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8根十字形截面钢筋砼柱在轴向力及双向弯矩共同作用下的反复加载试验研究,揭示了十字形截面钢筋砼双向压弯柱的破坏形态及正截面承载力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迭代方法,编制了相应的电算程序,对其受力性能做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最后,提出了十字形截面钢筋砼双向压弯柱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以螺旋筋体积配筋率μ,偏心距比e/rhe,长细比λ为控制变量,对螺旋筋管混凝土中长柱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方便简单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讨论了横向钢筋体积配筋率对界限偏心率,界限长细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节点域性能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各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优缺点,并对今后有关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节点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15根高强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影响高强混凝土柱延性及抗震能力的因素,分析了轴坟比,配箍特征值及不同形式复合箍筋的影响及作用。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高强混凝土柱的延性和抗震能力的构造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岩溶陷落柱岩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大量野2外调查和巷揭情况,提出了陷落柱塌落前的岩体致塌破坏物理模型和两种致塌破坏结构,揭示了节理面在岩体致塌中的重要作用;从岩体结构角度阐述了由陷落作用形成的围岩构造,初步划分陷落柱的充填类型有:泥石浆型充填,顶冒式堆积,开放水体堆积;并讨论了限落柱的堵水和活化突水问题。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计算柱非线性变形的新方法,同时考虑了混凝土徐变收缩和荷载的影响。引用了作者导出的一组数解徐变收缩的公式,并与试验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以有限元数值积分方法为基础,提出了SRC双偏压柱正截面承载力及变形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模式,并编制了电算程序,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此外,提出了双向压弯构件附加偏心角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鉴于我国规范对异形截面柱或荷载面的冲切强度计算未作明确规定,根据所进行的柱截面为三种典型异形柱(十字形、T形和L形)板柱连接冲切特性试验成果,并结合献试验资料以及国外规范的作法,提出了符合我国设计实践的非矩形截面柱的板柱冲切强度计算模式.同时根据大量试验资料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柱型的冲切强度计算公式,该公式不仅形式简单,且同ACI318规范及我国GB50010—2002规范方法相比,与不同试验结果的符合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钢管混凝土柱框支剪力墙结构应用的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管混凝土柱是一种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等突出优点的结构构件,但在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尚属开始阶段.本丈对框支剪力墙在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支柱和钢筋混凝土框支柱的情况下,分别比较其对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受力性能影响.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其内力变化规律仍然基本符合传统框支剪力墙的受力概念.因此,对现行规范有关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构造规定进行局部调整后.可适宜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受力明确、设计合理的节点形式及其设计,解决了钢管混凝土柱在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应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当前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进行探讨改革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建议,有些建议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水平荷载所产主的层间剪力在各墙肢间按层间侧移刚度进行分配,每个墙肢按所分配到的作用力分别单独计算。自顶层开始,采取逐层往下递推计算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各层层间刚度相同或不同的联肢剪力墙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柱工程平板塌陷与复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某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柱结构工程,在浇筑一层顶板混凝土的过程中,负一层顶板部分区域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在板柱节点处板相对于柱下沉最大达100mm,板格中心相对于柱下沉最大达220mm.分析了引起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塌陷的原因,提出了将板复位的方法及过程,给出了加固补强方案,可供处理同类工程事故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八度区不等层高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八度区不等层高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的相关研究较少,而笔者按现行异形柱规程设计制作了一榀1/3缩尺不等层高异形柱框架并对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分析了该类型结构的破坏特征、破坏机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滞回曲线、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表明,该类型框架破坏机制属于混合机制,在较高地震作用下,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具有足够的抗剪强度,整体抗震性能良好,但在加载后期,底层柱脚混凝土破坏较严重,降低了结构的承载能力,成为结构的薄弱部位,在设计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摆式电涡流TMD作为一种新型阻尼器,多用于人致振动和风振控制,较少应用抗震工程,也缺乏较好的计算方法。为研究摆式电涡流TMD的减震性能及合理的质量比μm,根据摆式电涡流TMD的力学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联合仿真的耦合计算方法,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分别建立了5、10、20层钢框架结构模型,设计了5组不同μm的摆式电涡流TMD,并采用提出的耦合计算方法,对摆式电涡流TMD钢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层剪力和层加速度与μm的关系曲线,并与无TMD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耦合计算方法可行且有效,摆式电涡流TMD可有效降低钢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当μm为3%时较为合理。其中,20层钢框架结构的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层剪力和层加速度分别减小26.5%、20.9%、4.3%、7.3%。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控制方法,分析了设置水平伸臂构件和环带构件对减小这类结构侧移的作用机理。对一60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通过改变水平伸臂构件、环带构件的设置情况而形成的不同结构方案,采用常用结构设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分别对其分析计算;探讨了水平伸臂以及不同刚度的环带对结构自振周期和结构顶点侧移的影响;研究了环带对核心筒剪力的影响,环带对外框柱轴力的影响。分析表明:环带的设置、环带本身的刚度对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顶点侧移和自振周期有较大影响;能有效调整外框柱的轴力分布,更好地发挥外框柱的整体作用;环带的设置会加大水平加强层的剪力突变这一不利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按两阶段分析底层带支撑异型柱框架延性的概念,可供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碟形弹簧竖向减震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种碟形弹簧竖向减震装置,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并对其竖向地震响应进行了时程动力分析,对比了隔震结构及其相应非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了罕遇地震怍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轴力、加速度、位移等,结果表明该竖向减震装置能够起到有效减轻竖向地震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3个内隔板一面贯通式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轴压比情况下节点的滞回性能、强度及刚度退化、延性、耗能性能及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层间位移延性系数为2.11~2.32,峰值荷载时的能量耗散系数为1.141~1.502。提出了抗震设计、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框架结构的层间失效模式,将框架结构看作是一个失效相关的串联体系,建立了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的计算模型。同时,在结构体系可靠度一定的条件下,以层间刚度作为优化变量,对框架结构进行可靠度的最优分配,使整个结构的造价最低。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抗力,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显然,本文方法是对现有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方法的一种改进。  相似文献   

20.
对某地下室柱顶基础隔震的4层框架结构幼儿园,应用有限元软件ETABS建模进行时程分析,分析超烈度地震作用下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重点讨论下部独立悬臂柱的抗震设计。结果表明:设防烈度7度(0.15g)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减震效果显著;7度(0.15g)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处于弹性,独立柱位移角极小;超烈度8度(0.20g)罕遇地震作用下,独立柱位移角仍然极小,楼层加速度减震效果显著,人体舒适度大为提高,隔震层仍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表明隔震设计显著提高了结构安全性。建议工程应用中类似隔震建筑在不影响地下室的使用功能条件下,加大独立柱刚度并优先选择较大直径的隔震支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