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非构造圈闭的勘探前景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内部不整合面众多,奠定了形成地层圈闭的良好基础,非构造圈闭已成为侏罗系深化勘探的必然选择。地层超覆圈闭是最有利类型,主要发育在盆地边缘、陆梁隆起两侧,以及盆地内部各坡折带附近的Ⅰ层序至Ⅳ层序中,在坡折带上部,Ⅱ层序、Ⅲ层序的低位域发育了有规模较大的下切河谷,有形成深谷圈闭的可能。各层序底部在多数地区岩性粗,不利于形成不合面遮挡圈闭。但在个别地区,白垩系底部和头屯河组底部岩性较细,可能形成不整合面遮挡圈闭。准噶尔盆地的株罗系以河湖三角洲体系为主,其中,Ⅲ层序上部及Ⅳ、Ⅴ等层序中的曲流河和曲流河三角洲的砂泥比相对较低,有利于岩性圈闭发育。从盆地南缘到陆梁隆起存在规模巨大的压力封存箱,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成为巨大的成岩圈闭。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非构造圈闭勘探应主攻地层圈闭、兼探岩性圈闭、准备成岩圈闭,圈闭评价要特别注意油气运聚条件。  相似文献   

2.
地层油气藏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国内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已引起普遍关注。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不整合面为切入点,依据圈闭机制的不同,给出了地层圈闭新的划分方案,把地层圈闭划分为不整合面之上超覆型地层圈闭、不整合面之下遮挡型地层圈闭以及不整合面之间削截型地层圈闭。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不整合强度、不整合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从以上2 个方面对地层油气藏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此外,文章还对不同类型地层油气藏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对其勘探提出了建议,并且指出了一些亟须发展的理论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罗权生  江国慧 《吐哈油气》2007,12(3):201-205
吐哈盆地红连油田下白垩统三十里大墩组与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之间发现了一套新的含油气地层。但是,对这套地层的归属存在不同的划分方案,这给新发现含油气地层的命名、对比与油气勘探潜力的评价以及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等诸多方面造成了影响。白垩系与侏罗系的界限对应于燕山构造运动第Ⅱ幕产生的不整合面,基于岩心、测井、地震反射等多方面资料的研究,认为吐哈盆地红南9-12井新发现的含油气地层位于不整合面之上,划归下白垩统三十里大墩组较为合理,三十里大墩组进一步划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新发现的含油气地层称为下段(K1s1),原划分的三十里大墩组统称上段(K1s2)。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红连油田下白垩统三十里大墩组与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之间发现了一套新的含油气地层,但对这套地层的归属存在不同的划分方案,这给新发现的含油气地层的命名、对比和油气勘探潜力评价以及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等带来了不利影响。指出白垩系与侏罗系的界限对应于燕山构造运动第Ⅱ幕产生的不整合面,准确地划分白垩系底界不整合面是正确划分红南9-12井新发现的含油气地层的关键。基于岩心、测井、地震反射等多方面资料的研究,认为将白垩系底界不整合面划分在新发现的含油气层底界较为合理,这样三十里大墩组进一步可划分为上下2个岩性段,新发现的含油气地层称为下段(K1s1),原划分的三十里大墩组统称上段(K1s2)。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一段非构造油气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一段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基础上开展精细沉积相研究,并进一步分析流一段非构造油气藏的油源条件、圈闭条件和非构造圈闭的形成特征。研究表明,流一段油源丰富,油气运移充注充分,储盖组合良好,主要形成断层-岩性(圈闭)油气藏、不整合面遮挡型(圈闭)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油气藏和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油气藏4类非构造油气藏,(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是这些圈闭的主要储集层。断层-岩性圈闭的特征是断层走向与三角洲物源方向垂直或交切;不整合面遮挡型圈闭的特征是三角洲砂体上游被剥蚀;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的特征是三角洲砂体下游发生构造抬升;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主要发育在深水区的中深湖,一般为三角洲前方的浊积体。根据以上特征,预测了流一段非构造油气藏的有利钻探目标。图9表1参33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家海凸起是夹持于三大生油凹陷的一个形成较早继承性古隆起,在整个油气运移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有利的运移通道上,它控制着油气的平面运移效应。多年的勘探证实,白家海凸起主要的油气藏类型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及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的规模较小,而且主要位于白垩系与侏罗系不整合面附近的中上侏罗统。因此,白家海凸起的勘探应以寻找构造圈闭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地层和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侏罗系是准噶尔盆地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地层、岩性等非构造油气葳已成为该盆地侏罗系勘探的必然选择。独特的构造背景和油源条件为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地层、岩性油气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基础和物质基础。侏罗系头屯河一齐古组介于两个不整合面之间,地层、岩性、岩相、厚度变化大,非常有利于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SB3层序界面之下形成了大型的三角洲和沉积坡折带,层序界面上深切河谷很多,也有利于地层圈闭发育。侏罗系以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曲流河和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能量相对较弱,砂泥比相对较低,有利于岩性圈闭的发育。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中存在规模巨大的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极有可能形成巨大的成岩圈闭。因此,准噶尔盆地地层、岩性油气葳有着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经历了偶然发现、局部勘探、全面勘探3个发展阶段.中国沉积盆地内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新近系3套火山岩,以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和风化壳岩溶型储集层为主,储集层物性基本不受埋深限制.火山岩自身不能生成有机烃类,与有效烃源岩匹配是成藏的关键,近源组合最有利于成藏,生烃中心控制油气分布,远源组合需断层或不整合面沟通.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以近源组合为主,沿断裂高部位爆发相储集层发育,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斜坡部位喷溢相大面积分布,经裂缝改造的储集层有利,主要形成岩性油气藏;中西部发育两种成藏组合,近源大型地层油气藏最有利,沿不整合面分布的风化淋滤型储集层亦可形成大型地层油气藏.图9表6参44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腹部K/J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勘探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1区块目前含油层系主要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J1s2),含油层系单一,新层系勘探有待突破。腹部地区侏罗系—白垩系(K/J)为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河流相砂体非常发育,构成了该区非构造油气藏的重要储集体。受燕山运动影响,该区K/J上下地层发育多个不整合面和多套断裂体系,不整合面上下地层隐蔽圈闭发育,油气运聚条件优越。K/J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侏罗系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和白垩系清水河组(K1q)是腹部地区油气勘探重要目的层系,近年,邻区在上述层系不断获得新的突破,结合邻区的勘探认识,对中部1区块J2x、J2t、K1q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作了深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谭廷林 《石油学报》1986,7(2):35-43
我国近海大陆架油气藏具有多岩性、多储层和多圈闭类型。例如,在第三系有构造圈闭的的砂岩油气藏、岩性圈闭的超压砂岩油气藏和礁灰岩油藏;在侏罗系和白垩系有岩性圈闭的火山岩油藏;在石炭系、寒武系、奥陶系有岩性-构造圈闭和地层-构造圈闭的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本文主要论述这些砂岩与非砂岩油气藏测井解释的特征,采用特殊的测井解释方法,有助于提高近海大陆架油气藏测井解释的精度,从而发现更多的石油与天然气。  相似文献   

11.
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为富油气凹陷,具有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针对深层白垩系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尚未取得突破的现状,通过开展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建立了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Melut盆地北部凹陷源上、源内各主要层序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与方向。研究表明:源上主要发育Yabus上段—Adar—Lau高位域,有利相带为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主要形成构造-岩性圈闭;源内主要发育Galhak—Algayger湖侵域,有利相带为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和洪水浊积扇,主要形成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综合分析认为,源内层序是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勘探目标。在有利构造背景下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是Melut盆地白垩系成藏的关键因素,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带是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优势相带,上白垩统Galhak组是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要目的层段。研究结果对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下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红连油田下白垩统三十里大墩组与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之间发现了一套新的含油气地层。通过对岩电、重矿物组合、粘土矿物等特征及地震层序分析, 认为该套地层位于不整合面之上, 应归属于下白垩统三十里大墩组下段较为合理。该套地层在研究区普遍具备成藏的基本条件, 应作为进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塔里木盆地粘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组合形式、演化与形成机理等为依据, 探讨了其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以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侏罗系和白垩系两个不同古环境下形成的粘土矿物及其组合特征, 对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一定的证据和帮助;泥岩中伊利石/蒙脱石间层中蒙脱石含量在纵向上的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对储集层物性影响较大并有利于储集性能保存的是以高岭石为主的粘土矿物组合类型与早期形成的以自生(伊利石/蒙脱石间层矿物)衬垫式和非自生(伊利石)衬垫式产出的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图尔盖盆地是哈萨克斯坦中南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为中生代裂谷盆地,具有垒堑相间结构,南部阿尔斯库姆坳陷是盆地的沉积中心和主要的生烃灶,自西向东由4 个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地堑组成,已发现的十余个油田均位于地堑间的次级隆起与斜坡部位。盆地主要沉积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由下至上发育了几个大型的区域不整合。直接覆盖在前侏罗系变形基底之上的是下、中侏罗统泥岩为主的生油层系,上侏罗统河道砂体及下白垩统一套广泛发育的席状砂是主要储层,其上一套稳定的湖泊相页岩成为区域盖层,生储盖配置关系合理。该盆地虽然经历了20 多年的勘探历程,大规模的优质储量大部分已被发现,但仍具勘探潜力,除构造圈闭外,斜坡部位的地层岩性圈闭和基底裂缝型风化壳都是未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沙雅隆起含油气系统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南部海相烃源含油气系统和北部陆相烃源含油气系统。两种含油气系统关键时刻、油气藏圈闭类型及发育层位均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处于海相含油气系统分布区的塔河地区主要勘探层位集中在侏罗纪以下层位,主要勘探目标是早奥陶世地层不整合-岩溶缝洞型圈闭、石炭纪披覆背斜圈闭、三叠纪背斜-断块圈闭、盐边低幅度背斜圈闭及早石炭世内部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等;处于陆相含油气系统分布区的雅克拉—轮台地区的主要勘探层位是侏罗纪以上层位,主要勘探目标是晚第三纪、晚白垩世—老第三纪的构造圈闭、侏罗纪和早白垩世地层圈闭。在亚南断裂与轮台断裂间应重视对下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披覆背斜圈闭的勘探。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石莫地区井下地层划分以及与周边地区地层对比问题,对石莫1井中生界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所见孢粉化石共计98 属195种,建立了5个孢粉组合,依次为Concavissimisporites-Classopollis-Rugubivesiculites组合,对应下白垩统清水河组;Cyathidites-Cerebropollenites-Piceaepollenites组合,对应下—中侏罗统三工河组;Osmundacidites-Cycadopites-Protoconiferus组合,对应下侏罗统八道湾组;Dictyophyllidites-Aratrisporites-Alisporites组合,对应上三叠统白碱滩组至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下部;Punctatisporites-Converrucosisporites xinjiangensis-Parataeniaesporites pseudostriatus组合,对应中—上三叠统克拉玛依组。其组合特征可分别与准噶尔盆地南缘清水河组、三工河组、八道湾组、黄山街组和郝家沟组、克拉玛依组孢粉组合对比。孢粉化石资料表明,该井区侏罗系发育不全,缺失头屯河组、齐古组和喀拉扎组;三工河组的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中侏罗统与下侏罗统的界线应划在三工河组下段与上段之间;八道湾组底部时代为晚三叠世,三叠系与侏罗系的界线应划在八道湾组下部。  相似文献   

17.
库车坳陷南缘地层超覆圈闭特征及含油气前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下段在库车坳陷南缘由北向南尖灭,形成一系列地层超覆圈闭。侏罗系圈闭以侏罗系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中上段滨浅湖沼泽相泥质岩为盖层。下白垩统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中上段浅-半深湖泥质岩为盖层,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圈闭底板为前震旦系和震旦-下奥陶统,其底板的封堵性直接影响圈闭的有效性。研究认为3种情况下底板可以形成较好的封堵:(1)底板为前震旦系;(2)底板为震旦-奥陶系碳酸盐岩,当圈闭前端底板岩溶不发育,可成为有效封堵面,形成有效圈闭;(3)底板为震旦-奥陶系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但地层圈闭储层与底板岩溶储集体连为一体,圈闭前端震旦-奥陶系与前震旦系呈断层接触,上覆下白垩统中上段盖层,构成复合圈闭。库车坳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南缘地处坳陷内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油气运移指向区,油源、运移聚集和圈闭条件都比较优越。因此库车坳陷南缘地层超覆圈闭具有良好的含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研究区中生代地层典型剖面或代表性剖面系统考察和综合研究,对上侏罗统及其上覆、下伏岩石地层进行进一步系统清理和修订:(1)将济阳坳陷原上侏罗统蒙阴组划归下白垩统,与之相对应的是鲁西南地区为杨家庄组;将山东地区中—上侏罗统三台组界定为中侏罗统;(2)将皖北地区合肥盆地圆筒山组划入中—上侏罗统;原上侏罗统周公山组认为是跨时代地层单元(J3K1)。(3)大别山北麓北淮阳六安、金寨地区的凤凰台组、三尖铺组定为晚侏罗世早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东部地区准确可行的地层对比关系,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地层划分与对比表。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东部晚侏罗世除了在南北缘存在沉积外,整个地区缺失上侏罗统。该现象表明中国东部在晚侏罗世仍为挤压应力环境甚至比早中侏罗世更为强烈,甚至一直维持到早白垩世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