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下段沉积相特征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相一直存在争议,文章以岩心观察为基础,通过区域地质、古生物、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对西湖凹陷花港组下段沉积相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认为,花港组下段发育曲流河扇、辫状河扇、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4种相类型,凹陷西北部发育曲流河扇沉积,凹陷东北部发育辫状河扇沉积,中南部广泛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建立了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下段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3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众多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进行了岩相划分、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及测井相分析,进而将研究区下石盒子组盒3段划分为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相,并进一步细分出河床滞留、心滩、边滩等微相。根据研究区700余口井各小层砂体厚度的统计结果及井间沉积微相的对比研究,系统编制了大牛地气田盒3段不同时期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研究认为:受物源和古地貌控制,不同时期、不同位置的沉积微相存在差异,H3-1小层在西南区为辫状河至曲流河过渡带,具辫状河沉积特征;H3-1大部分、H3-2和H3-3为曲流河沉积。此研究成果为地层圈闭评价及进一步的开发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叶亮  叶武  蔡泉  邵晓州 《天然气技术》2013,(2):10-14,28
根据钻井、测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S158井区盒8下亚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盒8上亚段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对沉积相平面图的传统编制方法进行改进,综合考虑砂/地比值、测井曲线、储渗砂层发育状况3方面因素,分别建立盒8上亚段、盒8下亚段沉积相平面图编制标准并绘制沉积相平面图,认为最有利储集砂体主要为不同时期沉积的高能河道中的心滩、边滩叠置砂体,次为主河道充填砂体以及河床滞留沉积叠置砂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心照片、分析化验资料、岩性岩相及组合特征、测井相应特征等分析,对澳洲F油田早二叠系T砂岩与P砂岩进行划分地层单元,确定沉积微相类型,进行单井沉积学分析,总结辫状河-曲流河叠置体沉积模式和分布规律,并探讨这种叠加模式对于古气候、古构造和沉积物供给的指示意义。这种辫状河-曲流河叠置体的识别和认识对于陆相盆地河流相砂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露头及地层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南部A区杨大城子油层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杨大城子油层为曲流河相,进一步可分为河床滞留、点坝、天然堤、河漫滩以及决口扇沉积微相,河道弯度大,展布范围广,油气开发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北部泰康地区高台子油层四砂组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利用大量地震、测井、录井、岩心资料,应用沉积学和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查明了泰康地区高台子油层四砂组沉积微相特征。泰康地区高台子油层四砂组在平面上可分为东西两个相带。西部为三角洲相,东部为湖泊相。西部的三角洲相由北面的曲流河三角洲和南面的辫状河三角洲组成。东部湖泊相发育有泥岩,湖泊相中发育有重力流沉积体。  相似文献   

7.
基于钻井取心、录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地震正演技术和波阻抗属性,对渤海南部海域明下段底部储层特征和沉积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明下段底部储层为交织河沉积模式,砂体层薄,横向变化快,平面上呈"交织状",可认为是由馆陶组的辫状河相向明下段中部的浅水三角洲相过渡的一种沉积类型;与辫状河和曲流河相比,交织河地形坡度小,水动力条件弱,河道稳定性强,不同河流水动力强度决定了各自具有不同的岩性组合、砂体形态和沉积构造特征;地震资料难以对明下段底部薄层砂体进行描述,通过地震属性寻找河道方向,结合断层和界面来圈定含油边界,为后期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胜气田主要目的层盒2段为辫状河沉积,局部多期河道相互叠置、交错,横向砂体变化快;面积大,井控程度较低,依靠一种方法难以准确的分析沉积砂体的分布规律。利用岩心、测井、储层预测等资料,结合地质认识,分析沉积相特征;通过对地震反射强度属性特征分析,进行宏观控制,明确地震相特征及砂体分布,参考现代辫状河沉积模式和已钻井情况,最终确定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并利用研究成果,进行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9.
根据油田开发需求,在喇嘛甸油田储层精细描述过程中引入了成因单砂体的概念并提出了基本研究思路.将成因单砂体作为储层描述的基本单位,结合建筑结构和沉积微相资料,将河流相成因单砂体分为河道滞留沉积砂体、边滩沉积砂体(曲流河)、心滩沉积砂体(辫状河)、天然堤砂体、决口扇砂体、决口水道砂体、河漫滩砂体、废弃河道砂体等8种成因类型.围绕河流相各类成因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岩相及测井相特征,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总体原则控制下,提出了如追溯对比法、流动特征一致性劈分法、“揭被子式”解剖等系列河流相成因单砂体解剖方法;根据地貌环境特征、主要控制因素、沉积方式类型、岩性特征、砂体剖面分布特征及测井相特征,制定了成因单砂体剖面电性特征图版;按河流相沉积体系制定了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平面相带模式图版.河流相成因单砂体解剖技术大大提高了研究区块精细油藏描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是主要勘探目标之一。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露头剖面详细勘探为基础,结合前人成果,对岩性和岩石组合、沉积相特征及时空演化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长10—长9油层组可划分9种岩相类型,发育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3种沉积相,曲流河相发育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天然堤及决口扇4种微相,曲流河三角洲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河口坝及远沙坝5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2种微相;长10—长9油层组垂向上具有粗—细—粗的复合韵律特征;曲流河砂体、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网状河与辫状河从沉积环境、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体系等方面入手,论述了两种河流沉积微相模式及其与油藏的关系,并阐述了不同沉积模式对分层作用、注水开发、吸水状况以及单井产能的影响。充分分析和利用两种河流沉积微相的不同特征,对油田的生产、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上古生界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含气层系,天然气的聚集受相带的控制,其主产层均为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对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曲线等的综合分析,将区内上古生界三角洲沉积体系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分析表明,研究区两类三角洲沉积在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测井曲线等方面存在差异。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中二叠世下石盒子组下部盒8、盒9段气层组,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早二叠世山西组山2段气层组,以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勘探实践表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对于研究区天然气的富集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今后应重点加强对山2段气层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有利储集相的寻找,同时兼顾盒8、盒9段气层组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下白垩统致密砂岩天然气勘探开发不断有新的发现,显示出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研究下白垩统登娄库组与泉一段物源、沉积相、沉积体系展布规律对天然气富集区带评价及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重矿物、砂岩碎屑成分及地震剖面等资料确定长岭断陷登娄库组和泉头组一段沉积时期主物源方向为西南及南部,以发育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同时,还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相。登娄库组沉积早期,发育多个被低凸起分隔的次断凹,在断凹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缓坡带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体系分散于各断凹内,且互不影响;登娄库组沉积后期,长岭断陷性质由断陷向坳陷转换,断凹相互连通,沉积中心趋于一致,来自多个物源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向沉积中心推进。泉一段沉积时期,长岭断陷整体沉降,沉积中心北移,至此完成了由断陷向坳陷的转化,辫状河在宽缓的地形上广泛发育,河道砂体具有广覆式大面积分布的特征。前期勘探揭示,辫状河道相互叠置形成的厚砂层,是主要的储集体类型,结合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评价优选出2个主要有利区带:①登娄库组上部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带,主体分布于长岭断陷南部哈尔金—西西里嘎与双坨子—老爷府低凸起带;②泉一段底部辫状河道叠置带,在长岭断陷南部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4.
辫曲过渡型河流是发育于辫状河向曲流河演化过程中的一种河流类型.综合现代沉积类比、构造演化分析、岩心分析与地震正演,对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坳陷东北部新近系馆陶组沉积体系类型及沉积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对馆陶组辫状河、曲流河与辫曲过渡型河流等3种沉积类型的宏观和微观沉积特征、成藏条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白垩系泉头组储层特征、沉积相类型以及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东南隆起区泉头组岩性以氧化较强的紫红色砂岩和粉砂岩沉积为主,储层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岩屑及微量造岩矿物组成,属低孔、低渗型致密储层。结合重矿物组合和砂岩百分含量分析法确定了盆地主要受梨树-桑树台、长春-农安和榆树-扶余三大水系控制,自东向西,沿着沉积盆地边缘至凹陷区方向,砂岩百分含量逐渐变小。泉头组沉积整体上表现为沉降速率快、粗粒沉积物快速充填的特点,具有陡坡成扇、缓坡成河的沉积特征。层序V-q1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和冲积扇沉积,层序V-q2和层序V-q3为从辫状河沉积过渡为曲流河沉积的过程,主要发育了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体系,层序V-q4辫状河到曲流河的过渡结束,完全表现出曲流河沉积特征,长春-农安与榆树-扶余两个水系在此时期于长春岭背斜带汇聚,形成了泉头组末期的河流沉积。  相似文献   

16.
孤岛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层隔夹层成因研究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40  
束青林 《石油学报》2006,27(3):100-103
隔夹层是形成陆相储层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控制厚油层复杂水淹形式的主要地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河流相储层隔夹层的成因类型可分为沉积作用形成的隔夹层及成岩作用形成的隔夹层两大类,隔夹层在注采井组范围内的分布状况对油水运动和最终采收率有很大的影响。隔夹层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可使厚油层出现多段水淹、强水淹段与未动用段共存的状态。隔夹层的存在有利于正韵律和块状韵律油层扩大纵向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不利于提高反韵律油层的注水波及效率。  相似文献   

17.
河流储层建筑结构识别与预测已经成为高含水后期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地质保障.根据河流储层层次性,采用层次建模方法,分别对高弯度曲流河储层和辫状河储层进行层次识别和预测;在高弯度曲流河内,逐层次建立起高弯度曲流河河道、河道内部点坝以及点坝内部侧积层分布;在辫状河储层内,逐层次建立辫状河道、心滩、落淤层等分布,形成高精度的三...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类型、体系域类型等研究表明,冲积—河流相地层的体系域划分具有四分性特征。印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当基准面缓慢下降时,还可发育收缩体系域。冲积—河流环境下.准层序组边界主要依据较大规模河流底冲刷及厚层粗碎屑沉积、相对稳定的泥岩及古土壤、岩性组合及其测井响应等识别;有时,准层序组的边界与层序边界相一致,据此可将新近系分为10个准层序组。济阳坳陷新近系的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研究表明,济阳坳陷新近纪由早至晚经历了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辫状河—低弯度曲流河过渡体系和高弯度曲流河—泛滥平原沉积体系3个阶段,主要相类型有冲积扇相、辫状河及曲流河。  相似文献   

19.
馆上段曲流河沉积的砂岩是良好的储层,困扰石油勘探开发的难点是砂岩空间分布不均匀。如何利用三维地震描述方法寻找物性好的河床微相是提高该类储层勘探开发效益的关键。研究表明,水平切片、三维立体显示和分频扫描技术可快速识别河床与河漫微相的宏观目标区;振幅、频率和波形参数组合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地震方法划分曲流河沉积微相的多解性,给出储层精细描述结果。该方法描述的曲流河沉积微相与测井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准中地区三工河组三角洲砂体成因地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砂体的成因机理及差异性,认为辫状河三角洲较曲流河三角洲水动力条件、搬运能力及侵蚀能力均较强,砂体连通性及颗粒分选性较好,从而建立曲流河三角洲"孤立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夹泥"和"泛连通块砂"等3种砂体成因地质模型,并分别对应岩性圈闭、构造-岩性圈闭或低幅构造圈闭等3种圈闭(组合)类型采取不同的勘探方式。最终明确在研究区早期油气充注、后期构造掀斜调整的背景下,三工河组二段上亚段的"孤立砂体"模型所对应的岩性圈闭是目前准中1区块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