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网格取样法采集辽宁省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进行有机质、pH和有效养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主要玉米田土壤近中性,有机质含量中等,65%以上的土壤速效K、速效P和有效Zn含量低于临界水平,99%的土壤NH4 -N含量低于临界值;从变异情况看,土壤pH变异最小.速效P变异最大,总变异趋势为速效P>有效Zn>有机质>NH4 -N>速效K>pH;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生态区的土壤有机质、pH和有效养分含量变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双城市土壤表层(0~20 cm)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这4种土壤养分指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速效磷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速效钾含量的C0/(C0 C)为49.96%,存在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空间变异是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速效氮、有机质、速效磷含量的C0/(C0 C)变化范围是8.10%~14.39%,均表现出强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空间变异均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从总体分布趋势来看,4项养分指标均呈现出由西向东、由西南向东北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择黄土高原地区陕西省新集村为研究对象。在219hm2耕地上用网格法采集364个表层(0~20 cm)土壤,研究了该村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养分(N,P,K,Ca,Mg,S)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该村98.9%耕地缺N,缺K,缺P比例占11.5%和4.4%。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N、P、K、Mg、Ca、S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程度依次为:OM>P>Ca>K>Mg>N>S,土壤pH的空间相关性很弱。有机质、有效N、S最大相关距离大,达到1853m,pH值最小,为148m,K、Ca、P、Mg最大相关距离分别为717m、720m、1032m和1344m。施肥是导致该村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主要原因。基于土壤养分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目前仅需要考虑对该村土壤K,P进行分区管理。  相似文献   

4.
以长白山高山冻原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碳和氮、磷、硫养分在不同海拔和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变化进行研究。经试验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结论:海拔和所测试的土壤理化因子都高度相关;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理化因子差异显著(除全硫)(p<0.05);全碳和全氮在土壤表层(0~10 cm)的含量大于10~20 cm的土层,而全磷和全硫含量在10~20 cm土层明显大于土壤表层0~10 cm;长白山高山冻原(15195 hm2)土壤中(0~20 cm)全碳、全氮、全磷和全硫储存分别为3134613 t、57060.82 t、14413.35 t和23099.64 t;土壤表层(0~10 cm)储量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9.3%、57.9%、47.4%和49.1%。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蔗园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不管是在旱地蔗园还是在水田蔗园,0~30cm土层的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主要养分含量明显高于30~60cm的土层,但全氮、全磷、全钾在0~30cm土层与30~60cm土层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2)旱地蔗园的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0~30cm土层比30~60cm土层高,有效锌含量在0~30cm的土层与30~60cm的土层之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河北省栾城县一15hm2试区里潮褐土全氮、全磷、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NH 3-N等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为实现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和4-N和NO-变量平衡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明,土壤养分耗损后至少存在平衡与不平衡土壤养分类型,两种土壤养分类型种植玉米,均以氮磷配合施用效果最佳,且存在特定施肥比例,平衡类氮磷施用比例以1∶1较佳,不平衡类氮磷施用比例为1∶0.667。  相似文献   

8.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年来吉林省公主岭地区土壤主要养分指标—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时空变异规律。结果表明,20年来除了速效磷含量增加外,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都有所降低。2000年速效磷的变异最大,其次是有机质、速效钾、速效氮;1980年变异最大的是速效磷,其次是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这主要是人为管理及施肥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广东省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对各主要营养元素的吸附特点,本论文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广东省番禺南沙点、东涌点和灵山点、高州沙田点、博罗长宁点、四会大沙点及中山横档点七个有代表性的蕉园土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蕉园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博罗长宁>番禺灵山>番禺南沙>四会大沙>中山横档>番禺东涌>高州沙田。(2)蕉园土壤对钾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中山横档>番禺南沙>番禺灵山>番禺东涌>博罗长宁>四会大沙>高州沙田。(3)蕉园土壤对硫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高州沙田>番禺灵山>番禺东涌>中山横档>博罗长宁>番禺南沙>四会大沙。(4)蕉园土壤对硼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博罗长宁>番禺灵山>四会大沙>番禺南沙>中山横档>高州沙田>番禺东涌。(5)番禺南沙和东涌点蕉园土壤对锰的吸附固定能力很强;番禺灵山点蕉园土壤对铜的吸附强于番禺南沙点,但两者都非常弱;番禺南沙和灵山点蕉园土壤对锌的吸附较强,番禺东涌点蕉园土壤则较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由吉林省向海沼泽湿地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四种形态 (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和全氮 )氮素分析 ,结果表明 ,该区四种形态的氮素含量都相对较低 ,除硝态氮含量最高值出现在腐殖质层外 ,其它形态氮素含量均以草根层最高 ;各形态氮素随土壤深度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少 ,且在腐殖质层附近均出现一累积峰 ,消长趋势基本一致 ;氮素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1.
22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能够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施用有机肥处理效果比无机肥更为显著。在施用有机肥处理中,高肥处理比低肥处理效果更为显著;在施用无机肥处理中,以NPK配合施用效果更为明显,高氮处理与低氮处理相比,二者差异并不显著。长期定位施肥对碱解氮的影响与有机质基本一致。此外,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与有机质和碱解氮吻合。  相似文献   

12.
以黄泛平原壤质潮土不同年限的设施栽培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设施栽培条件对土壤养分及土壤有机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大田,其含量主要取决于施用化学肥料的种类和数量,随栽培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酸、胡敏酸含量随种植年限有升高趋势;HA/FA与栽培年限显著相关,表示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熟化程度随有机肥料的逐年施用而有所提高,但HA/FA变化幅度不大,这可能与设施栽培形成的高温高湿条件及施用有机肥料中难分解物质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作为有机质中生物活性和物理化学反应活性较为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中锌的形态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在相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分析了两种不同来源的DOM在不同浓度梯度下对紫色土外源锌形态分布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紫色土在添加DOM后,显著地促进了外源锌各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分布,酸性紫色土中DOM促进了外源锌由EX-Zn向其它形态转化,这对于减少土壤锌污染的植物毒性有一定的作用。石灰性紫色土中主要促进RES-Zn向其它形态转化,提高了锌对植物的有效性;(2)两种DOM对酸性紫色土的影响优于石灰性紫色土,影响效果DOM2>DOM1;(3)酸性紫色土形态间的相关关系程度显著,石灰性紫色土形态间的相关关系程度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3大土类中棕壤的有机质含量最高,平均为10.69g kg-1,其次为褐土和潮土;高产农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0.9g kg-1,高于中低产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中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密切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磷酸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转化难溶性磷的强度均呈正相关,而与磷吸附最大缓冲容量MBC、固磷百分率、解吸能Qm呈负相关;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有机质对棕壤中的中度活性有机磷MLOP、潮土中的Ca2-P、褐土中的A l-P、高产农田中的A l-P,中低产田的Fe-P均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均是高产农田大于中低产田。有机质不仅直接丰富了高产农田的磷库,而且通过提高磷酸化酶的活性,降低土壤磷的吸附、固定,促进解吸,增加了土壤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河北省土壤与地形体数据库基础上,计算了该省不同土壤组合的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密度,应用GIS技术分析了河北省土壤有机碳和氮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土壤的平均有机碳密度为10.83kgm-3,平均氮密度为1070.96gm-3,C/N比为9.99;该省的土壤有机碳和氮密度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不同类型土壤组合的有机碳和氮密度均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且其分布受气候、土壤特性、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特性以及人类干扰程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棕壤上(耕淀简育湿润淋溶土)连续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裸地和覆膜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施肥水平条件下,有机肥和化肥单独施用和配合施用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覆膜各处理有机质含量增加程度均高于相应裸地各处理,无论覆膜与否,各施肥处理均提高土壤中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提高易/总,降低Ka,增加复合体有机质的含量、原土复含量和追加复合量、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和松结态腐殖质中易氧化有机质和括性腐殖质含量,但覆膜后,各处理的增加程度均超过相应的裸地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技术,对黑龙江典型县域的农田黑土土壤有机质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以五大连池市和北安市最高,高于70g kg-1,宾县和阿城市最低,低于20g kg-1,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在11.8-128.9g kg-1.土壤有机质最佳空间变异符合高斯模型,主要受结构因素的影响,占84.1%.  相似文献   

18.
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施化肥的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主要集中于生长中前期。而有机无机肥配施,特别是化肥与厩肥配合施用有利于水稻植株在中后期,尤其是灌浆期对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其中以植株对磷的吸收比例在各肥料结构间差异最大(p<0.01)。有机无机肥配施还可促进水稻植株养分向籽粒中转移和分配。从而明显增加了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籽粒产量(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