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茶和一种新型药茶对血液粘弹性和红细胞变形性作用的对比研究,指出该新型药茶比单一茶能明显增加红细胞的可变形性.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强化了茶中各种保健成份在血液中的传质.  相似文献   

2.
基于微循环代谢性调节系统的理论研究,以代谢动态变化条件下的调整机制为目标,利用系统模拟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首先建立机体处于静息状态下毛细血管的调节系统模型,并进一步对从静息转变为运动过程中微循环调节模型进行分析和构建;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讨论了毛细血管开放率和开闭频率在动态微循环调节中的形态和作用,阐述了机体由静息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过程中在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同时,维持血压和血流动态平衡的机制,为阐明微循环代谢性调节机制提供了基础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不加入畜乳的纯大豆发酵豆乳对高血脂消费人群具有膳食功能,在该产品进入市场后调查统计,其反映较为突出。为了探索研究该产品对高血脂动物客观的实际功效,我们采用大鼠为实验动物,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发酵豆乳产品,同时喂饲高血脂饲料,并设立阴性与阳性对照的实验模型。该研究工作按实验模型连续进行30天之后,经过对各组实验动物进行血脂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发现发酵豆乳能明显地促进喂饲高脂饲料的大鼠调节其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使之基本上达到喂饲高脂饲料前的水平。实验表明:发酵豆乳产品的膳食消费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其调节动物血脂的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从支路网“交通微循环”功能目标出发,着眼于缓解城市干道交通拥挤、改造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结合微循环系统的单行交通组织,建立了支路微循环网络规划的双层优化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同时优化各微循环支路路段的交通组织形式(单行还是双行)及改造后需达到的通行能力.利用单行交通组织与改造能力的组合决策编码,设计了求解模型的遗传算法.数值计算分析表明,通过支路微循环网络的交通分流能降低干道交通的饱和度,同时还应结合单行交通组织优化而降低微循环系统的改造费用.  相似文献   

5.
精制抗栓酶(API)最近10年来出现的医治脑梗塞的一种强有力的抗栓酶剂。其主要作用是:抗凝、加强体内纤溶系统、改善微循环。试验表明,脑梗塞初期使用API可达到理想效果,恢复期使用也可以收到明显效果,但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检验血常规(Rt)。API易产生耐药性,温度对它有着直接作用,温度高可使其产生假阳性,对某些疾病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微循环研究中微血管管径的一种显微电视信号积分测量法。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框图和信号传输过程中各处的波形。测定了系统的线性度,给出了动物试验的结果。本系统的测量范围为20~90u。误差<3u。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利用城市交通微循环道路资源以有效缓解路网交通拥挤,在分析交通微循环系统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完整的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优化方法.以缓解区域路网交通拥挤为优化目标,依据交通流特征与交通需求定位城市主干道路网的拥挤路段,然后建立微循环绕行路线的搜索模型,能够确定需进行道路条件与交通组织优化的微循环路段,并生成静态交通标志与可变信息板的布设地点.以曲靖市中心城区交通微循环系统优化为实例,验证了所提出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对12只大鼠提睾肌出血休克微循环血流在体观察基础上,采用MCIP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在体测量了平均管径为150μm的微动脉内径、细胞柱直径,以及拟剪切率等微循环流变学参数,为了有效的描述出血性休克微循环障碍时的微血流紊乱现象,我们定义了一个新的微循环血流参数:红细胞(RBCs)离散度,它等于微血管中RBCs柱直径与管内径之比,根据实验数据,对RBCs离散度与拟剪切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本研究认  相似文献   

9.
在对12只大鼠提睾肌出血性休克微循血流在体观察基础上,采用MCIP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在体测量了平均管径为150μm的微动脉内径、细胞柱直径,以及拟剪切率等微循环流变学多数,为了有效的描述出血性休克微循环障碍时的微血流紊乱现象,我们定义了一个新的微循环血流多数:红细胞(RBCs)离散度,它等于微血管中RBCs柱直径与管内径之比,根据实验数据,对RBCs离散度与拟剪切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本研究认为,RBCs离散度作为在体测量的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多数,在反映微血流紊乱时的病理信息方面,检测RBCs离散度比HCT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在微循环研究中一种微血管管径的显微电视信号直接计数测量法。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框图和信号传输过程中各处的波形。研究了测量系统的线性度,长期稳定性和精度指标。列出了动物试验的结果。证明本系统测量微血管管径的范围为10~100μ,标准偏差0.3μ,系统的长期稳定性是好的。  相似文献   

11.
用药物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变状态和纠正血液的异常状态,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中医界有关学者对中药,特别是“活血化瘀”类中药的血液流变学进行了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药物对血液的表现粘度的影响方面.本文研究了茶叶、红花、山楂和枸杞四种中药对血液粘弹性和红细胞变形性的作用规律,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生态型中医药旅游是以欣赏或研究较原生态的中药材资源及其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中医药材与中医药生长、研制等环境教育,有助于中药材、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自然旅游。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属于中医药旅游与生态旅游的交集部分,是生态旅游中一种新的实践方式。它对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名贵中药材资源、实现目的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及其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良好结合,以及我国存在的潜在的巨大客源市场使我国开展生态旅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我国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提出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开发原则、加强生态保护教育、编制生态型中医药旅游规划与地图以及加强中药材和生态型中医药旅游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长白山地区常见的100种药用植物中芦丁、槲皮素、金丝桃苷、山柰酚、齐墩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等常规成分的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且对这些药用植物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了扫描.结果显示:芦丁、槲皮素、金丝桃苷、山柰酚、齐墩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的最高含量...  相似文献   

14.
当归是目前药膳餐厅中的常用中药材,具有补血活血的作用,对于平时保健也大有裨益,但其在餐饮行业中运用较混乱,没有相应的制作标准。本文从食物搭配、烹饪方法、选用合理的调味等方面,就如何合理有效地制作当归相关药膳进行了研究、探讨,为药膳的发展、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DRIs(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进行营养配餐,为指导中专生合理膳食提供理论依据,并建议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中专生的营养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动态连续阶段逆流提取工艺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中药提取工艺中能耗物耗大、杂质多、效率低的状况,就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扩散速率、溶剂、温度、压力、固体药材粒度与液体的流动等多角度对中药提取工艺进行探索和优化,提出了一种新型中药提取工艺———动态连续阶段逆流提取工艺.介绍了该新型工艺的工艺流程,并结合一般提取工艺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归纳了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血管对消融温度场的影响,运用离体实验的方法测定距天线不同距离及血流量不同的血管对温度场的影响.实验中采用输液管代替肝动脉,并依据肝动脉的血流速度设定管内的水流速度;利用铜-康铜热电偶测量血管周围的温度场.并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微波消融的仿真计算,对比实验与仿真结果的不同.结果显示:当微波天线距血管1.0 cm时,由于血液对流换热的影响,微波消融域并没有关于微波天线对称,在靠近血管的一侧出现了很大的温度梯度,且随着血流量的增大,微波消融域变小;当微波天线距离血管1.5 cm时,微波消融域的形状开始变圆,并且天线两侧相同距离的点的温升曲线的温差也开始减小;当微波天线距离血管2.0 cm时,微波消融域几乎呈圆形,且关于微波天线对称,血管的影响可以忽略.当血流量增大时(从22 cm/s变为55 cm/s),血管对温度场的影响增大(与22 cm/s的温差最大可达10℃),消融温度场进一步减小.当微波天线与血管之间的距离大于2.0 cm时,对于小流量的血管可以忽略其对于温度场的影响,热疗前不用进行血管阻断术.当微波天线与血管之间的距离小于2.0 cm且血流量大于22 cm/s时,为了不影响消融的疗效,建议进行血管阻断术.  相似文献   

18.
牛蒡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及其加工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蒡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食疗保健蔬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牛蒡在食品工业、烹饪和中药中被广泛的加工和利用,用于生产牛蒡茶、牛蒡酱等系列产品;用于烹制关味佳肴;还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牛蒡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应用Pro/E软件建立了长根茎中药材挖掘铲的三维实体模型,并通过ANSYS11.0软件对其进行了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了挖掘铲在挖掘时的应变分布图和模态振型图,为挖掘铲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