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民间信仰建筑是指散布于城乡间承载民间信仰文化的一种建筑类型。主要介绍了其在全国的分布特征,并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民间信仰建筑分布规律的因素,以期对其有更深入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以清代水师旗营的民间信仰建筑为研究对象,以福州琴江村为例,首先考述其马江海战前后的建制沿革,分解为3个纲目依次论述建筑功能、建筑分布、及建筑尺度层级。并进一步结合营垒世俗化变迁历程,详细分析清代水师旗营的民间信仰建筑谱系的演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闽南慈济宫为例,对中国传统聚落中民间信仰建筑的流布、组织及仪式空间作了初步探讨。民间信仰祠庙的组织方式,从宏观看,是通过祖庙的"分炉"或"再分炉",来联系分灵宫庙;从微观看,民间信仰崇拜系统的细胞是"境"。境内居民有相近的神谱,祭祀相同的境主神,并共同建造主神的庙宇"境庙"。各类民间信仰仪式,不仅是民间信仰祠庙的组织方式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还形成特有的仪式空间。明清聚落中存在的民间信仰系统与宗族血缘系统,可以平行存在,也可以合一。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角度,提出基于历史上泉州地方行政制度的"民间信仰空间"概念。通过历史地图转译法结合实证研究,分析这一特殊空间形成、瓦解的原因与发展趋势,揭示了铺镜宫庙与社区结构及道路街巷的关系,进而提出民间信仰空间的规划管理策略:一方面提出制定以保存历史城市空间格局为目标的民间信仰空间专项规划的建议;另一方面提供了建立以建筑保护利用为目标的宫庙建筑与传统民居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永辉  李晓峰 《新建筑》2022,(4):118-123
民间书院空间遗产的保护大多仍停留在物质层面,与之密切关联的非物质层面文化遗产保护的缺位,往往导致其遗产空间活态性缺失。文章基于田野调查,分析民间信仰背景下闽南民间书院祭祀功能被强化的现象及其所致的空间格局变化。依托对空间节点、空间路径、空间区域的剖析,厘清闽南民间书院祭祀空间的特征,探讨书院祭祀空间要素与祭祀行为的“对话”关系,解析民间信仰背景下闽南民间书院祭祀空间的价值所在。进而充分揭示闽南民间书院“儒”“俗”相依的特质,总结其在民间信仰背景下得以存续并保持活态的动因,为书院及类似空间遗产的整体保护与文化传承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要民间信仰作为根植于传统聚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衍生的一系列仪式活动,一直受到民俗学家、人类学家的关注与研究,作为承载仪式活动的仪式空间则是建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该文以中国传统村落闽东地区寿宁县圈石村的仪式空间为例,从民间信仰视角切入,分别从圈石村的民间信仰与神祇体系、境主境域与游神仪式、建筑空间与象征语汇三个方面分析以黄山公信仰为核心的仪式空间类型与构成,以期为传统聚落中民间信仰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仪式空间保护与活化研究助益。  相似文献   

7.
《新建筑》2017,(5)
传统社会民间信仰庙宇的祭祀空间与村落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体现出村落中民间信仰祭祀体系的复杂性,也体现出神庙祭祀空间在村落中的独特性。以广东省雷州市附城镇榜山村及雷祖古庙为考察对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分析村落中雷祖信仰与其他民间信仰之间的内在关系及以雷祖信仰为核心的村落祭祀空间的构成,以探讨粤西南地区传统村落中神庙的祭祀空间。  相似文献   

8.
《新建筑》2015,(4)
以"风土信仰一空间形制"合一的视角考察巴蜀地区传统建筑空间。通过对祖先崇拜与祭祖场所的"中堂"和"祠堂",神灵信仰与宫庙场所的"重门序列"和"主从流线"的双重考察,揭示了传统空间形态作为风土信仰的真实载体,是巴蜀文化地理区域内空间格局与时间变迁的地缘性文化产物。这种空间构成关系凝结了巴蜀地区丰厚的风土文化及自然地理经验,成为风土信仰的结构、观念与仪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4):39-40
妈祖作为拯救海上遇难者的航海守护神,在全世界范围内其信仰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妈祖信仰的社会文化功能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一衣带水的日本琉球,天妃信仰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传承和嬗变,促进了琉球民间信仰文化由以前单一的祖先信仰和自然神灵信仰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也推进了琉球民间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由海洋的守护神向万能神转变、由琉球国民间的文化认同向"日系人"文化认同这一纽带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年画作为一种民俗版画,是在历史长河中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与衍生形成的,反映了社会民众的心灵慰藉和精神信仰。本文主要以民间四大年画之一的杨家埠年画为例,通过对其通过对其外在的艺术民俗之美的分析,从而探讨出其内在的信仰文化价值。民间木板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年话",其来自自民间沃土,充满清新刚健的气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在为广大人  相似文献   

11.
刘小虎  冰河 《新建筑》2009,(3):28-29
“成都鸟巢”事件,标志着舆论环境日益宽松和社会重心从形象工程向平民建筑的转变,这是多难兴邦的希望所在。历史上伟大而奢华的形象工程,会造成对社会资源的过度消耗,会加剧社会分配的不公。只有增加平民建筑的投入,才能缩小贫富差距,真正体现和谐社会的价值观。我国人口规模巨大所凸显出的平民建筑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以及震后重建的平民建筑特征,都决定了今后建筑业的重心必须转向平民建筑。进一步提出现阶段必须进行研究性的震后重建。最后指出,对平民建筑的重视,依赖政策、媒体视角的导向。  相似文献   

12.
邢国庆  王冬 《华中建筑》2011,29(6):19-23
在社会建筑学的视野下,介绍了三位关注建筑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建筑师,并梳理了他们的相关理论及其实践案例,总结了他们在探索公共建筑营造的平民化中所呈现出的特點.  相似文献   

13.
周静帆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11,29(9):198-203
傣族是个有着双重信仰的民族,全民信仰原始宗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世俗化的宗教信仰影响民族性格、道德伦理、审美意识及行为活动,也间接影响了村寨聚落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其中,主要表现在对村寨空间布局、绿地分布、建筑样式和设施景观的影响。该文以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聚落研究为例,浅谈傣族宗教信仰对村寨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马祖聚落景观考察基础,初步探讨马祖景观建筑元素的划分,并对民居建筑、风景建筑、古迹建筑、民间信仰建筑和宗教建筑4类景观建筑元素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淮军民居建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甄新生  朱君 《山西建筑》2005,31(7):19-20
淮军建筑的水圩形式的布局方式,是惟一秉承中国古代城池建筑体系的民居,也是中国相对最为保守的民居建筑之一,提出淮军民居建筑实质是封建地主的庄园,是以宗族为主体的封建家族制的建筑军事堡垒。  相似文献   

16.
研究民爆库房雷击风险评估的流程和方法,探讨影响民爆库房风险的各种因子、风险分量。结合工程案例,计算分析采取雷电防护措施前后风险分量和总风险值,得出雷击风险评估主要的影响因子和风险分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某民用工程的总用电量已经超出两路10kV市电的供电范畴;另因为其发挥特殊的作用而对电力保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引入三路10kV市电。论文对这些大型民用工程电力系统的全接线设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还原了民建堡寨聚落防御体系,发现其内部存在较为严密的社会组织制度,并指出防御体系可分为外层 - 堡寨间联合防御体系、中层 - 堡寨聚落外围防御体系和内层 - 堡寨聚落内部防御体系三个层级。最后总结民建堡寨聚落防御特征有三:乡守之法全民皆兵,防御为主攻击为辅,体系复杂胜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西方诚实信用原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讨了该原则的思想价值,包括制度的稳定性和行政成本的降低,以及行政关系双方互信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等两个方面。并从理论、行政法以及城乡规划法等三个层面回顾了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城乡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规划公布、行政许可、行政合同、行政指导等四个方面,就制度层面如何借鉴诚实信用原则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例分析的方法,对西方当代建筑中点式玻璃作建筑局部构件、建筑小品以及其他的应用实践进行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