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该文以勒·柯布西耶1935年设计的周末住宅为线索,从建筑形态,结构体系等方面展现这一时期的住宅的特点,揭示勒·柯布西耶在设计乡土建筑中的思维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瑞士出生的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作品最近在利物浦展出。此次展览作为“欧洲文化之都”活动的一部分首次在利物浦的罗马天主教堂的地下室举行。展览品包括勒·柯布西耶的最有影响的建筑物的模型——从他的故乡瑞士的工艺住宅到“廊香教堂”(Ronchamp)和他为印度的昌迪加尔市设计的建筑物。这次展出还将用电影显示城市规划和建筑,  相似文献   

3.
因: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建筑是体块在阳光下精湛的、正确而出色的表演。”  相似文献   

4.
李建斌 《建筑师》2007,(6):50-55
勒·柯布西耶的印度实践反映了他的一种自觉地适应当地环境的设计倾向。本文重点对他在印度建筑作品适应气候的策略进行研究,从城市规划,建筑遮阳隔热、建筑通风策略等角度分析,并评述了他提出的气候表格的设计方法。指出最重要的是学习他这种务实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对路易斯·康、勒·柯布西耶、安藤忠雄等三位建筑师特殊语汇的简要回顾,提取和比较三者作品中的迷宫意象,并初步说明迷宫同城市现实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胡炜 《建筑师》2007,(6):23-32,22
勒·柯布西耶生平设计过四项宗教建筑,其中三件建成作品不仅是大师作品的经典,也成为现代建筑的经典,并对当代教堂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透过迥异的形态表象,窥探其中既沿袭相应教义要求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天才般创造性,借以生成空间形态以满足宗教活动与精神需要的复杂规律性所在及其延续与变化。  相似文献   

7.
韩林飞  任嘉乐 《建筑师》2023,(5):119-125
勒·柯布西耶《走向建筑》这本大作自诞生起就受到了学界的推崇与青睐,在全球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仍受推崇。2023年是此书面世100周年,更是值得纪念。本文从该书法文书名的翻译以及勒·柯布西耶青年时期的经历出发,结合百年来国内外关于勒·柯布西耶这本书的不同方面的评论,思考勒·柯布西耶创作本书的初衷,探究该书所显露出语言结构和逻辑问题的原因,正视《走向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史上的意义,从而客观地分析和看待勒·柯布西耶在现代建筑运动发展历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童雪菲 《山西建筑》2007,33(30):62-64
从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研究入手,阐述了其住宅研究的设计路线、技术路线、人文路线,并通过其住宅作品分析来反映其住宅研究的丰富内容,最后进行小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程超 《建筑师》2007,(6):44-49
昌迪加尔的总督府项目在柯布西耶住宅项目中占据着一个独特的位置。本文从功能、形式、秩序和理念四个方面层层深入的对这个形式奇特而且结构庞大的建筑进行解读.以揭示该建筑与其理念原型——印度法特普尔·西克里城(Fatehpur Sikri)宫殿建筑群的枢密殿(Diwan-i-khas)之间的关联.这就为理解柯布西耶晚期作品(主要是昌迪加尔首府广场建筑群)的设计手法和意图提供了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0.
沈开康 《建筑师》2008,(5):60-76
通过对勒·柯布西耶的晚期作品威尼斯医院的重新解读,剖析了医院从三位艺术家的作品研究中得出了医院病人单元,并使之成为元素,发展成了最终的颠覆传统的功能组织和结构形态,阐释了由早期对现代实体城市的推崇转变成以尊重文脉肌理来处理建筑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1955:勒·柯布西耶不在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5年,现代建筑处于新旧交替之时。本文以勒·柯布西耶为中心,以德州游侠和他们的《透明性》为线索,叙述他们如何研究并推广远在大洋彼岸的勒·柯布西耶的设计方法和思想,并服务于特定的历史目的。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类型的建筑思想的交流与冲突。以及建筑理论革新事业的动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聚焦纯粹主义时期勒·柯布西耶建筑中的自主性,分析现有论述,并进行重建。研究展开过程如下:首先,澄清此前研究中从多米诺体系来认识勒·柯布西耶建筑中的自主性之谬误;其次,讨论将形式主义的自主性应用到勒·柯布西耶建筑中的不合理性;再次,建立从机械论来认识勒·柯布西耶建筑中自主性的新的可能;最后,阐明勒·柯布西耶的建筑需要服从外在的和谐目的,故将其视为一种准自主性。围绕自主性这个建筑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纯粹主义时期勒·柯布西耶的建筑。  相似文献   

13.
朱宏宇 《建筑师》2004,(3):45-51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是世界知名的建筑大师。在40余年的建筑实践中,他走出了一条独具印度特色的当代乡土建筑之路。为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师树立了一个攀登世界建筑高峰的榜样。本文以传统和现代为切入点,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出发.结合查尔斯·柯里亚深邃的建筑思想和人生哲学,对其作品及其创作手法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全面地解读查尔斯·柯里亚是如何地“能轻而易举地把过去重新转化为一种卓越非凡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张小迪  王远涛 《山西建筑》2007,33(25):62-63
通过对郎香教堂的空间设计、形体设计和质感、细部的装饰和色彩处理以及光和影在朗香教堂中的运用的审美浅析,从而使人们更加了解朗香教堂的审美特性以及勒·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5.
勒·柯布西耶去世后40年,一直没有完成的菲尔米尼教堂将要根据建筑师的设计完成。建造这座教堂的任务由菲尔米尼的前任市长欧仁·克劳迪亚斯·珀蒂于1960年委托给勒·柯布西耶。建筑师于1960年代初期完成了位于菲尔米尼-韦尔城区的整个建筑群体的设计,该教堂是这一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群体属于联合住宅,包括一个文化中心、一个体育场和一个游泳池。1965年勒·柯布西耶的去世中止了教堂的建造。建筑师去世之后,教区并不想执行这项设计。1967年,一群勒·柯布西耶的朋友成立了一个组织,旨在实现教堂的建设。他们得到了一期建设的资金。然而…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1)
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著名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旗手",其建筑设计理念对设计界影响深远。该文基于建筑设计理论和城市规划理念的理论框架,分析与总结勒·柯布西耶的美学思想,希望对勒·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产生更深刻的思考,以获取值得借鉴的经验,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勒·柯布西耶诞生一百周年,本刊特邀作者撰文纪念。R·奥雅姆建筑师1942年至1949年曾在勒·柯布西耶工作室工作,现任巴黎勒·柯布西耶基金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18.
勒·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在早期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简约、纯粹的建筑思想促进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而极少主义建筑思想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极少主义提倡简约、自然,消除繁琐的装饰,体现建筑最本质元素的元素。这与早期勒·柯布西耶所提倡的建筑哲学类似。本文以勒·柯布西耶早期建筑思想及其作品为切入点,探究其与"极少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学文 《山西建筑》2008,34(7):80-81
通过对勒·柯布西耶具有代表性建筑作品及设计思想的分析,将其创作风格发展过程分为机器美学、粗野主义和隐喻主义三个阶段,并阐述各阶段的风格特点,以提高人们对勒·柯布西耶建筑作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张燕来 《建筑师》2022,(4):106-115
书籍是呈现思想之物,书籍设计与艺术思想有着特殊的关联。勒·柯布西耶一生完成了约 50 本建筑书籍的创作, 书籍既是展现其建筑思想的自传性媒介,也是投射其建筑观念的隐喻性物品。本文回顾了柯布西耶的出版生涯,通过 他对书籍设计与制作的参与,分析由“书籍——建筑”的交互构成的文字与图像、视觉与物理、物品与构筑特征,研究 书籍在柯布西耶的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探究书籍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