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甲酸盐掺杂和草酸盐掺杂对AgBr乳剂和亲水型PTG材料感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后的AgBr乳剂在PTG材料中作为光敏元显著提高了其相对感光度,而不引起灰雾的增加;掺杂增感与硫增感、金增感、硫加金增感在PTG材料中同样表现出协同增感效果,使PTG材料的感光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掺杂后的AgBr乳剂在PTG材料中具有一个最佳使用量,即AgBr与硬脂酸银的摩尔比为1:4.  相似文献   

2.
将甲酸盐掺杂在乳剂微晶不同位置处,制备成氯化银立方体微晶乳剂和{100}面扁平微晶乳剂.实验发现:作为正空穴捕获剂,适当计量的甲酸盐在不增加乳剂灰雾的前提下,可使上述乳剂的感光度提升3—8倍.甲酸盐在两种晶形乳剂的不同位置掺杂的研究结果显示,甲酸盐均匀掺杂可比表面掺杂获得更高的感光度.在两种乳剂中甲酸盐掺杂增感都可与其后的硫增感、硫加金增感以及光谱增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乳剂的感光性能.  相似文献   

3.
AgBrⅠ核壳乳剂的还原敏化与硫加金敏化的协同增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和二次乳化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在AgBrⅠ核内进行不同程度还原增感的溴碘化银/溴化银核壳乳剂.对这些乳剂感光性能的研究表明:1)颗粒内部经还原敏化或Ag2掺杂的乳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感效应,颗粒内碘离子的存在并不影响Ag2的增感作用;2)在对乳剂进行了颗粒表面的硫加金增感以后,在一定的DMAB用量下,观察到显著的颗粒内部还原增感和表面硫加金增感的协同增感效应,使乳剂的感光度有了成倍的增长.以上协同增感效应的结果再次说明,颗粒内部的还原敏化中心与颗粒表面的硫加金敏化中心具有两种不同的增感机理,前者捕获空穴,后者捕获电子,两者都有利于提高潜影的形成效率。  相似文献   

4.
AgBr/I纳米粒子乳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络合-沉淀法制备了卤化银含量30g/L,粒子大小20nm以一的AgBr/I纳米粒子乳剂,研究发现:AgBr/I纳米粒子表现出较大的表面活性,并由此导致了其乳剂具有比常规乳剂低得多的感光度和高得多的灰雾,乳剂的最佳碘含量增中到了11%,硫增感对纳粒乳剂没有效果,但硫加金增感表现出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以水性聚乙烯醇(PVA)为粘合剂,以异位法制备的颗粒尺寸为140nm的AgBr乳剂作光敏元,考察了传统化学增感方法对PTG材料的光敏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别将经过硫增感、金增感、硫加金增感以及还原增感的AgBr乳剂加入到PTG体系中,均提高了PTG体系的光敏性,而灰雾却没有明显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对核颗粒进行还原掺杂和将其包壳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DMAB用量、内部有还原敏化中心(Ag2)的AgBr核壳乳剂.这些乳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感效应.当这些乳剂分别进行表面硫、金和硫加金增感后,一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感效应;另一方面又随DMAB用量的提高,灰雾明显增长,特别是在金增感和硫加金增感的情况下、此外实验结果还证明,提高核乳剂的包壳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壳乳剂的灰雾。  相似文献   

7.
以鱼明胶作为保护性介质,利用双注法制备了胶银比为 5∶ 1的 AgBr(I)纳米粒子乳剂 (碘含量为 5% ),通过 XRD测得其平均粒径为 16 nm,该乳剂具有较高的含银量和稳定性。研究了硫敏化剂的用量及敏化时间对该纳米乳剂感光度的影响,采用感光度、 gamma及灰雾达最佳结合点时硫敏化剂的加入量,粗略估算了硫敏化中心的个数。探讨了曝光光源的波长对纳米乳剂感光度的影响。随着光源最大辐射强度的波长 (λ max)增大 (从 525 nm增加到 1010 nm),感光度明显升高约 1. 5倍, gamma略有下降,表明该纳米粒子乳剂对近红外辐射敏感。  相似文献   

8.
鱼明胶保护下纳米卤化银乳剂光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明胶作为保护性介质,利用双注法制备了胶银比为5:1的AgBr(I)纳米粒子乳剂(碘含量为5%),通过XRD测得其平均粒径为16nm,该乳剂具有较高的含银量和稳定性.研究了硫敏化剂的用量及敏化时间对该纳米乳剂感光度的影响,采用感光度、gamma及灰雾达最佳结合点时硫敏化剂的加入量,粗略估算了硫敏化中心的个数.探讨了曝光光源的波长对纳米乳剂感光度的影响.随着光源最大辐射强度的波长(λmax)增大(从525nm增加到1010nm),感光度明显升高约1.5倍,gamma略有下降,表明该纳米粒子乳剂对近红外辐射敏感.  相似文献   

9.
溴化银乳剂中甲酸盐掺杂的位置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仪,在晶体生长过程的不同时刻,加入一定浓度的甲酸盐,制得了一系列甲酸根离子处于不同掺杂位置的立方溴化银微晶乳剂.对其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甲酸盐掺杂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感光度有显著提高;(2)甲酸根的掺杂位置越接近晶体表面,其感光度增益越大;(3)甲酸盐掺杂乳剂可同时与常规的硫加金化学增感和光谱增感进行协同增感;(4)光谱增感后的掺杂乳剂在延伸的光敏区内仍表现出明显的掺杂增感效应,但其增感倍率要低于乳剂在本征光敏区(蓝区)的增感倍率;(5)所有的掺杂乳剂,包括原始、硫加金和光谱增感的掺杂乳剂,它们的灰雾均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纳米尺度AgBr/I乳剂颗粒的光电子衰减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鱼明胶为保护介质,在不同的鱼明胶 溴化银比值下,采用双注法制备AgBr/I纳米颗粒乳剂,以TEM观测颗粒形态,据此统计得出该乳剂中AgBr/I纳米颗粒平均粒径(d)及粒径分布系数(|±σ|/d).鱼明胶 溴化银比值在0.31g/mmol—0.62g/mmol范围内,颗粒平均粒径仅有微小变化,但粒径分布系数随该比值的增大而减小,表明颗粒均一性提高.采用微波光导法对该纳米尺度AgBr/I乳剂颗粒的光电子衰减过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尺度Ag Br/I乳剂颗粒的光电子衰减过程为双组分,即初始快衰减和随后慢衰减,其衰减过程皆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该纳米尺度乳剂颗粒光电子寿命较常规乳剂颗粒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1.
溴化银乳剂中Ag2掺杂的位置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在晶体生长过程的不同时刻,加入一定浓度的二甲基胺硼烷(DMAB),制得了一系列Ag2处于不同掺杂位置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对这些乳剂感光性能的研究表明:1)他掺杂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感光度有显著提高;2)心掺杂乳剂可同时与常规的硫加金化学增感和光谱增感进行协同增感;3)心掺杂接近微晶表面时乳剂感光度的增幅最大;4)在本实验条件下,掺杂乳剂的灰雾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钙离子对卤化银乳剂化学增感和光谱增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通过控制乳剂中一系列不同的钙离子浓度(4.0~80×10~(-3)mol Ca~(2+)/mol AgX),研究了化学增感时间对钙离子浓度的依赖性,测定了相应的感光特性,结果表明,乳剂中的钙离子在不影响最佳感光度的前提下,可有效地抑制灰雾并延缓化学增感过程,延长化学成熟时间。 经感红染料光谱增感后,测定了染料的相对增感倍率,本征及感红光谱感光度,研究了它们对轧剂中钙离子浓度的依赖关系。以卤化银乳剂对染料的吸附,对光的吸收以及Dember效应的实验结果为佐证,说明钙离子在光谱增感的电子转移过程中,起着电子陷阱的作用,从而抑制感红感光度的增感;与此同时,钙离子又抑制染料对本征感光度的减感,这可能是由于钙离子的存在阻碍了染料正空穴对卤化银本征潜影的氧化,从而保护了部分潜影免受染料正空穴的袭击。  相似文献   

13.
铱盐在AgBr乳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NH_4)_3IrCl_6(Ⅲ)和(NH_4)IrCl_6(Ⅳ)分别对立方体AgBr乳剂颗粒表面和内部进行敏化,用表面显影和内部显影的方法,对铱盐在乳剂颗粒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经铱表敏的AgBr乳剂表面感光度增加,而铱内敏的AgBr乳剂表面感光度降低,内部感光度增加;铱内敏并经灰化的乳剂在曝光后能形成直接正像。这是因为经化学灰化的铱内敏乳剂在曝光后,光生电子被乳剂颗粒内部的铱中心捕获而形成内潜影,光空穴则破坏颗粒表面的灰化中心,使其不能显影。因此,我们认为铱在乳剂颗粒内部起着电子陷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乳化法明胶亚微米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A型明胶为原料,石蜡油为油相,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明胶亚微米粒子.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明胶亚微米粒子的形貌和粒径. 研究了影响微球粒径的多种因素,包括明胶溶液浓度、乳化搅拌速度、乳化温度、乳化剂和固化剂. 结果表明,采用戊二醛为固化剂、增加明胶的浓度、提高乳化搅拌速度、使用混合性的乳化剂都有利于降低明胶粒子的粒径. 此外,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在7000 r/min左右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得到了成球性较好的粒径约为450 nm的明胶亚微米粒子.  相似文献   

15.
Fe~(+)/Fe~(+++)掺杂明胶作为二成熟用胶,对于实验碘溴化银乳剂的感光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明胶中Fe~(+++)的存在对于照相乳剂产生较强减感作用,而且随Fe~(+++)的含量增加这种作用愈明显;而明胶中Fe~(++)仅当其含量较高时,才显示出对明胶的减感作用,但其影响程度小于Fe~(+++)。吸收光谱研究表明:Fe~(++)的这种减感作用可能来自化学成熟过程中部分Fe~(++)被氧化成了Fe~(+++)所致。  相似文献   

16.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颗粒次表面的八面体溴化银微晶乳剂。考察其实验过程和测试其感光性能,结果表明:(1)草酸根掺杂于次表面的八面体溴化银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较,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用染料进行光谱增感后的乳剂,感光度均有明显提高(Sd/S0≥1.8),且其灰雾水平都不高,即具有明显的增感效应;(2)草酸根掺杂的乳剂可以与常规的硫加金化学增感,以及染料光谱增感一同进行协同增感,把乳剂的感光度提高到更高的水平。(3)草酸根掺杂的八面体溴化银乳剂的感光度增益,明显高于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乳剂。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we successfully prepared a polyacrylamide (PAM) water‐in‐water (W/W) emulsion through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with only a small concentration of gelatin as the stabilizer. Types of ident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structure of this material, among whic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nd 1H‐NMR spectroscopy indicated that the polymer was composed of PAM and a few gelati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verified the W/W emulsion structure, and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the graft polymer of gelatin and PAM. In addition, TEM 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confirmed the morphology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PAM W/W emulsion particles and demonstrated tha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particles during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was quite fitted with phase‐separation theory. The effects of the temperature, pH value, and gelatin concentra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PAM W/W emulsio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Moreover, PAM W/W emulsions prepared with various gelatin concentrations were applied to the flocculation of Reactive Turquoise Blue K‐GL; it turned out that the PAM W/W emulsion had a higher removal efficiency with increasing gelatin concentration. Therefore, the PAM W/W emulsion could be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flocculant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it also showed an excellent redispersion ability in water and good storage stability. © 2018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8 , 135, 462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