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导体情报》2008,45(3):183
据洛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报道,15nm的多孔硅膜可以使微流体过滤器更有效地进行蛋白质提纯和血液渗析。这种多孔硅膜过滤液体速度快且能把尺寸相近的分子分离开。该硅膜的过滤速度几乎是现在所用血液渗析膜的11倍,并且过滤时不会出现分子阻塞现象。这种膜可以作为微流体分子分离的过滤膜用于DNA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超薄有序分子膜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在许多领域中的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报告将对有序分子膜的制备技术以及相应的表征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超薄有序分子膜的液晶分子无摩擦定向,高分子样本超薄抗蚀层,高热稳定性超薄绝缘膜、非线性光学薄膜,生物敏感薄膜,以及诱导无机功能薄膜生长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自组装技术是制备纳米结构的几种为数不多的方法之一。本文对最近几年自组装技术在纳米科技领域中的一些重大突破和成果进行较为系统地综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组装单层膜、纳米尺度的表面改性、超分子材料、分子电子学与光子晶体  相似文献   

4.
自组装技术是制备纳米结构的几种为数不多的方法之一.本文对最近几年自组装技术在纳米科技领域中的一些重大突破和成果进行较为系统地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组装单层膜、纳米尺度的表面改性、超分子材料、分子电子学与光子晶体.  相似文献   

5.
脉冲激光纳米薄膜制备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脉冲激光薄膜沉积(PLD)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制膜新技术。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物理原理;探讨了脉冲激光沉积制膜的物理过程,激光作用的极端条件及等离子体羽辉形成的控制对薄膜成长的影响;评价了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多种功能材料薄膜,特别是纳米薄膜及多层结构薄膜的制备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结合自行研制的设备,介绍了在PL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兼具分子束外延(MBE)技术特点的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L-MBE),指出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探讨激光与物理相互作用和薄膜成膜机理方面的作用,尤其是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在高质量的纳米薄膜和超晶格等人工设计薄膜的制备上显现出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分离膜是膜分离技术的起点与核心,也是膜分离技术研究、发展的方向和重点。PTFE微孔膜等离子体接枝改性是利用辉光放电在膜表面形成活性中心自由基,然后在表面引入其他长链的功能性基团。Iwata等和Wang等利用等离子体接枝改性得到了较  相似文献   

7.
自组装技术是制备纳米结构的几种为数不多的方法之一。本文对最近几年自组装技术在纳米科技领域中的一些重大突破和成果进行较为系统地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组装单层膜、纳米尺度的表面改性、超分子材料、分子电子学与光子晶体。  相似文献   

8.
操纵生物大分子以在纳米尺度上的构造分子建筑,是当今分子操纵领域中很具吸收力的研究主题。本文介绍一种通过改进的“分子梳”技术结合原子力显微镜,进行DNA拉直操纵及成像。先在云母表面制备小分子单层膜,然后将长链DNA转移支该膜上进行操纵。简单讨论了本方法在DNA测序及基因图谱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从六十年代初期至今十余年内,用来生长砷化镓单晶外延膜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化学反应从汽相往单晶衬底上淀积砷化镓的汽相外延生长法,另一种是从含有砷化镓材料的溶液中利用偏析作用在衬底上析出单晶的液相外延法。最近几年,国外又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分子束外延的生长技术(也有称为真空淀积技术或真空蒸发技术),并用它成功地生长了砷化镓单晶薄膜。所谓分子束外延方法,就是在一超高真空系统中,使衬底保持在一适当高温下,通过将膜组分元素和掺杂剂元素分别装到分离的喷射炉中,并将炉温加到蒸发温度以产生相应的分子束,连续地打在衬底表面上,从而在衬底表面上进行淀积以后到单晶薄层。  相似文献   

10.
分子束外延技术(简称MBE)是随着超高真空、表面分析和薄膜生长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熟的一种新工艺。196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A.Y.Cho等人为制作深度方向掺杂元素精确控制的超薄平面结构和多层叠加结构膜,第一次提出分子束外延技术。1968年至1974年期间,很多研究工作者在GaAs、GaP衬底上对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进行了大量外延生长参数、表面结构和成膜机理等方面的基础实验研究。由于处于探索阶段,曾  相似文献   

11.
刘一声 《红外技术》1991,13(1):31-37
LB膜是一种由有机高分子定向排列组成的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薄膜材料。通过沉积两种不同种分子的交替层,可以形成非中心对称结构的热电性LB膜,是制作红外检测系统用热电元件的新型有机薄膜材料。本文主要叙述LB膜的制法、热电性膜的制法、热电性LB膜的进展概况及其在热电器件方面的应用和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2.
复合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三氯十八硅烷(octadecyltrichorosilane 0TS)/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炕(3-amino-propyltrimethoxysilane APTMS)和APTMS/OTS复合自组装分子膜,在原子力/摩擦力显微镜上对薄膜的摩擦特性进行了测试,并与0TS和APTMS自组装分子膜(self-assembledmonolayers SAMs)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OTS/APTMS复合自组装分子膜因既保持了一定的键合强度叉增加了自组装分子的流动性,使其摩擦力显著降低。复合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力随着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与自组装分子的受力响应和弛豫特性相关。合理地设计自组装分子膜可有效地减小摩擦。  相似文献   

13.
转换垂直阵列式碳纳米管基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描述了一种将阵列式排列的碳纳米管膜完整地从沉积基底上逐层分离组装到新基底的技术。用扫描电镜研究了被分离的碳纳米管膜的形貌、黏结层的特点,并且对被分离的膜和膜与新基底的导电特性分别做了测试。电镜形貌分析表明构成碳纳米管膜的碳纳米管在被分离后可以保持原来的形貌,也可以呈弯曲状,这取决于分离膜时作用于膜表面的压力。电阻测试表明膜的表面电阻为10Ω,而膜与基底的电阻在有黏结层条件下小于0.1Ω。  相似文献   

14.
LB膜与AFM技术研究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LB膜技术对磷脂酰乙醇胺(PE)单分子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溶液浓度、亚相温度、pH值以及胆固醇含量等因素对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成膜条件有一定的影响。当溶液浓度为0.32 mg/mL,加入量在100~500μL范围内,随着加入量的增多,磷脂分子越易形成致密的单分子层;温度升高对单分子膜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在39.1℃时,亚相的pH值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弱酸条件下,PE分子排列更有序;胆固醇的加入降低了PE分子膜的流动性,对单分子膜有显著的稳固作用。用Y型LB提膜法将单分子膜转移到新解离的云母表面,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对其进行了分子结构的观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膜压低于1 mN/m时,液面上磷脂分子的烃链自由弯曲运动,取向性呈无序随机排列。但在大于1 mN/m时,PE分子较易形成有序分子膜,膜压为33 mN/m,形成高质量的LB膜。  相似文献   

15.
将暗场技术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是近几年来生物电镜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在1982年klotz报道了核酸分子的暗场技术后,这一方法逐渐得到了应用,其优点不仅在于操作简单、方便,更重要的是能增加样品的反差,良好地保存核酸分子的精细结构。我们对这项技术作了初步尝式,并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取适量褐点粉灯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lphaea phasma NPV),分离的鱼类病毒和噬菌体三种病毒样品,先用0.05MNa_2CO_3处理APNPV,然后用二步释放法,将纯净的APNPV,HV和噬菌体分别加入到不同浓度的尿素中,使其蛋白外壳变性。将病毒核酸释放液用细胞色素C进行单分子膜展层,用火棉胶—碳膜的铜网沾取核酸。将部分铜网在无水乙醇中脱水后,进行铂钯金属旋转投影,用于电镜明场观察(见图1—3),而另一部分铜网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微细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要求图形线条加工宽度进入亚微米量级,而且要求外延生长膜层厚度方向实现亚微米以下的尺寸控制。由于分子束外延在薄膜生长技术方面与气相外延、液相外延相比,对实现膜层亚微米尺寸具有其独特的优点,所以自它问世以来进展很快。最近几年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分子束外延已成为制作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复杂结构的电子器件及开展表面物理学、表面化学、表面材料分析方面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7.
LB薄膜技术是与高技术有关的重要边缘科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技术,近年来世界各国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相继召开了三次国际会议,第一次1982年在英国召开,第二次1985年在美国召开,第三次1987年在西德召开。由于LB薄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它的许多实际和潜在应用,不仅学术界对此感兴趣,企业界也已涉足该领域。LB膜是有机单分子膜层,具有超薄,厚度均匀可控,对衬底无损伤等特点,但更引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中有机材料有着各种各样的应用,但直到最近有了光子器件才开始探索它们的广泛用途。20多年来,人们普遍知道,当大电压加到有机晶体上时,它就出现电致发光。但对电流激发而言,人们采取了使器件对低电压响应的措施。在激励方面起重要作用的两个事件是80年代初伊斯特曼·何达公司制作了以升华分子膜(SMF)为基础的电发光器件和1989年剑桥大学发现以共轭聚合物膜为基础的电发光器件。升华分子膜的聚合物技术有一个独特特性:即可在低直流电压(一般<5V)下起动的可构图发射显示器技术。换言之,除液晶显示技术的可构图性外,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酞菁LB膜实现了液晶分子的混合排列,对其取向和电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混合向列排列(HAN)型液晶盒不存在阀值电压,具有较好的色彩分离,证实酞菁取向膜具有相当好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树枝状硫醇分子可以于金基底上形成基于硫金键的自组装膜,且膜表面可以自组装形成纳米级的条带结构,依据锚定理论预测,此纳米条带形貌在液晶取向领域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采用常规的醚化反应对树枝状硫醇分子的制备过程进行了探讨.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合成方案,实验发现,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不同造成了反应时间和收率的不同.通过方案对比得到了收率高、较易分离的合成路线.对此类组装膜的取向能力进行了计算,并与传统的PI类取向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此类薄膜具有很强的锚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