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回转窑内被焙烧物料的运动分析, 得出被焙烧物料的运动轨迹, 进而推导出窑斜率与转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对钒钛磁铁矿焙烧回转窑的传热过程及物料运动行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钒钛磁铁矿焙烧回转窑温度分布数学模型。并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中试回转窑内物料和烟气沿轴向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物料在刚进入回转窑时被迅速加热,随后升温速率减慢;当烟气温度较低时,对流换热系数为20 W/(m·K)左右,为辐射换热2倍;随着烟气温度升高,辐射换热成为主要机制,在窑尾处可达对流换热10倍左右;对于中试回转窑,数值计算模型与实验结果误差最高为50 K,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指导生产中回转窑设备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刘辉 《四川冶金》2007,29(5):49-52
分析了支撑剂在回转窑中焙烧的热力和动力条件,调整相关焙烧设备的温度参数,来消除细粉过细、升温过快、焙烧区域过短等不利于高温焙烧的因素,使物料能够在最佳焙烧温度区得到有效、均匀的焙烧。以达到产品耐压强度、焙烧温度、成品率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辉钼矿微波焙烧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和水平后,利用响应曲面法考察焙烧时间、物料质量、焙烧温度对焙烧效果的影响,建立了用于可溶钼(MoO_3)比例及S含量预测的多元回归模型,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物料质量均对焙烧效果影响较大,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物料质量。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焙烧时间56.95min,物料质量8.33g,焙烧温度649.55℃;此条件下采用微波焙烧后钼焙砂中可溶钼(MoO_3)比例和S含量分别为94.3%和0.054%,而采用传统电阻炉加热焙烧后钼焙砂中可溶钼(MoO_3)比例和S含量分别为85.5%和0.471%,表明微波焙烧大大提升了辉钼矿的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采用硫酸浸出—硫酸化焙烧—水浸出工艺从复杂镍钴物料中浸出镍、钴,考察了物料在预处理过程中加酸与不加酸条件下的浸出效果,以及浸出渣焙烧过程中酸料质量比、催化剂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硫酸浸出预处理后的硫化镍钴物料,在酸料质量比0.85∶1、硫酸钠用量为物料质量4%、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120min条件下进行焙烧,然后再用水浸出,镍、钴浸出率分别可达98.08%和98.79%,镍、钴浸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从硫酸渣中富集铁,考察了物料细度、物料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铁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物料配比0.20、700℃下焙烧1.5h,再用试剂WJ-2浸出,可将硫酸渣中铁质量分数从49%提高到59.24%。  相似文献   

7.
以火力发电厂SCR废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分析焙烧过程物相变化,探究钠化焙烧工艺对二氧化钛回收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得出各因素对二氧化钛焙烧浸出率影响的主次关系依次为:焙烧温度碳酸钠添加量焙烧时间物料粒度。钠化焙烧工艺参数为: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3.0h、物料粒度-106μm、Na_2CO_3与原料质量比3.0,钛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4%。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攀钢研究院"一种含钒物料的两段式钙化焙烧的方法"发明专利获新西兰知识产权局授权。该项发明针对现有的含钒物料钙化焙烧提钒工艺中存在的温度难以控制导致的物料容易烧结、设备容易粘结且因需要进行提钒尾料处理造成的成本较高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温度易控、物料不易烧结、设备不易黏结且不用加入提钒尾料的含钒物料的两段式钙化焙烧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不添加提钒尾料的前提下,控制焙烧过程的反应平稳地进行,并达到物料不易烧结、设备不易黏结的效果,从而可以加大设  相似文献   

9.
吴封 《铁合金》2012,43(3):20-24,29
阐述了钒渣"两步焙烧工艺"的实验室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影响钒渣氧化的主要因素是钒渣的粒度与金属铁含量:造成焙烧过程中物料粘结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焙烧物料的全钒含量,其最可能的原因是焙烧物料的正硅酸盐含量。实验考察了钒渣粒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钒渣中金属铁含量及外配V2O5对钒渣氧化效果的影响;研究了碱比、钠化时间与温度对氧化料钠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钼业》2010,34(1):53-53
申请人:中南大学 本发明涉及一种钼钒多金属冶金物料分解方法。将冶金物料先加石灰进行一次焙烧,焙烧得到的焙砂再加硫酸进行二次焙烧,二次焙烧得到的焙砂再加水搅拌浸出。该方法具有加工成本低、有价金属浸出率高、作业环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有色冶金节能》2010,(2):58-59
专利申请号:CN200910010989.3 公开号:CN101525685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高碱量钠化焙烧湿法冶金熟料的方法。经过原料破碎、制备过粘熟料、制备混合料和焙烧熟料制备工序将矿物原料焙烧成为熟料,用于浸提其中的金属物质。本发明方法克服物料焙烧过程物料熔融粘稠、  相似文献   

12.
焙烧钼精矿块的生产较钼铁具有辅料消耗少、节能、环保以及生产成本低的独特优势,随着焙烧钼精矿块炼钢技术的日趋完善和进步,国内使用钼铁炼钢将随之减少,利用焙烧钼精矿块用于炼钢其前景广阔。本文通过焙烧钼精矿块新生产线对添加剂浓度/用量、干燥时间、物料粒度选择等不同参数试验,从而确定了焙烧钼精矿块新生产线压制最佳工艺参数,同时提高了焙烧钼精矿块成球率和产品质量,深受国内外用户青睐,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焙烧设备本体及焙烧物料性质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氧化铝焙烧炉出口含尘高的原因。又从改善焙烧设备系统及焙烧物料性质入手,提出了进行拜耳种分系统流程优化及在焙烧设备电收尘器后加1台布袋除尘器的焙烧系统改造方案。通过多项降低氧化铝焙烧炉出口含尘的措施的实施,并经生产实践的检验,证明这些措施确实有效,氧化铝焙烧炉出口含尘得到降低,取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探明球团焙烧过程中料层内部的热质传输特征以及反应进程,本文基于质量与热量传输定律,建立包括静止料层和滚动料层的热质传输模型,并对料层中发生的水分蒸发、磁铁矿与硫的氧化、结晶水及碳酸盐的分解、固定碳燃烧等物理化学现象分别建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嵌入了反应动力学模型的静料层热质传输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链箅机、环冷机和带式焙烧机等静料层的焙烧过程,利用嵌入了反应动力学模型、物料运动和燃烧模型的回转窑一维传热模型可以较真实地模拟回转窑内滚动料层的传热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硫酸铵焙烧-水浸工艺,将红土镍矿与硫酸铵混合焙烧,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物料配比和矿粉粒度对镍、镁、铝和铁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得到影响焙烧效果的各因素顺序为:物料配比、焙烧时间、焙烧温度、矿粉粒度.优化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120min,物料配比2∶1,矿粉粒度小于80μm,镍、镁和铝提取率大于98%,铁提取率大于94%.研究了焙烧过程镍、镁、铝和铁与硫酸铵反应过程的动力学.镍、镁、铝和铁的反应速率均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9.93 k J·mol-1、18.96 k J·mol-1、17.86 k J·mol-1和20.83 k J·mol-1.  相似文献   

16.
针对钒渣钙化焙烧温度过高导致物料烧结、回转窑结圈的问题,采用提高焙烧气氛氧含量的方法,强化焙烧动力学条件,降低焙烧温度,并进行了富氧钙化焙烧实验室试验和工业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尾气氧含量12%~14%的情况下,焙烧温度从富氧前的920~940℃降低到富氧后的870~885℃,降低了约50℃;工业试验过程中,物料绝大部分为粉料,回转窑运行正常,焙烧获得的钒转浸率为89.58%。采用钒渣富氧钙化焙烧技术,解决了焙烧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实现了钒渣不配尾渣直接焙烧。  相似文献   

17.
肖捷音 《有色矿冶》1997,13(6):29-32
本文详细介绍了处理镉废颜料的工艺条件,分别从低温及二段温度硫酸化焙烧两种方法上进行探讨处理此种物料的最佳条件,亦进行回转窑扩大硫酸化焙烧试验,提出了处理镉废颜料在不同设备条件下应采取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伊犁电解铝厂60KA自焙槽技术改成75KA预焙槽系列焙烧启动实践基础上,对采用铝液焙启动法的分析比较,指出热启动法具有减少焙烧时间,启动速度较且平稳,节电、省物料,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有利于延长寿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白冰铜属高硫低熔点物料,采用沸腾焙烧脱硫,工艺过程不无难度。φ100mm炉扩大试验所获结果,颇具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主要探索大型预焙曲面阴极电解槽焙烧新方法——半空腔焙烧法,铺焦和装物料方法、焙烧期间上抬与不上抬阳极的操作对比,选择中间及四周空上抬阳极半空腔焙烧启动新方法更适合曲面阴极槽焙烧工序,为"槽焙烧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