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等有机质量的猪粪、沼渣为基肥,而追肥(化肥与沼液)以等NPK量进行施用,采用二裂式区组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沼气肥、猪粪、化肥等不同施肥组合对保护地土壤硝酸盐及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收获期,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在0.92g kg-1~1.65g kg-1之间;各处理土壤可溶性盐分组成中,阳离子以Ca2 、Mg2 为主,阴离子以SO42-、HCO3-、Cl-、NO3-为主。施肥提高了土壤硝态N的含量。施用沼渣比施用猪粪土壤硝酸盐含量高,但施用沼渣与施用猪粪对土壤全盐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施用沼液较施用化肥使土壤硝态N及全盐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选取典型苏打碱化土壤剖面,分析了0~200cm深度主要盐分离子(Ca2 、Mg2 、Na 、K 、CO32-、HCO3-、Cl-和SO42-)的垂直分布规律。对各离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土样离子以Na 和HCO3-离子为主,其剖面分布规律是表层含量较低,在80cm左右逐渐增至最大值,其后离子含量随深度而降低,至160cm以下则又随深度而增加,即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大致呈倒"S"曲线分布。CO32-、HCO3-、Cl-与Na ,CO32-、HCO3-与Cl-之间均是相关系数大于0.80的极显著相关;除K 离子外,其它7个离子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这表明该苏打碱化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盐分能诱导土壤锰的释放.Na+和Ca2+的离子交换作用促进了土壤锰向水溶液中释放,提高了土壤锰的有效性;同时,盐分降低了土壤的pH值,并使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发生变化,引起土壤中锰形态间的转化.NO3-离子对氧化还原电位影响显著,硝酸盐处理土壤中易还原态锰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三种秸秆有机肥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EC值、硝酸根离子含量和油菜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1有机肥显著增加油菜的生物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盐分含量;M2有机肥的效果与M1有机肥效果趋势相似,但增加土壤中的盐分含量的程度要小的多;而施用秸秆肥料M3,在增加油菜生物量的同时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减轻了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程度。结果表明,三种秸秆有机肥均能提高油菜对盐渍化的耐受能力,增加其生物量。采用M3秸秆有机肥改良土壤盐渍化是一条有效途径,但其最佳施用量与土壤盐渍化程度有关,非盐渍化土壤施用过多M3肥料将降低生物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来源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防护林地的土壤样品,揭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防护林土壤微生物的差异及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活性差异极显著,呈现沙垄基部>沙垄中部>沙垄顶部>板结平沙地>流沙地的规律,而土壤深度间微生物数量表现为10~20cm>20~35cm>0~10cm,差异不明显.(2)三种微生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所差异,细菌与土壤总孔隙度、含水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K含量显著负相关;放线菌与全P、全K和全盐含量明显负相关,与全N正相关;真菌与全K、全盐含量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和孔隙度大小正相关.(3)土壤不同深度范围内土壤因子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0~10cm土层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和N素含量;而土壤盐分状况和孔隙结构对10~20cm微生物较为重要;20~35cm土层中微生物需要满足一定养分供应和土壤结构.因此,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环境条件响应不同,微生物种群数量表现出一定差异,最终可能影响到微生物在土壤养分转化和促进土壤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黄河下游三角洲盐渍区表层土壤(0~10cm)积盐的影响因子及其强度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表土积盐过程受到盐源分布、盐分离子化学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地下水状况以及区域性气候条件的综合影响;旱季条件下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且盐分表聚性明显;土壤盐源分布对表土层积盐的影响强度最大,其次是盐分离子组成化学特征,表土层理化属性和地下水状况主要通过其它凶素对表土层积盐产生间接影响;反映盐源分布的亚表土层(10~20cm)盐分和反映土壤盐分离子化学组成特征的钠吸附比SAR、氯硫比Cl-/SO42-是表土层积盐的主要控制因素.该研究结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土地的科学管理与改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棉田土壤土体的双向切片法,研究了膜下滴灌、淹灌两种不同灌溉模式下不同土层之间以及膜灌带的不同区域之间盐分分布,得出盐分在不同的灌溉方式下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由于灌水方式不同导致土壤耕层不同空间部位土壤盐分变化趋势不同。同时,由于北疆棉田采用宽窄行的种植模式,宽行和窄行以及膜灌带两侧钾素和盐分的在各土层之间含量也呈现出显著差异。滴灌处理盐分在土壤表层有轻微表积现象,随深度增加盐分含量下降;常规淹灌处理,土壤表层含盐量低于滴灌处理,而随深度增加在0~60cm深度范围内盐分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集大棚土壤样品研究合肥地区大棚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棚土壤有效磷提高较快,而有机质、有效钾含量上升较慢,土壤有酸化的趋势,0~10 cm土层硝酸盐比露地提高5.9倍,水溶性盐含量增加54.8%,硝酸盐和水溶性盐表层积累作用最大,随着大棚种植年限延长次生盐渍化程度加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土壤管理、施肥、灌溉、耕作、政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套灌区不同盐渍化土壤进行的田间试验,分析了在不同生育阶段盐分水平对向日葵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可知向日葵各个生育阶段对盐分的反应并不相同.苗期对盐分较敏感,作物各生育指标对盐分的响应很大.现蕾期土壤中适量含盐,作物对苗期受盐分影响有补偿性生长.全生育期土壤盐分含量高于5mg·g-1时,严重抑制作物生长,最高减产率可达45.52%.  相似文献   

10.
为深刻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交换性离子的影响,本文对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在0~150 cm剖面中土壤交换性钾、钠、交换性盐基总昔的剖面分布及交换性钾钠比值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和撂荒地各土层交换性K含量及土体中交换性K储量具有高于水稻田和玉米地的趋势;水稻田和撂荒地0~20 cm各土层的交换性Na含量显著高于林地和玉米地;林地0~150 cm深度土壤交换性Na储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利用方式(P<0.05);0~150 cm深度内土壤交换性盐基总储昔大小依次为林地、玉米地、撂荒地、水稻田;水稻田剖面土壤交换性K/Na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则是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管理和植物自身的特性在土壤剖面中交换性离子的构成以及土壤交换性盐基库的重建等方面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熔盐加热炉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国长城铝业公司引进管道化溶出装置中熔盐加热炉的作用和控制系统构成,着重阐述了熔盐温度控制系统、重油与助燃风比值控制系统和盘管预热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利用模糊控制原理对铁铬盐生产过程实现微机控制的系统结构和模糊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近几年来对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区区域快速高效治理的研究,引进和筛选出适应重度盐碱地和中度盐碱地的耐盐作物;耐盐牧草;耐盐林木,为盐碱化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耐盐物种的选择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大型模拟试验土柱上进行连茬作物的种植试验,运用一系列的监测仪器进行了土壤水分盐分及其它相关要素的数据获取,阐明了作物种植条件下土壤的水盐动态变化特征;并且侧重就植被与气候因素对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纵向研究,得出了水盐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的建立和土壤的盐渍化预测预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总结和探讨了土壤盐分空间分异的静态和动态研究方法、特点及其发展 ,展望了今后土壤盐分空间分异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 ,并从科研和应用的角度探讨了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制盐及盐化工产品生产中,其产品中的钙、镁、氯、钠、硫酸根、水分、不溶物的含量是决定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为使盐业检测工作尽快实现自动化,我们通过大量探索,有些成分的传感器和分析方法已得到较圆满的解决,且应用单片机进行盐质全项分析获得满意结果.仪器的最大特点是精度高、测定速度快和结构简单,有利于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河西走廊草甸盐土上种植耐盐牧草籽粒苋,脱盐改土培肥效应十分明显。种植籽粒苋3~4年与CK比较,0~20 cm耕层全盐含量降低4.85~6.33 g kg-1,脱盐率达61.86~80.73%,pH降低0.35~0.40,土壤容重降低0.13~0.20gcm-3;总孔度增大4.91~7.55%,>0.25mm团粒结构增加18.51%~25.87%,自然含水量增加64.89~80.42g kg-1,土壤有机质、速效N、P、K亦随之增加。种植籽粒苋3年耕层全盐含量降到2.99g kg-1时,开垦后种植小麦、玉米、甜菜产量分别为5.96、11.25、56.36 t hm2。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经LSR检验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盐渍土地区土木工程的实施是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对特殊地域条件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要求.盐渍土盐胀对修筑在盐渍土地区的许多建造物(如铁路、公路、水利设施、房屋建筑等)造成了危害.本文围绕国内外学者对盐渍土盐胀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盐渍土盐胀特性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盐渍土水、盐、热的数学运移模型进行了概述.为了更充分地认识盐渍土盐胀规律,文章最后就盐渍土盐胀研究中亟待完善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建立盐渍土水、盐、热、力四场耦合模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信息加密技术的发展对保障网络安全有着重大的作用与意义.MD5是HASH算法,常用来对重要数据的进行存储,本文对MD5算法进行了简要描述,介绍了MD5的破解方式,并对带随机数MD5算法进行了描述,采用PHP对算法的使用进行实现.  相似文献   

20.
MODIS-derived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Great Salt Lak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Utah's hypersaline Great Salt Lake is examined between 2000 and 2007 using 3345 images from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on board the NASA Earth Observing System Terra and Aqua platforms. This study shows the utility of using a multi-year record of the easily accessible and fully processed MODIS thermal imagery to monitor spatial, diurnal, seasonal, and annual variations in the surface water temperature (SWT) of lakes where long-term in situ measurements are rarely available. A cloud-free Terra image is available on average every day during the summer and early fall, every other day during spring and late fall, and every third day during the winter. MODIS-derived lake SWT exhibits a cool bias (~ − 1.5 °C) relative to in situ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gathered from three buoys and a slowly-moving watercraft.The dominant SWT signal is the annual cycle (with a range of 26 °C and peak temperature in mid-July) while the diurnal range is as large as 4 °C during the spring season. Year-to-year variations in SWT are largest during the fall with over 1 °C anomalously warm (cold) departures from the 8-year monthly medians observed during fall 2001 (2006). The MODIS imagery provides an updated SWT climatology for operational weather forecasting applications (e.g., lake-effect snow storm prediction) as well as for input into operational and research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