吸P量都是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钾氮配施大幅度提高了土壤有效P、K含量,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江淮地区水稻田间小区施钾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生育性状,在氮磷肥充足时,钾肥的增产效果极其显著。水稻钾吸收量明显以秸秆吸钾量为主,约为籽粒吸钾量的5倍。N来自土壤的数量为120.30 kg hm-2;K2O来自土壤的数量为72.83kg hm-2。NPK全素施钾处理吸钾总量平均高出NP处理48.79%,籽粒和秸秆分别平均增加9.21%和56.8%;说明钾吸收量增加对秸秆产量贡献明显小于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除最高施钾量和不施氮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出现不同程度钾素亏缺,说明在不施氮肥或氮肥不足的情况下,水稻对肥料钾的吸收量也相应减少。本试验钾肥(K2O)产投比以NPK2处理最高为2.54。综上所述,本地区同等肥力土壤,水稻钾肥推荐用量为120kg hm-2,根据土壤钾素平衡状况,水稻施钾量可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恒湿和干湿交替培养试验,研究了钾素受到生物耗竭的耕地棕壤对外源钾的固定特征和施用胡敏酸后对土壤固钾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土壤处于饱和含水量的恒湿条件下,施用外源钾(K)483. 7mgkg-1,经过一天培养土壤的固钾量和固钾率分别达到265. 8mgkg-1和54. 95%,第3天土壤的固钾量达到最大值,为268. 0mgkg-1,再继续恒湿培养,土壤的固钾量有小幅度降低的趋势。然而,恒湿培养4天以后再经过风干1天,土壤的固钾量呈大幅度升高,固钾率提高30. 31%;在恒湿和干湿交替条件下培养,施用胡敏酸对土壤固钾状况的影响不同:施用胡敏酸不仅没有表现出降低土壤固钾量的作用,反而在第3个干湿交替循环周期结束后提高了土壤的固钾量,但在恒湿条件下施用胡敏酸表现出降低土壤固钾量的作用,与对照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外源钾施入量为2800mgkg-1条件下,供试耕地棕壤的固钾容量高达1450mgkg-1。在试验条件下,棕壤对钾素的固定量随外源钾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蛭石对钾素的固定量具有随外源钾的施入量增加而呈线性增大的规律,其中0.3mm~0.1mm粒级蛭石对于钾素的固定量要高于1mm~0.3mm和<0.1mm两粒级蛭石对钾素的固定量。蛭石和棕壤对外源钾的固定率表现为随固钾量的增加而趋于降低的规律,但钾素释放量却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安全的蔬菜施肥技术,通过不同质地土壤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NK配比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施磷水平的基础上,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上,小白菜对NK配比有不同的效应,氮钾合理配施可使蔬菜高产优质;土壤的施N量和施K量与小白菜产量的回归关系均成一元二次的抛物线方程,超过一定的施N量和施K量均会使小白菜减产;小白菜的硝酸盐浓度与施N量的关系,均有随施N量增高而增高的趋势;与施K量的关系,则呈一元2次或3次的回归关系,存在硝酸盐浓度最低点的施K量最适点;小白菜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同样有施N量和施K量的最适点。  相似文献   

10.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空间移位的方法,将东北黑土带由南向北5个点有机质含量为18.1g kg-1、31.1g kg-1、54.6g kg-1、103.9g kg-1、53.6g kg-1的农田黑土,分别移至黑龙江省的海伦市和吉林省的德惠市的两种气候下,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黑土有机质含量与玉米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玉米产量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产量差异不显著;施肥对各种有机质含量的黑土均有显著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12.3%~64.1%,黑土带的南部区域德惠市的施肥增产作用要明显高于北部区域海伦市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土壤钾的固定和释放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土壤钾与外源钾的相互影响及其与施钾有效性的关系,表明了土壤中钾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外施钾对内源钾的转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钾肥资源短缺问题,分析了土壤钾资源的开发潜力,概述了土壤矿物钾的存在状态及其释放特点,综述了硅酸盐细菌、富钾植物和有机酸活化土壤矿物钾的能力与机理,并展望了活化土壤矿物钾的三种途径在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比研究了长江中游几类洪泛区 (江心洲、洲滩和圩垸等 )的洪水沉积物和剖面土壤的钾素营养状况。结果表明 ,相对于洪泛区耕层 (表层 )或剖面土壤的钾素状况 ,洪水沉积物的覆盖能丰富表土的钾素营养 ,显著增加表土的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 ,且速效钾的增幅大于缓效钾 ,而对全钾无明显影响。沉积物对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与其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CEC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有关。沉积物和土壤的钾素状况与粘粒含量 (<0 0 1mm)呈显著正相关 ,与砂粒部分呈负相关 ;有机质和CEC对土壤钾素的有效性有一定影响 ;而洪泛区土地利用方式与耕层土壤钾素的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田和模拟试验等方法 ,研究了籽粒苋根际土壤及根系分泌物对矿物态钾的活化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1)籽粒苋根际土壤的速效钾含量较非根际土增加了 1.7倍 ,缓效钾 (K)的含量也提高了 5 5 .9% ;(2 )用籽粒苋根际土壤处理后的花岗岩粉末 ,其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 ,增幅分别为 2 .8%~ 2 4.7%和 15 .7%~ 44 .7% ;用籽粒苋根际土壤处理后的紫色土 ,其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 18.5 %和 11.1% ;(3 )通过对y值的综合贡献率计算可知 ,不同籽粒苋模拟根系分泌物对花岗岩粉末中矿物态钾的活化能力大小依次为 :草酸 >蔗糖 >核酸 >乳酸 >柠檬酸。  相似文献   

15.
据测定,辽宁省水稻土速效钾、缓效钾的平均含量均以盘锦、营口地区的盐渍型水稻土为最高,其次是东港地区盐渍型、淹育型和潜育型水稻土以及铁岭地区淹育型水稻土,最低的是沈阳地区淹育型水稻土。各地区水稻土的供钾强度(Ⅰ)、供钾容量(Q)以及供钾缓冲力(Q/I),均按上述地区顺序依次递减。出现这些差异,是由于土壤成土母质、粘土矿物类型、钾肥用量、灌溉水水质以及土壤基本性质,诸如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pH值等因素不同而造成的。盘锦、营口稻区水稻土在这几方面都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从作物对低钾反应遗传多样性及适应钾营养胁迫的生理特性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作物耐1代钾营养研究状况,利用作物耐低钾的遗传特性,运用现代遗传育种技术,选育和推广耐低钾优良品种是缓解我国钾源短缺的最好途径,而且是高产、高效的生物学途径。  相似文献   

17.
1993~1995年采取田间试验和池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钾素的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增施钾肥,能够增加小麦植株基部1,2节间粗度和壁厚,提高植株抗倒能力;能够提高叶面积系数,增加旗叶Chl含量,减少O_2~-产生,降生MDA含量,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增粒增重,从而显著增加小麦产量。但施钾量超过 150kg.hm~2以后其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山西石灰性土壤在田间持水量条件下 ,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钾后 ,经过一段时间培养 ,土壤释钾量随加入外源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施加膨润土后土壤释钾量明显高于未施加膨润土的土壤 .在干湿交替过程中 ,土壤固钾能力增强 ,其固钾量随加入外源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施加膨润土后土壤固钾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大豆、春小麦均能有效地活化利用白云母、钾长石中的结构性钾,结构钾释放量为19.53mg kg-1~45.46mg kg-1。春小麦和大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主要为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其次为乳酸、乙酸和苹果酸。草酸溶液酸性较强,络合能力也强,其活化钾的能力最强。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乙酸和乳酸亦可有效地促进白云母和钾长石的分解,但活化土壤钾的能力比较低。低分子量有机酸作用下矿物钾的释放是酸性水解和络合溶解双重作用的结果。草酸、酒石酸、柠檬酸是影响大豆、春小麦吸收利用矿物钾的主要低分子量有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