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同步系统是 DAB 接收机的关键之一,针对其中的载波同步算法进行了分析。在理论分析载波频率偏差对 DAB 系统性能影响的基础上,介绍了2种分别用于载波粗频偏估计和细频偏估计的算法。粗频偏估计算法基于 DAB 信号所特有的相位参考符号(PRS),细频偏估计算法基于 OFDM 信号所特有的循环前缀(CP),对其它采用 OFDM 技术的系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仿真结果表明这2种算法估计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提出时频同步联合估计算法,该算法包括3个步骤:首先变步长扫频进行频偏粗估计,然后根据频偏粗估计值进行帧同步和帧序号估计,最后利用频偏粗估计值和帧同步估计出的帧头位置,将接收到的帧头前后165个数据相关进行频偏细估计,这样最终得到帧头位置、帧序号和频偏估计.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和抗频偏能力,提出了一种在5G物理层波形中融入扩频技术的传输波形设计方案和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tion Singnal,SSS)辅助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多步联合抗干扰时频同步算法。该算法的实现分为3步:首先采用SSS辅助PSS二维时间同步得到粗同步点;然后根据粗同步点进行整数倍和小数倍频偏估计与补偿,其中小数倍频偏估计分为PSS扫频粗频偏估计和SSS辅助PSS互相关精频偏估计;最后对频偏补偿后的接收序列再次进行精时间同步和频偏补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设计方案和同步算法可以抗干信比为12 dB的干扰,并且在低信噪比下的性能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突发OFDM通信系统的同步算法。在粗同步阶段,采用两路延迟相关结构,通过适当选择两路的延迟量和累加量,可以有效实现估计精度与方差的折中,提高小数频偏的估计精度,在细同步阶段,在FFT之后进行整数频偏和残留时偏的联合估计,利用子载波上的线性相位得到更加精确的时偏估计。仿真显示,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同步精度和较快的同步速度,能够适应于突发OFDM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频率同步方案。该方案包含一个细同步算法和一个粗同步算法。细同步算法是对MOOSE算法的改进,使其频率捕获范围扩大一倍;粗同步算法通过对特殊的长训练序列进行频域相关运算,来估计大范围的频率偏移,它与改进的细同步算法相结合,能够纠正达到半个系统带宽的频偏。仿真表明这是一种准确而可靠的频率同步方案。  相似文献   

6.
结合跳频通信技术抗干扰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节省频带资源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通信帧格式及其同步算法。该算法构造了每个载波上传输隐藏伪随机序列的OFDM数据,利用伪随机序列良好相关特性实现了定时估计和粗频偏捕获,再使用ML估计算法进行细频偏估计,能够使OFDM技术应用到跳频通信领域。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多径信道下,提出的算法单个定时估计和频偏估计误差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频率同步方案。该方案包含一个细同步算法和一个粗同步算法。细同步算法是对MOOSE算法的改进,使其频率捕获范围扩大一倍;粗同步算法通过对特殊的长训练序列进行频域相关运算,来估计大范围的频率偏移,它与改进的细同步算法合,能够纠正达到半个系统带宽的频偏。仿真表明这是一种准确而可靠的频率同步方案。  相似文献   

8.
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作为小区搜索的第一步,符号定时算法需要具备很强的鲁棒性。为了进一步增强现有符号同步算法的抗频偏性能,提出了一种优化的符号同步算法。该算法一方面保持已有分段相关同步算法的优点,同时考虑结合预频偏处理来进行符号定时与粗频偏的联合估计,再将多个相关运算集做叠加处理。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多径信道下,所提算法在完成符号定时和粗频偏估计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系统抗频偏性能。  相似文献   

9.
OFDM系统中的联合同步和信道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虹 《电子学报》2006,34(3):508-512
在OFDM系统中,由于定时恢复、频率同步和信道估计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时延和频偏的估计误差会影响信道响应估计的准确性.本文采用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系统标准定义的训练序列进行联合估计.考虑系统性能优化和算法简化,将处理过程分成两步,首先得到粗的同步和信道响应估计,再利用得到的结果进行细同步和信道估计.实验结果显示信道估计精度高,系统误码率低.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MIMO OFDM系统的定时恢复、频率同步和信道估计的联合算法。为了减少算法的复杂度,算法分两步完成:首先利用接收信号的自相关函数进行粗同步和信道估计,得到时延和频偏的粗估计,然后在粗估计基础上采用最大似然准则进行精确的同步和信道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系统误码率接近已知信道响应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在同步VLSI设计环境下,由已有的流水线结构同步集成电路的算法或者RTL代码直接得到其异步集成电路网表的方法。并使用此方法,实现了128位异步AES加、解密模块。解密模块为多功能流水线,既可以进行生成子密钥运算,也可以进行解密输入数据。对加、解密模块均通过10级、5级、3级、2级流水四种结构分别实现并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2.
唐润鸿  唐建  弓志峰 《电子技术》2010,37(11):11-13
针对复杂背景下Camshift算法跟踪运动人体容易丢失目标的情况,提出了一种Kalman滤波和Camshift算法相结合的改进算法。Camshift算法利用颜色直方图做反向投影得到色彩的概率分布图,利用初始化的搜索窗口和位置并结合上一帧跟踪结果自适应调整跟踪窗口从而跟踪人体。采用Kalman滤波可以对运动人体进行估计以克服复杂背景下色彩的干扰,同时对Camshift的迭代结果进行校正。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在复杂背景下能更好地跟踪运动人体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应用DOA估计的子空间法多重信号分类算法(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对比分析了60元C60笼形规则阵列和随机分布阵列DOA估计的性能,旨在探讨设计具有高分辨率DOA估计性能阵列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没有噪声的情况下,随机阵列DOA估计效果和规则阵列估计效果几乎没有区别,而在有噪声的情况下,随机阵列的DOA估计效果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14.
周济  陈锋 《电子技术》2010,47(9):20-22
本文在综合神经网络与强化学习的基础上,对智能交通区域协调控制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基于神经网络存储和训练的强化学习算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协调模型的建立并给出协调的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文建立的模型对于试验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区域内的交通状况的提高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灾害救助系统中的案例检索问题,结合经典案例相似度计算方法,对目前应用广泛的k-NN算法进行改进。在假设时间因素对历史案例可采纳程度有显著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的案例属性权重调整算法,并在实验中证明了该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感应控制是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适合于交通流量不大但随机波动较大的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本文针对经典的感应控制所存在的效率不高等局限性,研究了感应控制的主要控制参数,给出了配时的推荐计算方法,分析了相序对感应控制的控制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变相序的多相位感应控制算法。本文所提算法在仿真平台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比经典的感应控制方法所产生的车辆的平均延误要低,同时,算法简单易行,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骆志辉  严权峰  聂江  熊斌 《电子技术》2010,37(10):80-81
在窄带高噪声的无线信道环境下,保证客户端视频的视觉质量是无线视频通信的难点。这里,系统融合数字水印、视觉中心滤波与视觉质量优先的视频差错控制技术,设计了一套针对无线信道环境的实时视频通信系统,并对系统的核心部分在算法与实现上进行了优化处理。系统运行表明,该系统能在移动终端上获得稳定、流畅的视频播放效果。  相似文献   

18.
马典军  葛万成 《电子技术》2010,37(12):62-64
本文在分析时变信道统计自回归(Auto Regression,AR)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迭代硬判决反馈的卡尔曼(Kalman)滤波算法,该方案通过反馈信息改进信道的估计误差。仿真实验表明,利用卡尔曼滤波器能够对由于信道时变带来的误码率给予一定程度的改善,并且具有较低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9.
电路元器件的参数漂移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电子系统的容差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运用进化的方法进行电路的容差设计。传统方法所设计的容差电路因容差范围小而影响电路的容差性能。本文将遗传规划与主动偏差思想相结合,提出基于主动偏差的混合GP算法--AD-Based HGP,使用该方法进行电路容差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电路的容差范围。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本文方法设计出的电路与传统方法的设计结果相比,本文方法所进化出的电路具有更强的容差性能,体现了该算法在容差设计上的优势与潜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芯片及功能元器件的密集度不断增加,使得缩小线宽成为PCB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了提高线路的电流承载能力,只能相应提高导体厚度即铜厚。而厚铜板在钻孔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内层拉伤、孔粗、钉头等问题是报废率最高的。本文通过对造成厚铜板(总铜厚≥1 mm,总重量≥30 oz/ft2)钻孔内层拉伤、孔粗、钉头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试验验证,从而得出最适合高厚铜板钻孔的钻刀类型及生产参数,有效地解决了高厚铜板钻孔品质缺陷率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