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山核桃果蓬添加比例为10%~100%与木屑共混制备机制棒以及机制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核桃果蓬的最大添加量以30%为宜,其机制棒的棒形基本完整、平均棒长42.8cm。而从机制炭外形和理化性能来看,山核桃果蓬添加量为10%和20%时制备的机制炭性能较佳,30%次之。同时,对30%油茶果蓬、山核桃果蓬和板栗果蓬制备机制棒和机制炭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山核桃果蓬制备的机制炭灰分含量最高,5.28%;板栗果蓬机制棒密度小、含水率低、呈细纤维状,固化成型得率只有80.85%。从灰分含量、固定碳含量、燃烧值等性能方面对比结果表明,30%板栗果蓬和油茶果蓬制备的机制炭总体性能都强于30%山核桃果蓬制备的机制炭,但30%板栗果蓬制备的机制炭强度较低、易断裂。因此,利用山核桃、板栗和油茶3类果蓬原料制备机制炭具有较高的现实可行性,其中油茶果蓬在机制炭方面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木屑机制炭为对照,对山核桃果蓬添加量为10%、20%、30%和50%共4个添加山核桃的木屑机制炭试样的理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山核桃果蓬添加量低于30%时,机制炭外形和理化性能较佳,其固定碳含量和燃烧热值分别高于80%和30 MJ/kg;利用TG-DTG-DSC热分析联用技术对果蓬炭燃烧性能测试结果则表明,随山核桃果蓬添加量由10%增至50%,燃烧失重开始的温度逐渐降低;燃烧速率峰值和放热曲线峰值及其相对应温度则随山核桃果蓬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和降低,分别从1.0 mg/min降至0.7 mg/min、95.12 W/g降至82.18 W/g、580 ℃降至462.5 ℃。此外,试验也证实了随着山核桃果蓬添加量的增加,机制炭着火温度、最大燃烧速率和着火后最大失重速率、及其相应温度、最大释热量等5个参数均呈逐渐变小趋势;其中木屑机制炭着火温度比50%山核桃果蓬木屑机制炭高105.6 ℃;木屑机制炭和20%山核桃果蓬木屑机制炭的可燃性指数相对较小,相应的前期燃烧反应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炭/炭复合材料的快速致密化工艺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远明  陈东  王俊 《炭素》2001,97(1):3-6
通过对化学液气相快速致密化这种新型炭/炭复合材料快速制备工艺的步研究,以PAN基炭毡为预制体,低分子液态烃为碳源前驱体,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在900℃-1100℃温度内,3小时制备了密度为1.78g/cm^3的炭/炭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此工艺较传统工艺的致密化周期缩短了100倍以上,同时指出这种工艺快速致密化预制体的机制是由于预制体内存在较高温度梯度和碳源扩散过程受控于化学反应力学。  相似文献   

4.
从秸秆的化学性质入手,分析秸秆致密成型的机理,得出影响成型的因素,分析各因素在秸秆成型过程中对比能耗的影响,对秸秆含水量、秸秆粒度和环模孔长径比对成型比能耗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并进行两因素交互作用对其影响的分析,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以减少秸秆致密成型过程比能耗,从而解决单位成本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炭/炭复合材料致密化工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炭/炭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所采用致密化工艺的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液相浸渍和化学气相渗积(CVI)的工艺原理。液相浸渍工艺需要进行多次反复浸渍,较为繁杂;等温CVI工艺简单、产品性能稳定,但制备周期长、效率较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强制流动热梯度CVI、感应加热梯度快速致密化技术、等离子体增强CVI、直热式化学气相渗积法(HCVI)等工艺,本文同时对这些工艺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致密化工艺是C/C复合材料制备的关键,其直接决定材料的性能。重点综述了CVI工艺因素如滞留时间、气体分压、沉积温度和时间对致密化的影响,简要介绍了从传统CVI法发展起来的改进的CVI法、预制体结构对致密化的影响。对上述致密化影响因素进行评述的同时,提出了目前这种通过改善工艺参数来提高致密化效果的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应重点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卢菘  李森浩  楼波 《应用化工》2023,(6):1701-1705
通过将核桃壳热解转化为生物质热解炭并确定最佳制备温度,随后将生物质热解炭压缩成型,分析成型过程影响因素及成型品质。结果表明,600℃时产生的生物质热解炭与原料相比,挥发分含量降低70.21%,固定碳含量增加68.83%,热值达到29.16 MJ/kg;随着水分和成型压力的增加,成型炭的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粘结剂种类影响成型炭的品质特性,采用复合粘结剂可保证成型炭冷热态强度,控制灰分含量;成型可改善热解炭燃烧特性,成型炭燃烧温度区间广,活性高且燃烧较为均匀,是一种更为理想的生物燃料。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固化制造成型炭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利用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原料制造环保型能源成型炭的设备及工艺研究。试验表明 :研究开发的BX型炭化炉适合各种生物质原料的成型材炭化操作 ,同传统的土窑相比 ,生产周期显著缩短 ,产品得率提高 ,成品性能与日本同类成型炭质量标准相当  相似文献   

9.
在温度为1 348 K,压强15 kPa和停留时间1.0 s下,以甲烷为前驱体对两种不同厚度(16 mm和26 mm)2D炭纤维布预制体进行CVI热解炭致密.经120 h致密化后,将制备得到的炭/炭复合材料进行均匀切分,并测量样品的密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厚度的预制体,致密化后在气体流动的外侧密度都偏高,且样品...  相似文献   

10.
炭/炭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炭纤维增强的以炭为基体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其增强相和基体都由碳元素构成,不仅具有炭材料固有的生物相容性,而且还具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高强度与高韧性,对其应用于人体组织材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通过应用RPM技术及快速模具,解决了复杂形状炭/炭复合材料难成型的问题,并对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生物质炭成型燃料的制备机理,重点介绍了胶黏剂的选择,对有机胶黏剂中的淀粉基、木质素基和羟甲基纤维素基胶黏剂以及无机胶黏剂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浅析了水及生物质颗粒粒径对燃料成型的影响;总结并比较了不同设备成型工艺,指明了未来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生物质炭成型燃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小桐子种壳加工成型木炭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物理方法对丢弃的小桐子种壳进行再利用研究,将小桐子种壳经过粉碎、压制、炭化,测定参数。最后得到成型燃料炭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热重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成型后褐煤的热解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Freeman—Carroll法计算出了型煤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300℃型煤开始发生激烈的热解反应,到431.8℃时,热解最为激烈。型煤热解反应为1级反应;反应温度为450℃左右时,活化能为241.94kJ/mol;成型后褐煤的化学性质较成型前稳定。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炭粉成型工艺及燃烧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炭粉压缩成型的工艺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粘结剂使木炭粉、竹炭粉和稻壳炭粉压缩成型,经试验分析得到在木炭粉、竹炭粉和稻壳炭粉中加入粘结剂B的质量分数为6%、5%和4%。对制得的成型炭进行了真空高温热处理,显著提高了成型炭产品的固定碳含量,3种成型炭固定碳含量平均提高5%以上。测定了成型炭的燃烧特性,3种成型炭中以固定碳含量最高的木炭成型炭热效率最高,为35.2%;竹炭粉成型炭次之,为34.1%;固定碳含量最低的稻壳炭粉成型炭热效率最低,为26.3%。结果表明:在密实度接近的情况下,成型炭的固定碳含量是影响其热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简要叙述粉煤成型技术在国内中小氮肥行业的应用现状;探讨适合于中型氮肥企业使用的型煤工程设计方案;分析总结我厂在型煤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秸秆炭制备速燃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农作物秸秆炭为主要原料制备速燃炭,研究了秸秆炭与引燃剂的比例及成型方式对速燃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作物秸秆炭与引燃剂质量比为4:3,块状成型方式制备的速燃炭性能较好,其燃烧热为 21289.76 J/g,且 24 g 该速燃炭燃烧时火焰持续 13 min 55 s,火星持续 113 min,燃烧残渣 13.19%。并通过燃烧实验表明, 24 g 速燃炭能使 50 mL 蒸馏水持续沸腾 17 min,且水温在60~80℃ 之间保持 90 min 以上。  相似文献   

17.
影响挤出吹塑制品质量的成型工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成型工艺对挤出吹塑制品质量的影响。制品壁厚分布情况和制品重量是制品质量衡量标准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熔体温度和螺杆转速对型坯成型中型坯的膨胀和垂伸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制品壁厚分布和制品重量,而吹胀压力对制品壁厚分布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影响制品最终重量;其变化不会导致制品壁厚整体的增大或减小。研究得到的结论在实际生产中有助于确定最优成型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磷炉炭砖的腐蚀原因,认为炉壁厚度、炭砖的外形尺寸的大小及形状、填料的特性和性能变化以及炭砖砌体的性质、磷炉使用时炭砖的热膨胀、机械应力和热应力都是影响炭砖腐蚀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