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NMF与LDA相结合的彩色人脸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彩色人脸识别的性能,提出了一种非负矩阵分解与线性判别分析相结合的彩色人脸识别算法。首先采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对彩色人脸图像不同颜色通道的信息进行编码,计算彩色人脸图像空间的基图像;然后根据非负矩阵分解计算得到的图像分解系数,融入人脸对象的类别信息,采用线性判别分析算法计算最优的鉴别子空间;最后以彩色人脸图像的投影系数为特征,采用最近邻分类算法进行人脸识别。在CVL和CMUPIE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彩色人脸识别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宏娟  潘晨 《微机发展》2007,17(11):63-66
非负矩阵分解方法是基于局部特征的特征提取方法,已经成功用于人脸识别。研究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人脸图像识别的改进算法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采用二维非负矩阵分解方法(2DNMF)和对角非负矩阵分解方法(Di-aNMF),并且使用正交的基矩阵进行Matlab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以上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人脸图像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基于统计的子空间学习算法如主成分分析,通过学习只能得到一系列特征脸,忽略了人脸识别中重要的局部信息(如眼睛、鼻子)。而利用到类别信息的算法如线性判别分析,也会因为小样本问题而有所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结合二维偏最小二乘与非负矩阵分解的非负性思想提出二维非负偏最小二乘(Two-Dimensional Nonnegative Partial Least Squares,2DNPLS)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在提取人脸特征时加入了非负性约束,使得2DNPLS不仅拥有偏最小二乘算法加入类别信息带来的分类效果,还保留了图像矩阵的内部结构信息,而且还使得到的基矩阵具有非负的局部的可解释性。在ORL,Yale人脸库中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从时间上和识别率上均优于人脸识别的主流算法。  相似文献   

4.
非负矩阵分解方法是基于局部特征的特征提取方法,已经成功用于人脸识别。研究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人脸图像识别的改进算法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采用二维非负矩阵分解方法(2DNMF)和对角非负矩阵分解方法(DiaNMF),并且使用正交的基矩阵进行Matlab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以上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人脸图像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胡俐蕊  吴建国  汪磊 《计算机科学》2013,40(10):269-273
针对线性投影结构非负矩阵分解迭代方法比较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线性投影非负矩阵分解方法.从投影和线性变换角度出发,将Frobenius范数作为目标函数,利用泰勒展开式,严格导出基矩阵和线性变换矩阵的迭代算法,并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收敛的;相对于非负矩阵分解等方法,该方法的基矩阵具有更好的正交性和稀疏性;人脸识别结果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线性投影非负矩阵分解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非负矩阵分解(NMF)存在收敛速度慢的缺点,其根本原因是基图像(基矩阵)包含大量的噪声点。另外,系数矩阵相关性很大,不利于区分不同图像。鉴于以上缺点,提出了基于光滑性和主成分的非负矩阵分解(SPNMF):一方面通过添加常数矩阵来增强基矩阵的光滑性,平抑噪声点,达到减少迭代次数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原损失函数基础上,将系数矩阵不同列之间的方差作为惩罚项,提高系数矩阵的区分度。在PIE和FERET人脸库中的实验表明,SPNMF不仅能够提高人脸识别的正确率,而且速度比NMF快2~4倍,使得基于非负矩阵的人脸识别系统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脸识别对遮挡、表情和光照的鲁棒性问题,提出基于PCA特征基压缩传感算法的人脸识别方法。利用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提取图像行列2个方向的特征并进行降维,建立反映人脸特征投影矩阵,作为压缩传感算法的超完备基。通过求解最小化l1范数,寻求图像在该超完备基上的稀疏表示,以得到一组最优稀疏系数重构各类图像,求取测试图像与各类重构图像的最小残差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较低的人脸特征维数下具有较高的人脸识别率,能有效提高人脸识别对遮挡、表情和光照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非负矩阵分解(NMF)把给定的数据矩阵分解成低维的非负基矩阵和对应的系数矩阵,两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为此,研究者将基矩阵转换为系数矩阵的投影,进一步提高分解效率。但是该方法无法处理非线性数据,核函数的引入部分解决了此问题,却同时导致核函数参数选择的问题。基于多核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多核学习的投影非负矩阵分解(MKPNMF)算法,该算法有效地避免了核函数参数选择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习性能。在实际人脸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KPNMF较已有的NMF类方法具备明显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9.
结合小波变换(WT)、二维主元分析(2DPCA)和独立元分析(ICA)的特点,提出一种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将原始图像分解为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并忽略水平高频与垂直高频分量,从而消除噪声.然后,通过2DPCA对该图像进行降维,求得白化矩阵.再利用ICA获得训练样本的独立元成分,同时求得训练样本独立基构造的独立基子空间.最后,将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分别朝该独立基子空间投影,获得样本的投影特征,并依据最近邻准则完成人脸识别.基于ORL与Yale人脸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正确识别率高于2DPCA、2DPCA-ICA与WT-2DPCA算法.  相似文献   

10.
结合二维离散小波变换(2DDWT)和二维非负矩阵分解(2DNMF)两者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脸识别融合算法2DDWT+2DNMF。首先利用小波变换把人脸图像分解成四个子块频带区域,并对三个高频子块进行图像融合,然后对低频子块和融合图像进行二维非负矩阵分解以提取特征,进而对特征数据进行加权处理。ORL和YALE人脸数据库中的识别实验表明,与PCA、SVD、NMF以及2DDWT+NMF算法相比,新融合算法能有效缩短训练时间和提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11.
二维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基于整体脸的方法,保留人脸部件之间的拓扑关系.而非负矩阵分析是基于局部特征的识别,是通过提取局部信息来实现分类.文中将两种思想的优点融合在一起,提出非负二维主成分分析.该方法改善传统非负矩阵分解只是从矩阵分解的角度考虑,没有加强分类的问题.此外,该方法在矩阵分解之前不需要将图像矩阵转换为图像向量,能快速降低鉴别特征的维数.在ORL和FERET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识别性能上优于其它方法,且更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高涛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4):1588-1590
通过对投影非负矩阵分解(NMF)和二维Fisher线性判别的分析,针对NMF的特征提取存在无监督学习以及特征维数高的问题,提出了组合2DFLDA监督的非负矩阵分解和独立分量分析(SPGNMFICA)的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对样本进行投影梯度的非负矩阵分解,将得到的NMF子图像进行二维Fisher线性判别,主要反映类间差异信息构建子空间;对子空间的向量进行独立分量分析(ICA),得到独立分量特征空间;其次将样本在独立分量特征空间上进行投影;最后使用径向基网络对投影系数进行识别。通用人脸库ORL和YALE的识别实验证明,该算法是一种有效的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3.
增量式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是基于子空间降维技术的无监督增量学习方法.文中将Fisher判别分析思想引入增量式非负矩阵分解中,提出基于Fisher判别分析的增量式非负矩阵分解算法.首先,利用初始样本训练的先验信息,通过索引矩阵对新增系数矩阵进行初始化赋值.然后,将增量式非负矩阵分解算法的目标函数改进为批量式的增量学习算法,在此基础上施加类间散度最大和类内散度最小的约束.最后,采用乘性迭代的方法计算分解后的因子矩阵.在ORL、Yale B和PIE等3个不同规模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验证文中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融合小波矩描述子(WMD)矩阵与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的人脸特征抽取与识别算法。该方法抽取描述人脸本质特征的WMD矩阵,利用2DPCA对该矩阵进行投影压缩降维,抽取人脸最终鉴别特征,利用最近邻分类器对特征进行分类识别。NUST603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using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 (AIS) for face recognition. Inspired by face recognition ability in human visual system (HVS), this algorithm fus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holistic and partial facial features. The holistic facial features are extracted b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hile the partial facial features are extracted by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with sparseness constraints (NMF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is then applied to enhance adaptability to illumination and express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used to select the fusion rules by minimizing the Bayesian error cost. The fusion rules are finally applied for face recogni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using UMIST and ORL face database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fusion algorithm outperforms individual algorithm based on PCA or NMFs.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存在部分遮挡的人脸,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非负矩阵分解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首先,用改进的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对人脸图像进行表情特征提取,然后用最大相关分类器对面部表情进行分类。在Cohn-Kanade人脸表情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无遮挡的人脸表情识别,对有遮挡的人脸表情识别也有改善。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a novel sparse neighborhood preserving non-negative tensor factorization (SNPNTF)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It is derived from non-negative tensor factorization (NTF), and it works in the rank-one tensor space. A sparse constraint is adopted into the objective function, which takes the optimization step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negative gradient, and then projects onto the sparse constrained space. To consider the spatial neighborhood structure and the class-based discriminant information, a neighborhood preserving constraint is adopted based on the manifold learning and graph preserving theory. The Laplacian graph which encodes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in the face samples and the penalty graph which considers the pre-defined class information are considered in this constraint. By using it, the obtained parts-based representations of SNPNTF vary smoothly along the geodesics of the data manifold and they are more discriminant for recognition. SNPNTF is a quadratic convex function in the tensor space, and it could converge to the optimal solution. The gradient descent method is use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SNPNTF to ensure the convergence property.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on the JAFFE database, the Cohn–Kanade database and the AR databas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NPNTF provides effective facial representations and achieves better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NTF and some variant algorithms. Also, the convergence property of SNPNTF is well guaranteed.  相似文献   

18.
杨亮东  杨志霞 《计算机应用》2019,39(5):1275-1281
针对鲁棒非负矩阵分解(RNMF)的运算规模随训练样本数量逐渐增多而不断增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稀疏限制的增量式鲁棒非负矩阵分解算法。首先,对初始数据进行鲁棒非负矩阵分解;然后,将其分解结果参与到后续迭代运算;最后,在对系数矩阵增加稀疏限制的情况下与增量式学习相结合,使目标函数值在迭代求解时下降地更快。该算法在节省运算时间的同时提高了分解后数据的稀疏度。在数值实验中,将所提算法与鲁棒非负矩阵分解算法、稀疏限制的鲁棒非负矩阵分解(RNMFSC)算法进行了比较。在ORL和YALE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运算时间和分解后数据的稀疏度等方面均优于其他两个算法,并且还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尤其在YALE人脸数据库上当聚类类别数为3时该算法的聚类准确率达到了91.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