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Modelica和Dymola的燃气涡轮的变比热仿真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福  杜朝辉  曹源  奚旺 《动力工程》2006,26(6):799-803
结合模块化建模的方式,引入容积效应,推导了燃气涡轮变比热计算的数学模型。此外,还采用新型面向对象的仿真语言Modelica,建立可扩展的燃气涡轮仿真库;同时在Dymola平台上,利用仿真库和其它程序库,搭建单轴燃气涡轮发动机模型,对燃气涡轮动态过程进行变比热计算。与软件Gasturb和定比热计算结果对比,证明变比热计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验证了该仿真方法的可行性,表明该方法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据《Gas Turbine World》2013年年度手册报道,设计用来驱动"K"型CH-53重型直升机的先进涡轴发动机—GE38正在研制用来驱动5 000 kW级船用发电机组。如同航空发动机设计所预期,该发动机十分紧凑和重量轻,最大直径690 mm并且核心发动机长度1 460 mm,干重小于590 kg。该发动机配备1个轴流-离心式压气机和1个2级轴流式燃气发生器涡轮(组成第1个轴)以及1个气动连接的自由动力涡轮(组成第2个轴),构成双轴发动机。  相似文献   

3.
煤粉发动机     
[美《科学文摘》报道] 美国通用公司的发动机工程研究所的专家理查德·斯台特劳实验研制成一种用劣等燃料——煤粉——燃烧来驱动的新发动机。工程过程是:将燃料箱中的煤粉输送进同时也充满压缩空气的燃烧室内,点火燃烧后产生的高压热空气放出来驱动燃气涡轮发动机工作。斯台特劳预示这种功率较大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将首先应用于大型载重卡车和机车以及燃  相似文献   

4.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功热力分析法的不足,将计算机流场仿真与力学分析相结合,推导出了单位时间内燃气对涡轮做功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不仅与燃气流场参数有关,还与涡轮转速、几何结构等有关,更适合于涡轮特性分析与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5.
途述了带外函道的双转子发动机内、外函分流,各自通流阻力可以改变的燃气发生器试验装置和试验结果。本燃气发生器试验结果将为涡轮风扇发动机在陆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试验数据和发动机改装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成都发动机公司在现代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上,喷涂热障,封严,耐涂层的开发应用实例和质量控制体会。  相似文献   

7.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涡轴发动机的燃气涡轮部分进行性能研究,计算结果同实验数据结果吻合较好,性能曲线显示该燃气涡轮具有较宽广的稳定工作范围.研究发现静叶叶栅出口为超音速流动,具有后加载叶型的特征,其叶栅总能量损失较小;动叶叶栅前缘负倚较大,在吸力面前缘位置有较大的压力变化,叶栅内部通道涡和间隙泄漏涡掺混导致较大的能量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据《Gas Turbine World》2014~2015年年手册报道,单轴MGT6100燃气轮机具有直接连接到后部的转子部分的不冷却的2级轴流低压涡轮部分。功率输出轴从发动机前端伸出。双轴MGT6200燃气轮机具有在气动力学上被连接到燃气发生器的2极轴流自由动力涡轮。该动力涡轮针对双轴可变速运行被优化。它在45%~105%设计速度的整个宽广的速度范围内运行,最大转速  相似文献   

9.
增压燃气发动机要获得良好的性能,就必须解决好燃气发动机与增压器的匹配问题,因此如何实现燃气发动机与增压器的良好匹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预混合后增压燃气发动机增压器选配时主要增压参数的计算分析,并提出了燃气发动机定压排气系统涡轮增压器匹配的基本步骤,为增压器的匹配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Schie.  J 肖晨笛 《柴油机》1996,(3):36-39,47
柴油机涡轮增压系统Johan,Schieman1涡轮增压系统ABB涡轮增压器适用于50kw及以上的柴油机。废气驱动增压器涡轮,从而带动与涡轮装在同一轴上的压气机,其压缩空气通过空冷器进入柴油机扫气箱。连接柴油机气缸和增压器燃气进口之间的排气管装置定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Modelica语言的燃气涡轮建模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对燃气涡轮的性能进行更好的仿真研究,利用模块化建模的方法,并根据质量和能量守恒的原理,把燃气涡轮分为流动模块和容积模块两部分。其中.容积模块看作是质量和能量的集聚,流动模块看作是质量和能量的流动。采用新型的、面向对象的仿真软件Modelica编制了燃气涡轮的仿真模型,建立了可扩展的燃气涡轮程序库,并利用该程序库与其它模型库结合,搭建了单轴燃气涡轮发动机模型,得到了合理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可行及推广应用价值。图11参8  相似文献   

12.
《Теплознергетика》2005年6月号报导了莫斯科航空学院和俄罗斯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所针对低压涡轮转子相对于高压涡轮转子正、反转的情况,研究了它们对低压涡轮第一级导向器的影响。基于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制定的三维方法,进行了在其转子正、反转条件下双轴燃气发生器低压涡轮第一级导向器的优化和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3.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加勒特公司联合设计成功的第一台堪称全陶瓷的汽车燃气涡轮发动机已在加勒特涡轮发动机公司装配完毕.这项由能源部资助的研究开发计划的近期目标是在1986年底进行100PS全陶瓷发动机的实证性试验.在实施这项计划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据预测结构陶瓷  相似文献   

14.
考虑燃气涡轮发动机起动过程涡轮叶片与高温燃气的对流换热及叶片内部的热传导,通过瞬态流热 耦合计算和准稳态处理两种方法对涡轮叶片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叶片热惯性带来的温度滞后效应, 探索了一种对发动机起动过程进行准稳态处理的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对涡轮叶片瞬态温度场的快速求解。采用商业化软件ANSYS CFX 2019 R2对涡轮叶片分别进行流热耦合和非定常数值计算,结合外换热程序 “NPUSTAN7Z”求解叶片型线上的换热系数,并对叶片表面网格节点按照“K-近邻算法”进行三维数据插值, 得到计算涡轮叶片非稳态导热的第三类边界条件。分析涡轮叶片的瞬态温度场,发现起动过程中金属叶片 的热惯性导致其温升慢于来流的温升,其内部存在一定的纵向温度梯度和横向温度梯度,中弦滞后 > 前缘滞 后 >尾缘滞后,叶片中下部温度滞后 > 叶片上部滞后。通过对比瞬态耦合计算与准稳态计算的结果,认为准 稳态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求解发动机起动过程涡轮叶片的瞬态温度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先进航空发动机对涡轮前燃气温度需求不断提升,涡轮叶片高效冷却设计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瓶颈技术,而气膜孔冷却是涡轮叶片高效冷却设计的核心技术。本文基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采用耐高温复合材料与高效气膜冷却结构相结合的技术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从涡轮叶片气膜孔的冷却机理、气膜孔的空间几何结构设计技术、气膜孔表面完整性制备技术等方面,深入总结分析涡轮叶片气膜冷却设计与制备技术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重点论述了各国异型气膜冷却孔的设计与制备技术,并提出我国在该技术上存在的差距及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新材料在发动机气门上的应用1前言车及船用发动机上使用的进、排气门经常暴露在高温燃气下且受高交变应力,故使用环境非常严酷。近年来,通过4气门化、双顶置凸轮轴化和涡轮增压器的采用等来谋求车用发动机的高转速化、高功率化;通过改善燃烧、轻量化和降低摩擦损失达...  相似文献   

17.
<正>据《Gas Turbine World》2017年3~4月刊报道,通过完成完全使用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叠加制造技术)生产的燃气涡轮叶片的首台全负荷发动机试验,Siemens公司已经获得一项重要的技术成就。梗概地介绍了使用AMT技术3D打印涡轮叶片的制造工艺。1、在计算机上形成新的涡轮叶片的数字生产图。  相似文献   

18.
据《Тяжелоемащиностроение》2010年9月号报道,俄罗斯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所(ЦИАМ)的专家对高负荷燃气涡轮静叶冷却系统的设计及其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出于长远规划的考虑,设计出了可同时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通用燃气发生器第一级静叶。  相似文献   

19.
《中外能源》2011,(10):118-118
近年来以灭然气为燃料的燃气涡轮联合发电的效率、容量大大提高.一体化煤气化联合发电(IGCC)就是该燃气涡轮联合发电技术的应用。IGCC系统包括煤在高温、高压气化炉转化为燃气,精制后燃气驱动燃气涡轮,进而燃气涡轮排热和气化炉热交换器产生蒸汽,再驱动蒸汽涡轮联合发电。1GCC由制造燃气涡轮燃料(煤气)的气化炉、除去煤气杂质的燃气精制、燃气涡轮、蒸汽涡轮、排热回收锅炉组成。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气体发动机负荷突变时瞬态响应性差的问题,以某大功率涡轮增压天然气发动机为例,采用理论分析、仿真计算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响应滞后的原因,并提出了更换更小截面的涡轮增压器喷嘴环,调整点火提前角以及设置燃气喷射量限制等改进措施。经试验验证,改进后的发动机在负荷突变情况下满足G2级别的发电机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