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抽稠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给出了其主要技术参数和适应范围。在塔河油田10口井的应用表明,抽稠泵适应于塔河油田稠油开采,能延长油井的免修期,且不会引起水锥、水淹,但对于原油乳化严重的油井,须采取相配套的井筒降粘措施。  相似文献   

2.
该技术是在已推广的空心抽油杆电热技术上引伸研制而来,既解决超粘稠油井筒举升问题,又解决稠油进泵难问题,为开发难以动用的特超稠油储量创造了条件。新研制的空心环流泵是越泵电热的技术核心。泵下特种空心杆的加热长度一般在300m以内。井口油流温度要求高于稠油粘度拐点温度,才能正常生产。粘度( 50℃)高于15000mPa·s的井应采用越泵电加热。  相似文献   

3.
套装式抽稠油泵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通抽油泵在稠油井中使用时存在抽油杆柱下行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套装式抽稠油泵。这种抽油泵主要由出油阀、进油阀、大泵筒、小柱塞和柱塞泵筒等组成,具有进排油腔和呼吸腔两个腔室,在抽油机下冲程中抽油杆柱下端产生一个方向向下的液压反馈力,帮助抽油杆柱下行,克服了抽油杆柱下行困难的问题,有效提高抽油泵的有效冲程,延长抽油杆柱寿命。该泵还具有自动卸油、一次管柱注采、正反向洗井和冲砂等多种配套功能,方便于稠油井作业,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4.
空心抽油杆穿空心泵电加热采油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宝福 《石油机械》1997,25(7):17-21
空心抽油杆穿空心泵电加热采油技术是解决稠油及超稠油开采的有效方法,依据该技术而研制的空心抽油杆穿空心泵电加热采油装置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介绍了该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分析总结了该装置在各油田的应用情况;为提高热采效果,提出了应用该装置开采稠油及超稠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电热空心抽油杆越泵加热装置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热空心抽油杆越泵加热装置是在电热空心抽渍杆的基础眼展起来的,它借助于电热空心抽油泵,将空心抽油杆和整体电缆穿过电热宽心抽油泵的柱塞内孔,游动阀叫成,固定阀总成,并延利至尾管的一定长度,通过回路短节使整体电缆和空心抽油杆内壁构成回路,由地面控制柜送入单相工频交流电,利用集肤效应原理,使杆壁发热,从而实现泵上,泵中,泵下同时加热,降低泵下原油粘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解决高粘,高凝,高含蜡原油不入泵以  相似文献   

6.
利用空心抽油杆、杆内穿的电缆线,底部构成回路,在电缆线和杆体上通以工频交流电,形成工频内集肤效应电加热抽油杆(简称工频集肤电热杆),用来加热举升中的高凝稠油,是一项新技术,新装备,也是许多科研单位和厂家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电加热空心抽油杆驱动螺杆泵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爱民 《石油机械》1998,26(3):36-38
新研制的电加热空心抽油杆驱动螺杆泵装置采用空心杆驱动螺杆泵,抗扭承载能力比相同横截面积的实心杆增大近1倍。通过向空心杆内孔下入整体电缆,经终端器使电缆和空心杆内壁构成回路,利用交流电的集肤效应原理使杆壁发热,进而加热油管内原油,达到防止油管内壁结蜡,增加原油流动性,降低杆柱承受的摩擦扭矩及防止杆柱断脱之目的。试验和应用情况证明,这种装置具有加热段长、加热均匀和加热功率可调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开采高粘、高凝和高含蜡原油。  相似文献   

8.
大流道抽稠防砂泵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抽稠泵抽汲稠油时存在吸入性能差、进油阻力大和下行困难等缺陷 ,创新设计了大流道抽稠防砂泵 ,使一些无法开抽的稠油井投入正常生产 ,并替代了部分原用的蒸汽热采和电热杆热采设备 ,提高了油井采收率 ,降低了开采成本。这种大流道抽稠防砂泵具有下面几点独特优势 :(1)进油阀流道面积大 ,进油阻力小 ;(2 )泵入口压力高 ,提高了泵充满程度和泵效 ;(3)增加了抽油杆柱下行动力 ,且下行动力大小可调 ;(4)泵柱塞两端带有刮砂结构 ,可防止砂卡柱塞 ,适用于低出砂稠油井  相似文献   

9.
针对稠油出砂井开采困难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液力反馈式抽稠防砂卡抽油泵,该泵集液力反馈式抽稠泵和长柱塞防砂泵的特点于一身,利用长柱塞、沉砂环空解决砂卡柱塞的问题,采用液力反馈结构实现对稠油井的开采。通过现场11口井的试验,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平均泵效68%,平均检泵周期229 d,且部分井仍然有效。统计到2002年10月底,已累计增油26 382 t。液力反馈式抽稠防砂卡抽油泵的试验成功,为稠油出砂油藏的开采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孤岛油田自 1994年引进应用空心杆电加热技术开采零散稠油和高凝油井 ,并进行了加热功率、加热深度、抽油井工作制度的优化选择 ,使该工艺在孤岛油田零散稠油和高凝油井的开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1 合理选井空心杆电加热技术由于一次投入较高 ,日常生产电能消耗较大 ,因此从经济效益出发合理应用是该工艺成功应用的关键。电加热井生产周期按 2 0 0d计 ,加热时率按 70 %计 ,原油价格为 5 84元 /t,原油成本为 35 5元 ,电费为 0 4 5元 /kW·h。则每kW·h电能采出原油的经济极限如图 1。图 1 经济性评价 (t/kW·h)图 1…  相似文献   

11.
针对稠油抽取时经常遇到的难题,设计了新型空心液力反馈稠油泵。该泵综合了液力反馈、空心抽油杆和强启闭柱塞等诸多优点。提出实际抽油量最大化的结构优化法,运用这种方法对稠油泵的反馈泵泵筒直径和工作泵泵筒直径进行了优化匹配设计,可以在最大抽油泵外径固定的情况下,使抽油泵的实际抽油量最大。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新型空心液力反馈稠油泵比普通抽油泵大大提高了理论排量;对不同的工作泵泵筒直径选择最优的反馈泵泵筒直径与之匹配,可使单行程实际抽油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2.
浸入式抽稠油泵及其配套工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阐述了浸入式抽稠油泵的结构及其抽稠油原理。其抽油特点是:1.改变了普通泵的进油方式,将稠油吸入泵腔变为柱塞浸入稠油;2.进油通道大、阻力小;3.采用液力反馈技术,将油、套管之间的液柱压差转化为抽油杆柱的下行动力;4.配套工艺可实现一次管柱注采循环生产,不配泄油器自动泄油,正、反向洗井和压井,不动管柱实现大排量冲砂。  相似文献   

13.
HLB型空心环流稠油抽油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爱民  于新哉 《石油机械》1998,26(12):23-24
针对稠油开采中稠油粘度高、摩擦阻力大、原油不进泵、抽油杯柱下行困难,以及油管结蜡等问题,大港油田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出HLB型空心环流稠油抽油泵。该型泵配用电热空心杆和空心杆可分别实施越泵加热和泵下注入稀释剂降粘工艺,解决了稠油不进京及杆柱下行困难等问题;井下可不安装泄油器,并可不动管柱进行测试和对稠油层注入蒸汽,实施蒸汽吞吐开采工艺。现场试验及应用表明,这种泵具有泵效高、结构简单、作业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在低丰度、低渗透、低产量油田的小井眼井上采用无油管抽油泵或无油管螺杆泵采油系统 ,普遍达不到设计要求 ,新开发的小井眼无油管空心抽油泵采油系统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些技术难题。该系统的地面部分仍采用常规的地面驱动设备 ,井下部分则采用空心抽油泵取代常规的管式抽油泵 ,以套管与空心抽油杆之间的环形空间作为出液通道 ,利用空心抽油杆内腔以及空心泵的中间通道测试井下参数 ,出液通道也可作为油井清蜡和加药的通道。由于省去了油管柱 ,可降低设备与维修总投资的 2 0 %~ 3 0 %。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潜泵在胜利浅海油田稠油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研制了电潜泵泵下电加热装置,并配套形成了适合海上电潜泵管柱的泵下电加热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潜泵吸入口处原油粘度, 减小电潜泵机组负荷, 提高泵效, 增加原油产量; 动力电缆与筛管式加热器同时发热, 保证了全井筒的原油温度, 同时耐温耐压能力强, 抗挤毁强度高, 使用寿命长; 该技术可与潜油螺杆泵等技术配套应用, 解决部分稠油井稠油在井筒中流动困难和难以举升的问题。该技术在胜利浅海油田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规抽油泵在斜井和稠油井中抽液存在下行阻力大、下行困难和泵效低以及因井斜造成杆柱磨损等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问题,研制了偏置阀式稠油抽油泵。该抽油泵采用等径刮砂柱塞、球阀弹簧自动复位和偏置进油阀结构,克服了现有液力反馈式稠油抽油泵的缺点和不足,而且具有下行阻力小、进油流道大、流程短、吸入性能好、阀球关闭及时、防砂卡和减磨等特点。500余井次的现场应用表明,该泵比常规泵泵效平均提高5%~10%,检泵周期延长8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7.
谷志峰  张鹏  李飞 《石油机械》2003,31(7):20-21
组合式多功能热采泵在结构上采用了上、下2个同尺寸管径的工作筒,2个同径柱塞,1个中心导油管来实现大泵深抽强排技术,在上下泵筒之间增加一套环流注汽阀,实现下放杆注汽,在转抽时上提杆柱使柱塞进入工作位置,实现不动管柱转抽技术。该热采泵集下放管柱注汽技术、不动管柱转抽技术、检泵自动泄油技术及深抽强排技术于一体,具有注汽流道面积大、排液量大、泵效高、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和高效节能等优点。现场试验表明,它可提高热采油井综合效率10%~15%,提高采油强度4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