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种新型储层饱和度测井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陈序三 《测井技术》2001,25(2):105-109
油田开发中后期储层饱和底的测量,可为指导合理的开发部署的开发部署和及时调整注采井网等提供直接有效的信息,文中介绍一种新型的储层饱和度测井方法以及在胜利油区油井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剩余油分布状况是油田开发后期需要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地下情况的复杂性给剩余油的探测增加了难度,套管井饱和度测井是探测剩余油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为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单一饱和度测井方法很难适用于各类地质情况.为此,对目前胜利油区常用的几种主要饱和度测井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其所适用的储层特征,在现场应用中...  相似文献   

3.
长庆油田储层物性差、层间矛盾突出、非均质性强,单井产液量低.单一的饱和度测量模型难以满足长庆油田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丰度储层饱和度测井和精细解释评价的需求.脉冲中子饱和度测井仪(RAS)集非弹性散射、俘获、氧活化等多个测量模式于一体,一次下井可采集丰富的能谱及时间谱信息.以中子与地层反应原理为基础介绍RAS测井仪器原理及仪器技术指标,结合长庆油田现有饱和度测井仪器分析RAS测井仪器适用性,结合裸眼井解释结论及储层动态监测数据对测井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总结出RAS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结合测井评价成果分析判断储层含水率,有助于部署高采收率方案,提高了剩余油饱和度资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油藏监测仪(RMT)是目前各种碳氧比测井仪中计数率和测量精度很高的一种新型测井仪器.克拉玛依油田老区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为降低老区块综合含水率,改善加密开发效果,采用RMT在套管井中评价储层含油饱和度.通过总结RMT测井在克拉玛依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砾岩储层中的应用,认为该测井仪能够很好地识别岩性、识别低电阻率油层、寻找表外储量和潜力层、识别水淹层、确定注水收效层位、监测稠油油藏蒸汽驱油效果等.对比RMT与其他仪器的C/O测井功能在克拉玛依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砾岩储层中的应用效果,以及通过对比RMT测井饱和度与岩心分析饱和度结果,说明RMT测井解释精度高,认为RMT测井更适合克拉玛依油田这种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有多种混合水注入的砾岩储层.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脉冲中子俘获(PNC)测井仪和脉冲中子能谱(PNS)测井仪可以提供新的在油气藏评价中十分重要的岩性信息。新型的PNC测井仪除测量俘获截面之外,也提供有用的岩性信息,并能够过油管测量。PNS测井仪除主要进行舍油饱和度(碳氧比)的测量,还提供非常精确的复杂岩性信息。利用以上任何一种测井仪,都能够提高分辨致密灰岩与天然气饱和的砂岩的能力。 最新的PNC测井仪还提供几种对地层天然气敏感的中子计数率比。近/远俘获比,近/远非弹性比,非弹性/俘获比等一系列测量值,通常对天然气具有略微不同的响应,能够明确地识别天然气饱和的储层。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进行氧活化测井,通常可以探测套管中或层间水泥环中水的流动引起的一些储层生产问题。此外,一般还可以确定水流是在套管内还是在套管外流动。 油田实例阐述了在石灰岩和白云岩混合的碳酸盐岩油藏中使用脉冲中子测井仪确定油水饱和度以及评价岩性的优点。另外一些油田实例使用大量PNC测量结果说明探测天然气的技术。最后,列举氧活化测量探测套管内外不希望有的水流的测井实例。  相似文献   

6.
介绍全谱饱和度测井仪(PSSL)技术原理,对比不同脉冲中子测井仪器的优缺点,评价PSSL饱和度测井仪碳氧比组合中子寿命测井模式在塔河油田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中应用效果及PSSL俘获模式在凝析气藏储层中应用,通过PND俘获模式与PSSL俘获模式测井资料对比,评价仪器性能,分析时间推移测井应用.全谱饱和度测井能定量评价储层并可将储层进行精细划分;对于同一套地层,利用纵横向渗透率级差可以进行层内剩余油解释和评价.与传统脉冲中子测井对比,PSSL仪器使用范围宽,测井成本低,录取资料信息多,能有效反映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为寻找潜力油层、识别水淹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储层性能监测仪(RPM)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储层性能监测仪RPM(Reservior Performance Monitor)是一种新的小直径高性能脉冲中子能谱仪。这种新型仪器的硬件系统具有脉冲中子俘获、脉冲中子能谱、脉冲中子持率、中子活化水流测量等多种工作模式。文章介绍了该仪器的基本测量原理,以及利用RPM仪器的两种工作模式(C/O模式和PNC模式)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及识别气层的解释方法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套管井中通常使用的饱和度测井方法大都建立在伽马射线探测的基础上,很难适用于油田高含水中后开发期。脉冲中子-中子(Pulse Neutron-Neutron,PNN)测井是通过直接测量热中子强度来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技术,在低矿化度、低孔隙度地层中,由于单位时间里被俘获的热中子少,没有被俘获的热中子多,因此饱和度测量精度高,而且不受伽马本底值的影响。首先介绍了PNN测井仪器的工作原理,然后讨论了PNN测井的数据处理方法与饱和度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两个油田的应用实例,证明PNN测井技术适用于低矿化度、低孔隙度储层以及水淹层的流体识别与饱和度计算。  相似文献   

9.
PNN测井资料处理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技术,利用测量地层中剩余热中子数量随时间变化关系,提取地层的俘获截面,计算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其采集方式区别于其它脉冲中子测井,也具备独特的数据处理技术。本文简单介绍PNN测井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解释方法,主要通过实际分析地层俘获截面的影响因素,包括矿化度、孔隙度、泥质含量等影响,探讨PNN解释的方法。并通过与其它脉冲中子测井方法的对比,探讨PNN的适用范围。PNN测井在海上、印尼的应用实例表明,PNN测井是确定单井剩余油饱和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碳氧比测井仪不测量地层泥质含量、孔隙度等参数,影响老井饱和度评价精度,为此研制了PNST脉冲中子全谱测井仪。通过合理的传感器结构设计和电路设计,PNST一次下井能同时完成双源距碳氧比、中子寿命、脉冲中子-中子、能谱水流4项测井功能,仪器自动化程度高;测井资料能提供岩性、泥质含量、孔隙度、饱和度、层位产水等解释信息,可以不依赖裸眼井测井资料进行套管井剩余油评价。在89个21%~31%孔隙度的砂岩地层将PNST解释结果与取心资料对比,有效孔隙度标准差为1.1%,剩余油饱和度标准差为4.5%。PNST适用于在套管井中寻找油气层、确定储层含油饱和度、监测油藏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原油田断块复杂,储层低孔、低渗、高温、高盐的特点,将中子寿命测井资料与单井及区块动、静态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能解决区块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水淹层出水点判断、油气水动态监测等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是及时而准确地监测油藏纵横向上动用情况、合理调整油田开发方案、优化油井工作制度、充分挖掘中、低孔渗油藏潜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海上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以油井细分层系、卡层堵水、补孔等措施为主的剩余油挖潜技术是油田稳产的重要手段,而确定剩余油和水淹层的分布是挖潜的先决条件,也是生产测井储层动态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阐述了目前饱和度动态监测的测井仪器在海上的应用情况,经过渤海、南海西部、东海共132口井的饱和度测井实践证明:储层饱和度测井不仅能应用于老井,过油管确定含油、含气饱和度,油水、气水界面的变化情况,而且定期的动态监测与生产动态相结合,可以了解储层的动用情况,指示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为油田挖潜调整提供依据;储层饱和度测井也能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调整井,采用长短源距C/O方法和中子寿命PNC测井方法,能确定裸眼井测井难以识别的低阻油气藏或可疑油气藏的流体性质,为海上油气田的高效开发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含水饱和度高,投产含水率上升快,随着气井含水率增大,产量急剧降低甚至停产。在产水气井开采动态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气井累计采气量和采收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结合单井投资及气价,确定气井收回投资所要求的最低累计采气量;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储集层含水饱和度上限。同时以气井最低累计采气量为标准,结合储集层含水饱和度及厚度,给出测井解释确定气层、气水层及含气水层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中区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含水饱和度上限为48.2%,气井生命周期内经济最低累计采气量为1 260×104 m3时,气井为效益开采。  相似文献   

14.
胡尖山油田安201区块长61油藏属于典型的裂缝性油藏,自2009年投入开发以来,暴露出部分区域高水饱、主向井裂缝性见水、侧向油井见效缓慢,低产井比例高、合理生产压差不确定、水驱动用程度低、产量递减较大等问题,削约了油田高效开发.论文针对安201区块开发中暴露出的主要矛盾,通过对开发方式、井网系统、注采压力系统、注水参数等综合分析研究,提出适合该类裂缝性油藏合理的开发技术,为同类油藏后期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疆油田夏盐11井区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产量持续下降,注水开发后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楚,持续稳产能力较差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及动态监测资料开展了非均质性强油藏不同类型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下步挖潜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夏盐11井区剩余油挖潜潜力区可分为3种,Ⅰ类为注采井网不完善控制型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高,平均大于45%,油层厚度不小于4.5 m,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挖潜对策为储层改造提高低渗区域的物性;Ⅱ类为井间滞留型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平均为20%~45%,油层厚度为3.0~4.5 m,主要发育河口坝,挖潜对策为油水井补孔、完善注采井网;Ⅲ类为水淹程度较高型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较低,平均小于20%,油层厚度不超过2 m,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对策为老井补孔和水井分注,同时进行注水井调剖,对低产井进行重复压裂、补孔。该研究可为同类型非均质性油藏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冀东南堡陆地浅层油藏属于复杂断块油藏,随着水平井井数的增加,到2010年高含水油井已经占到水平井总数的90%,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2010年10月在稠油水平井CO_2吞吐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之后,逐渐向定向井、稀油井推广,控水增油效果显著。通过对CO_2吞吐实施效果进行分类,并对典型井进行了剖析,明确了导致CO_2吞吐效果好或无效的主要原因。构造部位相对较高、采出程度较低、剩余油饱和度高、油藏密封性较好的并CO_2吞吐都有好的增油效果;而离油水边界较近、邻井高部位且大排量生产、构造部位低、剩余油饱和度低、油藏密封性不好的井CO_2吞吐效果不好。典型井剖析可为今后研究与制订同类型油藏控水增油措施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油气藏开发实验分析多从单因素角度研究气藏水侵及开发动态,不利于发挥物理模拟实验优势。结合水驱气藏开发实验实例,建立了气藏水侵与开发动态实验综合分析方法。从生产动态、水侵程度分析、动态压降剖面、含水饱和度及剩余储量分布5个方面对气藏开发机理和开发动态进行综合描述,论述了单因素分析方法产生偏差的原因,指出实验综合分析方法的优势及必要性。实例研究表明:由于室内模拟气井不受井筒积液影响,裂缝带上的气井长时间带水生产等效实现了排水采气,降低水的影响;存在贯通缝的气藏S3近井地带压力梯度稳定在0.22 MPa/cm,不到无贯通缝气藏S1和气藏S2的50%;气藏S3气水同产使水侵后气藏含水饱和度仅增加32.33%,较未带水生产井低10%以上;采收率提高20%以上;气藏不同部位水侵机理不同,水侵气藏由于受水封作用影响,储量动用极不均衡 。  相似文献   

18.
水力探测大孔道和剩余油饱和度解释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力探测是探测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储层情况的试井技术,它不仅能够提供合理产能、地层参数和地层压力等信患,而且适用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层平面剩余油的探测和大孔道的识别。研究建立的井对连通渗透率、连通孔隙半径中值、大孔道平均厚度和平均含油饱和度水力探测解释模型可以准确评价储层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水侵量计算较为复杂的问题,根据存水体积系数的物理意义,将存水体积系数用当前气藏含水饱和度与初始含水饱和度的差值来表示,推导了计算气井控制储量和水侵量的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了某水驱气藏3口气井的控制储量和水侵量,结果表明,计算精度与其他常用计算方法相当。利用该公式还计算了该气藏某口气井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单井控制储量及水侵量,结果表明,在一定采出程度条件下,随着气井生产时间的延长,气藏的含水饱和度升高,气井的控制储量和水侵量增大。气井的控制储量与地层压力差、含水饱和度均呈线性关系;水侵量与地层压力差呈线性关系,与气藏含水饱和度呈指数关系。由于该计算方法中求取含水饱和度时要用稳定的生产数据,因此,该计算方法仅适用于生产时间较长的气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