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生 《烹调知识》2005,(1):39-39
饺子是我国南北通食的一种食品,它又名粉角、饺饵、交子、扁食、馄饨等。据《通雅》一书中的《饮食》一节说,因为它是由浑氏、屯氏发明的,故转音取名“馄饨”。这种食品,早在三国时期,魏国人张揖所著《广雅》一书中就已提到,到了南北朝时就已成为“天下通食”。在除夕时吃饺子,  相似文献   

2.
某县志记载清末时代“岁时”所列食物录下: 元旦:设肴馔馄饨,自幼至长称觞岁谱注曰馄饨,一名不托,即今扁食也。然今馄饨与扁食分二种,而馄饨之名则甚古,杨子方言饼谓之馄或谓之饨,是两汉时已有此称,盖馄饨及面皮包饀之总名,故今之水饺,古亦通谓馄饨也。 立春:食春饼用葱蒜椒姜芥合切而食谓之曰辛盘。 《四时宝镜》立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四时月令》曰立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又《摭  相似文献   

3.
馄饨是大家熟悉的一种面食,至于为什么叫它馄饨,民间却有种种说法,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一说,是来自先秦名著《庄子》中的一则寓言。《庄子·应帝王》写道:“南海之帝为像(音输),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相似文献   

4.
王斌 《烹调知识》2010,(4):12-14
三、奇巧之美制作奇巧,出人意料,因而菜名也令人拍案称奇。"玲珑牡丹酢"和"辋川小样"是人们熟悉的古代花色菜与造型工艺菜。《烧尾食单》上的"生进二十四气馄饨",便是用二十四种花形与馅料制成的,与常见的馄饨相比,当然是奇巧无比了。  相似文献   

5.
广东云吞面     
烧卖和馄饨是上海人自幼熟悉的两道点心,当我在海外遇见他们的同名兄弟时,不禁莞尔失笑,让我失笑的这两道点心都来自广东。虽然广东烧卖和上海烧卖各有千秋,难分上下,但广东馄饨远没有上海馄饨好吃,而且广东人很少把馄饨拿出来单独吃,不是入面作馄饨面,就是当作火锅的材料,形状也与上海馄饨迥异。粤菜通陈梦因在其《粤菜溯源录》里对广东馄饨的外形有很生动的描写,他把广东馄饨比作水浒里面诨号  相似文献   

6.
馄饨香     
萧萧 《饮食科学》2008,(2):56-56
馄饨,是天凉时节的暖胃之物。最大气的馄饨是我在北京吃的老字号“馄饨侯”,在鼓楼边上。服务生挺有“范儿”,京腔京韵地吼一声“鲜肉馄饨一碗,齐了,你慢用咧”.咚地一声,馄饨就上桌了。真是天子脚下吃碗馄饨.声响也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7.
泡泡馄饨     
正江南文化,自古便以婉约精致而闻名,此地吃食也深受此风熏陶。比方说,平日里最常见的馄饨,一旦到了吴地,就能变出诸多花样。其中,最为细巧玲珑的,莫过于泡泡馄饨,泡泡馄饨,可算是馄饨家族里的袖珍品,即便将三四十个聚到一起也仅一捧而已。"泡泡"二字,便是喻指其外形之小巧莹润。泡泡馄饨可归入小馄饨之列,但做法较之寻常小馄饨更为  相似文献   

8.
张冰歌 《美食》2009,(1):27-27
2009年开始.想在路边摊喝碗热腾腾的馄饨、买两根刚出锅的油条,可能难了。2008年12月出台的《南京市临时占道早餐点管理办法》规定,江南八区的早餐点经营现场不得摆放桌椅,油炸食品以及面条、馄饨等早点品种应入室经营。(2008年12月12日《现代快报》)  相似文献   

9.
南方馄饨北方饺,虽然这两种小吃有相似之处,但细究起来却也代表了南北食品之风格:馄饨皮薄而饺子皮厚,前者适宜于体格较纤弱的南方人,他们的食量不及北方人;尤其是东北大汉或是西北的壮汉。所以馄饨要小巧软绵。君不见有一种皱纱馄饨,皮薄透明,取一把就有十来只,胃口小的足以果腹。江南一带也吃饺子,但只是偶一为之,而吃馄饨却十分热衷。有位友人是陕西人,在上海总要找饺子馆,却从不去吃馄饨。陕  相似文献   

10.
特色馄饨     
馄饨又称作云吞、抄手等,乃是大众平民喜爱的面食之一。笔者全家就酷爱之,想换换口味时总会想到馄饨,而且别出心裁的调制些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云吞面     
魏博 《中国食品》2003,(17):1-41,23
云吞,又称混饨,四川称之为抄手。云吞面是一道著名的广东风味小吃,同时,也是港台及东南亚地区颇受大家喜爱的一道美食。探其源头,馄饨早在唐宋年间就已传入广东,据《群居解颐》载:“岭南地暖……其俗,入冬好食馄饨,往往稍暄,食须用扇,主十日率以扇一把相遗。”当时称之为馄饨,以近音称之为云吞则是后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王斌 《烹调知识》2010,(2):12-14
制作奇巧,出人意料,因而菜名也令人拍案称奇。“玲珑牡丹酢”和“辋川小样”是人们熟悉的古代花色菜与造型工艺菜。《烧尾食单》上的“生进二十四气馄饨”,便是用二十四种花形与馅料制成的,与常见的馄饨相比,当然是奇巧无比了。  相似文献   

13.
馄饨小桃     
徐永清 《美食》2004,(1):53-53
昔人云:“世上三般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如今最艰难的职业,或许就数卖馄饨。挑担卖馄饨百分之百的没有营业执照。白天工商部门常常检查,无照要课以罚款。更况饭店、酒家都在营业,酒菜点面,花样繁多,顾客想啥吃啥。卖馄饨没有插足之地,也没有竞争之力。于是,日伏夜行,成了它的职业特点。  相似文献   

14.
和氏璧绝非是绿松石吗李强和氏壁是由什么矿物构成的玉石?是我国矿物学界和宝石学界的干古疑谜。1927年我国地质界老前辈章鸿钊先生在其名著《石雅》中,根据唐代杜光庭的《录异记》中的描述:和氏壁“侧面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推测和氏壁可能是月光石,是否是...  相似文献   

15.
正馄饨乃"天下通食"。作为我国一种古老吃食,它既有北方面食的口感,又有南方人对美食的热情存在。发展至今,四海之内,遍地开花,名号之多,五花八门。四川称抄手,湖北谓包面,广东名云吞,闽南叫扁食……但无论何种叫法,本质上还是相似的食物。对于喜好者来说,吃馄饨不分时令,四季皆宜。寒冷的冬夜,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馄饨落肚,暖心暖胃,会让人萌生家的感觉。而到了烈日炎炎的酷夏时节,则轮到家族中的冷馄饨登场了。  相似文献   

16.
《饮食科学》2014,(1):35-35
记得笔者小时候,沪上的“宵夜文化”还不甚发达。一到深夜,能解人馋虫的不多,一是重油炒面,二是柴爿馄饨。柴爿,即薄的木片,也就是常说的“柴禾”。当年的上海滩上,有一种走街串巷的馄饨担,因小本生意,买不起木炭煤球,就用捡来的破木片作燃料,“柴爿馄饨”之名即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7.
恍惚中,那一段嵌满麻石的弹硌路面,马路边上那一幢三层楼房的小菜场,小菜场楼上有一家面食摊档,摊档里供应有面馄饨……想想世界上的事情说简单也简单,一挂面条六七只馄饨,就牵出了童年时代的一段惬意时光。 而馄饨维系我对外婆的思念之情。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每年暑假都要上外婆家小住几日,她那时在山海关路菜场前摆个小摊,藉此维持  相似文献   

18.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亚岁"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丰富多彩,诸如馄饨、饺子、汤圆、狗肉、赤豆粥、黍年糕、酿酒等不下数十种。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又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饮食文化。吃馄饨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曾提到“卖馉饳儿的王公”.宋元时的“馉饳儿”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食品呢?各家说法颇不一致.远在二百多年前,程穆衡《水浒传注略》说:“如今馒头”;以后《汉语词典》(商务版)解释为“即馄饨”(新《辞海》仍有“一说即  相似文献   

20.
绉纱馄饨     
陶煜  郑莉画 《中国烹饪》2012,(1):108-108
清末民初,沪上竹枝词里专门有一段说馄饨的:“大梆馄饨卜卜敲,码头担子肩上挑;一文一只价不贵,肉馅新鲜滋味高;馄饨皮子最要薄,赢得绉纱馄饨名蹊跷;若使绉纱真好裹馄饨,缎子宁绸好做团子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