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师》2016,(3)
正出题人:华黎题目:绘画与建筑THEME:Drawing and Architecture题旨:绘画表达的是一种境,建筑营造的也是一种境,绘画与建筑都是造境。而绘画亦可以成为建筑的出发点和手段。今天的建筑语境中,绘画却似乎离建筑越来越远。在建筑师的工作方式上,设计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工具而忽视绘画,正如录入替代了手写。请你画一幅画,自由表达你所想表达的,之后将这幅画转译为建筑,建筑与画的关联可以关乎空间、气氛、观念。  相似文献   

2.
《建筑师》2016,(4)
正出题人:华黎题目:绘画与建筑THEME:Drawing and Architecture题旨:绘画表达的是一种境,建筑营造的也是一种境,绘画与建筑都是造境。而绘画亦可以成为建筑的出发点和手段。今天的建筑语境中,绘画却似乎离建筑越来越远。在建筑师的工作方式上,设计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工具而忽视绘画,正如录入替代了手写。请你画一幅画,自由表达你所想表达的,之后将这幅画转译为建筑,建筑与画的关联可以关乎空间、气氛、观念。  相似文献   

3.
《建筑师》2017,(1)
<正>主题:绘画与建筑THEME:Drawing and Architecture题旨:绘画表达的是一种境,建筑营造的也是一种境,绘画与建筑都是造境。而绘画亦可以成为建筑的出发点和手段。今天的建筑语境中,绘画却似乎离建筑越来越远。在建筑师的工作方式上,设计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工具而忽视绘画,正如录入替代了手写。请你画一幅画,自由表达你所想表达的,之后将这幅画转译为建筑,建筑与画的关联可以关乎空间、气氛、观念。  相似文献   

4.
一、目的建筑设计与建筑绘画密不可分,建筑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既是建筑师表现设计构思的手段,又有着很特殊的艺术价值。然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空前广泛地应用,手绘建筑画受到极大冲击,这一传统画种日渐式微。为了唤起人们对手绘建筑画的重新关注,特举办2006中国手绘建筑画大赛。二、组织机构1.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2.承办单位:《建筑学报》编辑部青岛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三、征集时间2006年8月15日—2006年10月15日。四、作品要求1.必须是手绘作品、画种不限。2.作品内容:分设计表现和建筑绘画两类,设计表现包括建筑室外、室内各类设计表…  相似文献   

5.
建筑画要求设计者运用绘画与制图技巧来表达设计构思、反映建筑与环境、整体与局部、材料与质感、色彩与光影的关系等,以表现所创作的空间环境。运用马克笔绘制快速、鲜明、突出的彩色线条画,不失为一种既可适  相似文献   

6.
建筑哲学是关于建筑基本的观点,它是对建筑本质的透彻分析,也是对建筑认识的一种研究。而建筑画则是一种对建筑的记录,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都有各自建筑的绘图方式。中国的建筑画是中国传统画中独立的一个绘画科目,即山水、花鸟、人物画各成一派。建筑画能反映国家当时的经济、文化背景、建筑的特征以及建造方式,以及风土人情。文章通过对古代建筑画发展的梳理,来追溯中国古代的建筑哲学。  相似文献   

7.
2006中国手绘建筑画大赛征稿说明大赛目的建筑设计与建筑绘画密不可分,建筑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既是建筑师表现设计构思的手段,又有着很特殊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运斤堂札记     
五、文人画与文人建筑中国的传统绘画有三大类:院体画、民间画和文人画。中国的传统建筑与绘画相似,也有三大类:一是官式建筑,约相当于院体画;二是民间建筑,约相当于民间画;三是明清之际兴盛起来的由诗人、画家、学者、文士设计和经营的居宅和园林,我认为这类建筑应该比照文人画,称之为“文人建筑”。  相似文献   

9.
新事记     
竞赛信息2006中国手绘建筑画大赛一、目的建筑设计与建筑绘画密不可分,建筑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既是建筑师表现设计构思的手段,又有很特殊的艺术价值。然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空前广泛地应用,手绘建筑画受到极大冲击,这一传统画种日渐式微。为了唤起人们对手绘建筑画的重新关注,特举办2006中国手绘建筑画大赛。  相似文献   

10.
“建筑画”是具有专业特性的绘画,它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建筑画”要求在形象上表现真实,如实地反映出建筑室内外空间的整体性,表现出建筑各部分准确的比例和空间感,因此“建筑画”就不可能象一般绘画那样表现抽象的意念,超越形体的范围。“建筑画”的“真实”和“象”对于现代绘画来讲似乎就很有一些“匠气”,就很难登入现代绘画的大雅之列了。其实,“建筑画”的“真实”和“象”与艺术的感染力并不矛盾。建筑画的“象”如果能把建筑的形象揭示到一定的深度,那也是一种“美”;匠意若能达之于巧,那就不是什么匠气了。因此我感到优秀的建筑画作品仍不失之于雅,是具有相当的魅力的。过去所见童隽、杨延宝、李钊晨的建筑画,以及近年  相似文献   

11.
<正>水彩画在艺术表现中属于独立画种,被认为是绘画中"轻音乐",其亮丽、清透、空灵艺术表达魅力极为明显。本文主要写作内容是水彩画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在建筑绘画中的应用进行应用分析。由于水彩画层层次鲜明、结构表现力生动准确、工具便捷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绘画中。建筑绘画中使用水彩画,可以突出建筑材料质感与色彩,是一种独特的建筑绘画表现方法。所以,在运用建筑设计基础表现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具备水彩画表达能力。水彩画语言艺术性特征水彩画语言的重要因素是水性纸性、色彩性和时间性。水彩画语  相似文献   

12.
一、目的建筑设计与建筑绘画密不可分,建筑面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既是建筑师表现设计构思的手段,又有着很特殊的艺术价值。然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空前广泛地应用,手绘建筑画受到极大冲击,这一传统画种日渐式微。为了唤起人们对手绘建筑画的重新关注,特举办2006中国手绘建筑画大赛。二、组织机构1.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2.承办单位:《建筑学报》编辑部青岛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三、征集时间2006年8月15日——2006年10月15日。四、作品要求1.必须是手绘作品、画种不限。2.作品内容:分设计表现和建筑绘画两类,设计表现包括建筑室外、…  相似文献   

13.
<正>建筑是诗意的、如画的几何世界,绘画美学是绘画艺术的作品、工艺、文化在美学领域的基本特征。绘画美学其中既具有五湖六桥、山水秀遂的具象画面,也具有山石画理、植物画理、建筑画理、人物画理等工艺技术。以绘画美学进行建筑外部立面设计与形态设计,能够让建筑继承绘画美学中的形质之美和与深邃的意境之美,来创造奇妙的空间体验。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6)
建筑绘画拥有技巧与成果两种属性。建筑画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是其他任何建筑表现形式都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山水画、界画是中国人阐释自然和观察生活的一种视觉方式,而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所追求的理想建筑环境布局观念,从山水画、界画图式中可以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印证,可以说传统绘画图式是传统理想建筑生活环境的文本模式的呈现.尽管山水画是平面的二维的,而园林建筑是三维空间的,但山水画、界画的绘画图式中表现的理想建筑环境模式,往往成为了中国古典建筑园林建造时的重要参考文本.  相似文献   

16.
绘画 绘画对我来说既是绘画行为,也是我了解世界、认知世界的手段和工具。绘画本身并不仅仅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事实上.我的绘画就不总是带有某特定的、分析性的目的。当我画古建筑的时候.我并不会完全按照实物绘画,我的画会与实物很接近.但是并不过于描绘细节和注重各种比例,它们体现的是某个建筑,某个地方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通过我的认知、经过转换后蕴含在画中的。绘画是接纳.吸收并将自我融入某个地方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建筑绘画在绘画表现中别具一格,它既不同于工程施工图,又有别于一般概念中的绘画,它的画面具有自己的特色:一是专业特色:建筑绘画是建筑专业工作者以画代言、以形表文的工具,它以建筑内容为主要题材,应给人以坚实性、稳定性和安全感的印象;二是形象特色:建筑绘画应要求在画面上展示出建筑室内外空间的整体性和局部形象上的准确性,展示出在各部分间严格的比例关系和恰当的尺度感:三是表现特色:建筑绘画在表现对象时要突出一定的真实感,要求在画面上尽量如实地  相似文献   

18.
正对谈序言在2013年底的"大舍微展:即物即境"中,大舍以物与境的探讨表达了对建筑与设计的看法和立场。此次"材料与建造"专题,本期客座主编章明特邀袁烽、柳亦春在原作space对谈,共同深入探讨和解密龙美术馆西岸馆背后的建造故事。即物即境章明:在你们的设计中,从夏雨幼儿园、嘉定新城幼儿园、青浦青少年活动中心到龙美术馆,有一种一而惯之的对材料的偏好与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水彩画发展历史中的水彩“地形风土画”与建筑表现图之间的联系,发展,衍变,提出了建筑表现图是介于一般绘画与工程制图之间的一种既有科学技术性又有艺术欣赏性的新的绘画形式,研讨一些建筑表现图教学中的问题,以及与这相适应的水彩教学。  相似文献   

20.
境物之间     
正"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这是大舍为他们在北京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研究中心举办的X-微展所起的名字。"即"意为接近,境是指"一个空间及其氛围的存在",而物是指"建筑的实体"。~([1])从题目中不难读出,大舍将自己的建筑历程定义为对"境"与"物"这两个建筑本体主要构成元素的探寻。它像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却因为目标与路径的迷惑而产生曲折与跌宕。这种情节也暗藏在这个命名中:"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词序的转换在这里有着特别的含义,它用一种简单而分明的方式体现出大舍在"境物"之间的权衡与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