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建筑的历史在某个层面上可看成是形体与空间的发展史。早期设计师运用建筑的手法塑造空间,来诠释从自然界观察所得线条与形体。然而可想像的空间虽然无限自由,但落实为建筑时,却受到设计表现法、建筑材料、结构及施工技术的限制。很多建筑师企图打破这种形体与空间的天然限制,特别是到了现代主义之后,如安东尼·高迪以工艺及雕刻的手法配合大量的图面,充分表现建筑上独特的空间幻觉,以及鲁道夫·斯特林位于瑞士的哥德学院(Geotheanum)。这一时期,建筑师们想要做更多的变化,不满足于只是画图,开始做模型,开始出现不规则线条的建筑。[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预定于2005年10月1日在南京开幕的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现在已完成了方案提交工作,24位国内外建筑师的设计作品近日在南京城市休闲酒店展出。 相似文献
5.
从50年代开始的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创作,曾走过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年代中期以前。以当时被称作“民族形式”的创作方式为主导,是20~30年代开始的“民族形式”建筑运动的延续。主张将宫殿、庙宇等传统建筑样式应用于新建... 相似文献
6.
7.
国际上以建筑实物作为展品的展览迄今为止为数不多,代表事例有1927年的德国斯图加特住宅展和1990年的日本福冈NEXUS WORLD等。这两个展览均邀请了多位建筑师设计个性鲜明的住宅并将其开放给公众。本次将在南京举办的建筑艺术实践展,计划在风景优美的山地湖泊之间,结合地理环境展示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艺术信息的实际空间,邀请的建筑师达20人以上,因此可以说和以往相比,本项目无论从选址、规模、主题内容上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也必将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2004年4月22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建造学术研讨会召开,会议云集了国内有影响的建筑师、艺术家、学者,包括多位参与了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的建筑师,笔者借此机会对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10.
11.
格里森:中国的建筑艺术DomAdelbertGresnigt(格里森)O.S.B著董黎译由于天主教差会提出在华教堂应采用中国建筑形式的建议,天主教驻中国总代表刚恒毅枢机主教曾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自已的观点,并将其归结成一句话:“既不要完全中国式的建筑也不...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中国建筑师小住宅设计方案,作者从环境、空间、材料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十个方案的构思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的象征主义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的象征主义吴庆洲象征主义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象征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这与中华民族的特殊思维方式有关,而象征主义就是这种特殊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和标志。象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表现于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5.
16.
以中国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所包含的审美观和审美心理的分析,探讨了将传统建筑设计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精华部分加以发展并运用到现实创作中来,以延续中华建筑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CIPEA)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由酝酿直至目前阶段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CIPEA的产生和几次相关会议、论坛,由此引出此次建筑展的背景、主题,建筑师选择.规划设计等大家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于2004年7月31日在浙江金华义乌江北岸破土动工,本刊2004年第9期以较大篇幅报道了开园仪式和方案研讨会,以及17个建筑方案。今年10月22日,历时3年的金华建筑艺术公园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轰轰烈烈地展示在世人面前。21位国内外建筑师及艺术家,17个小型公共建筑,看着本地居民迷惑不解的眼神,听着来自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声音,是建筑?是艺术?且听评说。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个纯粹的巧遇,见报上有同志提出(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艺术),读后颇觉兴味,并引发思索。因涉及建筑艺术的有关问题,亦拟在此约略一谈,以为参与研讨之。“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艺术”,题目是好的。这里仅研讨其中个别的认识和理论。应当说,就认识和理论,在思考建筑艺术问题时,弄清其艺术的性质,确属首要。说“建筑艺术同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既有相同的性质,又有不同的性质”。这表明我们是将建筑艺术归于一种门类,来同其他的艺术门类相对比而言的。何种艺术门类呢?需要指明。否则所谓相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性质,概念… 相似文献
20.
从建筑语言学论走向新世纪的现代中国建筑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筑语言是书写建筑,阅读建筑的手段,也是评价建筑总体艺术水平最为直观而敏感的参照系,多元化潮流下所掩饰的建筑语言流毛病说明了,现代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仍未未出幼稚的启蒙阶段,作为执业建筑师,唯有平心静气地从规范与净化建筑语言做起,我们才能从总体意义下迎来真正入流的创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