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广东自古有"南、番、顺"之说,南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重要代表地区。建筑外观体量生成意向南海区博物馆选址位于风景名胜区——西樵山南麓山脚之下,背山面水,自然环境条件十分优越。有别于普通城市环境中的建筑,依靠与周边已有建筑的对比来体现自身尺度。在巍巍山脚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团队希望以坚实的雕塑般的建筑体块组合,来寻求与自然山体的谐调与平衡,有如山脚下伸展出的岩石,形成山脉的自然延续。  相似文献   

2.
广东自古有“南、番、顺”之说,南海则是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重要代表地区,孕育了康有为、詹天佑、黄飞鸿等众多历史名人.南海博物馆以展示南海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西樵山文化、广府文化为主题,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博物馆.项目位于距广州市约50km的西樵山5A级风景名胜区内,自然环境条件十分优越.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南海博物馆位于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是以海洋和南海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公益性文化设施,是体验南海文化、海南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现代博物馆以及服务"一路一带"的会展平台。建筑形体一气呵成、简洁洗练、滨水特色鲜明。通过对海船、海浪、渔网、船形屋等元素的表达,以抽象、现代的建筑形态传神再现南海海洋文化及海南本土文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宁波帮博物馆设计力图营造一个充满地域特色的叙事的空间序列。结合宁波帮历史发展轨迹与人文意蕴,形成建筑叙事空间主线。层叠交错的院落营造情景化的空间,以现代建筑语言塑造出一个寄托地区情感、家国情怀的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5.
美国盐湖城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新馆是犹他州独特的地貌景观的抽象延伸和转化,建筑位于一系列随着瓦萨奇山麓地形起伏的平台上,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干扰极小。基地位于城市和自然景观的交界点,其混凝土基础形成了自然地形与建筑的过渡。铜及铜—锌合金板建筑表皮重现了犹他州的地质和矿物学历史。博物馆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公共空间"大峡谷",将建筑按功能分为体验和说明两翼。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象征着自身的使命:通过科学探究、教育推广、共同的文化经验和人类的参与来阐述自然世界。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会议度假酒店,该项目设计充分结合群山环绕、缓坡临溪的自然地形合理地进行总体布局。建筑依缓坡而建,结合基地自然梯度舒展有序地集约建设,形成丰富的"山庄"式建筑空间,有效解决了用地地形及规划控制条件与建筑平面使用功能及建筑体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刘宇波  向科 《新建筑》2009,(4):56-60
博物馆建筑文化性的表达是博物馆设计的关键,分为内在与外在两种方式:外在的表达方式主要指通过建筑体量、形式、肌理等元素来表达,属于“外观”的范畴;内在的表达方式主要指通过空间的相对关系来表达,属于“类型”的范畴。结合铜陵市博物馆的实例论述了两种表达方式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艺术、文化及城市的文脉等特征,市级博物馆通常会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建筑特征,建筑师在设计时也会着重探索城市的建筑本源。建筑类型学通过提取"原型"进行一定的转化并进行建筑新形势的创新,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为找寻博物馆的本源提供一定参考。文章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对中原地区市级博物馆形式与空间进行分析,从城市的历史、环境、文化及地域特征探寻博物馆设计所依据的原型,通过这些研究,试图为博物馆建筑在契合城市性格设计的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朱锫访谈     
正新近落成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是建筑师朱锫有关"自然建筑"的一次重要实验,也是他多年来各种建筑思考的集大成式作品。一方面,在全球气候大变化的今天,御窑博物馆以最朴素但非常聪明的建造,构建了自然通风的装置,实现了与自然与城市环境的无缝编织。另一方面,这座建筑突破既有博物馆观念,用艺术的方式探索根源性,超越地域性,体现了中国瓷器与建筑空间的艺术精神和文化传播力量。  相似文献   

10.
魏春雨  齐靖 《时代建筑》2013,(1):128-133
文章意在探讨在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域内如何谨慎开展建筑活动,通过回顾岳麓书院的历史沿革,分析书院“藏”与“纳”之思想精髓,提炼书院建筑空间的形态特质,将其引入到中国书院博物馆设计中.以“天井”、“片段”作为过渡来消解建筑体量,并辅以细部的材料建构,以取得“异质同构”与“和而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张家界博物馆位于湘西张家界市区,其主体功能由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及文化局办公3部分组合而成,当地居民主要由汉族、土家族、白族及苗族等多民族构成,基地面向湿地河流,周边山峦叠嶂,并可远望著名的天门山。为此,设计尝试在人文与自然地景中寻得某种地域物质基因:其一是具有当地特质的山地吊脚楼;其二是张家界地区特有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即从民居中找到建筑原型与从地景中找到地形形态特质,运用分形的手法将两者重构与融合,生成建筑体量,并以"地景仿生"来诠释了周边环境的地形特征,同时在广场设计上,  相似文献   

12.
<正>"建筑的原初与未来"奉贤城市博物馆坐落于奉贤区"上海之鱼"东畔,由日本著名建筑师藤本壮介主创设计,将"上海之鱼"丰富的绿化水系所形成的自然优势与中国传统文化"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相融合。城市博物馆是奉贤区规划资源展示馆和博物馆的有机融合体,记录奉贤发展的足迹,讲述奉贤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亲和力并向公众开放的展示空间。  相似文献   

13.
《建筑师》2015,(5)
<正>来源:筑龙网EM2N赢得了巴塞尔自然历史博物馆及巴塞尔市国家档案馆设计竞赛第一名。该获奖方案"Zasamane"赢了其他22个参选方案,方案将两个机构布置在"结合瑞士城市自然和文化知识"的"仓库"里。这座细长型的建筑将形成一种微妙的交错,回应了周边的铁路。纤细的塔楼将加强该建筑的形象,为两个机构提供了"城市符号"的意向。联合和分层是该项目整体城市和建筑主题的主要原则。建筑体微妙的尺度通过墙壁材料的物理属性得以强调。几座、入口区域及顶层的国家档案馆以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部分实例分析了在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地区、自然景区的博物馆以及遗址博物馆建筑,并探索博物馆利用地下空间达到与周边环境协调的不同表现手法,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深化,基于现代空间手法的灵活运用以及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博物馆建筑利用地下空间创造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空间环境,并完善与拓展自身功能成为其发展的一种趋势,文章是对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这种新思路的初探。  相似文献   

15.
周涛 《华中建筑》2010,28(9):70-72
新建临汾市博物馆场地选址位于尧都景区标志建筑华门周围的圆形用地内,该方案设计入手的基点和探索的难点在于:如何使新建临汾市博物馆与华门建筑景区相融相生,相得益彰,形成临汾城市独特的群落建筑广场,形成文化园区内公众参与、交流的中心,进一步弘扬临汾古都尧文化的图腾意念,实现对环境融借和升华的"有机建筑"设计理念,实现"珠圆璧合,凰舞图腾"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河湟文化博物馆地处青海海东湟水河畔,是中国黄河流域四大文明"河湟文明"历史文化展示建筑,是河湟地区"建筑文化"重器。博物馆从场地整备、院落组织、展厅流线到室内、外展厅采用五重"围合"手法,重构了河湟庄廓院地域民居建筑空间原型,阐释了河湟院落概念现代印象,追求空间序列的层次和展陈内容的递进匹配,追求建筑对地域气候的空间响应,在外维护结构上再现了地域厚墙深窗形态特点,力图将地域建筑文化与绿色建筑技术一体化阐述。本项目是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的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设计》2014,86(10):108-117
柳与荷为泉城济南的市树和市花,是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印象,作为从自然生命形态和文化意念中抽象出的仿生形态母题,摒弃象征主义的具象,在现代建筑语境中抽象演绎成为建筑、结构和功能相互融合统一的媒介.从尊重城市文脉的角度出发,设计师用比较平和自然的形式来表现文化意境,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通过建筑物化表达出来,贯穿于规划设计始终.西区主体育场以轻柔飘逸的柳叶为母题,连续排布形成有韵律渐变肌理的建筑表皮,单片柳叶的两个折面与叶脊的结构形态演化为外部维护单元与屋面罩棚所形成的连续空间折板体系,有效提升了结构的整体性.东区以荷为母题,三个馆形成一个组团,其层叠关系与表皮肌理与西区的整体造型平衡统一,呈现自然生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导语     
《建筑创作》2010,(10):30-35
<正>这是献给2010年11月7日~11月12日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博协2010年大会"的博物馆建筑专辑的导语。本刊作为一个专业化传媒机构,在博物馆建筑与文化上曾于2003年8月与北京博物馆学会合作,推出了图文并茂的《中国博物馆建筑文化》一书;为沟通建筑创作与文博展陈设计的共同语境,本刊利用《建筑师茶座》(69期、82期)举办了颇具特色的"茶座"。本专辑的推出希冀进一步达成如下愿望:①从理念上研讨博物馆多功能的发展趋向;②认知博物馆建筑以其超越地域性的创作特点,成为国内外不少城市或地区经济振兴的"催化剂";③本专辑的特点是博物馆建筑与展陈的综合性设计报道,文章选自不同领域专家,因此能体味到不同领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完整地保存了苗族"原始生态"文化,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是中国一座天然的苗族建筑文化博物馆,也是中国西南以吊脚楼为主的民居建筑最集中的地区。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是联系历史、阐明现代、畅想未来的地方。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可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相同需求,也可以满足相同社会群体的特殊需求。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特性,确定了博物馆是一个需要同时也应该有大量公众参与的地方,如果用建筑业的专业术语来表述,应该是一个"人群密切场所"。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地震不仅对普通民房建筑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同时,许多抗震设计能力不足的博物馆建筑也未能幸免。博物馆建筑是民用建筑中的一类特殊的建筑,如何科学确定博物馆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提高博物馆建筑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就成为事关成败的关键。文章从法律和技术2个层面,就博物馆建筑抗震设防的政策性规定和技术性要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博物馆建筑属特殊类型的人群密集场所,其抗震应按当地设防要求提高一度、建筑重要性按乙类、设计使用年限按100年做设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