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魏安能 《建筑》2003,(11):82-82
备受关注的孙中山大元帅府门楼重建工程于近日落成揭幕,至此,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全面开放。大元帅府纪念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始建于清光绪末年(1907)。整个建筑由南北两座主楼、门楼、东西广场和后花园组成,占地7965平方米。前身为“广东士敏土厂”(全国第2大水泥厂),是孙中山先生1917年和1923年先后两次建立政权,就任海陆军大元帅的帅府。1964年开始,大元帅府被省农机公司作为办公、宿舍用房,1976年又将门楼拆了建成6层宿舍楼。1998年,根据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的指示,由筹建办接管,并拨出专项经费,对大元帅府旧址进行…  相似文献   

2.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经修葺一新后 ,于最近正式对外开馆。主要陈列《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政权展》、《百年帅府复原展》、《中山舰出土文物特展》、《广州旧影展》四大部分。大元帅府纪念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 ,是孙中山先生 1 91 7年和 1 92 3年先后两次建立政权 ,就任海陆军大元帅的帅府。大元帅府纪念馆始建于清光绪丁未年 ( 1 90 7)。整个建筑由南北两座主楼、东西广场、门楼和后花园组成 ,占地 7965平方米。整个建筑体现西方十九世纪末欧陆建筑和早期折衷主义、集仿主义的风格和形式。1 998年 ,根据广东省府和…  相似文献   

3.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经修葺一新后,于最近正式对外开馆,主要陈列《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政权展》、《百年帅府复原展》、《中山舰出土文物特展》、《广州旧影展》四大部分。 大元帅府纪念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是孙中山先生1917年和1923年先后两次建立政权,就任海陆军大元帅的帅府。当年孙中山先生的“举护法旗帜”、“建立护法军政府”、“决策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改组”,“筹建黄埔军校”等影响中国近代革命进程的重大举措均在此举行。  相似文献   

4.
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大元帅府及其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的案例,探讨了在外部城市环境与历史保护相冲突的条件下,如何协调两者实现共生,从而延续历史文脉;同时充分尊重当地民众的意愿,通过民意调查、鼓励公众参与等手段,寻求兼具前瞻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5.
<正>青岛城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办公地址为青岛市南海路23号,该建筑为原海滨旅馆旧址,是青岛市著名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始建于1903年,距今已有107年的历史。1912年秋,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青岛停留的时候,曾入住海滨旅  相似文献   

6.
杨铭斌 《现代装饰》2013,(9):138-139
本案中设计师将灯饰与家具放在一个特意设定的空间中,让产品与空间形成交流。设计师将大空间设定为一个"城市"的概念,而在空间里建立建筑群体,并特意规划出街道的理念。在整体空间中,木质的温润、石料的粗糙、钢铁结构的形成,配上绿化,让消费者体验一种全新的购物空间,通过自然的多种介质来诠释"环保"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衰落的城市滨水区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复兴运动悄然兴起。针对这个问题,此次中德联合设计对重庆特钢厂滨水区旧址进行了城市设计。其从交通网络、建筑量的分布、城市空间三方面入手形成总能规划,配合以区域功能划分、建筑形态研究,最终形成了全新的滨水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8.
王君  李晓芳 《规划师》2002,18(9):118-119
城市,作为社会生活的集汇点,既表现为社会生活的共同性,又表现为社会文化背景的个体特殊性和复合性。所以才有了天津与广州的不同,北京与上海的不同,伦敦与纽约的不同。建筑,作为人类时刻与之相容共处的物质空间,有它不可分割的两面性,一是建筑的外剖形态,构成着城市大空间,在城市中以空间元素形式存在;二是建筑的内部使用空间为人类提供各种使用性质的(物质的、精神的)安全场所。建筑是为城市而存在的,不是城市为建筑而发展建筑是由于人类的生活需要(物质性的)而出现,并有很长一段历史是纯功能的。建筑的艺术是基于功能基…  相似文献   

9.
针对河北涉县革命旧址建筑展开,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革命旧址建筑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研究革命旧址建筑的历史演化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第一,时间维度层面,涉县革命旧址建筑在历史发展中呈现聚集分布特征,集聚程度先增加、后减小,集聚区域由早期西北、东南部的县域交界地带密集分布,到中期中西部的清漳河沿岸线性空间分布,最终演化形成东北、中西部的主次双核心区;第二,空间维度层面,建筑主要聚集在相对低海拔区域,呈现临水分布的特点,具有清晰的清漳河谷地与中山峡谷指向性。  相似文献   

10.
戴方舟 《建筑技艺》2021,27(3):35-39
以珠江啤酒厂及琶醍的改造、发展为核心,剖析珠江啤酒厂改造实践,提出通过城市设计策略及方法,基于已有的控规框架结合工业旧址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在现场勘测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土地规划利用调整,结合现有工业建筑及构筑物进行公共空间整合与品质提升,进行多样性功能策划与周边片区功能互补等策略,使工业旧址在保留价值元素的同时融入城市体...  相似文献   

11.
卢洁峰 《建筑创作》2011,(11):234-241
吕彦直在《孙中山陵墓建筑图案说明》中指出:中山陵“其范界略成一大钟形”,孙中山陵墓图案评审委员凌鸿勋也称赞中山陵“全部平面做钟形,尤有木铎警世之想”,中山陵平面图案遂以“钟形”之论而定于一尊,并延续86年至今.笔者认为,中山陵的平面图案实为大钟与十字架之叠加.本文追溯十字架的来源,尝试对中山陵作新解.  相似文献   

12.
施奠东 《中国园林》2010,26(2):47-51
余森文先生作为一位革命者,有着传奇的经历。他早年从一个执行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爱国进步的国民党人,逐渐成为忠贞的共产党员,为民族解放事业和民主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领导者和学术前辈,他为杭州和西湖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是现代杭州风景园林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勇于创新,堪称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勇敢探索者;他的造园思想,足可让后人仰慕、品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政府把对于孙中山先生的 纪念跟市政建设结合在一起,一系列中山纪念建筑或空间场所 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其中以中山公园的分布最为广泛,而岭 南地区尤为突出。选取岭南近代59座中山公园为研究对象, 通过文献调研回溯中山公园创建的缘起,并从筹建与选址、空 间的建构及功能多样化三方面论述其营建特征。研究表明:1) 中山公园经历了从中山纪念到与市政治理结合的过程;2)中山 公园在筹建方式上表现为政府与市民的共同参与,它们多选址 山水形胜处,且部分位于城市中轴线上;3)中山公园通过空 间建构积极推广了孙中山符号,赋予了城市公共空间新的内 涵;4)中山公园采取了功能化的空间配置方法。研究结果有助 于深入理解岭南近代中山公园的营建逻辑及岭南园林的现代化 发展历程,同时也能为当今纪念性公园的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始建于1927年的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是广东最早的天文台,是中国天文史上一处重要的建筑。本文对其历史价值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该建筑进行全面修缮中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故里翠亨民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孙中山故乡翠亨村民居建筑从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细部处理等各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以期对孙中山生活、成长的环境有深入的了解,更好地继承历史传统,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孟媛  韩冬青 《山西建筑》2007,33(36):34-35
以南京中山陵外缘景区局部地段规划设计为例,在阐述城市自然景区规划设计中建筑用地适宜性分析的概念基础上,从影响因子搜寻、技术工具运用、多元综合验证等方面探讨了该适宜性分析的结构—过程方法。  相似文献   

17.
薛颖  王世福 《华中建筑》2014,(10):29-32
广州作为近代岭南的政治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与执政者的理想主义密切相关。孙中山和孙科对于广州城市的理想愿景与建设方略影响了广州港口、"模范住宅区"和近代公园的建设,从而引起城市空间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变化,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许多对于近代广州城市的理想更多地表现为物质形态,并未能全面深刻地推动社会发展。该文试图探讨孙中山和孙科对于近代广州城市建设的贡献以及理想主义的局限性,探究局限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陆激  吴雅萍 《新建筑》2003,(5):40-41
设计若能用心,取舍之间,有时也可传情达意。追慕先贤,因为有情,所以不假。这也许能在走古风道路时借鉴。南京中山陵八号增建设计实践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9.
刊首语     
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主办,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中山陵园管理局和南京市旅游集团共同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将于2020年初在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举办。期间进行的梅花与蜡梅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主办,中山陵园管理局、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承办。作为全国性大型花事活动,其合作举办的方式具有兼容性与先进性,新颖别致,紧跟时代潮流,吸引来自国内外不同领域的梅花、蜡梅相关工作者参加本次展览会和学术研讨会。梅花和蜡梅(以下简称“二梅”)是原产于中国的传统观赏花木。从古至今,围绕着观赏二梅进行的各类社会文化活动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0.
卢洁峰 《建筑创作》2008,(9):162-169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与南京中山陵齐名的中国地标性建筑物:她是吕彦直将西方先进的建筑技术和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为一体的又一杰作。诚然,由于吕彦直的早逝和纪念堂设计图纸.施工文件的散失,致使关于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理念,向无定论。本文作者深入发掘民国档案和历史报章,在2003年出版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钩沉》一书中,为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立起了一整套建筑历史档案,进而对纪念堂的构造经过和设计理念等难题展开了研究和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