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如画美学观念与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中国"如画"与英国"如画"(Picturesque)两种美学观念,由于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类比的"画"不同,两者在审美价值追求上有着根本差异;表现在园林上,"如画"重在自然精神下的契道畅神,"Picturesque"强调视觉艺术形式引发的想象之愉悦;揭示两种"如画"观念对当今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仍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如画和入画观念,该文通过对中西方园林建筑的观法模式进行比较,发现西方园林偏向于"如画",中国园林不仅具有"如画"的观法,也具有"入画"的观法。仅仅依靠"如画"理论无法完整地评判中国园林,提出中国园林应该以更适合的"入画"理论来进行评判。希望中国园林界能够以中国传统的视角对待中国园林,而非一味的以西方的理论来造园和论园。  相似文献   

3.
"如画"是18世纪后期随浪漫主义而出现的一个美学概念.它强调粗糙、复杂、原真、非规则等审美价值.这种非对称、非工整的"如画"美学观,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诞生产生了影响.相似的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如画"般的造园理念也力求突破规整对称.中国传统园林的"如画"与西方现代建筑中的"如画"是否存在共通性?文章试图通过梳理中西方"如画"观的发展,探索中国园林与现代建筑的相似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建筑走向现代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张瑾  王洪成 《园林》2020,(3):20-26
本文在中国山水画与传统造园发展相辅相成的研究基础之上,从"画游-园游"的角度,尝试就山水画理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实例的造园手法,分别从"物游"与"心游"两个层面分析画理在造园实践中的表达,为设计者从山水画的"画游"角度去理解传统园林的"园游"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园林与如画——18世纪英国如画园林思想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宏宇 《建筑师》2006,(1):83-90
本文旨在通过对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如画所显示出来的多变性和多样性的研究,详细分析了18世纪英国如画园林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准确聚焦18世纪英国景观理论家和从业者的实践,跨越时间与空间,正确解读18 世纪英国的如画园林。  相似文献   

6.
英国18世纪如画园林中对不规则式自然风景的追求以及园内中国建筑的出现,均体现出与中国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中国艺术对英国园林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研究和争辩的中心.结合史料文献和园林实例,对中国艺术与如画园林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进而得出中国园林思想并没有对英国园林艺术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是在错综复杂的境遇中,激发了人们的如画想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英国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如画园林美学对世界性的园林风格作出了重要贡献。如画园林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对传统的回归,也有打破旧传统建立新传统的超越。其中,被誉为英国18世纪自然风景式园林之父的威廉·肯特,被公认为是首先使如画在园林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造园师。基于大量文献的考据,从其成长背景、设计思想、方法和手段等多个层面探讨了威廉·肯特对如画园林美学思想所产生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赵佳 《建筑与文化》2016,(1):148-149
中国画与古典园林犹如一对孪生姐妹,二者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其表现对象、创作手法、创作思路等均一脉相承;二者在虚实两个层面相互依存,互为彰显。中国古典园林为中国画创作提供素材,中国画又对古典造园在位置经营与空间布局上产生深远影响。无论中国画还是古典园林都要追求主次分明、疏密有致、虚实相生、远近得宜、藏露互补、动静皆宜等,用画论中的构图手法来组织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要素,构成如画的景观,表达如诗的意境。本文阐释中国画与古典园林的意境表达、中国画布局与古典园林位置经营之间的虚实关系。  相似文献   

9.
如画美学的观点及主张起初影响18世纪的英国园林,英国的如画式园林是欧洲造园艺术的三大重要时期之一,而后对空间的影响由园林延伸至建筑,进而影响建筑的审美品味,并改变了以往以思想和观念决定的美学标准。文章通过阐述如画美学观在园林游览路径及建筑体验路径中的延伸,分析其在感知方面的关注点,如视觉上的感知、视野中的不规则、场景中的新奇等,并结合现代建筑师的设计实例思考这些关注点在视觉、触觉和行为上分别与现代建筑中路径设计手法存在着何种共通性,以此探讨如画美学观在设计中起到的驱动作用并探求更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英国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如画园林美学对世界性的园林风格作出了重要贡献。如画园林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对传统的回归,也有打破旧传统建立新传统的超越。其中,被誉为英国18世纪自然风景式园林之父的威廉·肯特,被公认为是首先使如画在园林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造园师。基于大量文献的考据,从其成长背景、设计思想、方法和手段等多个层面探讨了威廉·肯特对如画园林美学思想所产生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朱宏宇 《新建筑》2012,(4):99-103
作为英国18世纪三大美学范畴之一的如画理论,不仅是一种审美认知,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在如画园林发展的百年间,人们不断寻找如画美景。早期,英国人对如画美景的寻找带有明显的怀旧情结,这体现在对克劳德镜的使用以及对古典废墟的热衷。后期,随着如画发展成为与美、崇高并列的美学范畴,崇高逐渐演化为如画园林的重要内涵。从文献和实例两个方面入手,深入18世纪英国语境,从多重视角探索如画园林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2.
梁励园 《门窗》2013,(7):382-384
中国的造园与绘画素有渊源,众多古代的造园者在没有系统理论的情况下,多是借鉴画论中的各种技法来指导造园实践,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性与绘画等艺术是如此相通,充满"诗情画意"。文章便是通过对国画技法的认识来了解中国园林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13.
邬东璠  陈阳 《中国园林》2007,23(11):89-92
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代文人的雅居之所,造园家通过对"景"的营造来追求"画意",景是画,画亦成景。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可主要归纳为"实景"与"虚景"2大类。"实景"是通过各种造园手法截取出自然景物中能够成画的部分,如对景、框景、夹景、借景、漏景等,均是将天然图画框选出来的技法"。虚景"是利用光影、透视等视觉效果所营造的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景象,如寄啸山庄片石山房的"水中月""镜中花";紫禁城倦勤斋的"墙里园"(通景画);以及大量利用水面倒影成景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姚雪艳 《园林》2000,(7):14-15
概况日本园林中的茶庭堪称日庭设计的一个杰作,而续之而来的“回游式园庭”则使东瀛园林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回游园最早出现于公元17世纪,事实上,它几乎包揽了日本园林中的所有设计元素——池、山、岛、溪、桥、灯笼、踏脚石等。不过,在回游园中,这些造园元素的应用更趋自由,较茶道庭园少了许多定式要求。类似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日本回游式园林中也经常采种‘借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尤其是国画山水与古典园林犹如一对孪生姐妹,虽然二者表现形式不同,但其表现对象、创作手法、创作思路等均一脉相承。中国古典园林为中国画创作提供素材,中国画又对古典造园在位置经营与空间布局产生深远影响。无论中国画还是古典园林都要追求主次分明、疏密有致、虚实相生、远近得宜、藏露互补、动静皆宜等,用画论中的构图手法来组织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要素,构成如画的景观,表达如诗的意境。本文从中国画的构图法和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特点出发,探寻中国画布局与古典园林位置经营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宋人造园往往从山水画中汲取造园要素和意境,前人多从意境内容方面来阐述山水画与园林的关系,而鲜有将具体绘画手法与造园手法相比较。因此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点景"这个绘画与造园相通的手法,将研究对象限定在两宋这个时代下,分别从宋代山水画和园林中总结"以亭点景"手法运用的特点,总结出五个"以亭点景"的空间模式,进一步类比,找到在"以亭点景"的手法运用上山水画与园林两者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0,(1)
该文以中国古典园林为研究对象,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元素和景观特点与钟孺乾的绘画迹象论概念相联系,分析"迹"与"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和运用,以及传统绘画迹象论与中国古典园林间的耦合关系,希望借此提高大众对迹象论和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也为造园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与苏州古典园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园林历史悠久,在造园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但长期以来,关于上海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从上海城市历史、造园历史、造园者身份、造园艺术等诸方面对上海古典园林进行评述,并列举实例将其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苏州古典园林代表了江南古典园林最高成就,并且与上海古典园林有较深的渊源.希望通过两者间的比较研究,对上海古典园林有进一步的认识理,发掘出其应有的价值,并对上海当代的园林设计以及古典文化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3)
文章通过对中国哲学思想中"相"与"生"的论述以及对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分析,高度概括了中国古典艺术的美学特征的"相生"论,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法则是通过"相生"关系的处理而体现出来的。通过分析"相生"论中虚与实、藏与露、小与大、扬与抑等"相生"关系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中的运用,从而佐证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相生"论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景境观念与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园林的生命力正在当代设计实践中得到活跃呈现,而以往对中国园林的基本理论认识中的不足也在显现,这要求我们对园林理论的基本概念进行反思。该研究以"景境"作为传统园林欣赏与营造的核心关注,在中国园林史的情境中,进行景、境、意三个方面的讨论:对于"景",在观念上要超越表面化的视觉形式,在营造上建立起自由灵活的态度;对于"境",在观念上要超越现代主义空间的不当预设和视觉画意的局限,在营造上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建立起人的综合体验;对于"景"与"境"共有的"意",可从外在的文学品题和内在的文化审美两个方面关注,尤以抓住呈现生命精神的"势"这一关键作为营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